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一世情缘 和尚和尼姑 ...

  •   2、佛门大能
      乌能在普济寺中,如鱼得水,寺中藏经阁中有无数佛经典籍,每天忙完早、晚课,轮流到的寺中杂役后,就向师傅法空和尚请教佛经。渐渐地没到三个月,就学会了佛教十大经典《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长阿含经》、《地藏经》等。
      普济寺有个规矩,每月月初早课,对经书有新见解的,无论大小和尚都可以上坛讲经。三年后,乌能第一次上坛讲经了,小小年纪,讲得头头是道,妙语连珠。有些师兄对乌能部分论点持不同见解,最后乌能引经据典驳得师兄们连连认输,听得方丈、师傅以及各位师叔伯点头称赞。
      十年后,藏经阁中全部的佛经都被乌能精研多遍。这几年来,每月月初早课,基本上大多是乌能上坛讲经,再也没有其他和尚持不同见解了。现在的乌能讲经能讲得天花乱坠了,可以称的上佛门巨子了。法空和尚和方丈商量,认为继续让乌能呆在普济寺是限制了他的发展,应该让他云游四海,去其他寺庙博览众经,方丈也认同此理。
      乌能带了一身换洗衣物和一口铜钵,拜辞师傅、方丈以及各位师叔伯,离开生活了整整十年的普济寺,一路餐风饮露,来到海天佛国普渡山观音菩萨道场,深刻体会大慈大悲普渡天下的忘我情怀;接着来到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深刻体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及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无我意志;之后来到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深刻体会诸佛之师的绝妙睿智和灵巧说机;之后来到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深刻体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十大行愿。再之后来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接触藏传密宗佛教实修之独特;最后来到云南西双版纳,接触小乘佛教自我解脱的专一。一路上遇寺拜佛,逢经拜读,虚心请教,达者为先。
      整整花了十年,足迹几乎遍布九州大地,最后回到普济寺,拜过师傅法空和方丈后,闭关藏经阁半年,默写普济寺藏经阁中没有的经书近千册。等方丈和师傅以及各位师叔伯翻看这些经书时,个个老泪纵横,连连对着经书下拜,人人感到:此生有缘能拜读这些经书,死而无憾!乌能把记忆中全部经书默写完成之后,沐浴更衣,讲经三日。方丈怕烧饭吃饭的时间浪费了讲经时间,要求伙头僧一次烧好全部和尚一天三餐饭量,要全体和尚都来佛堂听讲。乌能讲得天花乱坠,醍醐灌顶,聪慧的和尚听到妙处,连连下拜,口颂:“南无阿弥陀佛”。笨拙的和尚干瞪着眼,不知道讲些什么。
      三日讲经结束后,方丈老和尚趁全部和尚都在的机会,说本寺已出现佛门大能,自己不再配当方丈,要把方丈之位传给乌能,只有在乌能地带领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光大佛门,没想到遭到乌能的拒绝。乌能首先拜谢师傅法空,自己有今日之成就,是靠师傅引领进门之恩,再次拜谢师傅和方丈,是靠师傅和方丈地教诲和栽培。但自己来普济寺时就说过要回乌能,去那里普渡众生的。方丈没有办法,只能约定,要乌能多回来走动,常来讲经说法。乌能三次拜谢师傅和方丈,辞别普济寺,回乌能村去了。
      凭着二十年前的点滴记忆,乌能跋山涉水,踏上回乡的路,在快到家乡的一片树林中,突然一声:“站住,要钱还是要命?”乌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注视这个劫匪,“南无阿弥陀佛,施主是否找错了对象?”这个劫匪中等身材,偏瘦,脸上遮着一块油腻的破布条,身上穿着洗得褪成不知道什么颜色的粗衣麻布,满身破烂,手中握着一把旧菜刀,脚穿一双烂草鞋。看外露的肤色以及说话的声音估计是个年轻人,岁数不大。“老子三天没吃到好的了,没遇到人,就你了,拿出你的银子来,没银子,铜钱也行。”“这位施主,贫僧这两样都没有。”“那你把包裹放下,退后三步。”乌能按他的话做了,劫匪上前捞起包裹,打开一看,一口钵,一身换洗旧僧衣,其他什么都没有。“个老子的,想饿死我吗,霉气,就这钵拿去能换碗饭吃吧。”劫匪拿了钵,扔下僧衣就走。乌能捡起僧衣,跟了上去。劫匪转过身来,“臭和尚,你干嘛跟着我?”“你收下了我的钵,就是我俩有缘,你是我徒弟了,我不跟你跟谁呢?”“什么?要我做你徒弟,你管饭吗?”“只要你放下屠刀,跟着我好好念经,不破戒,我管你一天三餐饭又有何妨。”“真的啊!老天爷,我这次打劫遇到主了,从此以后天天有饭吃了!”劫匪一边兴奋地说着,一边跪下了下来,“师傅在上,受徒儿三拜。”
      这个劫匪本名乌石,乌能村人,有点憨,今年十三岁了,爹爹是村里的屠夫,在他十岁时生病死去,娘亲单独一人养不活他,带他改嫁外乡,结果后爹经常找渣,打他骂他,受气不了,跑回老家一人过活,给田主干活嫌身子弱没人要,只能讨饭为生,开始时,村里人看着无父无母可怜人会接济一点,时间长了也就没人理了,乌石只能山野摘点野果野菜,河里捞点鱼虾吃吃。最近找不到吃的才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却找了个师傅。
      3、化缘建寺
      乌能先带乌石回家看望二老,拜谢当年养育之恩。二老已年过半百,饱经沧桑,一别二十多年,今日一见,泪流不止,乌能跪在二老膝下,虽出家多年,但亲情割断不了。等大家情绪平静下来,老爹派大儿子招齐各位兄弟姐妹,要大儿媳妇炒几个素菜大家团聚。四个兄弟都已成家,三个姐妹也嫁在附近,虽非富贵,但都能解决温饱。最后,大家围在餐桌边,好奇地听着乌能讲述全国各地的风俗趣事。大家都是平常人家,很少出过乡,因此都很喜欢听,讲得有点晚,二老精力有限,先去睡了,但要乌能在此留宿。
      第二天一早,乌能带着乌石拜别二老,爬上乌能山,选择未来建寺地址。山脚下,水源充足,但不够高,望不了远,山顶上,瞭望四周,全无遮挡,但缺水,最后选址半山腰比较平坦并向阳的一块地方。
      选址之后就是化缘了,乌能带着乌石先来到乌能村的大田主家。乌大田主听闻来意后,“这是好事啊!以后村里祈祷求愿做法事,直接去你那就可以了,不用再跑那么远了,我就捐助三十两银子吧。”乌能连忙道谢,乌石在旁边却看傻了眼,师傅就动动嘴巴,没一刻钟就稳赚三十两,比我原先打劫来钱还容易,普通人家一年到头也存不了三两银子,看来当和尚是当对了,多谢
      佛祖保佑。
      乌能带着乌石从乌大田主家出来后,在村里各家转了一圈,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无钱无物的到时建寺帮忙出力。乌石又一次傻愣了眼,这也行?我咋不早点出家当和尚呢?今天乌能村一圈下来,总共化缘银子三十三两多点,还有木材,石条,五谷杂粮,菜油等物件,这些乌能都一一记录下来,估计能建好一座佛门大殿,但佛像塑造、厢房、厨房以及室内家具等还没着落,看样子还要去附近的乡村化缘。
      接下来两天在附近的几个乡村化缘,共化得二十多两银子和一些物件,乌能算过大致差不多了,于是找个工匠商量下,卖下大致数量木材、石条、石灰、砂、青砖、绿瓦等物件,选好日子开工大吉,通知了工匠和出力的乡民提前把建材运上乌能山建寺地址。
      开工之日,热火朝天,泥工师傅们削高填低,夯实回填,放样,筑石条基,砌墙;木工师傅们加工梁、柱、檩、椽等榫头、开凿卯眼,制作木门、木窗,一系列工序紧张有续。婆娘们埋锅烧饭,洗菜煮汤,各有分工。二旬时间,完成佛殿、厢房、厨房等结构,垒土做佛像,加工制作供桌、拜凳、床、长凳等一些物件,买来油漆,聘请漆匠装饰一番。一月后,一座崭新的佛门大殿矗立在乌能半山腰,乌能选取一个黄道吉日,准备举行佛像开光大典仪式,邀请普济寺方丈、师傅以及附近乡民过来参加,以此感谢广大乡民的赞助。
      普渡寺和尚们因为路远,早一天到来,看到黑了瘦了的乌能以及一座崭新的佛门大殿,感到欣慰,才一个多月时间,就建立一座寺门,赞叹乌能真是光大佛门的天才。
      开光之日,天刚蒙蒙亮,佛堂高烛,香烟缭绕,和尚们念着一道道真经,供桌上摆满了祭品,附近有些乡民天没亮就来到乌能寺,献上祭品,早到的还能呆在佛殿内观看仪式,迟来的只能呆在外面听听声音。
      吉时一到,乌能邀请普济寺方丈给三世佛点睛开光,开光之人一般是选择德高望重者,老方丈一本正经地拿起供桌顶端上供奉的三支毛笔中间那根,蘸上朱砂,爬上佛像前的长凳,掀去佛像头上的黄绸缎,在佛像眼瞳上点一点。乌能一直站在边上,举手扶稳老方丈,待他点好之后,扶他下来,接过开光笔,转手赠给乌大田主,感谢他的大力支助。乌大田主喜笑颜开,感谢乌能的首支开光笔。据说,得到开光之笔,执此笔参加科举考试,文运亨通,高中榜单。接下来,乌能邀请师傅给三世佛前面的弥勒佛点睛开光。法空和尚拿供桌上左边那支毛笔,蘸上朱砂,爬上长凳,掀去佛像头上的黄绸缎,点了下眼瞳,乌能一样的在旁边帮扶。最后乌能邀请师叔给两旁的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点睛开光时,无论怎么邀请,师叔都不肯去。因为乌能是在这佛殿中佛法最高深之人,并且建立此佛殿最大功劳者也是乌能,最后的点睛开光之人只能由乌能来担任才成。最后乌能在方丈和师傅的坚持下,完成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点睛开光,把两支开光笔赠送给附近其他乡村的乡民。接下来全体和尚念着一道道经文,全体乡民们在乌石的指导下有序参拜祈祷,拜毕之后,乌石随手从供桌上捡起乡民献祭的供品分发给每个参拜之人,据说给小孩子吃这些佛前供品会更加聪明伶俐。
      仪式结束已过中午,乡民们已全部回去了,普济寺的和尚们草草吃过斋饭,匆匆地赶回去了,他们希望乌能有空多回去几次,讲讲经。乌能答应了他们的邀请,并感谢他们此次仪式赶过来帮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