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宋西17 ...


  •   进入十二月后,前后下了两场雪,第一场雪没能覆盖整个平原,雪停后没几天,就在太阳底下慢慢融化了。第二场雪下的时间长一些,留下的积雪厚一些,白雪覆盖了目之所及的大地,高松指着地上的积雪告诉宋西:“低温能冻死田里的害虫,对种地有好处。”
      宋西裹着从中京带来的棉大衣,一点儿都不冷,跟着高松在雪后的田野上漫步。
      高松看到一丛还挂着果子的灌木,走过去,摘了一捧红红的果实回来递给宋西,说:“味道还不错,有点冻结实了,你尝尝?”
      宋西拈了一颗吃进嘴里,一股甘甜的味道带着一种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宋西品了品,如实说:“味道有点怪。”
      高松说:“喜欢吗?”
      宋西摇头:“不太喜欢。”
      他们并肩不紧不慢往前走,高松抬头在田野上逡巡,说:“四五月份的时候,各种野果开始成熟了,一直到十月,在外面随便能找到好多种果子,现在野外没什么能吃的了。”
      宋西看到前面有一道黑色的影子窜过去,那影子消失的太快了,他没有看清,他指着前面影子消失的地方问:“刚才有个东西过去了,那是什么?”
      高松说:“野兔吧。这玩意到处都是,冬天经常跑到田里刨雪找吃的。”
      宋西说:“它跑的好快。”
      高松说:“是,这玩意一来难逮,二来肉少还不好吃,我们一般不打这玩意。你要试试它的味道吗?你要我给你逮一只。”
      宋西有点意动,想了想又摇头,说:“算了。肯定不好吃,要是好吃早就被抓绝了。”
      他们漫步,沿着大队外围走了一圈,脚下和远处都是白雪覆盖的田野,更远处是隐约可见的防风林轮廓,上白下翠,像一条白纱盖在一条绿带上,两头绵延向远方。
      回家的路上,高松跟宋西交待开春后要做的事:“明年咱们把一百二十亩地种稻子,一百二十亩地种豆,剩下十亩地种点花生、瓜菜。种地这事,就是开头忙点儿,秧苗下地后就没啥事了,我一个人看顾得过来,插秧和收稻的时候你给我搭把手就行。明年我打算养点鸡和鸭子,咱们在这里,很多东西只能自给自足,供销社定期有鱼、有猪肉牛肉卖,鸡鸭只能靠自己养,生了蛋还能拿到供销社卖钱。明年我还打算捉几只狗来养,有了狗看家护院,你在家里也能安心一些,出门带着狗,也安全点儿。你有什么打算呢?有要我做的事你跟我说。”
      宋西说:“我打算……这儿离场部不远,我就在家里开个小饭馆,你说会有人来吗?”
      高松说:“我觉得没问题。照我了解的,大家其实不在乎远不远,只在乎好吃不好吃。你的手艺使出来,绝对能让他们来了一次想来第二次。”高松说的‘他们’,是指他那些退役的战友、战友的战友,和军团里在役的士兵、军官,只要宋西的手艺名声传出去,不怕没有食客。
      高松这么说,肯定了宋西的手艺,宋西听了很高兴。他思索着,说:“那我要再砌两间屋子做店面,我想想,要怎么规划才好。”
      高松说:“我去联系砖瓦泥料,正好这个冬天把房子建起来,开春后晾一段时间,农忙过后你就能开店了。”
      宋西:“食材调料这些的供货渠道也要联系,尤其是香料和酱料,供销社的香料和酱料种类太少了。”
      高松:“食材好办,我能联系到捕鱼队和屠宰场那边,每天买鱼和肉不难。瓜菜自己种,或者向附近人家里收购。香料和酱料我找人问问。”
      宋西:“菜单…菜单不急,我先了解有哪些食材能用再说。”
      ……
      两人一路有商有量,回到家里,宋西去书房列待办事项,高松在两边院子里转了一圈,检查有没有不速之客来过,之后给牲畜棚里的两头牛添了捆草料,家里家外就没啥活儿要干的了。高松进到厨房,用火钳伸进灶膛里拨了拨火星灰,放一把枯叶进去,不多会儿,闪亮的火星点燃了枯叶,火焰哗啦啦的燃烧起来,高松接连放了两把枯叶进去引火,随后将干透的碎木枯枝放进火中,烧起来后,放入大块的木柴。
      春风平原的冬季并不漫长,农场的房子没有集体供暖、没有火炕,南大陆目前已探索的区域中没有发现煤矿,不能用火力发电,军团在海边建立的水力发电站产能有限,只能给农场的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照明需求,烧水、煮饭、炒菜,依然要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冬季取暖也一样。
      宽敞的厨房里,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被劈砍成块的木柴占据,剩下的一大半空间里,有一个二眼灶,一个水缸,两个铁皮桶,一个厨房柜,一个摆放各类锅具的木架,一个摆放各种厨房工具的木架,一个摆放各种坛坛罐罐的木架,还有高松屁股底下坐着的一张板凳和一旁空置的一张板凳。
      高松坐在灶前烤了一阵儿火,起身去储藏室里拿了几个土豆回来,扔进火堆。储藏室就在厨房的隔壁,有一道门相连,从厨房到堂屋的门洞里没有装木门,也没有装门帘,从厨房到储物室的门洞里装了厚实的木门,底下一点空隙都没有,防虫子防老鼠钻进去霍霍粮食。
      这儿的一切都那么原始,高松知道宋西努力在适应这种生活,安慰的语言空乏无力,高松只有更贴心的帮助他,让他能早点适应、早点融入这里的生活。
      火光下,高松的目光深沉,泄露出一两分深藏心底的思绪。
      楼上,宋西一笔笔罗列项目,预设计划。他已经做好了在这里待上十年以上的准备,不论未来他和高松之间怎么样,事业和金钱是不会辜负人的。

      十二月三十的晚上,军团驻地从午夜十二点开始放烟花,一直放了半个小时。
      十二月二十五开始,供销社上架了鞭炮,高松买了两挂一万响鞭炮回来,在大年三十的这天晚上放了一挂,一挂鞭炮展开有二十多米长,在院子里绕成一个大大的圈,点燃后,噼里啪啦声震耳欲聋,火光溅跃硝烟弥漫,宋西堵着耳朵躲在堂屋里往外看热闹,远处的远处是军团放的烟花,附近的居民基本都在同一时刻放鞭炮,爆炸声中,宋西脸上带笑,冲高松大喊:“耳朵要聋掉啦——”
      高松侧身耳朵靠近他,大声回复:“你说什么——听不见——”
      宋西笑着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喊:“我说,新——年——快——乐——”
      高松:“你也是,新——年——快——乐——”
      十二月过去,一月来临,春风平原的冬季结束了。
      一月的气温缓慢增长,进入二月,白天的气温有十五六度,中午太阳最大那阵儿能升到二十来度,晚上的气温十来度左右,该准备春耕了。
      宋西又开始了干农活干到想吐的日子。他非常不理解的发问:“为什么?去年翻过地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翻一遍?”
      田里,宋西和高松各自赶着一头牛拉犂翻地,高松在后面轻松的扶着犁,给宋西解答:“去年那是开荒,耕地,要把地里的杂物都清理出去,深翻土地,让冬天的雪冻死泥土里的虫子和虫卵。现在翻一遍,一来除掉地里长出来的杂草,二来把冬天没冻死的虫子翻出来,让鸟吃掉,再就是整地,把地整平了灌水,之后才能撒稻种。”
      宋西不满的说:“那为什么要拉牛来耕地,不开拖拉机来?”
      高松耐心的跟他解释:“因为拖拉机没油了。拖拉机发下来带满箱柴油,柴油用完了就得自己买,但是柴油是紧缺资源,农民购买限量,一个月只能买三升,这个月的指标用完都翻不完一百亩地。一年只能买到三十六升柴油,秋冬季节我们更需要用到拖拉机,应该把柴油攒着到下半年用。”
      宋西双手扶着犁跟着牛的步调往前走,看着前方仿佛望不到尽头的田地,想哭。
      高松尽力安慰他:“三月份下稻种也不急,慢慢来,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
      高松用话语转移宋西的注意力:“这片平原上的土地很肥沃,随手撒把种子都能成活,只是粗放管理和精心伺候的产量不同。像是水稻,不怎么管理的呢,一亩地一年下来能打二三百斤稻谷顶天了,上了心伺候的,看上心的程度,有长到四百多斤的,有长到五百多斤的,上六百就很难了,没有足够的肥料和农药,基本一亩地的收获就在五百多斤。黄豆产量更低,精心伺候一亩地最多收三百来斤,平常能收两百斤就不错了。
      粮站的收购价,稻谷和黄豆都是两毛一斤,咱们算笔帐啊,咱们手里有一百二十亩地种水稻,就按一亩地收三百斤稻子算,一百二十亩地就是三万六千斤,三万六千斤咱们自己留一千斤,其余的卖掉,是多少钱?”
      提到钱,宋西可不困了,说:“七千。”
      高松:“对,卖七千块钱。再来说说黄豆,黄豆一亩地按二百斤算,一百二十亩地,收多少斤?”
      宋西很快算出来:“两万四千斤。卖钱能卖四千八块钱。”
      高松笑起来,说:“不能这么算。咱们得自己留点豆子榨油。你还得开店,店里用油更多。一斤豆子出一两半的油,你算算你的店一个月大概要用多少油?咱们家里自己要吃多少油?”
      宋西在心里估算一番,一脸学到新知识的震撼说:“假设一个月要用一百斤油,榨一百斤油要大约七百斤豆子……一年榨油就要八千四百斤豆子!”
      高松说:“对啊。两万四千斤减掉八千四百斤,最后能卖到三千一百多块钱。那么这一年种地的收入大概就是一万块钱。”
      宋西也在心里得出了这个结论,叹口气,想念自己在中京时一个月两千八的工资。
      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挣得钱还不够他打工四个月的工资……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宋西17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