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合照 ...

  •   是真实发生过的,至少这件事我还清楚地记得。

      像很多过往的小说情节一样,我和他在高考之后的第二次联系,是因为我的朋友。

      她的名是一个单字,和“玥”很像的读音,我们就称她为玥儿。

      “你说,他们班合照有了没有啊?”

      “肯定会有相册这种吧……”

      “我好想留一张他的照片啊啊啊”

      “你说我直接去要会不会不太好?”

      “我在三班好像也没认识的人……”

      ……

      在我们班的毕业影集出来之后,她的微信头像就一直挂在我列表的最上方,消息数一跳一跳的。

      起初我一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这次单方面输出的谈话,以为她的执着只是和之前一样,保质期仅有三分半钟。甚至不够跑完她的八百米。

      这次是因为一个高考前在年段自习室遇见的男生,据她说,这位男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几个月都坐在她位置的正后方。

      “这一定是某种缘分,”我还记得她第一次和我说起这场邂逅时候,嘴角和眼里的笑意只增不减,“你说你说……他总不会是对我有意思吧?”

      “那你是怎么想的?”我看了看贴在楼层外墙上高考百日誓师的横幅,又看了看她没有下来过的嘴角。

      “可是这个男生真的长在我的审美上诶!”她搭住我的肩膀,低头附在我耳边悄声说,“要是他和我表白怎么办?”

      但事实上直到高考结束,我们毕业典礼之后,那位“缘分”男生一直不曾与她说过话,他们最近的距离无外乎自习室里的前后桌,就更遑论留过联系方式。

      但她不知怎么,已经知道男生的电话生日星座爱好等等,成功跻身熟悉的陌生人行列,就差没有开口。

      对于回复她此刻几乎不求回答的消息轰炸,我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发着“抱抱”“思考”之类的表情包,和“我觉得对”“有道理”这类看上去很是敷衍的应答。

      但我们实际上心照不宣,在这种时候,这常常只是我在飞速思考而做出的下意识反应,就像是梦境里的一些空白,总需要一些白噪音式的背景,来显示我还存在。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还在听你继续说。

      只是这次,从她开始触发“认识的人”这一关键词的时候,我在心里就已经想到了对应的人和解决方案,只是第一反应就意识到自己实在没有合适的勇气去兑现。

      发出的表情包和简短回答,仅仅是在尽力缩小我的存在感,也不知是不是带着某种因慌乱掩饰而欲盖弥彰的意味。

      只是。只是。

      三班。

      像是老旧失修的水阀,在某次不经意且不合时宜的转动之后,在顷刻间无法抑制地喷薄而出。

      关于这个词块的回忆竟这样汹涌,以至于在那几分钟里,我理所当然地短暂忘记了充当白噪音的角色。

      她似乎很自然地略过这几分钟里我的消息空白,当我再回过神来看向屏幕的时候,赫然出现的就是这样一行字。

      “诶,你是不是之前有同学在三班?我记得。”

      “……”

      要不发个装懵的表情包吧,我下意识想。

      我正准备在聊天框输入“我好像不记得了”,想着该如何不留痕迹地把这个话题转换过去,就看见她的下一句。

      “对!!差点忘了,你小学同学呀!”

      紧接着是一个献花的表情包,里面的兔子仿佛此时的她一样,一跳一跳的。

      “对!我没记错!!”

      “能不能能不能!”

      “你就说是你朋友想要嘛,啊啊啊啊你不会拒绝吧!!”

      配上一个快要心碎的兔子表情。

      “……”

      这下我是真的不知该发什么表情包或万能回答了。

      看见我连表情包式的敷衍都不见了,她开始默默为我找台阶。

      “就是问一下,要是他不同意就算了嘛对吧。”

      “不行的话……我就再想想办法。”

      但好像确实是这样。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就是普通的朋友关系,对,就去问问也没有什么损失。

      不停遮掩,忸怩,倒像是我有什么不可言说。

      而事实上,也的确有一些不可言说——但此时并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好,那我去问问。”我回复。

      波澜不惊。从容不迫。

      我此刻才深刻意识到前人所说的“你永远不知道平静水面下有怎样汹涌的波涛”,原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杜撰。

      我深吸一口气,从未觉得组织语言是这样一项困难又耗神的事业。

      在慢慢下滑着找到同他的微信聊天框之前,我花了足足五分钟去想我的开场白。

      绝对没有试图拖延时间。绝对。

      “在吗?不知道你们班的毕业照是不是已经有啦?”

      我打出了第一句——在我的第二句第三句已经构思完美之后。

      “是这样,我有朋友想问问你们的照片,要是有的话不知道能不能拍一张发给我~”

      “谢谢啦~要是不方便的话没关系。”

      三条连续紧凑的绿色消息框排列在对话界面。

      我反复看了又看,甚是满意,遂决定不再补充。

      但很快——在他没有回复消息的第三分钟,我开始从字里行间里读出问题。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

      朋友?为什么朋友会想要照片?

      为什么朋友自己不问?

      他不会认为是我想要吧?

      需要解释吗?

      肖像权?隐私权?

      ……

      怎么解释?

      ——但遗憾的是,此时已经无法撤回消息了。

      濒临宕机时,我的思维停留在:只能说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大概不会相信拙劣如“一个朋友”的理由。

      ……刚刚究竟是怎么觉得这几句话是构思完美的?

      和玥儿说说吧,就说他回复不太方便拍。

      嗯,在这之前要先和他再说一下,就说,不用麻烦啦,已经有了。

      ……要不再等等,或许他不会拒绝呢?

      ……

      就当做我没有问吧,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也是最好的回答。

      前人说的“他不回答便已是答了”原来也是一句箴言。前人的话果然历久弥新。

      我又开始在和玥儿的聊天框打字,斟酌了一下用词,把“他说不太方便拍”删掉,改成“他说相册不在手边不太方便”后又删掉,打上“他说不太方便,可以问问别人”。

      这次我仔细揣摩,反复确认直到字里行间也没有问题,也不会造成冒犯没有误会之后,给她发了过去。

      但下一秒,我就看见上方弹出的聊天框信息提示。

      “可以。”他回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