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成人快乐,自杀快乐] ...


  •   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整天都很迷茫。

      我高中是理科生,数学物理最擅长,语文也还行,化学和英语不上不下的,生物是大短板。历史政治非常糟糕,完全不灵,更没想过学艺术。

      结果大学上了一所想不到的学校,读了一个搞不懂的专业。那些听上去比较有趣的写本子拍料子剪片子,高年级才学到,大一大二的科目都是各种史、学、纲的枯燥理论,简直晕头转向,一度让我感觉“人生完蛋了”。

      跟中学的最大不同,大学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选择也大大丰富了。父母不在身边,艺术类院校的老师忙着接私活,压根不睬你,可以做所有想做的事,交包括男友炮.友在内的各种朋友,听全校全系的每一门课,还可以整天不上课。

      不过我没有特别感觉不自由过,中学就很能玩了,到大学一点没有“天呐,自由太棒,新世界我来了”的放风的欢脱感,反而一下我就茫然了。

      我现在学的都是什么?背下普洛普三十一叙事功能对未来有帮助吗?难道以后真要从事完全不感兴趣的工作?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要走哪条路?我该怎么办?

      我开始从未有过的不自信,不确定当下生活是否有意义,不清楚大把的时间应该怎么用,不知道自己能干成点什么。既无法坚持善,也无法坚持恶,甚至无法坚持随波逐流。糟糕透了。寝室室友都毫无悬念的化身夜店女王了,我每天还在用无解的问题跟自己过不去。

      十九岁到二十岁的当口,这种无措的情绪到达了临界点,从迷茫爆发成恐慌。十几岁的日子眼看要到头,人一到二十岁,三十岁可就不远了,三十岁以后的自己是什么操行,根本难以想象,太可怕了,不能想,一想就要疯了。

      现在翻起那时候写的日记,每篇都得打上蛇精病的tag,本来就不怎么好使的脑子,被铺天盖地的负能量挤满了,要么抱着过一天少一天的莫名其妙的悲痛绝望,往死里疯玩疯闹,要么就为屁大点小事惶恐得歇斯底里,根本没办法自己好好待着。

      说来好笑的,真的会害怕长大、怕到整晚睡不着,只是数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就难过得随时随地哭出来,总想大叫——谁来救救我?——没有人来救我。——谁来带我走?——没有人来带我走。当然不会有,又不是写小说,后来崩溃了,快要拿把刀砍自己了,为即将二十岁生出自杀倾向,惶惶不可终日,一点不夸张。那个生日过得简直……留下心理阴影了,导致我一直都不很热衷过生日。

      但不管再怎么害怕我还是长大了,还长成了爱与和平的几小几。可见草食动物终究是不可能有獠牙的。

      以前找不到方向,好像蒙住眼睛捆住双手等待救赎,无人阿我。一个人的时候无法排解的坐立不安,觉得孤独,每天把手机通讯录从头到尾翻好几遍,不甘寂寞,总想做些什么,表达欲旺盛,总想说些什么,心里有难以宣泄的巨大的莫名的情绪,总想有个人来听我说。

      但统统没有用。孤独是固有而中性的,不论多努力都无法改变它,做死循环一样的无用功试图摆脱孤独感,因为还不够强大。

      我反复反复反复对自己说——我要强大起来——我要做一个足够坚强的人——生活从来都是我一个人的,所有重要的问题都能一个人解决,也只需要我一个人解决——由孤独而来的虚弱是很主观的情绪,我没有理由不能摆脱它。

      当然没那么容易,除非已经失望透顶,否则总是心存侥幸。

      撞过几次墙,跌到谷底,爬起来又摔下去,发现谷底还有谷底,义愤填膺怨天尤人过后,开始扪心自问:我还能不能好了?能不能哪怕顺利一次?我还想做什么?我以为我能做什么?是否依旧还是异想天开?

      我逐渐承认很多事做不到。人永远别太看得起自己。于是面对所有A或B都能迅速判断,不再选择恐惧,因为已经理解,看上去有那么多可能都是骗人的,很多事失去了被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变成可有可无的干扰项。其实就等同于没有选择。

      我依旧想做一个更好的人。可什么算是好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人生百相,‘好’与‘好’的距离有时比‘好’与‘坏’更加遥远。

      他骄纵,所以他纯粹;他明智,所以他圆滑;他稳重,所以他消极;他逆来顺受,所以他随遇而安。性格不分好坏对错,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正反面,优点和缺点总在一线之间。而那些拥有人格魅力的人,是因为把某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我无法决定自己生成怎样的人,性格难以改变的,所以并不是要做一个多好的人,不断吸纳学习从周围汲取力量,是为了做最初的自己。老生常谈的话都有它的道理,要做好自己,先正视自己,然后坚持自己。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只想做这样一个人,永远对有太多人比我强大而心怀不满,我有很多事都做不到,但我会越来越强的,也许速度很慢,终究一点点往前走,直到有天跳出当下范畴,能看懂更高段位的强大,继续理直气壮的心怀不满,不跟比我差的人作比较,会拖我后腿,怎么说,哈哈,狂妄的悲观主义?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我发展成了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皮实,超皮实的,三观定型,想法过于明确,因而对节日不敏感,对细节没兴趣,围观八卦很少吐槽欲,大多高冷叹一句:唉,傻逼。走直线,不回头,除了写文好像没什么可纠结的,因为我懂,我确定,我没有异议。

      看上去不坏,但说不上是好事。每个少年终将死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有时想想以前惶然迷惑的,天马行空的错乱自我,其实好怀念啊。如今思维方式果断得毫无余地,不知道十年之后还会变成怎样,有点小可怕。可是看看周围,为长大和变老而心惊肉跳的,好像真的只有我一个人。

      果然是我脑子有洞吗?还是大家都藏得太好了?

      说到这里,扯一些不着边的东西。

      对于国人的意识形态,我是很赞同陈丹青的看法,当代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哲学,确切说,没有像西方一样健全稳固的哲学体系,只有一种毫无原则毋须羞耻的文化,见别人什么东西好都拿来用,觉得不好了立刻丢掉踩在地上,——去他妈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也是非常可贵的意识想法。

      我是八零后。有人说七零后是中国文艺的最后一代,所以到我们这代,就是望着一小节文艺的尾巴尖。够是够不着了,甩也甩不下。我不想具体分析思想观念,太多人说过感慨过。九零后连尾巴尖都看不到了,文艺都被当成贬义词用,至于零零后……姐姐也很想懂你们的,别叫阿姨行么。

      我在浴缸里写:想在最高的天空里飞翔,在最美的景色里流浪,做值得去做的事,爱值得去爱的人,想飞扬跋扈,一生赤诚。可是颠沛流离的梦想变成了琐碎平庸的生活。

      这些很傻很天真的话,来自高中时我给我妈写的信(是的,给每天住在一起的母上写信)。那时聊起以后想读的专业,我说想学建筑,我妈很现实客观的分析:女孩从事建筑行业很难,不是个好选择。我没办法反驳,感到很难过,我希望她能理解我,所以写了那封信。我那时还小,不懂活下去才他妈最重要。

      我觉得自己的一部分死在了二十岁之前。我说不清死的是什么,常有些枉然若失,有些莫名的缅怀,但不曾追悔。我知道那不是我的错。老时光里的年轻人流行弹吉他、写诗和聊哲学,现在跟人聊诗歌和哲学?别人觉得你在骂人,大嘴巴抽你:干点什么不好,想些没谱的。理所当然无人在意,都是矫情。

      我不曾追悔,这是必经之路,琐碎平庸的生活里未必没有最好的自己。只难免遗憾,没在饮弹自杀前读一读泰戈尔和雪莱。这是我逼格最高的脑洞,想想还挺带感的。

      `

      `

      …………………………………………………………………………………………………………
      ——写给S,别说看不懂啊。成人快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成人快乐,自杀快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