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讼冤 ...

  •   刘据奔亡出城后,皇帝以雷霆手段处置了跟随太子叛乱的人,同时也对平叛中的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莽通捕获反将如侯,景通抓获太子少傅石德,二人功劳最大,分别被封为重合侯与德侯,商丘成力战张光被封为秺侯。

      太子的众门客,曾经出入宫门的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太子发兵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官吏和士兵有乘乱抢劫的,全部都被流放到了敦煌郡。

      此外,被皇帝认为心怀二心的任安和放走太子的田仁同处腰斩之刑。

      就连依法阻止丞相斩杀田仁的御史大夫暴胜之也受到了问责,惶恐自杀。

      因为太子出逃在外,长安城各城门都设置了屯守军队。

      这一系列的变故让举国人民都感到惊诧。可面对皇帝的愤怒,满朝文武都只是缄默不言,都是人,谁还不能惧怕吗。

      可大汉从来都是不缺刚正敢谏之士的。

      一个普通人想青史留名该怎么做呢,有人说同那些当世人杰有交情就够了,可也有人认为,只要足够勇敢就够了

      令狐茂就是那个勇敢的人,他其实要比今上年轻,可也是一个老人了,

      当这件事传到令狐茂的耳中之时,他激愤痛心之下,为素昧平生的刘据写了一封讼冤书,跋山涉水想到建章宫去送给他们大汉的陛下。

      他并不害怕开罪皇帝以致祸殃己身,事实上,他早就不顾惜自己那微不足道的余寿,情愿戴罪于建章外,只盼能唤回皇上的清醒。

      过程几多艰辛,后来人都不知道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份讼冤书到底是到了皇帝的手上。

      皇帝只看开始,说父慈母爱,儿子才能孝顺还好,刘彻自认自己从前就是这么做的,可惜太子太不思顺受了。

      之后对于江充的批判之词,刘彻也不置可否,闹成如今这个样子,皇帝还没彻底糊涂呢,他也怀疑在自己看不见地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可是令狐茂的言语太刚正了,何曾给过皇帝一个台阶呢。

      他说“子无不孝,父有不察。”

      什么意思?皇帝想,这都怪朕么?

      可是哪朝哪代的太子纠集起兵发动叛乱,敢说自己只是无辜自卫的,就只大汉的太子,自己的太子!好一个被逼无奈的孝顺儿子啊。

      皇帝愤愤地把竹简弃掷出去,太可恨了,这样忤逆不孝的东西,竟然也敢有人替他喊冤吗。

      众人一看,也都战战兢兢地跪倒,这些日子,他们忧心害怕自己的脑袋随时都会和身体分家。

      也不知过了多久,心绪平复的皇帝才吩咐,“把东西给朕捡回来。”

      “是。”

      宫人马上就动作了,害怕慢了一刻都会招致皇帝的不满。

      皇帝重新看了一遍,终究是看完了,没有辜负令狐的一片忠心。

      当看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时,他有些恍惚。

      是不是在哪里听过这句诗,皇帝苦思冥想了好久,终于确定了,是听过,早已死去的东方朔就说过。

      突然,有种时光错位的感觉,当时的皇帝并没有把东方朔的临终善言放在心上,也就忽略了此语之意味深长。

      而今又见,却是千般滋味上心头。

      接二连三的事情,其实叫皇帝也有些混乱,令狐茂的上书到底给了他一丝清明,可惜转瞬即逝,他并没有抓住。

      令狐茂言辞恳切,希望皇帝可以宽恕太子,停止对他的追捕,甚至不惜生命,都叫皇帝有些动容了。

      可父亲惩罚犯错的儿子,是纲常伦理;朝廷追捕反动的逃犯,是替天行道。皇帝依然不想改变他的意志和决定。

      一时间,有人扼腕有人暗喜,可究竟没人再对皇帝说些什么了。

      只是近侍揣测皇帝心意时,问他令狐茂究竟该如何处置。

      皇帝答:“算了吧,朕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同朕不一样的声音了,也是稀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