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依据组方理论,选择适宜的药物,明确用量,并酌定剂型、用法而成的药物配伍组合。方:有规定、规矩之意;剂:有整齐之意。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特点)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
      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了药物,最初只是用单味药治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对于多数病证而言,几味药配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方剂。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后世多以此为方剂之始萌。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此书将283首方剂分列于五十二类疾病之下)。
      《黄帝内经》全书虽只记载了13首方剂,但在剂型上已有汤、丸、散、丹、膏、酒之分,并总结出辨证、治法与组方原则、组方体例等相关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书·艺文志》曾记载“经方十一家”,虽然现今已亡佚,但在汉代曾广泛流传。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经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宋·林亿等校正刊印,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全书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系统论述了外感与内伤的病因、病机、病证、诊治、方剂,前者载方113首,后者载方262首,去其重者,共载方314首。其中绝大多数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所载方剂被称为“经方”。
      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书中所辑之方,多为价廉、易得、简便、有效的单方、验方,反映了晋以前的医药成就和民间疗法水平。
      由晋末刘涓子所传,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的《刘涓子鬼遗方》,总结了晋以前外科方面的经验和成就,颇切临床实际应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对后世用于治疗金疮、痈疽、疥癣、烫火伤等外科疾病的方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唐·孙思邈编撰《备急千金要方》,孙氏在序中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名之。后来孙氏鉴于《备急千金要方》有诸多遗漏,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之。
      唐·王焘编著《外台秘要》,该书是研究唐以前医学成就的重要文献。
      宋代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本书是宋以前各家验方及医论的汇编,既继承了前代医学成就,又总结了当代医学经验,是一部临床实用的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和剂局的成药配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宋·钱乙著写了《小儿药证直诀》。
      金元时期,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药方论》是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它开方论之先河,使方剂学组方理论得到了新的提升。
      出现了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杲的“补土派”,朱震亨的“滋阴派”。
      明代的《普济方》是中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吴崑著《医方考》,该书是方论专著,是方论之大成之作。
      清代,温病学派崛起,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汪昂著《医方集解》,创新出治法分类法,又称功效分类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