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三十三章 语亲弦亦断 ...

  •   “是啊……只有曾天真给过的心,才了解等待中的甜蜜……也只有被辜负而长夜流过泪的心,才能明白这也是种运气……”白云沉吟着,随着眼泪的流出,悲伤也渐渐消解,“爱如覆水难收,唯一能够把握的,恐怕只有当下和那份美丽而不后悔的心情……”说着,忍不住打开笔记本,填下这首词:
      浣溪沙·写忆
      不在其中亦未离。一身记忆一生痴。有情风送柳绵回。
      花影曾温听雨夜,彩笺难绘并肩时。半归梦里半成诗。
      “好词……”雪影亦沉吟着,仿佛感同身受,缓缓挥笔写下:
      浣溪沙·记梦
      依旧涛声夜断肠。梦深见尔梦徜徉。知音难再泪成觞。
      万里山河眸里转,千秋古卷袖中香。相思曾醉又何伤。
      “是啊,相思曾醉又何伤……‘万里山河眸里转,千秋古卷袖中香’,你所写的,就是我心中的她……那时候的一切似乎都因她而旋转,而所有的古韵清香,都可以从她身上得到答案,因为她就是古韵的化身……”
      “山川钟灵毓秀,怎样生出了一个你,又生出了一个她,你们难得相遇,也曾并肩,也曾听雨,在诗国爱河里徜徉,虽然未有三生三世,但已胜过人间无数……”雪影轻轻说着,语音玲珑,如烟如月,字字敲在白玉的心上……
      “她于我心中,就是这本《宋词三百首》,但远不止于此……从第一眼看到她,再到与她相识相知,一切都那样自然,好像是心中的理想,又好像是上天赐予的一个梦……”白玉继续说道,他知道,她是可以说的人,“你知道,文学对于我们,好像是一团照亮心底,帮助走出牢笼的火焰……而她也唤醒了我……让我知道自己所做的,所喜欢的,所坚持的,正是我生命里最值得的事,而这一切,我多么想与她同行……”
      “你说得对,她唤醒了你,她在这一刻珍藏了你,她让你的瀑布发声……但如今她有她的选择,她的方向,这是她对于生命的思量,假如你们曾经因为彼此成为一个世界而欣喜,又何必要以‘占有’为绳索绑住对方呢?那片连接你们的海又何曾消失呢?不,它没有消失,不然,古往今来的那些‘伤心人’,就不会留下这样美好的句子,来告诉我们生活的无常,提醒我们珍视生命中的美……”
      “她将她的生命倾注于我,我将她的生命珍藏于心。从今以后,我将带着她的印记,在人世间继续游历……”
      “‘寒潭渡鹤影’,她如同那只美丽的鹤,就这样轻轻飞过,但她提醒,你的眼前有一片青山,有一块新的美地……”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因她而品尝了那无限的‘时光’……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白玉不由得吟诵了这首词,最后一句忽然有些低……
      “呵,没事,你不用担心我误会……”雪影微微一笑,眼中也满是清凉的湖水,“这一句是珍惜当下的意思,我也很喜欢。”
      “嗯,遇见你也很欢喜,谢谢你。”
      “嗯……那不如我们做个诗友,以诗为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嗯,如此甚好。”白玉终于也忍不住淡淡的笑了。
      两个人就这样又分享了几首宋词,白玉也渐渐跟着雪影喜欢起晏殊和欧阳修了。以前他最喜欢的是贺铸,贺梅子,那首“凌波不过横塘路”,深得他心,又会写豪放词。他虽然不完全认可王国维认为的“南宋词”不如“北宋词”,但也部分认同,感觉词到了南宋越来越因循守旧,特别是声律派,过于雕琢,所以南宋除了几个大家如辛弃疾、李清照、陆游、蒋捷等之外,大多可不看。而北宋刚刚打破词表现小情事及“艳科”的局限,焕发出勃勃生机,无事不可入词,因此虽然短小,不如写古风或者古文畅快,却也尽显风范及各层生活,可称为“士大夫之词”。北宋除了几个大家公认的大家外,贺铸就是他最喜欢的了。
      而今天,读晏欧之词,感觉到的是一种人生普遍的感受,他们不会讲具体什么事,但无非是“生离死别”二字,词这一体,使得它不宜说理,所以就不说了,通过种种有画面感的描写,表达此刻的心情。而晏欧诸公的好处在于,毕竟生在盛世,个人生活都还过得去,所以,既不像后来的豪放派那样张扬,却也能够看开这些“生离死别”,不至于一味悲伤。拿这首白玉最喜欢的《玉楼春·春恨》来说: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年少抛人容易去,说得多好!谁没有对这种美好少年时代的回忆,好在他是在一句自然的“睹物”之句的后面,接得非常的自然。后面这一联,对仗工整,意境很美又很感伤,就是那种离别画面的勾勒,不但有画面,还有声音。还有时间的流动。
      下一阙转入回忆。在回忆中更加升华感情。如何是情,“一寸还成千万缕”,一下就形象可感了,如何是情之无尽,以“天涯地角”相比,把无形的情写得如此具体可感。
      还有一首《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只解催人老”,一句话,就“点明真相”,由时光流逝想到人的多情,人多情地想要保存这一切,哪怕多一刻也好,所以会长恨离亭,所以会“泪滴春衫酒易醒”,这一切的感情都通过行动去体现,“酒易醒”,好句,既点明了喝酒,又说明了“酒易醒”,为什么“酒易醒”,无非是情太重,难以消释。
      下阙也是通过行动和场景去写。又隔开了时空。“昨夜”,已经不是上次那个“昨夜”了,显然是“离亭”之事过去了很久。甚至季节变换,已是“西风急”了,在“淡月胧明”这样好的天气里,却让人更容易产生相思之情,相思也不直写,通过“好梦频惊”,被“何处高楼雁一声”打扰了,去让人体悟感受,但是这一声叫得远,叫得切,又是一句设问,让人遐思万分,而在对情的这一幕幕辗转反思之中,更多的是什么?是要珍惜有限的年光,去好好尽饮这人世的情:亲爱的,我们虽然分别,但在这淡月胧明的夜里,你又回到了我……也许就像大雁能够随着季节来回一样,在感情的世界里,也有这样的季节来回……
      说着,讲着,读着别人的词,也会留自己的泪,这不是因为什么情感幻想什么,不是的。这是一种感同身受,几千年的人,和我有类似的经历,同样的感受,而他把这凝结成文字的蜂蜜,这才是体会到了一种文化的美。
      文化,最优秀者,不过共情而已。虽如庄子所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当然,人生期望太平美满,欢欢喜喜,没有分别,但这可能吗?既然一定会发生,不如尽缘二字来得切。
      是啊,尽缘,因此不会绝情。虽然一切终归于空,但既然来了,就好好体验吧。
      两个人一直分享到日上三竿,如饮醇醪,如新交倾盖。雪影提议一起去吃个简餐,吃饭中,她又提到,要经常一起做这样的分享。白玉说,不如结个社吧,就叫“湖畔诗社”好了。
      于是,一顿饭的工夫,“湖畔诗社”就宣告成立了。
      湖畔诗社邀请函
      文体修短百种,可爱者甚蕃。世俗多好小说以消磨,宦海多为八股劳形。近代以来,娱乐文化冲击,媒体为之所控,危乎殆哉。余独爱诗歌之歌以咏志,要言不烦,音韵优美,要眇宜修,意境独高,可谓文艺之精灵矣。曾有言:诗歌乃我一生之情人。而今来思,少年狂语。愈写诗愈觉难矣。上穷碧落下黄泉,路漫漫其修远兮,曾于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探寻各诗体,亦曾遍观名家之作。少陵于律独精,太白古体难及,摩诘壮阔雅静兼有,东坡唱“大江东去”,方回歌“少年侠气”,稼轩叹“英雄无觅”。然心中所钟,不过义山、牧之、君复、容若等情歌王子。
      诗意地栖迟,固人生之所乐。一卷诗,一杯水,一窗夜色,微吟生香,思慕古人生活多妙趣:高楼赋诗,浅斟低唱,浮生悠悠度。风雅品鉴,名士气度,自然相语,社稷自负。又感古人才思之高,竟于寥寥数笔间,通于造化万物。诗起于自然,有动乎中,发之于外,又感天地万物于心相应,故“昨夜西风凋碧树”,读之自凉;“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悲壮沉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自得乡野之趣……秋思之祖,只几个景物连缀,便有秋思;不独景物如此,《贺新郎·赋琵琶》一词,连缀琵琶故事,自成兴怀之叹,烟灭之慨。万事万物,有灵共通。有涯之生,岂可无性灵之艺,而随万物摇荡,致一生倥偬,徒束于名利之间,埋没于消费之潮,隳灭灵性之光,忙若心亡乎?
      世扰扰,更须定;诗之爱,同予者何人?唯此湖光山色,天风海涛,黉宇兰台,青春年少,岂可不取一瓢来解?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诚邀诸君,三五结社,优游盘桓,谈笑古今,自歌自舞,继古仁人之心,聚众星之彩而成斗牛光焰,尽当下之雅兴,会今生之无悔。不揣冒昧,敢竭鄙诚,是所望于群英群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第三十三章 语亲弦亦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