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宋白15 ...

  •   大老爷年逾五十,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身穿绸缎长衫,头戴锦绣冠帽,一双眼睛不大不小,一把胡须不长不短。
      宋白进入待客花厅,行止有度,礼数周全,拜见上官。
      大老爷请他坐了,仆佣送上茶来,宋白双手端盏,茶水沾唇,以示礼节。
      这期间大老爷一直在观察他。
      宋白放下茶盏后,大老爷开口道:“做官的人,不能是道德君子。”
      宋白微顿,不知道怎么第一句说这个。按理该循序渐进,先问生平……
      宋白很快反应过来,恭谦道:“晚生不曾做过官,不懂个中真意,请大老爷训示。”
      大老爷道:“我观你像个君子。”
      读书人,君子乃最高赞誉。宋白一边面露惭愧羞讶之色道:“大老爷过誉了,晚生愧不敢当。”一边在快速琢磨大老爷此番话语是何意。
      大老爷点头道:“我平生见人无数,自觉练出了一番识人之能。我一见你,便知道,你有一颗君子之心。”顿了顿,道:“只不知何故,令你明心蒙尘,生出自毁之意?”
      宋白一愣,怔在当场。
      “我本想见见十七岁就能考中秀才的是何等仙姿玉质,意气少年,未曾想……”少年生暮气,美玉生黑瑕。不详。不详。大老爷未尽之语隐去,看向他的目光中流露些许怜悯,道:“君子非大变不移其志。君子应为大贤,不应当官。你回去琢磨吧。”
      ……
      宋白混混沌沌走出官衙。
      宋白一路上在想什么,自己也回忆不起来了。
      走到家门口了,他清醒了一点,心想:我不是君子。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道禁锢他的樊笼已经破了。
      曾经宋白是按照君子模板成长的。
      如今……如今……
      宋白踏上家门口的台阶,脚步越来越慢,站在最后一级台阶上,他面对着漆色剥落、露出木色内里的大门,一动不动站了许久。
      宋白回顾他的前半生:
      三岁,阿娘逝去。
      四岁,后娘进门。
      六岁,二弟出生,祖母变了,父亲变了,后娘面对他时变了副嘴脸,舅舅不再来了,家里所有的佣人都变了。
      还是六岁,宋白明白这世上再没有他的依靠,在年节中不知缘由生了场大病后,七岁的宋白开始懂得藏拙。于是,一年过一年,一年过一年,一岁认字,三岁能诗的小神童逐渐变得平庸,短短数年内便泯然人群。
      ……
      宋白闭上眼,手扶着大门,头慢慢垂下,抵在门板上。
      我本云鹏,伪做鸟雀,一昔展翅,本应扶摇万里,怎心生混入尘泥之念?
      因为…因为,十七岁那年没忍住,去参加了春试,一考即中,名列红榜第四。
      宋白考中秀才的消息传进家门后,父亲把他叫到书房,告诉他:“你该再忍两年的。”
      父亲说:“你越出类拔萃,你后娘越容不下你。这个道理,我以为你这些年早已明白。”
      父亲说:“为父仕途要倚仗你后娘的父兄,唯一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找条活路。”
      父亲说:“别怪为父心狠,也别怨你祖母,我们只是希望你好好活着。”
      然后,宋白被过继出去。远离后娘的掌控,不用再提心吊胆哪天一病没了,或战战兢兢不敢出头,宋白那时却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在后娘手下更苦的日子。
      十年磋磨,困于樊笼。躯体熬干,心志磨尽。
      我到底是俗躯凡胎啊。十年磋磨下来,移心易志,这怪我吗?怪我吗?……
      ……不,谁也不怪。谁也怪不了。
      ……
      十年长不长?相对人生百载,不长的。可是那苦难的十年能影响宋白一生。
      暮色四合,月上树梢。
      宋白慢慢开锁、推门,摇摇晃晃跨过门槛,步入庭院。
      听到动静的小狗从后院跑过来,闻到主人味道,“呜嗯~呜嗯~”叫唤着贴上去,亲热的围在宋白脚边打转。
      ‘咔’一声,庭院被电灯的光芒照亮了,宋白扶着墙走进厨房,淘米、生火,随着熟练的动作,神态越来越平静。小狗自在的找了个地方趴下,目光跟随着主人,有一搭没一搭的摇着尾巴。
      后山夜枭“咕咕”鸣叫,草丛虫鸣唧唧交响。宋白在人声俱寂的夜里煮了一锅白米红薯粥,与小狗分食,暖黄灯光下,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蜕变期间的郎君姿容清俊,仪态端庄,那双眼睛黑亮沉静,映照着两点灶洞里的火光,像两汪深潭平静无波含着月亮。
      次日,宋白去找了六太爷,将家中一应事情托付,他收拾行装,告别长者,将族人的期望与祝福抛在身后,独自踏上去县城求学的路。
      官衙里,得到耳目来报的大老爷坐在书房,盘着核桃,读着游记,听完消息挥退耳目,继续沉浸到面前的异志游记中去了。

      三年后,宋白夏试上榜,得中举人。
      又五年,宋白下场秋试,红榜末名,晋身贡士。
      这一年国都不太平,导致中原地区动荡,影响辐射到了四方之地。宋白在州府拿了贡士身份凭证,没有活动谋官,快马加鞭回岭西县。
      他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还没到岭西县,在彩云郡前往岭西县的官道旁驿站歇脚时,宋白听说中原打仗了。
      来往的旅人议论纷纷:
      “皇帝要下台了。他手下的将军都不支持他,听说东卫营的将军带着全部人马投奔了百家联军,反过来打皇帝。”
      “百家联军是哪百家?”
      “兵家、墨家、儒家、农家、法家、道家、医家……都有吧,好多年前就在说各家大贤找到了太.祖皇帝的《密书》,《密书》里说要废帝制,要让人民做主什么的。传说太.祖皇帝是神仙转世下凡拯救苍生的,看《密书》中留的话,没准儿还真是呢!”
      “太.祖皇帝是不是神仙咱不知道,咱只知道中原地区很多人要打成神仙了。北边也乱,东边也乱,西边太难走了,咱拖家带口的只能往南边跑。跑到锦州还不保险嘞,咱躲到云州来,应当能避过战火了。”
      “云州安全。云州是个好地方,太平几百年了,外头打仗从来没有打到云州来的。”
      “云州也打过仗的,几十年前?三四十年前吧,听说是边南那一块反叛,后来被镇压了。边南地区生活的大部分是土人山民,如今中原不稳,你们说边南会不会又搞反叛?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
      “边南离这远着呢。山民反叛也打不到这里来。”
      ……
      宋白在驿站歇了一晚,第二天带上补充的干粮清水,马儿歇了一晚明显精神焕发,一人一马继续加鞭疾行。
      岭西县城虽未戒严,相比平常城门口守卫多了一倍,查进城的人也紧了许多。
      宋白自考中举人后,离开岭西县去州府求学,五年里只回来过两次,其中一次是参加二太爷的葬礼。牵着马进城,在城门口遭到盘问,宋白出示他的举人名刺,经过城门守卫检查后,很快被放行通过。
      宋白在岭西县有一处房产,这次回来在县城盘桓数日,拜会曾经在县城进学时的友人、教授后,才离开县城往家中赶。
      白孔雀镇一如往昔,镇上的人们不紧不慢的过着生活,宋白骑马从街上走过,看稀奇的人原本是看马,待认出宋白后,从当街门面中走出来,冲宋白挥手大声呼喊:“举人老爷回来啦——”
      一声呼叫,街边门面中纷纷走出人来,“哪儿?”“哎哟!真是举人老爷回来了!”“宋举人回乡啦!”“宋举人做官了没有啊?”“快去通知亲家,他们家的举人老爷回来了!”……
      马蹄哒哒而过,街道两边的人来不及与马背上的人打招呼,只能目送骑马的人越来越远,这却并不能消减他们的热情,往后十天半月,镇上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必然是围绕着宋家出来的这位年轻的举人展开。
      宋白这边,他才进入西街,街口开店的宋家人看到他,立马让身边腿脚最快的小子跑去告诉六太爷,宋白回来了。
      因此宋白到家门口时,大门开着,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宋归在门口迎接他。
      宋白在台阶前下马,宋归一脸笑容迎上去,替他卸下马背上的行囊。
      宋白叫他:“阿归哥。”
      宋归道:“进屋。我阿爷在给你配草药,我老婆在厨房里烧水,待会儿煮好了药汤,你好好泡一泡解乏,有什么事晚点再说。”
      宋白笑着应道:“好。”
      宋归把马牵到院墙一侧草地上,缰绳系上马桩。转头大步追着宋白的后脚跟,几步进了院里。
      宋白正和六太爷相见叙话,六太爷有两年多没看到他了,此时仰着头注视他,目光十分欣慰,待听到宋白说今年秋试中了贡士,激动到一时失声:“果真?!”话出口,老人家知道这必然是真的了,宋白从不说假话。
      六太爷哈哈大笑,激动的拍手、拍大腿,叫道:“好啊!好啊!果真是我宋氏麒麟子!哈哈哈哈哈!”
      六太爷要高兴疯了,宋归也是。爷孙俩的大笑声传出老远,院门外,巷子里,得到消息赶来的族亲们听见这笑声,纷纷下意识的拉起了嘴角,露出人人如出一辙的笑脸。
      大笑好啊,大笑好啊,上一回这爷孙俩在宋白回来时大笑,那时是宋白中了举人。
      大笑,代表有大喜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宋白15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