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番外:没有康熙 3 —— 一张茶几? ...

  •   看着年轻的帝皇恩威并重,把辅政四大臣和满朝文武收拾的服服帖帖,至少,没哪个敢明目张胆的挑衅帝皇,康熙满怀骄傲,却也更纠结。

      胤礽虽年少,却极有容人之量,对着朝事,极是鼓励文武百官各抒己见,亦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对于新的举措,也能循序渐进,待确实卓有成效以后再渐渐推广,没有急功近利。

      康熙很是满意,这才是大清帝皇该有的样子,这孩子,也难为他了,他本是那么个恣意张扬的性子,却因为没有君父的庇佑,而硬生生地……。

      心里极是矛盾,前世,可不就因为自己的佑庇,他才恣意飞扬、桀骜不驯、急功冒进,提了那么多大胆激进的想法,迫得自己不得不舍了他么?

      不过,即使舍了他,对于这能令自己放心亲征的监国太子,自己还是满意的!

      凭心而论,老四,终归没有自幼就接受储君训练,帝王心术,特别是收拾不臣之人,手段,还是差了些。

      尽管手段不足,老四的政绩,自己也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子嗣,实在是——

      “圣祖亲教”?弘历,你可真敢说!

      要说哪个能称上朕亲教,当之无愧的是保成!他才是朕亲自教养长大的那个人——朕教他文韬武略,教他帝王心术,教他胸怀天下……

      又黯然,要不是保成过于大胆激进……。

      在这三藩刚平、满汉之争激烈、满蒙内也有纷争的情况下,大清需要的是守成令主,而不是秦皇、汉武那样的对外开疆、对内变法的桀骜之君!况且,就是以强秦数百年的积累、“文景之治”之功,秦皇、汉武伟业之后,秦汉不也元气大伤,再加上子孙不肖,以至日薄西山、功业成空吗?

      纵使舍不得,自己终究是舍了这一手教养、龙章凤姿的孩子,选了老四,隐忍、踏实、谋定后动、雷厉风行的老四,他也确实没辜负自己的期望,只是,子嗣太过单薄,弘历、永琰!

      保成的子嗣,却是比老四好很多了。不说人数,单只弘皙——,弘皙啊——

      终是没再想下去。

      日子平平淡淡,在何玉柱的时时刻刻、事无巨细的提示下,康熙终于是能把贴身太监的事情做得称职了,就是顾正——顾公公偷偷和他说,私底下——也表扬过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康熙 (⊙_⊙)

      这日,帝皇又和大贝勒在议事,康熙远远的站着,能看得见他们,却听不大清他们说什么,心知,两人必是商量大事,一般的朝事,保成可没挥退过何玉柱!

      大概终于商量定了,两人相视一笑,年少有为的君王、英武勇敢的将军,傲然一笑,当得豪气万千。

      康熙却只觉得自己的心——如坠深渊!

      虽只一刹,他却分明感觉到两人身上的杀意,保成笑容的桀骜邪肆、保清笑容的不羁残忍,两人眼里满满的锋芒毕露与疯狂血腥,那是爱新觉罗一脉相承的狼性与野心,可,绝不该出现在两个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未及弱冠的少年身上!

      电光火石间,那与前世截然不同的康熙帝薨逝,那恩威并施、满朝臣服,那不骄不躁、循序渐进……,与前世种种的不同,都露出了狰狞的真容。

      哈哈哈哈,不愧是朕自幼教养、当年曾欲托以天下的大清储君,不愧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以战功直封郡王的康熙帝大阿哥!

      呵,对于朕这在你们最风华正茂的盛年圈了你们,令你们一身狼藉、满身污名死去、甚至祸及子孙的君父,你们,怕是恨透了吧,恨得,能放下如山的仇怨,联手致这世的康熙帝于死地!

      呵,怎不是年少有为、满朝臣服?若你没这手段,朕怎敢留你两度监国、放心亲征?怎不是英武不凡、深得先祖遗风?若你没这能耐,朕怎会直封郡王,赞你以“千里驹”盛名?

      呵,怎不是不骄不躁、循序渐进?被圈了一十二年的康熙帝废太子,被圈了二十六年的康熙帝大阿哥,陷入过死地的苍狼、海东青,若能脱困而出,那必是更凶猛嗜血,也更狡猾隐忍!

      呵呵,朕的好儿子啊!

      怕是连佟佳氏的悲伤过度、追随先帝而去,也是大有玄机吧。

      你们根本不用脏了自己的手,只要稍稍暗示,纽祜禄家、郭络罗家……,那些满蒙世家自会……。

      对着本是汉军的佟氏一族,对着因朕抬举而权倾朝野的“佟半朝”,你们,怕是不会再看着他们踩着赫舍里氏、那拉氏两个世家的累累尸骨,炙手可热了吧……,现在,可不就是么?

      这世,连老天都在帮你们!你们,怕是早来了吧,才能天衣无缝地在最好的时机除去了弱冠之年、还没有对你们防备的帝王。而朕,来晚了,一切已成定局,别说以你们的手段,朕查不到证据,就算朕能查到,又能怎样呢?朕能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把满朝臣服的帝王和满朝称颂的大贝勒一起废了?再立一个幼帝,主少国疑?更别说,朕——他终是苦笑——现在只是一个皇帝内侍了!

      看着意气风发的少年帝王,耀眼夺目,扶摇上九天的气势,你,终是鹰击长空、龙腾九霄,这世间,再也没有可以束缚你的人了——

      满心凄凉——

      前世,你明明没有谋逆之心,朕却为了打压,让你背着生而克母、意图弑父、伊系亲兄、无情无义、不孝不仁之名被圈禁、身后凄凉;而今生,你终是挣脱了锁链,对君父举刀,对君父宣战,却得举国称赞你至孝至纯、手足情深!

      好一个敬母之意、爱弟之心!

      朕剩下的那些个儿子,哪个还是前世的样子?!

      不说胤禛再不可能是守成中兴的雍正帝,曾经文韬武略的诚亲王、温和敦厚的恒亲王、淡漠无争的淳亲王、满朝称颂的廉亲王,怕是再也看不见了吧!

      只有被宠坏的小霸王!

      没有了朕这君父,你和老大冷眼旁观,任兄弟们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任兄弟们被他们的亲额娘娇宠溺爱……

      呵,朕虽也是皇玛嬷抚养长大,可皇额娘、朕的这些个妃嫔,哪个,能及得上天命来归、历经风雨、袖手乾坤的孝庄文太皇太后!?

      好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

      好一个爱弟情深!

      不愧是三十余载的大清储君,不愧两度监国、深得朕心——保成,你是比郑庄公还大胆,郑庄公也只放纵了一个叔段!你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朕这君父也只放纵了老九、老十两个皇阿哥!可你却是……

      底下你是想怎么做?难道你还想克段于鄢?狠狠地扇朕这君父的脸?!哪怕这世的康熙帝,泉下有知,也是不得安宁吧!

      呵呵呵呵,当初那天真的孩子去了哪里?!

      呵,朕都忘了,一生骄傲的你哪受得了碾落成泥,对朕这狠心舍弃、让你一败涂地的君父,你是真的恨之入骨了吧,哪怕这世的康熙帝还没有犹豫、舍弃,你依然是——

      若你前世就如此,怕朕也不是只舍掉一个保清,只赔上两个世家,就能折断你的羽翼吧——

      呵,要不是自你幼时,朕就细心宠溺,待以真情,你怕是也不会被温情的锁链束缚了桀骜之翼吧……

      朕,为君,对得起天下,为父,确实——

      可保成,再怎么样,你的弟弟们也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难道兄弟在你心里,还及不上何玉柱这个奴才!

      这世,他生了病,你竟然让一直给你看病的赵太医来诊治!更为了他的失职回护偏袒。

      可为什么你对自己兄弟却……

      &&&&&&&&&&&&&&&

      过了些日子。

      下朝后。

      帝皇留了大贝勒议事。

      两人商量半晌,终于停下来,喝口茶。大贝勒就准备告退了。候在门口的顾公公却来报,三贝子和四贝子求见!

      康熙心里一惊,这两个孩子来干什么?

      胤褆也不走了,和帝皇一起等两个弟弟。

      胤祉和胤禛很是郑重的行了大礼,胤礽和胤褆都有些吃惊,这世他们对几个弟弟一视同仁,也没多少功夫管束他们——忙政事还来不及呢,这些弟弟又都是被额娘娇纵,且先帝早逝,胤褆是长兄,胤礽是帝王,可比他们也都大不了多少岁,这些弟弟们对他俩,和对他们额娘差不了多少,撒娇耍赖的时候比正经八百的时候多,更别说现在居然郑重其事了!

      一阵陈词之后,帝皇和大贝勒明白了弟弟们的意思——二人是想参与远洋船只的督造。

      前些天,帝皇让工部查找前明的造船资料,看能不能造出与前明相仿、甚或超过前明的远洋船只。

      胤祉允文允武,对汉学极是感兴趣,诸子百家的书籍均有涉猎,杂学,亦是。

      几个弟弟听他历数旧事,亦是激动万分。

      “汉人自汉武帝时就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有南海航线,向东有东海航线,汉武帝多次派遣使者出使他国,应募的商人也出海贸易,立大汉之威,各国使者也亦汇长安,扬强汉之盛名!”

      “盛唐,那就更不用说了,海上贸易极是兴盛,诸国来朝,长安盛时竟有百万人口,各形各色的外藩之人多不胜数。”

      “就是前明,亦有九下西洋之盛事,更是让那些洋人羡慕中华之强盛,这也才有那些洋人的飘洋过海。”

      “只可惜,前明后来衰败了,荷兰人占了台湾,倭人亦屡犯海疆,咱们大清立国后才禁海。”

      “只不过,看皇兄开了海禁,现在,又让工部造远洋船只,怕是想恢复海上贸易,扬大清国威了!”

      几个人越说越激动,胤祺他们还好,胤祉可是已经临朝听政了的,胤禛也快到年纪了,有先帝、长兄、皇帝哥哥这三个活生生的年少有为的例子在,自是准备效仿,不说如甘罗一样12岁为相,也想领差事,为君分忧!

      胤礽二人不由好笑。他们确实没想着把几个弟弟当猪养,可也没打算让他们这么早就办差。就是在前世康熙朝,他们兄弟未大婚前,也只是领些礼仪面子上的差事,是大婚以后,再领实差的。

      有胤褆这个飘荡数百年、所学极杂的老鬼在,胤礽是把几个弟弟的教养问题全推给他了。每次说那句“长兄如父”的时候,他是在心里笑开花的,胤褆则是听得憋屈,对这些个,别说阿玛,胤褆的岁数当祖宗都够了!

      当初,胤褆很认真地跟胤礽分析过后世教育孩子的方法,胤礽同意了。

      胤褆说,被关怀宠溺的孩子,人格发育要比……健全的多,有谁能比他们的额娘更爱他们的?民间可有“宁跟讨饭娘、不跟当官爹”的说法!

      胤礽,心有戚戚焉。

      爱新觉罗家的子孙都是听着先祖们的征战杀伐长大的,况皇阿哥们三岁启蒙时就也开始学骑射了。武师傅们,可都是胤褆精心挑选的铁血男儿、真正从尸山血海里打拼出来的巴图鲁,绝对不会让弟弟们长成了刘禅那样乐不思蜀的小白脸儿。

      几位心疼儿子的太妃太嫔也只能自己偷偷抹眼泪。满蒙世家的年少子弟,哪个不是这样子过来的?别说有胤褆这极具“先祖遗风”的长兄镇在这,当今年幼时,先帝都……,难道自己的小阿哥还能精贵过当年的皇太子?

      至于办差嘛,二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先让他们多看,在六部全部轮一圈,再根据他们的表现有的放矢地磨练,别直接按前世的套路走。

      他们倒是没想到,这两个,居然现在就想办差了。而且,求的这个差事,更是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兄弟四个开始你来我往,劝说、反驳。

      康熙看着在兄长面前——尤其其中一个还是皇帝——撒泼耍赖、无所不用其极的儿子们,心里悲伤逆流,自己那斯文有礼、风度翩翩的三儿子啊,自己那隐忍冷厉、严谨端方的四儿子啊——,眼前这两个,他都不忍心看了,这言行,比当初保成在自己面前还娇蛮任性!

      心里既高兴也着急,高兴虎父无犬子,自己的儿子,果然出色,看这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着急这两个这么求差事,保成和老大会不会心生芥蒂?会不会……

      在他的纠结中,帝皇金口,既然这么想办差,那就按办差的程序来,先上折子,若合情合理,自己就发工部,若连工部臣僚也觉得他们的折子可行,那自己就允他们去工部行走,当然,还有前提——不得耽误功课、也不得熬坏身子。

      两个小的小嘴抹蜜地拍了皇帝哥哥和如父长兄的马屁后,高高兴兴走了,留下内心几近石化的康熙——你们干了什么?当年那个局面,对着朕这皇父,你们都没这么明目张胆的漂亮话不要钱的奉承过!你们还记得自己是铁骨铮铮的草原苍狼的后裔吗?啊—— >_<

      他正满心悲凉,就听何玉柱在耳边大吼,“你怎么又发呆?!”“你怎么能在当差的时候开小差?!”“咱们万岁爷,那是英明神武,你就是再崇拜他,也不能在当差的时候激动得走神!”——当初,何玉柱质问康熙对帝皇礼仪生硬时,康熙给他的官方说法是——俺太崇拜皇上了,皇上太英明神武了,俺居然能见到皇上,居然能侍侯皇上,俺太激动了,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对于视胤礽为天、为神人的何玉柱而言,这个说法他是绝对赞同啊!可现在——>_<

      康熙在胤礽两辈子的忠奴的《“侍侯皇上应该……”经》中,恭恭敬敬、感激涕零地做了一个完美的皇帝贴身小太监所有该做的事……,心里,那是……

      当晚回到自己的屋子,放松下来,他明显感觉到何玉柱的魂不守舍——居然没再念叨“皇上,那是……”“侍侯皇上应该……”,却时不时的嘟囔一声,“出洋啊——”

      他心里一动,“你也想出洋?”

      何玉柱话里的羡慕与惆怅虽淡,可却瞒不过他。

      “是啊,听说外面可稀奇了,跟咱们大清都不一样,不说别个,那些洋画师的头发眉毛眼睛都和咱们不一样呢,听说,他们老家那,什么颜色头发眼睛的都有——”

      “我听说前明那个带船队几次下西洋的,也是个太监呢——”

      “可不能胡说,咱们大清朝祖宗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哪有领朝事的太监……”何玉柱赶紧喝住他的话。

      康熙一笑,“后宫不得干政”!?

      自太祖起,大清的政事,哪里没有后宫女子的身影?!

      不说别的,天命来归、历经四朝的皇玛嬷,不也因为是博尔济吉特的女儿,有意无意偏着蒙古部落吗?

      皇父废了博尔济吉特的皇后,可终是又立了位博尔济吉特的女儿——自己一直叫着皇额娘的女子——为后。

      呵呵,皇父为什么选了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做顾命大臣?纵使王莽恭谦位卑时,可本性又怎可能一直隐瞒?桀骜烈性的鳌拜和苏克萨哈,皇父何尝没有借他们的烈性来牵制身为博尔济吉特女儿的皇玛嬷和皇额娘的意思?皇父大概也觉着二人也能互相牵制,加上老成持重的索尼和精明强干的遏必隆,不仅可以制衡皇玛嬷她们,辅政四大臣也能互相牵制,为自己铺好路,可终究是……。

      也正因为鳌拜的桀骜,自己的皇后,终不再是博尔济吉特的女儿,而是赫舍里家的掌上明珠了,鳌拜的养女,则成了自己的淑妃……

      大清,是从自己,尤其是老四开始,后宫女子才没有直接接触政事了,可私底下,朝堂后宫,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何尝断过?

      却听何玉柱在小声嘟囔,“皇上以前也这么取笑过我呢,我连字都不认识,也不会说洋话,哪可能象人家那么风光……”话里的向往、自卑、兴奋、难过等昭然若揭。

      保成?他心里一动,保成断不会拿朝事开玩笑,莫不是……?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当年,保成可是对太子妃瓜尔佳氏颇为信重,一些朝事也没避过她。

      自己也曾出言训斥过,可他却说什么——要是连一介妇人都拿捏不住,他就不配当大清的储君、自己的太子了!

      自己当时很是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立瓜尔佳氏为太子妃,故然因为她娴静淑德,更因为她娘家的势力和她的姓氏出身。

      这位太子妃之父——石文炳,瓜尔佳氏,汉军正白旗人,和硕额附石华善长子,他的母亲,可是豫亲王多铎第三女——豫亲王多铎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台吉之女所出的嫡女。更别说石文炳任福州将军时,整治有方、四民阅服,他死后,闽人立祠祀之了。

      这么个典型的结合了满蒙汉势力影响的家族所出的女子,上讨太皇太后欢心,下得皇孙们敬重,长袖善舞,在形形色色、皮里阳秋的后宫妃嫔、世家命妇之中如鱼得水,连自己都不会小觑了她,保成居然……

      大概因着自己的脸色难看,保成又别别扭扭地撒娇耍赖,说什么,皇父,您还不放心儿臣吗?儿臣又不是八弟那耙耳朵……,更是把自己气得七窍生烟——他这是变着法的笑话朕没给老八挑一个好的,让满朝文武,甚至平头百姓都笑话皇家出了个彪悍的儿媳妇吗?……

      不过,从现在自己知道的来看,保成,仍旧是没把“后宫不得干政”当回事,至少不是很看重。

      呵,上书房的事情,可不就是朝事么?他却交给了两宫。虽然只是一部分,可依然是让后宫干政了!

      当年,他能对太子妃那样,现在,又对两宫如此,若说他信重这前世一直跟着他、忠心不二的何玉柱,想让他办一些关系重大、不能轻易交人的大事,也不是不可能。

      一念至此,精神一震,现在的何玉柱可是朕啊!

      别说保成可能有重用何玉柱的意思,就是没有,凭朕的手段,朕一代圣祖,就是做太监也能智珠在握、袖手乾坤!

      保成,虽然这个世界的康熙帝凤凰落架,输给了你,可朕是谁?朕是八岁登基,驭天下六十一载的一代英主,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开海禁、平定准噶尔叛乱、胜雅克萨之战、安定西藏的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这世弱冠之年的康熙帝败在你手里,朕这异世重生的康熙帝可不会!

      保成,你再惊才绝艳、睥睨天下,可别忘了,你,总归是朕一手教出来的!

      哼,凭朕的文治武功、功业手段,朕就是做太监,也能翻云覆雨,做冠绝古今、指点江山的大清第一大太监!

      蓦地,他僵住了,朕——,刚刚——,是想了什么——?!

      苍天啊——

      The end!

      *^_^*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