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清心集这两个月来鸡飞狗跳人遭罪,近山的七个大镇子俱都封了路,沿着拜山道的两侧尽数被封了街,连五日一次的赶集都被闭了市,本来初一与十五的香会也被禁了,统一由京城来的禁军百米一哨开始清除沿街住户,另按户派役,除了黄土平地压实,细石填坑,修补沿路断石残桥外,另有一队专司石灰细浆等物,一路刷墙贴纸,务求两路边上整齐光鲜。
      后来又因上京前站来人巡视时,发现沿路多有战时废弃的荒宅旧院残破不全,还将原来召来专司送料运物的人手通通拉去除草清石,务求荒宅干净整齐,不可藏污纳人。
      十年前南北一统时有一场大战,虽然后来和平了,但征人时哪管三七二十一,全县全空,只留了十分之二三的人山里求存了下来。十二年过去了,原本只剩下的小豆丁们暂时还没正式长成壮丁,不要说闲汉,连五六十的全乎老汉都找不着几个,现在这一层层的役事派下来,整个尧县户户都被派出来行厨送饭,七岁上的孩子都让保长派去帮厨灶上备柴摘菜,打草备马料。
      还有京里四五十天前南皇的车驾就起了程,前些天在河东郡祭完了地,眼看着还有七天就到尧县境内了。
      清心集到现在也不过是三十户的小集,七岁以下的孩子只有两个还在吃奶的,都被集中到了还在给小儿子喂奶的小葛婶家里专由她管着。其他人分在了三个饭铺里,打主力的自然就是前有豆浆面,后有豆腐铺的施家面馆。顶头小门的跌打风湿店门都一个月没开了,后院学童们上学的梯子上微绿的青苔也纪录着学童们好久没有顺着侧院木梯子到屋顶童学上学的身影了。
      沿山水岸边的杏花瓣缓缓落入长流水里,檐下的燕子筑巢新成,配着七八种鸟语声,小英儿背着青竹丝编的大背篓轻快的跳上了童学二楼,推开了铜钉门,就见到孟先生正在前庭案桌上写着条牌儿。
      沿着进门有七八口筐里,正是分类写好的各类号牌。全县人都要被左卫司的调派支使得团团转,连孟先生也得帮着卫司提调县里的库存备条牌等物事,另有街上的布告抄写,林林种种大小十几样,分派到尧山上的也足足让先生用厚竹纸抄了几百份,让童学的孩子送到指定各处,卫司的人安排贴上才算了事。
      于是她把大背篓下了肩,先搁在门边,又把孟宛桌上的残烛清了,墨池盖了,再打了水来擦桌子。边擦边向孟宛说道:先生,我娘说昨日里已经和魏老说好了,备了案,只交五十文的役钱您就到冬季童屋那里去配跌打膏药好了。除了一百份给左卫司大人的要加上刀伤药,还有五百份给左卫司衙门的用常用的膏药就行。除了给大人的那一百份咱们装一装,另外那五百份去年包好了在库里的,咱俩下山的时候一起背下来就好。娘还把集里丢在山坡的鸡给抓了一只杀了叫我带来,她说反正左卫司那些人肯定还要再从邻县调鸡过来,咱们养的这些再不自己吃了,就要被夜里偷鸡的那些人给吃干净了。六婶给我了十个面饼子,六爹采的两棵笋也分了我一棵,一会儿路上我找找野蘑菇,咱们到石屋里炒笋片,煮蘑菇鸡汤配饼子吃去。
      小英儿其实今年已经十六,可是她七岁里和小伙伴们去摸鸟蛋,摔了下来伤了不知道是哪块骨头,这几年来顶了天也就是九岁的身高,宋二婶当时没想好是去永乐宫求玄天上帝换命去还是到永寿宫求寿去,后来小命保住了,几年后小英儿的哥哥姐姐也陆续说成了好亲事,宋二婶就想着让小闺女儿守门养老,要是能耐大了,索性把女保长的位子也接了。所以把小英儿留在了孟先生身边,想让她多学些算帐写字、看人待客的本事。
      小英儿于是就默认自己成了孟宛的小跟班,日常里孟宛的一些贴身事也让她弄弄。
      左卫营是京里来的禁军,但始终是一群大老爷们,守在这里三十天了,偷鸡摸狗的有,该出的事儿也都有,宋二婶为着这事儿整整愁了两天,最终和孟宛商量着借着之前供给左卫营的跌打膏药还差五百张的由头,又说另有上好的可治刀枪伤的药膏今年该陈好了,可装上一百份供给卫司军医给左卫司备用的单份好处,才让孟宛带着小英儿到冬天避寒的童学崖屋里去备药。
      春日里的笋刚刚涌出来的极大也极嫩,孟宛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子,听着小英儿连叨着她娘和最近这全县的折腾,缓缓站了起来,伸手试了一试,发现竹背篓看着不重,其实也不轻,英子这身板子不枉长这样粗壮。
      她伸手从书桌柜子里拿了铜匣子数了五十文出来,用红绳串起来。小英子把孟先生的衣裳收集了几件,用油纸细细包好后拿竹编袋子细细装了起来,也放进了背篓中。她一想到可以到山上崖屋里住起来,不用被娘叨叨心里就又痛快多了三分。背起篓子就先往木梯子下蹦,结果一眼看见娘正站在院子口等着她,立即就缩了往下蹦的脚丫子。英子刚喊了声“娘”,天上就忽的往下掉起了雨点子,宋婶子正要转身往铺子里拿伞去,就看见孟宛已经打开了一把大油伞拉开递给了英子。英子三蹦二蹦跳下了梯子,宋二婶眼睛都要抽抽了,瞅准了英子擦身就跑的身子,一巴掌就呼到了英子头上,英子‘噢-’的一声,撒腿就往后头横街尽头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
      宋婶子见孟宛慢慢穿了油衣,却未打伞,倒是戴了个竹斗笠下得楼来,不由笑道:先生这就上山去?不如等雨停了再走。今年这皇上来了,怕是立了夏才有香客再上来了。
      孟宛把手里的铜钱串递给了宋二婶,轻声道:我慢慢走,比不得英子,都不见影子了。二婶您受累帮我把这钱给你家大哥儿,他才升了文书没多久,这次这事忙完了他也就在县里牢固了。清明还有七天呢,这怕是下完了雨,就要清爽些了。大家伙儿再熬几日,圣旨里说过了,免税三年,就算葛大人还要收香税,但来的香客肯定得大涨,这一季的清静不用多久也就消停过去了。
      这些事宋二婶自然是知道的,把钱串子收到腰上的荷包里,也紧跟着孟宛走了两步。
      县里的人,集上的人通通调到前头铺子里赶活儿去了,后头的屋间小街清静无人,她这时倒忍不住又把心里的事向孟宛吐了一句:“英子这孩子,我本就想着让她以后有这个屋子铺子陪着我过日子,你说,真不让她留下来?若是留个孩子,倒也不是坏事。你看那几家女户这些日子的样子,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给集里再添人了。这京里的人,必是看不上我们这小地方的,以后想来也不会多事。”
      孟宛知道当娘的都心里想把事情尽善尽美,英子七年前长不高的事儿一直是宋二婶心里的一块病,所以也不劝,只是慢慢走着,也不催宋二婶回去。
      二人直走到集外要上山的山道边,英子早已往上走了一大段路,竹篓子都只剩了个晃啊晃的小影子。
      孟宛轻声道:英子说是十六,可心性都和孩子似的,若她哪天想嫁人了,咱们就让她嫁,若她不想嫁了,你就让她陪着你也成。可你们母女俩这天天一见就三顶架的阵仗,她这几年如何肯陪你?这些军爷是京里来的,但夜里出来偷鸡摸狗的难道就是什么正经人?英子和这样的人不明不白的有了孩子,婶子你真乐意?那几家的女户的家里和婶子您可不同,她们但凡家里能有了孩子,不论男女就不必担心家里没了顶事儿的后生,更不会这次没男人去服役交两倍的役钱,铺子里也做不得生意,只能投靠那几个眼前的管事人,才能挣上几个碎星子好处。你若问林家的韩家的那几个人,她们难道还真的愿意服侍那样的几个粗头小管事不成?不过是多派了二十斤面的活计过来,大家咬牙撑一撑就是。再多,他们也不敢派过来的。
      宋二婶自然知道林家韩家和她一样,因也是女户,又没她保长的职位,付的役钱交的税哪一样都比别人多一倍。最近这两个月山上基本就没了进项,集上三十户人家,不说人心浮动,也是暗暗着急。而且这战后的日子,全乎的好男人没几个,那两家投靠了两个管事儿的小头目,以求得点儿差事上的好处也不算什么大事。
      再说这天大的差事都已经这样了,当真是除了熬着就是过着了。
      孟宛轻轻摸了摸宋婶子的手心,说了句“记得这几日的紫苏生姜茶里多放些姜,小米也多下两把,免得咱们集里的人吃不饱再受了寒气。”见宋二娘应了才转身向上侧峰的石梯山路走去。
      她一向走得慢,也不急,数着石阶慢慢爬。
      尧山向来不许乱开荒地,但这座山道旁的小峰因为临时旁侧的白壁崖侧面,所以被魏家前几代开了一块峰顶的几亩地,更在白壁崖的西面上搭了一块石板桥,在山崖的洞里掏了一个避兵灾的小石屋嵌在崖里。
      十五年前,她来到清心集的时候,因缘之下得了魏老太爷的青眼在尧县有了个身份。那个石屋因没有水源,近百年已是被弃了,后来她收留了几家老残败兵,也是向魏家立了正式的助学文书,魏家把山顶的这个小地方做为童学的一部份,一起交给了她。
      她后来又和宋二婶为了豆腐店,带着那几家老兵在山间沿路修整,种了几垄黄豆等菜地,一是供豆腐店日常所用,二来也把山顶那块小地方做成了晒厂,专晒些秋油、豆酱,顺便还腌点咸菜。
      施家面里的秋油面就是这个地方晒出来的,上下尧山的人,到了清心集,要不然就向西走,去西峰下管过世亲人的永安宫,要不就向东上,过了管人间福寿的永寿宫,再上到顶上最高专职供奉玄天上帝的永乐宫。玄天上帝管天地生民,所以讲究一个阴阳平衡,供奉的殿宇每日必有一位从永寿宫上来的女真人侍奉。
      要上永乐宫的人,必要先把车马在清心集附近放下,吃碗豆浆面再上山,下山时则必吃一碗秋油面再上车。若是富家千金,太太们要去永寿宫求子上香,去永安宫祭个先人,也讲究坐到施家面馆的二楼小间里吃面喝豆浆。
      穷人家不讲究,有饼子有水就穿着草鞋上山了。他们所求的也许是一直没有消息的亲人回归,也许是给战声上过去的亲人送个好人家投胎。
      山上其实下雨起雾都是常事,风雨不定,可是再大的风雨,也要先吃上一碗热汤水再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