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鹤鸣 ...

  •   再次身着朝服站在朝会上,康熙只觉得心情激荡。

      前世,八岁登基,驭天下六十一载,自己始终高踞于至尊之位。亲政以后,更是由初时的隐忍待机到后来的乾纲独断,那个位子,无限风光,也是无限的寂寥。

      鬼,可不就当“归”,可自己,却没有归去,一直飘荡在这尘世当中。

      看老四继位登基,看他和十三雷厉风行、惩贪治恶,看他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改土归流、军机议事,一桩桩一件件,削旗权、兴皇权,澄清吏治,一扼康熙末年的隐隐颓势,为弘历的守成中兴奠定了基础。

      但,也看着十四先是被拘景陵,后是困居寿皇殿;看老十被圈禁;看弘时被出继、身死;看老八被封亲王,又被问罪;看八、九改名削籍、命丧黄泉;看老三被圈身死。

      胤禟,亡于雍正四年八月,胤禩,亡于雍正四年九月,胤佑,亡于雍正八年四月,胤祥亡于雍正八年五月,胤禑,亡于雍正九年二月,胤祉、胤祺亡于雍正十年闰五月,胤褆,亡于雍正十二年十一月,胤禛,也在雍正十三年八月就去了。保成,更是早在雍正二年十二月就不在了。

      那所谓的“九王争位”的输家赢家,也只胤俄、胤祯活到了乾隆朝。可是,胤俄心若死灰、永远眼神空茫,怕是,也只有那身皮囊还活着吧。胤祯,呵呵,乾隆朝重获自由,得封郡王的他,也不过是没了铁翼利爪的残鹰罢了。

      再次脚踏实地地在这朝堂之上,却是以皇弟的身份俯首称臣了——

      这一世,胤禟他们,是不存在了。听着身边的胤禛、胤祺小声为自己打气,连胤褆、胤祉也是过来拍着自己的肩膀,让自己放松心情,只觉得啼笑皆非。

      看着已就位的文武臣工,熟悉的面容不时映入眼帘,只是站位、服饰却与记忆中略有出入,恍若隔世,涩然一笑,哪是恍若隔世,本就是朕这孤魂野鬼重返人间。

      更有些不熟悉的面容,年纪大都在弱冠至不惑之间,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看着这明显比雍正年间年轻一些的朝臣队伍,彷佛到了自己执政的早年……

      静鞭过后,帝皇南面而坐,他浑浑噩噩地跟着众人跪叩,细细的颤抖,难以控制。

      保成……

      自还魂以来,帝皇,虽见过几次,但都穿着常服,对兄弟的态度,也都是随意。这样的保成,虽然有点陌生,但也不惊奇。他还记得这个孩子在这个年纪的样子,只高兴于他的沉稳、担心于他对兄弟的纵宠。

      可,刚刚那一眼,那一身正式冠服、神采飞扬的保成,却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孩子,不再是前世此时才华横溢、斯文俊秀的年少储君,也不是而立之年、陷于夺储困局的桀骜太子,更不是一废后淡漠、疯狂的犹斗困兽,而是,而是——智珠在握、睥睨天下的九五至尊!

      若说登基十载的胤禛是冷厉锋锐、沉稳端方的铁血帝王,望之让人心神俱寒,那现在的保成就是羽翼初丰、意气风发、耀眼夺目的少年天子、九天凤皇。前世因年少而张扬的清傲之气,已经内敛得很难让人察觉,只觉得他清贵睿智,黯沉深邃的眸子,仿若能看穿人心,洞若明烛,而那少年天子特有的朝气与自信,更让人心悦诚服,弱冠之年既能如此,那若盛年……。

      朕,当年,也不过如此吧。

      头一次,满心苦涩,保成——

      蓦地,他感觉手被人隔着衣袖握住,紧握了一下,然后放松,却没有放开,温热的触感隔着衣袖,让冰凉的手感觉一暖,连心里,也彷佛多了丝暖意。他一惊,眼角余光看去,胤祺端正肃立,态度恭谨。大概是两人挨着,察觉了自己的颤抖吧。他连忙收敛心神,努力控制自己,反握过去,用力握住再放松,示意自己无事,胤祺才慢慢松开手,却不知他的心里,更是五味杂陈,胤祺啊……

      日子平平淡淡。

      很快的,胤佑、胤禩,也能临朝听政了。

      看着激动兴奋、却极力做出老成姿态的两个小小少年郎,满心满眼对皇帝哥哥的崇拜尊敬,勤学好问,真真是恨不得头悬梁、锥刺骨,意欲和哥哥们一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再想想雍正初年,那沉默无言、几若透明的和硕淳亲王,那屡被训斥、满心不甘、困兽犹斗的和硕廉亲王,康熙,对这前世今生的对比,那惆怅茫然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待到胤禛分府、大婚,携着福晋来给两宫请安的时候,康熙,看着满面春风、被兄弟们打趣得面红耳赤的胤禛,更为这两世的似是而非,茫然。

      前世,胤禛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温良淑德,颇得长辈喜爱,妯娌之间,也相处和睦。可以说,到后来,在平辈、后辈当中,乌拉那拉氏的人缘,比胤禛还要好些,她对胤禛夺储、稳定后宫,助益良多。只是,年少时的风雨同舟、举案齐眉,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化。纵使乌拉那拉氏运气很好,先于她有孕的宋氏、李氏所出俱是格格,而她则一举得男,在康熙三十四年先于李氏生下了大阿哥弘晖——弘晖,大了二阿哥弘盼三个月,弘盼,康熙三十八年就去了,可李氏于次年诞下了三阿哥弘昀——可康熙四十三年,弘晖就没了。李氏的四阿哥弘时,就出生在四十三年二月。此后,乌拉那拉氏一直无出。宋氏于康熙四十五年生了三格格,纽祜禄氏、耿氏于康熙五十年生了五阿哥弘历、六阿哥弘昼。四格格、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俱是年氏所出。年少时的恩爱,自弘晖殇后,就渐行渐远了,待到年氏于雍正三年晋皇贵妃、薨后祔葬泰陵,雍正六年老四以亲王礼葬了福惠之后,乌拉那拉氏,与老四,更是形同陌路了。

      胤禛的子嗣,更是单薄,连上老来子弘曕,活过12岁仅4子1女,可和硕怀恪公主23岁、弘时24岁就没了,弘曕也只活了33岁,弘昼60岁,最长寿的,就是弘历了。弘历啊,心里冷笑,“十全老人”啊……

      今生,胤禛的嫡福晋成了佟佳氏,他曾怀疑保成在打压兄弟。毕竟,佟氏一族,康熙年间渐渐兴起,及至隆科多成为顾命大臣,及至佟半朝的。可现在,“自己”早在康熙二十年就已离世,佟佳也于同年以贵妃礼葬,佟家,并没有前世的势力。但看着现在胤禛的表现,怕是,极喜爱那个天真活泼的小福晋的吧,连乌雅氏,也是一副很满意的样子。也是,能和先帝的母族联姻,佟家,虽没有前世的风光,亦非全然沉寂,也很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子弟,乌雅氏自然是高兴的。说不定,这门亲事,还是乌雅氏和胤禛,自己求来得。

      看着胤祉劈劈啪啪拍着胤禛的肩膀说,“四弟啊,你现在也已经大婚了,可不能再动不动和六弟打成一团了……”,其余几个也是看着老四和自己笑得促狭,只觉得,很无力。朕——是——你——们——皇——父!!! >_<

      &&&&&&&&&&&&

      这日,散朝后,兄弟几个换了常服,见天色好,就把茶会开到了小花园,依旧是胤祉在烹茶、斟茶,宫人侍从都退得远远的。

      兄弟几个席地而坐,虽然只是小小草坪,比不上草原的一望无际,也是觉得心情愉悦,胤佑、胤禩都跃跃欲试,邀约胤祺和康熙去郊外赛马了。

      胤褆懒懒散散,轻哼着蒙古长调,见帝皇依旧是正襟危坐,只抬动胳膊时有一丝停滞,眉头也蹙了一下,叼着野草,爬了起来,半跪在帝皇身边,给他捏着肩膀,戏谑笑着,“皇上啊,这儿是茶会,您老人家坐这么端正,若换身衣服,都可以接见那些个蒙古亲王了——”

      帝皇没搭理他,只放松了些,略眯了眼睛,道,“稍重些——”。

      “是,万岁爷——”

      捏捶按压了一会儿,帝皇的眉毛蹙了起来,“你轻点——”,肩膀也有点闪躲了。

      胤褆嗤笑,“万岁哎,您老人家多久没舒活过筋骨了——”,手上的力道,是一点儿也没减,还有更重的趋势。

      帝皇忍无可忍,一掌削了过去,自是被轻松制住,然后,拳来掌往,从坐着、跪着到满园子拳来脚往、腾挪翻跃,煞是精彩。

      胤佑、胤禩开始加油呐喊,胤祉也笑着,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胤禛笑吟吟的看着,精彩处亦是喝彩,胤祺则两眼放光了,紧盯着胤褆的一招一式。

      康熙,学着胤佑、胤禩的样子在鼓掌喝彩,心里实在无力,这个保成,刚在心里夸他少年老成、进退有度,他就没忍住性子,和老大大打出手了。皇帝,皇帝,你是皇帝啊啊啊啊,而且,上辈子你和老大斗了一辈子,这武艺,还真没赢过,难道现在你这整日政事缠身的,反而能赢过更加明目张胆地泡在兵营里乐不思蜀的老大了?渐渐,惊疑起来,这两人的武功路数,可不是前世学过的那些,也不是现在武师傅们教皇子、宗室子弟的那些,他们,从哪学得这些,很多招式,干净利落,可以说能一击致命,倒更象是暗卫死士们的路数了。

      早有侍从拿了水盆、帕子,放到一边,待两人停下,胤佑和胤禩就殷勤上前,为兄长服务。

      喝茶、吃点心,考校功课,很是寻常。

      胤祉却整肃衣裳,很是郑重地跪到帝皇身边,行礼,待帝皇叫起后,端肃地说,“皇兄,臣弟想去礼部。”

      帝皇示意他坐回原位,“怎想着选礼部?”

      “八弟问的那个问题,弟弟想了很久,觉得,孔子以礼乐治世,是想国富民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的是民风淳朴、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是父母对子女之慈爱抚育教养,是子女对父母的濡慕敬重,是夫妻琴瑟和鸣,是兄弟姊妹友悌,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顺从人之天性,而不是程朱等人的‘存天理、灭人欲’。”

      “周公做礼,是想规则治世,上行下效,以利国计民生。”

      “《诗经》,以《关雎》开篇,单看《风》中开初的周南、召南、邶三国之风,《关雎》、《汉广》、《草虫》、《野有死麕》、《匏有苦叶》等写男女思慕、幽会,《摽有梅》切望求婚者及时而来,《卷耳》、《汝坟》写女子思念征夫,《绿衣》是丈夫对故妻的怀念、睹物思人、情义难忘,《桃夭》祝贺婚姻幸福,《击鼓》是战士对家人的思念,担忧不能白头偕老,《凯风》是儿女对母亲辛劳的咏叹,自愧不能奉养、安慰她,此类诗文在其余诸国风中也极多。可见,儒家虽不赞同私奔之举、私通之事,但并不反对男女之情、夫妻之义,甚至是赞美这种感情的。对于女子,无论是少女、少妇,还是母亲,大都是一种赞美、尊重的态度。而女子,哪怕是贵族女子,也是能自在出游的。这倒和我们满人女子的情况相似了。”

      “西汉,有吕后、窦后等,甚至此时公主们地位尊崇,对政局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东汉皇帝大都年寿不永,只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过花甲,年六十二,汉明帝次之,四十八岁,再次是汉章帝三十一岁,其他多在二十岁以下,还有不少娃娃皇帝,外戚专权极是普遍。如汉和帝之子刘隆才百日,就嗣位为汉殇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不到半年,殇帝又死,以清河王刘祜嗣位为汉安帝,安帝十三岁,邓太后仍临朝听政。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班昭,确系一代奇女子,继承兄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女诫》本用来教导班家女儿,却因其独特地位,被京城世家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红颜祸水,媚色误国,自夏至明,妹喜、妲己、褒姒、飞燕、玉环,不胜枚举,外戚之祸难以断绝。更有武后以女子之身,南面称帝、皇袍加身,改唐为周,牧天下十五载,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大概是被这女帝吓怕了,宋以后,严禁女子干政。”

      “不仅是禁女子干政,更拘束女子行动。程朱理学之后,更形严苛。程朱理学,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开山二程,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由朱熹继承发展,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据传朱熹在漳洲做官时,发现那里风气不良,大力提倡用缠足来挽阻妇女的淫奔举动。理学初起於北宋、盛极於南宋与元、明,南宋以后,更成为官学。”

      胤禩和胤佑偷偷咬耳朵,“汉人是怕老婆跑了才让她们缠足啊,真没出息!”康熙只觉得牙根发痒。

      “班昭之《女诫》,与明成祖的徐皇后《内训》,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一起被称为女四书并流传至今。”

      “生子弄璋、生女弄瓦,不仅生女弄瓦,还要把女孩放在床底下,表示‘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女子也认为女身是前世的孽障,母亲为女儿缠足,深知其苦,也只能无奈哀叹‘前世未作好,今生受此苦’。”

      “元代伊世珍的《琅擐记》说,寿问于母曰:‘富贵家女子必缠足何也?’其母曰:‘吾闻之圣人重女,而不使之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阈之中,欲出则有帏车之载,是无事于足者也。’又如明之《女儿经》中说:‘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但‘圣人如此防闲,而后世犹有桑中之行、临邛之奔’之类的丑闻。那些女子的脚亦由仅仅裹小到现在的仅余三寸。”

      “但也有人说,‘妇女必须缠足,否则强壮如男子,为丈夫者不能制服也’。”

      “如此不思教化,男儿不思自强,反而手段阴毒地弱女尊男,实在是让人齿冷。”

      “弟弟觉得,汉人缠足之风大盛,与程朱理学之兴起不无关系。但其所言,并非孔孟之道,或者,其曲解了孔孟之意,穷究于细节,却逆了孔子礼、仁的本意。孔子想得是‘为政以德’,把早前的礼不下庶民变成把德、礼施之于民。他想的是与人为善,以仁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行事更是直道而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礼、仁,才是孔子本意。”

      “可自南宋以后,不仅是缠足之风日盛,而且文人狎妓成风,以赏玩小脚为癖,大作浓词艳句,更形成妓鞋行酒之风,实在是衣冠禽兽、斯文败类。”

      “仪制清吏司,管理学务,弟弟想尽绵薄之力,消程朱理学之流毒、正孔孟之正道。”

      帝皇微笑,“三弟所言,有理有据,确实也是汉人缠足之风日盛的原因。”

      康熙心里一动,也?莫非,保成,还想到了更深的?更多的?

      胤褆笑了声,“不错啊,三弟,有志气!”

      胤祉只一笑,却看着帝皇,帝皇接着说,“还是按办差的规矩来,三弟,先上折子,但若只是你今日所言这些,朕是不会允的。”

      胤祉的脸垮了,待听得“你再仔细思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纵知易行难,但,朕,要的,可不是做白日梦之人!”小脸顿时容光焕发,很是斗志昂扬地大声说,“皇兄放心,臣弟一定会用心思虑的!”

      帝皇但笑不语。

      胤佑和胤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胤佑贴到康熙耳边,“六哥,妓鞋怎么行酒啊?”

      康熙看着星星眼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心里痛扁胤祉,极力压制额上跃跃欲试的青筋,面上也作好奇样子,悄声说,“我也不知道哎——”。

      于是胤禩如法炮制,胤祺也是摇头,然后,就见胤禩示意胤祺问胤祉,心里更是无力,眼角余光却看见胤禛直起身,站了起来,接着亦是对帝皇郑重行礼。

      待帝皇免礼,示意后,胤禛方道,“皇兄,臣弟想去户部。”

      “太史公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任齐相,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才是齐国国富兵强的根本。臣弟以为,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

      “户部,掌田地、户籍等,臣弟虽不才,亦愿为皇兄分忧,为我大清之国富民强,尽绵薄之力。望皇兄恩准。”

      帝皇笑了笑,说,“不错,比上次能想得深了些,那你也和三弟一样吧,先上折子。”

      看胤祺也是蠢蠢欲动,说,“五弟,你就坐那吧,别起来了。”

      胤褆笑了起来,伸长了胳膊敲敲胤祺的头。胤祺有点悻悻,噘嘴。

      帝皇不以为意,笑道,“五弟,你论说一下赵括、孙武、孙膑。”

      胤祺正色,略略沉吟。

      “赵括,战国赵人,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任赵军主帅,指挥错误致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孙武,春秋齐人,斩姬练兵,得吴王阖闾赏识,论晋国六卿兴亡,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经国治军,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占领其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后世尊崇为兵学圣典。”

      “孙膑,武之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嫉贤妒能,骗其至魏使用奸计,孙膑被处以髌刑。因其兵法韬略,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田忌善而客待。田忌赛马,初露锋芒,被引荐与齐威王,任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打败魏军。著《孙膑兵法》。”

      “孙武,‘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膑,‘战而无义,天下无能固且强者’,不能轻言战事,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要‘因势而利导之’,如‘居生击死’。‘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得众者,胜’,‘不得众者,不胜’。”

      “赵括,虽熟读兵书,但纸上谈兵,终致身死国破。”

      “观此三人,孙武孙膑以策指战、以战立著,虽为武将,却不轻言刀兵,劝谏君王惜民力、收民心。孙武‘因粮于敌,取用于国’,孙膑,强兵在于富国。赵括,夸夸其谈,害己误国。”

      胤褆,笑容越来越灿烂。

      胤祉、胤禛,面上愈发凝重。

      康熙,亦和胤佑、胤禩,若有所思。

      胤祺还在说,“也是太史公所言,‘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终是醒悟过来,“臣弟谢皇兄指点。臣弟一定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帝皇笑了起来,“不错,五弟也是很下了番苦功,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尔等都需谨记。孙武一代兵圣,言,‘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苛政丧民,宽政得人’。孙膑,亦言人之贵、富国之重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太祖太宗开疆扩土、立大清基业,我等子孙更当同心戮力、殚精竭虑,为家国天下计。”

      众人尽皆应是。

      康熙看着年轻的帝皇笑意吟吟的面容、平静无波的眼眸,想着前世废太子时所言的“对亲兄弟,无情无义,有将诸皇子不遗噍类之势”,想着之前的胤褆与保成的亲昵,和曾言的“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只觉得满心苦涩。

      保成,上一世你待兄弟以高傲,兄弟閲墙、手足相残,圈禁余生;这一世,呵,爱新觉罗家的男人,骨子里都是狼性,你如此倾心尽力栽培,若虎兕出于柙……

      为父,朕自是高兴保成你能兄友弟恭,高兴于儿子们能出类拔萃、锋芒毕露、遂心直行、顶天立地,但,作为帝皇——哪怕披着爱新觉罗胤祚的皮囊,哪怕俯首屈尊,朕,依旧是袖手乾坤、指点江山的爱新觉罗玄烨——却是更忧心于,保成,你,会不会,养虎遗患!毕竟,待年岁渐长后,待屡立功勋后,待越来越知道权力的芬芳后,待朝臣党附、世家归依后,单纯的心,是会——变质的。

      自周式微,各国诸侯就是变迭频繁,即使是一统江山,从东汉的短命皇帝到元的权位更迭,更不用说战乱时的朝称帝、暮弑君,就看本朝,皇玛法兄弟之间的漫长争斗,前世的九龙夺嫡,一层层的血色,触目惊心!

      保成,你,何时,才能弃掉——骨子里的这缕天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