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十九章 ...

  •   大三第二学期开学,齐萌萌和赵晓娜去了美国。两人临行前向辅导员推荐了郭诗洁和秦榭,起先辅导员并不答应郭诗洁担任团支书的职务,但齐萌萌强力推荐,辅导员便说先让她担任一个星期再做定夺,而秦榭作为班里两年来都是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辅导员自然是觉得这个推荐是在理的。

      纪哲对班级里这些职务调动没放在心上,只和宿舍里的室友说了这学期开始要在《天天快报》实习的事。
      大三第二学期的课比第一学期少了几节,纪哲从周一至周五有两天半的时间可以去报社上班。

      大四第一学期就要开始出去正式实习,周艾和陆丹红忙着做简历海投职位,两个人都特别羡慕纪哲可以去报社实习。
      纪哲问常丽霞之后有什么打算时,常丽霞便说男朋友准备在英国继续读研,所以她也准备去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不过得先准备考过雅思。常丽霞觉得自己头特别疼,她进大学后就没怎么学英语,现在要考雅思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纪哲安慰她,现在大三还有很多时间学英文,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绩。
      周艾经过七八次的面试,总算得到了一家广告公司的实习邀请,纪哲对此非常高兴。
      陆丹红之后没多久接到了一家游戏公司的邮件,是去当游戏文案策划。纪哲听到陆丹红能做和游戏有关的工作,也是非常的高兴。

      寝室里四个人除了上课呆在一起外,其余时间都各自奔波在上班途中和图书馆里。

      大学论文一直在紧赶慢赶地写着,因为跟的导师不一样,在十月份结束了课程之后,四个人只能在晚上说几句话。

      到了大四第二学期,纪哲收到印承启的邮件越来越少,三四天一封变成四五天之后半个月,再之后是二十多天一封。

      绞尽脑汁地写完论文答辩完后,纪哲终于意识到自己大学生涯即将结束。
      报社那边给了她明确的信息:本科毕业在报社只能做实习的职位。
      一瞬间,她觉得离印承启又非常的遥远。

      是考研继续做报社的相关工作还是接受周艾的邀请一起去广告公司做文案,她有一刻的犹豫。
      她最终还是决定在外租一个房子准备考研冲刺北京的大学。
      考研的这几个月很难熬,所幸奶奶一直认为她在报社里工作只当她是白眼狼翅膀硬了不回家。
      母亲那边偶尔回来一通电话让她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若是考不上,谈烁可以安排她去网络媒体当网站编辑。她知道母亲这是为了让她少些压力,她一一应着但不敢松懈。

      二零一五年元旦,纪哲考完试后不久总算收到了印承启发来的邮件,原来这段几近杳无音信的日子里,他去了战火不曾停息的中东再次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邮件里还附带了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看得纪哲心中震撼无比。
      一大片还在焚烧的废墟中站立着几个穿着破烂的孩童,有的看着摄像机,有的正看着失去的家园。
      印承启没有出现在照片中,只是用文字述说了这几个月在中东辗转的路程。
      虽然是寥寥数语但纪哲读着便能明白其中的艰辛异常。

      纪哲回复邮件时让他在外注意安全要照顾好自己,但只字不提想要成为一名战记的心愿,只说自己刚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结果未知。
      那边只回了你一定会成功,之后便没有新的邮件再过来,纪哲想到那边战火纷飞有信号也不稳定,他能给自己发邮件已属不易。

      纪哲之后几个月又回到《天天新报》开始了报社实习的工作,手机一直开着邮件消息通知,但一直都没有印承启的新邮件。
      如果不是新闻网站上关于战地的照片标注着印承启的名字,纪哲真的觉得她和他完全失去了联系。
      她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将网站上公布的署名他拍摄的照片全都放在了里头,然后告诉自己他很忙,在一个信号极其不稳定的地方,在一个下一瞬就很可能有一个炸弹来临的地方。

      等纪哲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她都没收到印承启新的邮件,网上也很少再有他的拍摄照片。
      他仿佛真的消失了一样。

      二零一五年八月,纪哲告诉奶奶要去北京时,纪奶奶才知道孙女考上了研究生,随即便问孙女要读多少年。
      纪哲刚说完要读三年,纪奶奶就说三年读完老都要老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早就工作好几年了,纪哲便说自己还有东西要整理,便挂了电话。

      研究生的生活非常忙碌,有看不完的专业书籍和论文,纪哲每隔两三天会往印承启的邮箱里发自己的学习心得,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她看了他的几个社交软件,没有更新内容,□□也一直是灰色的头像。她甚至打过发布他拍摄照片的网站,都说是他有信号联系编辑,编辑也时常找不到他。
      印承启仿佛真的消失了一样。

      当她从师兄师姐那边得知学会阿拉伯语有更大的机会去中东时,她义无反顾地在网上找了视频资料开始学习,学了几天又担心自己的发音问题便去报了班跟着老师学,等学完发音又觉得老师教的慢,开始了一对一介绍魔鬼式训练学习。
      阿拉伯语学起来很困难,每次她都快要放弃的时候,又想起了印承启,想起了那些战火纷飞的画面,她毅然坚持了下来。

      研究生三年,她只回了一次S市去看望纪爷爷和纪奶奶,旁敲侧击地问起盛爷爷印承启是否安好,盛爷爷沉默了很久便说他很久没和这外孙聊过电话了,反过来问纪哲他的外孙最近是不是很忙,她不愿意说谎话,便将这几年没联系过他全都说了出来。

      研究生毕业后,纪哲进了一家报社做实习,被主编安排给了一位中年编辑学习。
      中年记者很惊讶地问主编,“你怎么安排个小姑娘给我,我瞧见有今天来了很多个男生啊,怎么不给我一个呢?”
      “那几个男孩子不是想去财经版面就是去政治版面,都不想来你这民生版面,就这小姑娘说她都可以。”
      中年记者觉得这小姑娘没跑过社会民生新闻,肯定不知道其中的艰苦,便给纪哲打预防针道:“跑民生很苦的,你确定你要跟着我吗?”
      “只要老师肯带我,再苦再累我都不会退缩。”
      中年记者瞧见记者的眼神中含着坚定的目光,“那你以后别喊苦啊。”

      在报社工作了三个月后,她发觉了自己和其他实习生的不同。
      跟着老师跑了几次现场下来,她学聪明了,问母亲借了一笔钱买了一辆二车手开,节省下了不少出租车费。
      她的手机要二十四小时开机等待老师打电话跑现场,可能半夜里来一个电话她就要开车跑现场跟踪报道哪边发生了火灾,可能要等到天蒙蒙亮向消防队确认最后的伤亡财产损失如何。
      例如垃圾场发出了恶臭影响居民生活、有孩子失足掉进水井消防员将孩子救出、台风对某区造成的影响,某路口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纪哲跟着老师每天都在报社外跑,有时候写稿是在老师的车上、有时候是坐在路边的路缘石上,一整天坐在报社里的日子根本就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实习生进报社不愿意选民生新闻的原因吧?

      带纪哲的报社老师很佩服纪哲的毅力,竟然能完整地坚持三个月都不向主编提换部门,每次和同事提起自己带的学生都是夸赞的口吻。

      为了能让民生新闻有新鲜血液进入,三个月的实习后,纪哲自然能留在报社继续工作,但报社的编制她还需要等待主编的回复。

      二零一八年四月,纪哲看到了网上招聘战地记者的信息,原本已经沉静的心再一次热血沸腾。
      当报社的老师听说她想去中东时非常的震惊,“你知不知道那里非常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丧命,这和你跟着我报道新闻完全不一样。”
      “我明白。”
      报社的这位中年老师见纪哲态度坚决亦如去年刚进来实习的模样,拿起笔为她写下了推荐信。

      二零一八年八月,经过短期培训后,纪哲收拾好行李去了叙利亚。
      一边报道战争的残酷,一边寻找他走过的足迹。
      每到深夜写完稿子时,纪哲便会想印承启在这里时是怎样记录这里的生活、怎样记录战争的无情。

      纪哲进过孤儿院。天真的孩童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因为一个炸弹而粉身碎骨,亦或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突然消逝在身后。
      她也去过医院。鲜血在那里随处可见,有时候医院里的病床不够,抬进来的病人就直接躺在地上等待医生的救治。
      她也去过学校。那里的老师给她看过没被炸毁前学校大楼,而现在只剩残垣断壁,老师只能另寻处所给学生上课,随时担心战火再次舔舐这块土地,很可能第二天会有学生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课堂中。
      当地居民会给纪哲看以前还没战争时的照片,会和纪哲说几年前他家里有几口人而现在只剩她一个,也会和纪哲说这里的集市什么时候开放下一次又得是什么时候。

      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让她不断地感叹祖国是多么的和平。
      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长大是多么的幸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