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力挽狂澜(19) ...

  •   边境战事的不利,似乎只让边城的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都城内依然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听说昌明大败,两个将军一个阵亡一个重伤,唉……”

      “怎么又败了?不是说胡人才一万多,我朝可是三万将士,怎么能败成这般境地?”

      “正是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一人四下看了看,便小声的对同桌茶友道,“据……说,这是老天爷给的警示呢。”

      “哦?”

      “有说那镇远将军是被上头派去的监军给气死的,要不然镇远将军那么些年打得胡人躲在草原十多年都不敢出来,怎的这回就打不了了,指不定就是那监军给搞的鬼。”

      “嚯,还有这事儿?可监军不是……”

      “所以说,这老天爷的警示,就是说……”那人又压低了声音,“老天爷不满意那个位子上的人呗。”

      “嘶!”听到这话,这一桌喝茶的人倒吸一口凉气,都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互相看了一眼,竖起耳朵听那人说话。

      “你们看啊,这些年各地可出了不少事儿,多少地方不是闹灾就是土匪流窜,去年说是收成不好,粮价可涨了不少。还有这仗,上头不是说是王老将军指挥不利才大败的么,这回给用了陛下信任的两个将军,两个将军总不能再不行了吧,现在看看……”

      “你这么一说,我也是听说了不少。”

      这么一说,大家聪明的回避了敏感的话题,谈起了天灾人祸以及如今的物价飞涨。

      同样的一幕,在都城的大街小巷,在不同的城池内蔓延开来。等消息传到朝堂之上,皇帝震怒,甚至打算下令要将传播谣言之人全部下狱。一元老大臣死死拦住,直呼“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御史们却蹦跶起来表示皇帝应该引以为戒,反省自身之失。

      皇帝本已开始思索是否不应该阻止民众的话,被这些直言讽谏的御史一激,变得更是怒火中烧。

      想他接过皇位后兢兢业业一日不敢懈怠,一有天灾便赈灾免税,安抚百姓,如今不过两场大败,就被说成是上天予以的警示,连王老将军重伤而亡也成了他的逼迫。他是真想把那些胡说八道散布谣言的人扔下大狱,这些人必然是他的哥哥们在背后捣的鬼。

      反省?朕这就反省给你们看。

      皇帝当朝下旨,把所有发起和传播流言的人全部抓起来,直接充军去边境对抗胡人。不是都闲的没事儿开始传谣言了么,觉得胡人的进攻是警示,那就去亲身经历下警示啊,能活着回来再来跟人说警示!

      接下来又下旨将昏迷不醒的侯将军召回,王老将军二子王仪封封镇远将军,遣定远将军何傅携两位副将,与镇远将军一同带领二十万大军赴裕远县。不是说他不会用人么,让王老将军的儿子上,再派一位老将共去,带足二十万人,还打不赢那也就不用打了。

      最后,皇帝掏了私库一部分银钱作为军需,几封空有虚名的封赏旨意往各王封地发去,暗示他们出钱出粮,支援这二十万大军。

      旨意直接下达,文官们还没来得及震惊,就和武将们里里外外忙成陀螺。

      本来只调动十万大军,如今突然下旨增至二十万,募兵、调兵、粮草、装备、沿途路线等等,都要一一重新安排下去,多出的十万,到底从哪儿来、怎么来都能吵翻天。

      军情不等人,边关只有几千人守着,而胡人有数万人。定远将军只得先带着之前安排的十万人先行一步,一路还能带上几万人,留下一位副将把后续的几万将士再带去前线。

      都城如此热闹,各封地的王爷们也不甘示弱。目前大敌当前,尽管明面上不能跟皇帝闹开,暗地里自然可以有些小动作。支援的粮草装备都是大张旗鼓的往前线送,百姓们纷纷称颂,实际上里面打了多少折扣,只有王爷们自己知道。各种流言也没有因为皇帝的抓人行动而停止,反而让百姓们更有疑虑,是不是确有其事、恼羞成怒。

      这些离谢渊都还远着,王仪封也还未获得被晋升的旨意,两人都在为朝廷即将派来的十万大军做准备。

      第一批粮草已经到位,分到青远的粮食并不多,都运去了裕远。

      在上次的胡人劫掠中,比起裕远、青田,青远城的损失算是最小的,活下来的人就着城里的余粮能够过活。如今又该是下地的日子了,周边的村落都被血洗,县城里懂得种地、能下地的人都去田里,操练完的将士也跟着下地,这关系到下面整整一年的口粮。

      自从发现根据王仪封的指令去做那些与战场有关的活儿,就是在做那五百个阵营任务的成就时,谢渊就开始尾巴似的跟着他。

      王仪封一开始还有些疑惑,让小崽子当他的护卫时那可是一脸的不愿意,这会儿却让干什么干什么……感觉真爽啊!

      于是差遣起来就更加毫不客气,时不时还夹带点私货,比如搓个背、敲个肩、陪个练什么的。

      谢渊:……我内心是拒绝的,可是……成就在向我招手。

      当然,正经的任务还是不少的。如今谢渊还是和以前一样,走哪哪儿被嫌弃。与之前不同的事,经过青远的守卫战之后,大家都不再是嫌弃一个小混混,反而是心疼这个瘦不拉几的小孩儿。

      “谢八呀,这儿不用你帮忙……去那儿,给婶儿看着火,煮着粥呢。”孙家大娘挥舞着锄头,把冬日里冻住结块的土地敲碎,等待播种。

      “这不是谢八嘛?伤好了?不,这儿不用你帮忙,两筐土你担不起来……去回春堂看看,老大夫要人帮忙捣药。”大汉挑起两大筐石头,往城墙上运。

      “谢小兄弟?这儿不用……王副将让你来的?我们粮草已经搬完了,要不……你把这册子给王将军送去?一共一百二十担粮,过两日还会来一批,十万大军分到青远怎么也有几万人,下一批可得多点儿……”军需官翻着册子,嘀嘀咕咕算着后续要来的粮食,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军对粮食的需求,眉头皱的能夹住纸片,也忘了把册子给谢渊的事,自顾自的走开了。

      谢渊臭着张脸去找王仪封,走在大街上就被人从背后捞起,直接放在了马背上。

      “正找你呢,一起吧。”背后穿着布衣的王仪封一手揽住谢渊的腰,一手抓着缰绳,快马朝着城西奔去。

      谢渊……谢渊这是第一次骑没有鞍的马!尽管身后有人抓着,他也吓得紧紧地抓住了缰绳,完全没有时间去体会所谓骑马飞奔时“飞一般”的感觉。

      加之身后的人大概刚从城外回来,满身的尘土还把他往怀里搂,谢渊连着打了两个喷嚏,还觉得似乎有尘土从王仪封的衣服上飘下来往他脸上扑。

      什么双人共骑策马扬鞭共享人世繁华……求放过!

      幸好这段路并不长,在谢渊把自己的胃颠出来之前,抵达了目的地。

      “八哥!”“王将军!”

      谢渊定了定神,他们的目的地……还是那间茅草屋,不过显然被重新整修过,柱子上重新刷过了漆,破损的窗棱都修补好了,贴上了新的窗纸。

      屋内地上乱七八糟的稻草、破布都收了起来,整整齐齐的码在角落,地面重新平整过还撒了一层细土。正对着大门放着一张案桌,上面供奉着三十个人的牌位,上面端端正正地刻着名字,用朱砂描过色,前面放着香炉。西面的墙上重新刷了石灰,上面写着一篇文章,谢渊只识得几个字,应该就是关于他们这些人的故事。

      “这些日子匠人们都挺忙,只能做成这样了,带你来看看。”王仪封牵着马,几日没刮又是满脸胡子拉碴。

      谢渊眼睛一酸,想起自己只是提了个建议,后续的工作几乎都没怎么关心过。而他们都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不仅做好了牌位,连屋子都弄好了。谢渊很是羞愧,几乎抬不起头来。

      “这,这事儿……我一点忙都没帮上。”之前还在到处给人做事,被拒绝了还心生愤慨觉得自己被小瞧了。可这件事……自己却完全丢在了脑后,不知道他们在这里辛苦了好些日子才有了今日看到的这番景象。

      “八哥说什么呢!要不是你想到了这个法子,还给我们找来了王将军帮忙,我们哪能做出这些来。”小个子这几日忙前忙后,今日能看到成果,整个人精神了很多,“再说八哥为了大家伤成那样,我们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这活儿哪能还让八哥动手。”

      “你怎么也不告诉我?”谢渊扭头就去瞪王仪封,刚刚才红过眼眶,里面还水润着的眸子这么瞪过去,毫无威慑力。

      “他们……他们也没跟我说啊,我今日知道牌位做好了才来找你的。”王仪封不自在的挪了两步,暗暗祈祷小崽子不要再瞪了,再瞪他就想上手摸了!

      谢渊隐约觉得气氛不对,收回了视线和石头、小个子几人聊了两句之后,轮流恭恭敬敬的给逝去的同伴上了三炷香,将青远城守住之后发生的一些事告诉了他们,也将各自的近况一一讲述,仿佛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请他们安息。

      最后,王仪封也上了三炷香,感谢他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让更多的青远百姓站起来保卫家园。如今朝廷也将派遣大军前来,他与其他将士必会守住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青远城。

      正如王仪封所说,二十万大军即将来到边境三城。

      在这之前,青远县城先迎来了一批意料之外的客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5章 力挽狂澜(19)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