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十七章 新年新梦至 ...

  •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见到梦瑜,很久不见,白玉才想起来就是在班上见到的那个长发及腰的女孩,不由得感叹,一学期过去了,人还没有认全,可见真是缘分啊。女孩的长发和苗条婀娜的身形,特别有辨识度,好像还听阿金提起过,觉得她是班上第一美女。刚打完招呼,若云就神秘兮兮地把白玉拉到一旁,问:“我舍友漂亮吧?你觉得我们俩谁更漂亮……”
      想不到若云也会这样“俏皮”,难道他们俩越“混”越熟了?白玉笑了笑:“环肥燕瘦,各有擅场。”若云正要点头,却听白玉说道:“不过她是骨感,你是肉感……”弄得若云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一股煞气呼之欲出。
      “没事吧?你们……”梦瑜投来亲切的微笑,那眼神清澈得好像小溪,有种江南闺秀的气质,白玉不由得想起来青梅,但青梅有些孤傲,有些隽秀清朗,梦瑜则多了分妩媚温柔……
      吃饭的时候,却看到梦瑜在念念有词……白玉轻轻给若云使了个眼神,若云凑近说道:“梦瑜是个信徒,饭前要祷告的……”梦瑜却突然说完了,睁开眼睛一笑:“你们在干什么?昵昵耳语,发展这么快?”
      “没有……”若云斜耷拉着眼睛,有点懊恼微红的表情。
      白玉倒是淡淡一笑:“她说你是信徒,信徒,平时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吗?”
      “倒不是在生活上,更多是在心灵上。‘在乎灵,不在乎仪文。’我们信奉……”
      梦瑜讲起自己的信仰来,滔滔不绝,充满了热情,特别是其中有很多关于灵性的思考,与白玉不谋而合,令白玉不禁产生了兴趣。
      “如此一个江南水乡气质的女子,却仿佛成了青灯相伴的信……”虽然叹服,但是心中不免有些惋惜。只见一盘菜到了,梦瑜吃得却十分欢快,弄得白玉有点吃惊:“你们没有禁忌吗?”
      “没有啊。我们的信仰本来就没有禁忌啊。”
      “原来如此。所以这真是一个很适合现代生活的宗教啊。”
      “哈,快吃吧。别光顾着聊天了。”若云一脸关心的样子。
      “嗯嗯。”
      几个人边吃边聊,由于第一次接触宗教人士,白玉十分好奇,除了信条外,更关心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做。
      “所以,你们的读经会,其实就跟读书会很像,只是,你们读来读去,就是一本圣经?”
      “是的,可别小看这部《圣经》,它的内涵十分博大,本身也是‘世界名著’,作者很多,文体不同,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的‘使用手册’。”
      白玉十分好奇:“在哪里可以看到这本书吗?”
      “欸?不是吧,你想入教吗?”若云弱弱地问道。
      “没有,感兴趣而已。”
      “别担心,入教不会影响……”梦瑜欲言又止,停了一会说,“我今天正好带来了一本《圣经》,可以借给你回去看。”于是,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本黑色的,厚厚的,但是开本不大,封面好像是软皮,拿起来非常舒服。一翻开才发现内容好多,不但字小,而且纸是超薄的,总共应该有一千多页,接近一百万字吧,实在惊人。
      但是,读起来,那文字居然很有条理,引入入胜,而且,怎么说呢?这有点像鲁迅那时候的白话文,既通俗易懂,又很简练隽永,白玉不禁叹道:“这是谁翻译的呢?”
      “是一群传教士和中国人一起翻译的。他们的名字我记不住了……”梦瑜淡淡地说着,自然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但我知道,这个译本的问世正好赶上了同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被胡适、周作人等誉为白话文的典型,其中的很多词汇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中文成语,比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代罪羔羊’、‘披着羊皮的狼’等等……”
      “确实不错,等我回去再好好看看……”
      饭后,三个人又在老街上逛了一会,边走边聊,边为两位美女拍照。发现梦瑜也对文学很有感觉,特别喜欢现代的灵性文学,很喜欢顾城,喜欢他的“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说得如此诚恳,如此通向心灵的伟岸……白玉惊叹计算机系居然有这么多文学爱好者。梦瑜说当时报专业也都是蛮报的。看来,流水线一般的教育下,大多数人的求学轨迹真是类似的。
      红日渐斜,时光不经意间溜走。到了要分别的时候,白玉送两位美女先上了车,然后挥手告别。看到若云还频频回首,那红霞般的脸趴在车窗,也成了令人难忘的风景。
      回去的路上,白玉一直还在回忆。这是不是一次“放风”之旅。好像加缪说的:“一个人哪怕只真实地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靠的就是“回忆”。他感觉,今天,自己的世界又扩展了,因为了解了别人真实的世界,再不是雾里看花,隔着远远地望着美人,而是了解到美人也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真实的生活的,尽管平凡,但也如此纯粹。
      是的,只要能保存一颗纯粹之心,哪怕人生有再多的风雨,也足够坦然,也能够欣赏美好,白玉这样想。
      至于有时候见,有时候不见,其实,知己在心,有时候,只需要两三个人相聚就好了。而真正心仪的,只需要一个陪伴在身边就好了,想到这,不禁又在心里淡然一笑。
      又回到熟悉的家里,又仿佛携带着另一个世界的气息。在迷迷糊糊间,又进入了梦乡。他看到自己像西西弗斯一样,不停地推着石头,忽然停下来,看到几朵小花,微微一笑,那花像是开在寂静的黑夜里,放着光芒,有粉的,有白的,有红的,也有紫的,刹那忽然化成花瓣,飞舞向他……
      这是第一次近于思念青梅时的梦。白玉醒来,发现还是深夜,竟还能听到虫鸣。想不到天气的寒冷居然还没有影响它们的“演奏”。又想起梦瑜引的顾城的那句话,突然想到,看似卑微渺小的昆虫,其实,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才是地球的主角。
      昆虫,应该比恐龙还早出现吧。而且,昆虫上天入地,数量、种群庞大,应该是地球上最多的动物吧,总重量也应该远远超过人类吧。而且,其绵延不绝的能力在于其出色的繁殖能力和轻盈的体型、独特的“变态”发育、超强的保护机制等,总而言之,就是很单纯地适应地球的环境,就这样就造成了他们的生生不息,仿佛一点也不费力。就算有一天核战争爆发了,人类灭亡了,昆虫还是会存活下来。而且,它们一点也不需要研究所谓的技术或者智慧,或许,他们单纯的适应性,就是他们成为造物“宠儿”的秘诀吧!
      但是,又如何去定义“主角”和“成功”呢?一切不是在人类这才有了意义吗?昆虫根本不会想这些呢!但是,作为人类,能够思想,能够有这样丰富的体验,其实,确属造物的恩典。“天地人”并列,虽然如今看来,人类还只是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玩耍打闹,甚至互相攻击,蝇营狗苟,为外在的细屑争得头破血流,但人类独有的智慧与灵性,一定能让他们成为宇宙的主角吧!
      至少,对于白玉来说,就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多的喜爱的书籍,哪怕学业再枯燥、世事再无情,他也愿意说:“赢得人生这张船票,是我作为被造之物最幸运的事。感谢上苍!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绝望……都应该告诉自己,美好地活着……”
      这样,他又忍不住拿起了那本黑皮的《圣经》……
      这也是一部以人类为主角的故事。人类受到特别的关爱。这使得生命充满了意义,而非只是随机的组合。本身,这里面的内容并没有太深奥,而且,用语还很质朴,很像小时候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的感觉。只是,第一章里创世的恢弘和秩序感,而且仅寥寥数笔,没有讨论,没有赘述,是非常肯定自然的语气,让人不禁想问: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而基本的时间顺序,包括植物、动物等出现的顺序,都没有太大的偏差,唯一就是太阳和群星的次序、地位,似乎有点以地球为中心了,难怪后来会有人因此提出了“地心说”。不过这也瑕不掩瑜。
      第一个人是如何产生的?人类为什么会有智慧和道德?这本身就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在那样的年代里,古人试着给出答案,而且写得有棱有角,本身就很不容易,这应该也是好几代人智慧的结晶。
      人类的起源,目前学界还没有共识,大多认为在东非。但似乎文明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在中东。白玉这样想,也许人类确实是诞生在东非或者说非洲,但到了中东,族群才扩大,因为两河流域的优越环境(适合农耕),以及为了治理河流而形成的最早的组织,都成为了所谓的文明的雏形。因此,把伊甸园设在中东,确实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设想。也就是说,其实是在中东,人类成为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也即真正的从“猿”到人,或者说是从“兽”到人。
      那人类是如何产生智慧的呢?这里没有给出解释。只是说人类吃了禁果,所以后来开始感到害羞。白玉想,这个也许就是人类为了智慧所付出的代价吧。就是,人类一开始是可以和其他生命一样,只是按着自然赋予的本能行事,而人类产生了智慧,后来有了道德意识,能够分别善恶,这就导致人世间无穷的纷争,但同时,人类通过智慧这类似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的“火种”,获得了某种对自然的改造力,从而使得人类超越了其他物质,成为唯一一种不必“活在当下”的生命,人类可以回忆,也可以推演未来,活在“幻想事实”里。这就是人类的特性,但人类为了这个特性,却必终身劳苦、“汗流满面”。
      所以,这个伊甸园的故事,好像一点都不浪漫,就是个寓言吧。人类因为智慧,放弃了“永生”,也就是那种懵懵懂懂,不知生,不知死的状态,而进入了另一个不断改造世界为己所用的状态。从此,人类不像别的生物一样,别的生物虽然也忙忙碌碌,甚至工作得很巧,比如蜜蜂,但它们只是遵循本能在工作,很难说有什么“累”和“苦”。但是人类,因为可以预想未来,所以生出烦恼担忧。但同时,这种预想未来,或者就称之为想象力,使得人类发生了“认知革命”,从而极大扩展了人类的能力。
      为什么人类会有智慧呢?白玉掩卷后一直在深深地思索。其实,这世界的生物进化,本身不就是有方向性的,越来越复杂,感应和体验越来越丰富,所以,即使从进化的角度,这个世界的生命本来就是有向着一个方向的。就像热力学定律指出的,时间正向流动的时候,外在的事物必然在熵增。但生命却在熵减。宇宙允许这个星球产生“智慧”。
      所以,这和前面想的,人生是一个旅程,不也相互呼应吗?正因为人生是一场旅程,所以为了旅程中有更丰富的体验,产生了自我意识,产生了智慧,尽管它也带来了痛苦,但总体还是值得的。所以,生命是一次旅行,一切,不过是上苍的考验而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十七章 新年新梦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