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与凤屯 ...

  •   一个小时后的车上,我万分后悔刚刚吃了那顿饭。
      “停 车!”
      大约刚行进了半个小时,我的胃里就开始翻江倒海。
      这会的我实在忍无可忍,因为已经升级到口泛酸水了。
      大概用不了两分钟,我就要华丽丽的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初印象。
      车靠边稳稳停下。
      早已握在安全卡扣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开安全带,匆忙打开车门,三步并作两步,对着路边就是一阵猛吐。
      就这么吐了大概两分钟,胃被彻底掏个干净。
      甚至饭前吃的葡萄都还能看的清楚。
      我一向是晕车的。
      从小便是如此。
      但随着年龄增长,晕车越来越厉害,这我是万万没有料到的。
      这才刚四分之一的路程啊。
      “能在这休息一会吗?”我随手用手背擦了擦嘴角,没带纸巾,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对方不知何时下了车,身子斜靠在副驾的车门上,神色平静,姿态悠闲而有余。
      仿佛他方才目睹的不是一个花季少女毫无形象的狂吐。
      而是一件如同吃饭睡觉打豆豆一般司空见惯的小事。
      但他的这种态度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让我更加坦然了。
      “可以。”
      得到想要的回答后,我直接原地坐下。
      尽管大大小小的石子硌的我屁股疼,我也依旧懒得挪窝。
      面前是一望无际的黄土,远处依稀看得到成片的山峦。
      一阵东风刮过,头发随风舞动。
      我用手一抓,随意把它挽起。
      不知何时,我开始愈发喜欢这种独自静坐,感受万物的方式。
      每次静坐都能让我从中获得力量,一股名为安心的力量。
      如果此刻是我独自一人赶路,我想我能在这坐到发腻再离开。
      但显然,此时并没有这个条件。
      “走吧。”
      休息了片刻,我的精神立马恢复不少,语气都更有中气。
      对方默不作声的回归驾驶位。
      这人,好冷。
      又是那般安静赶路。
      不知过了多久,后脑勺感觉到阵阵凉风,我转头一看,后排车窗齐刷刷的开着。
      我偷偷朝左撇了一眼,快速说了声谢谢。
      对方没有言语。
      没听到?
      “谢谢!”音量提高了八度。
      “嗯。”语气不轻不淡。
      我默默叹了口气,也不再言语。
      沿途风景很是单调,除了黄土,就是数不清的指示牌。
      等我数到第三十个指示牌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将所有问题一气问出了口,“大概还有多久到?你累吗?会不会视觉疲劳啊?需不需要休息一下?”
      很好,舒服多了。
      车内空气凝结了几秒。
      当我以为对方会继续充耳不闻时,他冷不丁来了口。
      “我们刚过木厝,离扎西县不远了,大概再走四十分钟能到县里。”
      “哦。”
      看对方来了金口,我趁热打铁,“那你需要休息会吗?开了挺久了。”
      一路上景色无聊,越往前开,同行的车辆是越来越少,这会宽阔的公路上除了我们这辆白色战损面包车,愣是一辆车影子都见不到。
      “不是休息过了吗?”
      轻飘飘的一句话,稳稳地扎在我的心。
      我望向对方的目光逐渐失去光彩,机械般的转过头,再次直视前方。
      休息过了?
      是指我吐的那会吗?
      死去的记忆再次攻击了我。
      最后的一个小时,我没再开口说一个字。
      “到了。”
      与凤屯,多美的名字。
      但除了名字,原谅我暂时还没找到它其他美的地方。
      “那里条件不好,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适应的了。”
      张姨诚不欺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间大大小小的窑洞,最右侧有两间砖房,但显然还是个半成品,大概施工了小一半。
      院子很是开阔,原生态的黄土地面被打扫的很是干净,两只公鸡正在院内互相掐架,一只正从我的眼前飞过。
      蛮炸裂的欢迎方式。
      没关系,慢慢来吧。
      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头脑免不了一阵发懵。
      看完眼前的斗架公鸡,我暗自出神。
      来前张姨告诉我说届时可以住在她娘家。她已经打过招呼了。
      我转身从男生手里接过包裹,开口问道,“你知道李英兰家在哪吗?”
      “没听过。”
      “你不是本地人吗?”
      “谁告诉你我是本地人的?”
      ……
      这人,说话还噎人的很。
      “陆陆是吧,来来来,进来吃饭。”来人一身老式蓝色中山装,看起来有四五十岁。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手上的包裹已经到了对方胳膊上,两只手还热络的拉我进屋。
      我的脑子里突然浮现一部电影的名字。
      大西北,窑洞,我一个花季少女。
      越想越控制不住,手上的力道不自觉重了几分,终于把手腕处的粗粝大手给扒拉下去。
      我站在原地,双眼紧盯着那个红色背影,眼看着他头也不回的进了屋,我才迈着僵硬的步伐缓步朝里走。
      “你是?”
      “我是村长。都忘了跟你说了。我叫陆大有,你就叫我大有叔吧。咱都是姓陆,说起来都是一家人。”
      心踏实下来,步伐逐渐回归正常。
      “大有叔,你能告诉我李英兰家在哪吗?”
      “行,先吃饭,在这吃口热乎饭了你再去也不迟。”
      一进屋,就看见一个头扎粉白布巾的中年妇女正忙着盛饭,一大一小两个小孩围着女人,一碗一碗的帮着往饭桌上放。
      而那个开车带我回来的人也没闲着,正在墙角的灶台边给未出锅的菜调整咸淡。
      这样的画面是我从不曾体会过的。
      一时间,又想到了妈妈。
      我忙上前,赶在两个小朋友之前,一手一个,端着两碗汤朝饭桌走去。
      “哎呀,不用,不用。让栾真栾雨来端,他俩都熟的很。”女人急切的说道。
      “没事,搭把手的事儿。”转身正对上两个小家伙探究的大眼睛,我边说边伸手揉了揉小姑娘的头。
      个子小一些的眼也不眨,定定的看着我,我忙伸手摸了下他,也是,怎么能厚此薄彼。
      村长大有叔将我的包裹放到门口的沙发,转头跟我介绍,“我媳妇儿,你叫她燕婶子就行。”
      我笑着,甜甜的叫了声燕婶子。
      “这俩小的,女娃娃叫栾真,男娃娃叫栾雨。”
      “那是冬子。你们下午都见过了的。”
      我点了点头,视线落在墙角。
      东子?
      也不知道他全名是什么。
      不多时,饭菜齐上了桌。
      两碟腌萝卜,一个清炒土豆胡萝卜分别盛了两份,中间放着一筐大白馒头,还有我爱喝的碴子粥。
      对面的燕婶子递给我一个馒头,红扑扑的面容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粗茶淡饭,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吃的习惯。”
      我接过馒头就是一口,就了口眼前的小咸菜。
      “好吃。”我满口白面香,笑着嘟嘟囔囔的回了一句。
      这里的饮食和井川别无二致,在老家,家家户户也总是会用萝卜之类的腌咸菜。
      我妈妈每次腌萝卜,还会朝里放上适量白酒,说是独家秘方。
      再等个小半个月,咸菜就可以上桌吃了。
      腌制时间越久,咸菜就越香。
      我吃的很香,一方面是我的确饿狠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样的家常菜的确正对我的胃口。
      我吃饭速度很快,都是在黄城一中里被迫锻炼出来的。
      我一个馒头已然入肚,左手边的小家伙被掰掉一半的馒头还有大半。
      “接着吃。”
      村长大叔好心为我递来第二个馒头。
      我不好意思的接过,掰了一半下来。
      很快,面前的炒土豆见了底。
      叫东子的少年端起盘子前往灶台边添菜去了。
      刚刚一个馒头入肚,我已经吃了个八成饱,这会早已不复刚才那个饿死鬼状态。
      我一手揪着馒头小口往嘴里送,一边侧身开口,语气不咸不淡,“想不到东子还会炒菜?味道拿捏的正好。”
      村长喝了一口碴子粥,接过话头,“嗯,冬子能炒成几个菜,比我强,以后找媳妇儿肯定是不愁的。”
      被调侃的对象端着盘满满的土豆胡萝卜走了过来,也不搭腔,只是拿着筷子拨了一半到另一个盘子里去。
      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又继续默不作声的低头吃饭。
      好嘛,一律平等,无论是谁,都不搭腔啊。
      我心里平衡了些。
      “冬冬哥哥,吃完饭你能不能教我功课,数学有几道题我不会做。”
      开口的是小姑娘栾真。
      “还有我,还有我。”
      奶声奶气的小家伙也开口说着。
      “好。先吃饭。”
      我端起汤碗,装模作样的喝着,视线却不自觉朝少年望去。
      明明长着一张温柔脸,里外反差怎么那么大。
      要是他就读黄城一中,陈应节校草的名头多半是要易主了。
      正当我看的出神之际,视线双双对上。
      我尴尬的收回视线,一连喝了好几口汤。
      僵硬的半晌没有动弹。
      吃完晚饭,我执意要留下洗碗,燕婶子半天争执不过,也就任我洗了。
      七点多的与凤屯依然亮如白昼。
      我洗完走出窑洞,正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小人在饭桌上认认真真的写着作业。
      中间坐着的正是他们口中的冬冬哥哥。
      燕婶子和村长远远的在一旁静静做着农活。
      “这是药材吗?”
      我走上前去,随手从地上拿起一根,白白的,还长着细长细长的须子,有点像电视里看到的人参。
      “柴胡,是味中药。”
      原来叫柴胡。
      还好人参俩字没有说出口。
      也是,在这荒凉的大西北,种植药材和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总归是利民的。
      “村长,能麻烦你送我到李英兰家吗?”
      村长放下手里刚分拣好的柴胡,起身应道,“走吧。”
      和燕婶子道别后,我转身跟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