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二 ...

  •   那天,她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月光慢流,澄明的光华溢出无底的夜空,流淌到人间。人间长街人群熙攘,少年跨坐在骏马上,衣袂飞扬,落拓风流;三五成群的年轻女子着华裳、摇团扇,玉佩琳琅,笑语盈盈,摇曳着镀了银月的裙摆行走过热闹的街市,擦肩时留下一阵淡淡的脂粉香。

      她不自觉地往长街尽头走,少男少女从她身侧经过,言笑晏晏,却寂静无声。

      寂静。她听不到任何声音,尽管小贩卖力地叫卖,尽管马车车轮在地上辘辘滚过,尽管行人欢笑交谈。像踏入幽邃的宇宙,星球在无声旋转,银河在安然流淌,陨石碎片在静默漂浮。

      她路过繁华,往长街最幽深处一步步靠近,好像那里有她寻寻觅觅却始终不得的东西。她走了很久,她感觉自己走了很久,也很远,远到街市不再热闹,远到路上行人不见,灯火也不见。黑暗成了弥漫的雾,把她包裹其中,不留缝隙。

      她还在走,携着附在她身上的黑暗的雾,直到她看见了完全区别于黑的一道白影。她知道这就是她要找的。

      那是一个看不清面容的人。在看到那人的刹那,她的腿僵住了,肺是工作的鼓风机,浑身血液被倒进烧热的锅子里。下一秒,她发疯似地朝白影狂奔过去,紧紧拥住。血液里蒸腾出的水蒸气凝结成眼泪,从她的眼睛里喷涌而出。她不懂自己为什么哭,只是胸腔里有一种与寻觅了几个世纪魂牵梦萦的人相遇似的难抑的激动。她的头抵着那人,泪水沾在那人身上,却没有沾湿一身白衣。那人的手放在她头上,轻柔地抚摸她的头发,带着她从来没感受过的温暖和安慰。

      她抬起头,想看清面前的人,而那人却忽地化成了万千的金光散开,如飞散的萤火虫。手臂里空了,发上还有温柔的触感在留连,她惶然失措,挥舞手臂妄图抓住已消散的人。

      耳中渐渐有了声音,车水马龙的长街回到她身边,她独自一人,茫然站在原地。

      留不住的,她的梦和向往啊……

      有些希望总会在绝望时出现,又在人们自以为找到希望的时候,化成轻烟消散在空气中,把人打到更深的绝望里去。

      她是个喜欢文字的女孩。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音符,无论形或声,都让她迷醉,当那些或跳跃或沉静的字排列在一起,音符便连接起来成了旋律。旋律里有精灵在林间舞蹈,踮起的脚尖擦过树叶时会在树尖洒出细碎的光;有上古的神祗相遇于层叠的彩云间,指尖相接霎时天际霞光万里。旋律里江南烟雨空濛,塞外罡风凛冽,她的心神总在不经意间中了旋律的毒,被带到她未领略过的远方。

      醒来时她早已记不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样的梦,只隐约记得一条繁荣的古代长街,还有缠绕在心尖上若有若无的不甘。那种不甘的情绪很不舒服,整个上午她都感觉自己的心像被塞子堵住一样。

      上午的课全都是理科课,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她全都没兴趣,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欢快,她坐在座位上眼睛直勾勾地瞪着练习册,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下午有一堂语文课,语文课是唯一能让她感觉到放松的课,语文也是她唯一有些自信的学科。

      语文老师是个很古典的妇人,身形清瘦,一头黑发直而亮,鼻梁上架着一副看起来很有文化的眼镜,眼镜下是一双锐利内敛的丹凤眼。语文老师其实并不好看,甚至有一些丑,过分削瘦的脸颊像死气沉沉的骷髅,但她的气质却显得她漂亮起来。就好像民国时那些穿着蓝衫黑裙、黑鞋露出白袜的书卷气浓郁的文静女学生。

      在这学校里她最喜欢的老师就是她的语文老师。语文课上气氛总是很轻松,没有数字纠纠缠缠让人心烦意乱的数学题,没有繁杂的公式方程式,只有让人心情愉悦的文字。偶尔,语文老师还会印一些诗歌、文章让学生们在课上阅读,这让她可以一整节课都沉浸在文人创造的奇幻世界里,忘记她的自卑,忘记所有烦恼。

      这天,语文老师给学生们印了几首近代诗,由她的同桌语文课代表取来上课前发给大家。同桌刚取来课上用的材料,她就要来了一份。近代诗,她对近现代文学其实不太感兴趣,提起那个时代她总不由自主联想起土里土气的抗战片,怎么都幻想不出什么有美感的画面,她还是更喜欢诗词歌赋锦绣成堆闹得轰轰烈烈的古代。

      如果可以像小说里穿越到几百年前该多好。

      老师给的材料里,第一首诗就是早已被传烂了的余光中的《乡愁》。在她看来,新诗简直就是诗歌的灾难,含蓄瑰美的古体诗是多么完美,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种新的诗体。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明知道只要渡过海峡就能回到故乡,可诗人却跨不过海峡。同学们看海峡的形容词,浅浅的,表示并不难渡过是不是?可他偏偏就被这样一个小海峡阻隔住了回乡的去路,只能望着海想着他回不去的故乡。”

      语文老师站在第一排同学旁边讲着。她听着老师讲,完全没有触动或共鸣,只觉得老师是在讲废话,诗人要表达的全都在字面上,诗的语句也不华丽,有什么好讲的。

      “小说电视剧里不是常有句话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么,但对于诗人,最远的距离应该是,我知道你在哪里,却永远到不了你那里。同学们听没听过‘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

      “都没听过?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当时长安失守,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向那个人问起长安的消息,不禁伤感。年幼的明帝坐在父亲元帝膝上,元帝问:‘你觉得太阳和长安哪个远?’小明帝说,太阳远,因为‘不闻人从日边来’。

      “第二天白天,元帝在宴会上又问明帝同一个问题,小明帝却说长安远,元帝就问他怎么和昨天的答案不一样,小明帝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城。

      “我觉得这个故事表达出的那种感觉和这首诗有一些共同点,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同感。

      “哦扯远了,好,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浓烈的乡愁呢,这个就要讲到诗人余光中的经历。诗人的故乡是……”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何谓日,她的长安又在何方。

      从一早起床开始就有的那种心里发堵的感觉又回来了。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这样难受呢。她没再继续听讲,自己去读下一首诗了。

      第二首诗是戴望舒的《单恋者》:

      我觉得我是在单恋着,
      但是我不知道是恋着谁:
      是一个在迷茫的烟水中的国土吗,
      是一枝在静默中零落的花吗,
      是一位我记不起姓名的陌路丽人吗?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我的胸膨胀着,
      而我的心悸动着,像在初恋中。

      在烦倦的时候,
      我常是暗黑的街头的踯躅者,
      我走遍了嚣嚷的酒场,
      我不想回去,好像在寻找什么。
      飘来一丝媚眼或是塞满一耳腻语,
      那是常有的事。
      但是我会低声说:
      “不是你!”然后踉跄地又走向他处。

      人们称我为“夜行人”,
      尽便吧,这在我是一样的;
      真的,我是一个寂寞的夜行人。
      而且又是一个可怜的单恋者。

      她的心里还像刚才一样难受。不,比刚才更加不舒服。单恋者,孤独的单恋者。她脑海里闪现一条无声的街,和黑暗里一个消散着的明亮的身影。连恋着谁恋着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独自在浓稠的黑暗里不断寻觅摸索。何等的寂寞。好像她自己。而她自己又在恋爱着什么?在孤寂的夜里寻找着什么?

      心脏的部位有仿佛被酸腐蚀着的疼痛感,呼吸也被阻滞。她抬头看窗外,衰老的黄色软叶在北国混着沙尘的风里翻卷。

      看不清的,她的梦和向往啊……

      真的,我是一个寂寞的夜行人。而且又是一个可怜的单恋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