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章·五皇子(捉虫) ...

  •   麟趾宫。正殿的东暖阁,窗前种了几株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这是皇家最深切的希望。只是当今子嗣不丰,就算夏日里石榴花仍开得灿烂夺目,这宽阔的巨大宫殿里,却仍是只有未成年的五皇子一人,孤零零地居住。
      贴身的大宫女昕荷,又一次被此刻正在东暖阁里、向来性子冷清的那位给赶了出去,嫌她多手多脚地碍事,要她去外头听吩咐。昕荷赶紧应了,轻手轻脚地快步退出屋里,合上屋门,这才一头冷汗地大松了口气。站在殿前的小宫女与她相熟,见状就笑,“我瞧着咱们这位爷,近些日子又孤僻了几分呢。”昕荷便啐她,“你倒编排上主子来了!”正说着,不知打哪儿飞来只喜鹊,落在石榴树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叫,昕荷循声看去,见满树石榴花开得热烈,竟不由轻声叹道,“石榴树和喜鹊,这样的热闹,怎么就暖不回那位的心呢。”小宫女闻言一愣,狐疑的目光沉沉地就投在昕荷如玉的雪白脸庞上。

      东暖阁里的那位孤僻冷清的五皇子,此刻却正伏在书案上,提了管象牙刻步步登高纹浮雕的狼毫笔,在徐徐展开的张一尺见长、六寸见宽的画像上,温柔含情地描绘着。画中那人立在花丛里,梳着朝天髻、戴着数十样珠宝首饰,穿着件洒线绣葫芦景钟馗打鬼经皮面的补子吉服,美艳灼灼、华贵雍容。两道柳叶眉似蹙非蹙,一双丹凤眼如含桃花,就那样仿佛含了脉脉的如水深情般看过去,看得周璟明恨不得将那一颗心都放在其中,就此融化了算了。
      那是前世的德妃,也是今生的沈蓁蓁。只不过,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从未用过那样的眼神去看过周璟明。
      前世,周璟明懵懵懂懂,到八九岁时才知事,因父皇信重卫国公沈承谨,又任命其为太傅,便不由与他亲近,时常出入沈家,也是在那时结识了沈太傅家的小女儿沈蓁蓁。沈蓁蓁从小被家人掌上明珠般养大,性格不免任性骄纵,又带着几分不谙世事的天真。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了她,既喜欢她的明媚,又喜欢她的纯粹。她的骄横在他眼中就变成了恣意,她的顽固在他眼里就变成了执着,她对着她巧笑倩兮的模样,她对着他咄咄逼人的模样,就这样一日一日地在他脑海中日渐深刻,直到被父皇发觉,然后派了贴身的总管太监福公公来悄悄地与他说,说日后必定成全了他。
      周璟明从此心下大定,再见沈蓁蓁,便更多了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来。他一直以为沈蓁蓁日后会成为她的妻子,他定会如珠如宝地待她,却不曾想过原来世间总有意外,原来不知从哪一刻起,他的三哥安王周玚明,已经提前一步走进了她的心里。
      而他这迟来的一步,就是迟到了整整一生的时间。
      安王和沈蓁蓁被皇家侍卫当场拿住的消息传到宫里,父皇大怒,要处死沈氏。是他过去安抚了父皇,劝他让沈蓁蓁入安王府为侧妃,是全了他对她最后的情谊,也是全了沈家的情面。父皇颤抖地握住了他的手,说沈氏不好,日后定会给他寻个更好的。他苦笑,说但凭父皇做主。父皇这才安下心来,以为他对沈蓁蓁的情谊并不深厚。
      他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不好,就选个更好的,这世间并不独独沈蓁蓁一个高门贵女,娶回来是谁都是一样的。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并不同,原来过尽千帆皆不是,原来除了沈蓁蓁,他心里其实已经再容不下第二个人了,所以他后来拒绝了一个又一个。
      他看着沈蓁蓁开开心心地嫁入安王府,他看着沈蓁蓁被安王妃刁难从此难展欢颜,他看着沈蓁蓁被三皇兄夺去了嫁妆,他看着她在京中渐渐被坏了名声。如果她过得好也就罢了,可是她过得不好,也就让他越发得放心不下。
      他曾私下里帮助三皇兄夺嫡,他曾私下里帮助她对付安王妃,他曾私下里帮助她洗清名声,他也就在私下里和沈家越走越近。即便她因为三皇兄的影响而讨厌他,即便她从来都不知道他为她做了什么,可是只要她开心,他也就安心了。
      可是他从没想过三皇兄登基后会清算沈家,他更是从没想过沈蓁蓁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杀了三皇兄、也了结了自己的命。或者说他其实本就应该想到的,沈蓁蓁从来就是这样的热烈而坚决,可是他那时并没有真真正正地懂她。
      福公公是父皇留下的,为了助他登基,就那样眼睁睁地看着沈蓁蓁的抗争与自我的毁灭,所以他登基之后再不用他,哪怕他知道他从来都是忠心耿耿的。他想放下,可是他放不下。他就那样做了三十几年孤家寡人的皇帝,午夜梦回的时候,是缠绕的相思蚀骨。直到一场小小的风寒,让他缠绵病榻良久,最终带了了无牵挂的他离去。
      再睁开眼,他居然又回到了隆昌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蓁姐姐被三皇兄带走的那一晚!而他这一世,再也不要迟到那一步了!
      前世他不争,是以为不必争。可是直到这一世他才明白,原来不争就没有出路,而他,一定要把前世被拿走的那些东西,统统都给夺回来!

      早朝毕,皇上叫了卫国公沈承谨去了御书房,两个人絮絮说了大半晌,其间叫了三回茶水。出来时,有小太监看见卫国公的眼圈上红了一片。御前大总管福公公小心翼翼地推门而入,迎面被皇上摔了个茶盏,福公公急忙借着跪下躲开,那茶盏就落在地毯上滴溜溜地打了几个转。还好没摔烂,福公公暗想,一时松了口气。
      那边就听皇上怒喝道,“杨志李广呢?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给朕查!三皇子五皇子,近些日子都做了什么、去了哪儿!朕非要给他查个底儿朝天,弄个清楚明白不可!”
      福公公赶紧应了,自去传诏锦衣卫指挥使杨志、指挥同知李广觐见,又使唤小太监去茶房换壶新茶。小太监心惊胆战连滚带爬地进去,收拾了残茶冷盏又灰溜溜地出来,擦着一头冷汗向福公公问道,“师傅,这可是要变天了?”福公公便是一声冷哼,扬了扬怀里的拂尘道,“你别多话,伺候好主子,这天儿自然变不到你身上。”小太监忙点头哈腰地应下了。
      待皇上召见完杨志李广二人问完话,福公公瞅了个空子进去给皇上伺候笔墨。半晌便听皇上叹道,“原先瞧着沈氏还是个好的,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说到这里,不禁轻哼一声,片刻又叹,“偏偏璟儿待她一片痴心。”
      福公公知道皇上是最疼爱这个五皇子的,如今不过是打老鼠又顾忌着怕伤了玉瓶。可五皇子今天早上已经拜托了他在皇上面前美言,当下便不敢再欺瞒,忙跪下一五一十都说了。
      皇上就气得笑了,“他这是借你的口来告诉朕,他对沈氏的看重,让朕不好对沈氏下手呢。”福公公便陪笑道,“这老奴得说一句,沈三小姐不过是个尚未及笄的闺阁少女,就是再聪明伶俐,又经过多少事?若是有心人有心算计,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落入圈套之中。好在及时醒悟,时犹未晚啊。”
      皇上听着那句“有心人有心算计”,一时被直戳到心窝,想起如今还在宫里宫外上蹿下跳的静妃和安王,眉宇间便渐渐染上了一层怒色。

      卫国公府长房桃夭院。卫国公沈承谨和夫人杨氏是由青梅竹马结为夫妻的,婚后并无其他的妾室通房,只夫妻两个,一向琴瑟和鸣、感情甚笃。杨氏生了两个儿子才盼来这么一个视若珍宝的小女儿,于是一大家子都把她万爱千宠地捧在手心。沈承谨为她取名“蓁蓁”,就是取自《诗经·周南·桃夭》里“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两句,既是表达对夫人爱重,也是希望小女儿能如同桃树一般开得其花灼灼、枝叶茂盛的样子。
      桃夭院,自然也是化用了这个典故。
      庭前种了三两株桃树,夏末里桃花已尽谢了,就是果子也被沈蓁蓁纵容着、让来来往往的小丫鬟们都摘了去。只有最高的枝头上还垂着几个小桃儿,沈蓁蓁每日透过窗棂看着它就笑,道,“也别摘了,全当是个景儿。”满院的大小丫鬟自是无不应是。
      沈蓁蓁时隔六年才回到自己这小小院落,自然看哪儿都觉得新鲜。精绣竹梅双喜纹的橘红色绸缎挂帘,红木雕葡萄纹圆桌及凳,墙角的紫檀雕花大柜,铜珐琅太平有象桌灯……无一不是杨氏精心挑选、命下人仔细铺设而成。沈蓁蓁从小到大,也不知杨氏在她身上投入灌溉了多少关怀心血。可是前世她离家时,只有对嫁入安王府、日日夜夜能陪伴在安王身边的迫不及待,全无对离开这小小闺阁、远离父母兄长身边的半分难以割舍。
      只是重来一次,她才恍然发觉,原来在她前世二十年的人生里,只有在这方桃夭院里才是她最开心最快活的时光,被杨氏搂在怀中细心教导、和丫鬟们一起采了花酿胭脂,同姐妹们谈天说地……
      而她这一生,再也不会像前世那般不知珍惜。

      沈蓁蓁下了床,赤着脚走到黄花梨雕云纹五屏峰镜台前,对着那面缠枝牡丹纹八角玻璃镜,反反复复、上下左右地看着自己那回到了少女时的样貌。镜中的小姑娘梳着垂鬟分肖髻、戴着红梅金丝镂空珠花,面如满月、肤若凝脂,小巧的鼻梁、红润的樱唇,宛然一笑,双目盈盈,精致又乖巧。
      她是真的回到了十四岁!
      沈蓁蓁每每心忧恐惧的时候,就会来看看这面镜子,这无疑是给了她极大的安全感。

      “姑娘!您怎么不在床上好好躺着!”浅潼撩了帘子,端着碗黑乎乎的药汁进来,见沈蓁蓁坐在梳妆台前,只着了件中衣、又光着脚,登时便拉下一张脸,道,“姑娘可是忘了太医的嘱咐?太医说了,姑娘是受了惊吓,所以才会夜半惊梦,以致高烧不退。姑娘若是想早点好起来,就要谨遵医嘱,好好吃药、好生将养着才是。”浅潼说着,急急把那药碗往桌上一推,就要过来拉沈蓁蓁。
      沈蓁蓁还要再说,就见有人掀了门帘进到屋里,温柔轻声道,“浅潼说得很是,三妹你就快回床上歇着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三章·五皇子(捉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