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5、第 125 章 ...

  •   说是一封信,方夏实则写了数封。

      除了给王允的外,还有给其他人的。

      这还是多亏了贾诩从外面回来,提了这一茬。

      在彻底从多方面,主要是张辽口中了解了许多长安如今的情况,贾诩之前也算是董卓势力的,本身就有不少了解,当下便给出了一连串缜密的计策,很难想象这是他在短时间之内思考出来的。

      毕竟董卓麾下还是有她很多“义兄弟”的,之前他们有主公,各为其主,好感度再高,没有特殊情况,比如胡轸那样,被吕布羞辱受了刺激,一怒之下离开,不会叛逃,但董卓死了啊,张辽记着两年之前的约定,所以直接就来了,其他人和方夏没约定,但她可以邀请啊。

      方夏之前便试过,只要不是各为其主的情况,要是白身,她的义兄弟都不会拒绝她的招揽的。她缺武将,董卓麾下文臣不多,但武将是真不少,除了名气最大的吕布,已经来了的张辽之外,还有很多。反正试试,甭管有没有结果,总是吃不了亏得。

      曹老板的墙角已经被方夏挖塌了,无人可挖,现在该董卓了。

      太关键的角色,比如吕布这样的,暂时不用想了,要说她最有把握的人,应该便是张济了。另外还有个便是蔡琰之前提过的在长安的那位路粹师兄。如今长安情况大变,他的三辅可能做不成了,想来方夏投个橄榄枝,对方应该是会有兴趣的。

      这也是贾诩的想法。他之前在牛辅麾下,名声不显,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和张济也有些交情,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游戏中他才会在后来在董卓死后,出了招余毒天下的毒计,暂投了张济的侄子张绣。

      张济作为游戏中存在的武将,自然也是方夏的义兄,就连他的妻子邹氏,因为曹老板,也留名下来。邹氏也是方夏的义姐。

      他现在任弘农太守,主管城中诸事儿,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太守,但在弘农城内却是他最大不必在长安受气。但张济和董卓的关系,可能说不上多差,真不得信任,也不可能拿下这个长安前屏障城池的太守之位,但也说不上多好。

      当初方夏刚成为貂蝉,还在洛阳的时候,去参加宴会,便只见到了张济之妻邹氏,张济则被董卓外派出去了。要是心腹,哪会是这样的待遇?而且方夏从张辽处了解,董卓把张济分在弘农,却把他的妻子邹氏以及侄儿张绣,都分在洛阳。

      张济和邹氏到现在连个儿子都没,就被强行分离。单单从这个分法也看得出来,董卓并不信任张济。另外两人是在当长安“人质”。

      如此一来,这便是她的机会。

      若张济有意,也可以走之前张辽走的那条路到宛城,这种情况下,这一条路还是很安全的,不会有人拦他。

      在游戏中,袁术正是匡亭之战失败,不过并没有方夏令谯郡出兵,伪装曹老板布下的埋伏,把袁术吓的往刘表方向去,最后栽到刘表手里这件事儿,因此袁术被断了后路,只能放弃回宛城,而是重新占了寿春。

      这么一来,后来宛城才归了张济,后来他死后,才再换成了张绣。

      如今,宛城属于貂蝉,张济来宛城投她,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历史”?

      甚至,如果想的远一点,还可以考虑汝南了。

      现在貂蝉势力的实力,已经在袁家之上,若再得张济投靠,可以以张济的名义,让他对汝南发难。张济从董卓势力脱出,被宛城发现踪迹,知道肯定攻城无望,转而去攻汝南,胜了到时候貂蝉再出面,和张济和平交接,若是攻城不成,败了也无妨,只是损失了一批士卒罢了。

      方夏新得了张辽投靠,张文远可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大将之材,得他之助,这个计划更能添上两层胜算。若是没有张辽的话,贾诩会换一个,不会用这个计划的。风险可以预期,但成了可就能一统豫州,至少名头上不会落下话柄,也算是立于不败之地。

      豫州一共五个城,方夏几乎可以说兵不血刃拿下了四个,但这第五个,是不太可能无伤拿下了。汝南是袁家根基所在,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交给方夏。因为她不姓袁,这一点就够了,不再需要别的理由。

      不过,真要做成这件事儿,需要很多准备。而且保密工作得做好,这一手打的便是袁家一个措手不及。正因为貂蝉势力之前从无主动进攻的行为,才会让他们大意。要是泄了密,这个计划就没意义了。

      从长计议吧。

      现在还有时间,真要动手,差不多当是今年夏秋之时,还能有两个月的时间准备。

      接下来,贾诩还提到,在这件事儿还可以再卖孙家一个顺水人情。

      孙策有心想要回长沙,派出周瑜探情况,可惜没找到机会无功而返。他在南边没找到机会,北边的乱局却是他的“机会”。

      方夏之前的计划,是打算让孙家帮她挡一挡北边来的乱军冲击,作为一道屏障,但那个时候她还没拿下宛城,已经不适宜现在的情况了。随机应变,如今完全可以更大胆一些。

      张济若走,函谷关无人守备,弘农也是一座空城。孙策麾下虽只有几千人,但战斗力极高,随他们父子南征北战到现在,以一敌众不在话下,孙坚当初讨董,也打下了赫赫威名,在这样的乱局,他一旦北上,未必没有机会拿下弘农。

      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出击。

      洛阳是一座空城,但弘农虽在前年也遭了董卓的劫掠,不少值钱的东西被带去了长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底是一座完整的城池,又过了两年,无论是人口还是存粮都还过得去,张济也不可能全部都带走,留下的肯定占大多数。

      孙策回不去的原因很简单,他麾下人太少了,和刘表耗不起,但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拿下弘农,以此为根基在城中招揽士卒,收揽城外乱军,在这个乱局之中,很快便能拉起上万,甚至数万大军。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依靠自己能够回家的机会。孙家军真到了这样的规模,刘表是肯定不敢再拦的。

      如果换个人,不执著于回江东,甚至可以考虑化董卓的势力为己用,逐步蚕食,反攻长安,从而拿下整个凉州。这是真正的高风险高收益了,一旦做成,那就是下一个董卓。前途甚至远超过回到江东发展。

      不过父仇未报,身在长沙的亲人也不知道如何了,在这些压力下,以孙策的性格,肯定不会走这条路的。

      这样也算是“回应”王允之前的求救,虽然方夏自身没有出兵,但她却是在别的方面出了大力的。

      贾诩这一连串的计策,一环扣一环,一石三鸟,听得方夏颇为佩服。她开始还跟的上,后面便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了。

      郭嘉、荀攸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正,最终的方案便出来了。

      因为这个计划涉及到了孙家,这一封信和王允送来的这封信走到路线一样,走陈留-河内-洛阳-弘农-长安这条远路。王允是不想这封信到的太快,毕竟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方夏则是为了“顺路”。

      这样可以顺便给孙策一封信,把贾诩的计划,和他有关的部分,专门写一封信出来告知他。至于孙家做不做,那就不关她的事儿了。

      送出信,接下来她便做不了什么,只能静观其变,等着孙家、张济乃至于王允的反应,再做进一步应对了。

      不过这些情报还没传过来,倒是来了一个令她颇为意外的消息。

      去年方夏缺人才,找到蔡琰,她给她介绍了三个人,其中王粲已经就任,路粹方夏写了信,这会却是顾雍的回信到了。

      这会看来,蔡琰荐给她的人才虽然不多,但还是挺靠谱的,很可能达成录取率百分之百的“好成绩”。

      方夏的运气不错,她本来都没抱希望,这一封信没有出什么问题,顺利地到了顾雍手中。

      顾雍收到了蔡琰的信,是有些心动的,他的曾祖父曾任颍川太守,说起来,他也算半个颍川人,对豫州慕名已久。相比江东,如今大部分的人才都出自繁华中原大地,顾雍原本顾忌着战乱,想游学却一直没有启程。

      别看蔡琰面上情绪挺淡的,但在信中,可是不怕费笔墨,仔仔细细叙说了貂蝉的好,豫州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又提了提她麾下诸多著名的谋士,如荀文若,顾雍看过信,总算下定了游学的决心。

      顾雍在信中表示,他从吴地一路北上游学,未来将会来豫州,来许昌看看,到时候可能会打扰蔡琰这个师妹了。虽然他在信中,并没有承诺投靠貂蝉,但既然人愿意来,方夏就有办法把他留下,这件事儿算是成了一半,就等他到达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