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五十六章 ...

  •   胡半仙(2)
      眼巴巴盼到腊月初八学馆放假,东家付了酬金。胡秀才急急忙忙辞馆往回赶去。
      行至一僻静无人之处,他从行囊里取出一套道士衣帽。
      等他换上这身行头,手持拂尘,轻捻额下几根胡须,活脱脱一副道长的模样。
      自从那一日动了这心思后,他早已开始为此筹划准备。
      考虑到自己身体单薄面部清瘦,很适合道士的形象。
      便上街做了道衣道袍,自己私下用马尾制作了一个拂尘。就这样偷偷摸摸将一身行头备好。
      其实假扮道士还有一个原因:
      宋太祖开国时,佛,儒,道三教并重。但整体上比较严峻。官府整顿佛,道两教,让不合格的道士还俗,轻易不可度人入道。
      太宗因为不合乎皇位父子相传的惯例,让道士张守真编造了‘诩圣’显灵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皇位天授。张真人因此获得‘崇元上师’的尊号,恩赐紫衣并主持上清太平宫。
      自此,道教地位便被尊崇起来,上行下效,民间百姓自然对道士敬畏尊重有加。这也是胡秀才变身道士的另一个原因。

      黄昏时分,眼看着夕阳即将西沉,红彤彤的晚霞飞满西边天际。
      胡秀才不由得心中烦躁起来,离家只剩下区区二三十里路程。
      难道自己不仅赚不了外快,还要白白赔上置办这身行头的本钱不成?
      正垂头丧气走着,忽然一处庄园出现在前面。
      胡秀才看见一个穿戴讲究的老者,正手持拐杖从对面慢慢走来。
      他一双小眼放光,立刻装作没注意到越来越近的老者。
      他停下脚步,侧身向庄园望去,边看边摇头叹息。口中喃喃自语:“可惜了!可惜了!”
      其实老者已经注意到不远处站着的道士。
      老者对僧、道向来敬重敬畏。
      他眼见这道士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觉得好奇凑了上来,方听清楚了道士的喃喃自语。
      老人家听罢不由心中一紧,害怕起来,忙向道士行礼。
      胡秀才将拂尘往左胳膊肘一搭,“无量天尊”高声唱道,一边向老者回礼。
      “请问真人,刚才为何摇头叹息呢?”老者一脸焦虑。
      “哎,可惜了!”
      “真人何出此言?”老者穷追不舍问道。
      胡秀才压低声音,故意问老者:“烦问老先生,这座大宅主人姓甚名谁?”
      说完,他左手轻拂胡须,右手拂尘虚放胸前望着老者。
      在老者眼里,这位道士仙风道骨,必定是个世外高人。
      胡秀才猜得没错,这老者正是这里的主人。老人没有挑明自己身份,问道:“真人,难道?”
      胡秀才郎朗说道:“此宅左青龙右白虎,本来风水极好,应该出人才呀。只是可惜……”
      胡秀才欲擒故纵。
      “真人,这是老叟寒舍,请里面说话。”老人变了脸色语调有些颤抖。
      胡秀才装出不情愿的样子,在老者的诚邀下随他步入大门之内。
      两人入院进厅,这是座‘目字形’三进院落,拾掇得干净利落,房内家具设施简洁雅致,一看就是个非常富裕殷实之家。
      里里外外看了一通,胡秀才捻着几根胡须,小心试探着问道:“老丈的子孙辈都不在家呀?”
      “是呀,两个孙子住在书馆,儿子儿媳进城采办过年的东西,也该回来了。”
      “你孙子天资定然聪慧,只是不知年龄几何?”
      “大的正是弱冠之年,小的也是二八了。就如真人所言,我两个孙子天分还算不错,也知道勤奋上进。”
      一提起孙子,老人家变得眉开眼笑,神态语调显得格外高兴。
      “可有功名在身?”胡秀才是想打听考没考中秀才。
      “哎,也考过几次,如今还都是童生。”这一刻,老者神情变得索然不悦。
      胡秀才心中大喜,冲老者淡淡一笑,“按理说两个孙辈早该功名及身了,你府上应该出个进士才对呀?”
      “进士?”老人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直勾勾地一脸惊愕盯着眼前道士。
      “是的,原本应该如此。只是你宅子内外一些地方碍了风水流转,可惜了。”
      “原来是这样呀,真人能否帮忙调调风水?让我孙子光宗耀祖!”老人急促请求着。
      胡秀才轻轻点头,“好吧,既然让我碰上,也是与你家有缘。就帮帮你家。”
      老人一听,兴奋不已。说道:“多谢真人,老叟定有重谢!”
      胡秀才徐徐说道:“贫道乃清凉山三清殿道士,今日化缘至此,知你是面善心慈之人。今天索性将这宅子风水说破。”
      见老人恭耳细听,他慢慢说道:“切记:宅子东南多植树木可旺文昌,以益文才,助官运亨通;东面栽石榴多子多孙;宅后多种花木益助文脉。”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园内东南角的一块太湖石。“玲珑顽石,看起来文雅清新,但却可致文昌压抑,文脉难通,实在可惜。”
      老人听得激动,面泛红光,频频点头。
      胡秀才继续说道:“待贫道画下一符,置于书房东南角桌面下。来年开春,再在宅外东南角栽几株青竹。如此这般,我保不出十年,你家孙子便是文昌星下凡,定然会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老者听吧,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他将道士递来的画符仔细收好,忙从内室取出二十两白银恭恭敬敬奉上。
      盯着白花花的元宝,胡秀才内心狂喜。
      他抑制住自己的激动,装作一副淡然的样子,说道:“看你一片赤诚,我暂且就收下。也算是你供奉三清诸神了。无量天尊!”
      老人本想为真人供奉斋饭。胡秀才见银子到手,再也不肯多留片刻。扯了几句闲话,立马揣上银子,脚底抹油疾速而去。
      且不表老者一家人兴高采烈。单说胡秀才,一溜烟撵出三五里路。他回头瞧了瞧,昏暗的夜色中没有一个人影,才放下心来。
      他拿出银锭,得意地放在掌心掂了几下。
      美滋滋心中念叨:这钱来的夜忒快了,几句胡话,就诓来这么多钱财,抵得上自己两年酬金。早知如此,何至于受母老虎的窝囊气呢?
      想到伤心处,不由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头一次得了甜头,从此胡秀才常常装神弄鬼耍些手段。每次多多少少都有所得,渐渐教书更不用心。
      人就是这样,凭着小聪明便宜得习惯了,就觉得自己真长了本事,胆子自然也就慢慢变大。
      后来居然与东家一个小妾眉来眼去,暗中勾搭上手。
      纸里早晚包不住火,终于有一次被东家抓了个正着。东家是个爱惜名声的很角色,虽然没有报官,却将胡秀才一条腿打断,然后赶了出去。
      一瘸一拐的胡秀才,只能哑巴吃黄连,忍气吞声灰溜溜滚回家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请他授课。
      在家坐吃山空,被老婆咒骂了几个月,实在是呆不下了。没办法只好走到街头,当起了算命的‘报君知’。
      他先在街口摆了个小地摊揽活。
      毕竟他是秀才出身,也略通易理八卦。加上会察言观色,巧舌如簧。生意慢慢有了起色,渐渐就有了‘胡半仙’的名号。
      不到一年功夫,他出钱租下临街一间小门面。虽说有点局促,对他来讲已是很知足了。
      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坐在店里迎客,再也不用风吹日晒。
      这个行当的收入,竟比当自己先生时丰厚许多。
      随着收入增多,‘胡半仙’脾气也见长。
      他那母老虎般的老婆,常被他吆五喝六骂来骂去,现在倒变得忍气吞声,低眉顺眼。
      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好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