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37章 后来…… ...

  •   章家两年前曾领兵渡江北伐,原本战事还算顺利,却赶上今年连涝带旱,粮草短缺,只得暂时退兵。

      梁家上书,直指章家带兵不力,要求其归还兵权,由梁家人取而代之。

      章家如何能忍,自是不依。

      梁家却依此称他们有不臣之心,有意拥兵自重,甚至怀疑他们与北方蛮族勾结。

      章家反将一军,直指梁家狼子野心,有意做第二个“齐家”,甚至意欲更进一步,毕竟当初齐家可没有兵权,只养着些私兵。

      两家在朝堂上争执不休,圣上犹自旁观。

      九月初九,马文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个重阳节。

      章家与梁家还在斗法,马家与祝家悄然建立了初步联盟。

      然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圣上驾崩。

      这一位皇帝是南迁时,许多世家尽力保护下来的唯一一个嫡系皇室血脉,尚且年轻,也未曾有子嗣。驾崩的原因,说起来却叫人哭笑不得。

      后宫争宠。

      皇帝在后宫中曾笑言一位妃子不如另一位年纪轻、颜色好。那个妃子心中记恨,竟趁皇帝在她宫内睡着时,叫宫女一起用被子将他捂死了。

      且不说这弑君的后妃要如何处置,梁家趁机扶持了皇帝的一位年幼的堂弟登位,自己摄政。

      章家虽极力反对,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兵将在外,城内势力却比不过梁家。

      梁家在小皇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小皇帝那里发了一道圣旨,派梁家出兵剿灭章家所领的“叛军”。

      两家在江畔短兵相接,打得比齐宋两家时更凶狠,完全是一副你死我亡的架势。

      小皇帝不懂政事,梁家忙于对付章家,朝堂中再起暗涌,许多世家便也想做第二个“梁家”,坐收渔利。

      祝家见情势即将彻底混乱,便决定趁此机会立即启程,同马太守一家向西迁入蜀地。

      马文才骑在马上,身着轻巧铠甲,腰间挂着一柄长刀。

      在他右手边,祝英台同样骑着马。经过长途跋涉,他皮肤晒黑了些,人也更精瘦,脸上的肉都少了,显得格外锐利,如同出鞘的宝剑。

      他们两人身后是一队兵,大多是祝家分散藏起的私兵,还有些是自救会的同窗。

      他们一路沿着江岸前行,江中是载有祝家族人和马太守家妇孺老弱的舟船。

      除了马文才、祝英台所领队伍外,还另有五支与之相似的队伍。六队人马兵分两路,分别沿江南北两岸行动,前有探路,中有接应,后有支援,一路护送江中船只。

      这一路来,他们并未遇到过军队,更多的是些居无定所的流民,和各类匪徒。

      脚下的路一转,走在他们之前的队伍停在路边,这是抵达蜀郡前的最后一个码头,所有人均在这里集结。

      休整了约半个时辰,远处有马蹄和车轮的声音传来,正是前来迎接的马家队伍。

      马子明与带队人简单寒暄,重整编队再次出发。

      五日后,翻过又一座山,踏出山脚密林,一座城门出现在远处。

      马文才与祝英台相识一笑,双腿一夹马身,向前行去。

      一年后。

      梁、章两家率先引燃的战火已经席卷整个江南腹地,世家几乎无一幸免,或主动或被动,加入到乱战之中。

      小皇帝长了一岁,仍是小皇帝,似乎超然于混乱之外,从无任何动静。

      蜀郡,祝家站稳了脚跟,与马家的合作也果然愉快。

      马家虽然将蜀地尽掌于手中,却一直未获兵权,只有少许家族私兵。而祝家,竟在安顿下来后,又不知从哪里带来了数千精兵。这支队伍亦全然听命于祝家。

      两家一家主政、一家主军,通力合作,将蜀地打造得如同铁桶。

      梁山伯也在这一年加了冠,与祝英玖定了亲。

      其实,祝家与梁家早先便有意叫两人先行订亲,梁山伯却不愿叫祝英玖委身下嫁,于是花了近一年时间在军中打拼,总算有所成就,更配得上祝家小姐。

      马文才观礼时忍不住想,这世界总算还是有些梁祝传说的影子,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九妹相识相爱,只不过没有他在其中横插一棒,两人顺利定亲。

      祝英台见他出神,以为他也想有个正式的成亲仪式。他回去后便同两家长辈商量,在梁祝定亲后不久,与马文才也成了亲。

      仪式不大,除了家人和亲近的友人,他们也没有邀请其他宾客。

      但马文才仍旧感慨,自己何其幸运。

      两年后。

      江南战火绵延,蜀地终究不得全然避开。

      马文才抓破脑袋,想了许多城防的武器,将所有外敌挡在城墙之外。

      城内,他亦琢磨了些新的主意,叫政风为之一肃,其中也少不了从现代学去的平衡监督之法。众人说起他来,也慢慢的不再是马子明的小儿子,也少有人相信,他曾经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

      祝英台亦在军中效力,他功夫不错,处事圆滑,带着自己的队伍也立过几次功劳。

      两人一文一武,配合更加默契。

      五年后。

      马文远又生了个儿子,主动过继给了马文才。

      祝英台也从他的兄长那里过继了一个男孩。

      两个从未养过小孩儿,当起父亲却颇有一套。

      祝英台带了妹妹许多年,而马文才也一直喜欢小琛儿。

      一家四口和乐融融,江南却几乎被摧毁殆尽。

      常年的战争,让小弱的世家几乎消失,残存的也都依附于较大的世家。然而即便是最大的世家,也都丧失了大半的战力,江南竟维持起了平衡。

      小皇帝长成了少年皇帝,他依旧极少露面,时常叫人想不起他的存在。

      祝英台逗弄着小儿子,问马文才:“你以前曾说过的‘议会’,是个什么样子?”

      十年后。

      都城城门大开,万人空巷,祝家军班师回朝,沿路都有百姓欢呼。

      少年皇帝微笑着站在宫门前,准备嘉奖此次北伐大胜的兵将。

      他想起几年前,都城里走过的军队数不胜数,只叫百姓惧怕憎恶。那时的自己顶着个皇帝的名头,每天都担心会不会有世家拥戴起另一位皇室血脉,而将自己杀死。

      直到那天,祝英台与马文才带着近半车的卷轴进宫见他。

      祝马二家横空出世,那时候,江南争锋多年的世家已然失去了一拼之力,但那两人却没有趁此机会扫平天下。

      他们将犹有些实力残存的世家召集至一处,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如今朝廷重建,朝堂上除了各地世家之首外,又有百姓推选之寒门监督,二者之间互有对抗,恰好让彼此均不敢妄为。

      至于他,这个皇帝当得轻松许多,每日里看各地世家斗斗嘴,与寒门监督互相抱怨却又不得不联合,着实有趣。

      不过有时他也会想,能有如此大胸怀想出如今之计的两个青年现在如何了。

      蜀地,某座庄子,某间小院。

      “阿父,阿父,姑姑和姑爹来啦!”一个圆滚滚的小童跑进院子里。

      一个圆脸青年将他抱起来,看向进门的两个人,道:“英玖,处仁,快进来。”处仁是梁山伯加冠时所得的字。

      祝英玖吸了吸鼻子,笑道:“阿兄,今儿是吃火锅吧?”

      祝英台点点头,见梁山伯苦着脸,大笑道:“处仁,不必担心,今日特地做了清汤的底。”

      梁山伯立刻松了一口气,正巧叫出了屋门的马文才看到。

      “都这么多年了,你竟然还是吃不惯辣。”马文才无奈摇了摇头,晃了晃偎在自己手边的儿子,柔声道:“乖儿,可见礼了?”

      这个孩子似乎有些害羞,微红着小脸向祝英玖与梁山伯问安。

      祝英台怀中的男童扭着身子窜下来,跑到马文才身边,道:“爹爹,爹爹,我带阿弟玩。”

      马文才点点头,道:“别出了院子,待会儿就用饭了。”

      “晓得了,爹爹!”

      “谢谢阿父。”

      两个小孩儿手拉着手跑到院子一角,不知是去玩什么了。

      祝英台也拉住马文才的手,小声嘀咕:“咱们小儿子怎么这么腼腆,不像你啊。”

      马文才胳膊肘轻轻捣了捣祝英台,道:“咱们大儿子倒是挺像你的,一张圆脸。”

      祝英台也不恼,捂着肚子装痛。

      马文才失笑,只得在他脸上亲了亲。

      天气正好,不知何处传来清淡花香,鸟鸣清脆,与童言稚语交汇,似能传上云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第37章 后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