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旧事还新 ...

  •   眼下由冬入春,山城连绵细雨不断,吴小鱼醒来那一日,是少有的晴天。
      山城北面山脚下的元空寺无论求子、求财或是求姻缘都极为灵验,因而香火极旺。相传原先住在寺里的元空大师已修成正果,故而坐化,世间难寻,其弟子为之塑像,供奉在寺里,求告之人渐多,故而近百年来又常常翻修寺庙,又以元空命名之。
      李清和李渔两家人便是在这寺中求子时相识的。
      李清家祖辈行商,家境殷实,至李清父,常觉家中应出带官身者,然而香火零落,至五十只得李清一子,疼爱至极,无有不应。
      李渔父亲乃是大儒,妻子落胎后,举家回乡养病,复得李渔此女,如同掌上明珠呵护。
      两家人于寺中还愿时,李员外邀李先生至家中为小儿开蒙,李先生桃李满天下,乐得教书育人,一口应承,故而一家子都住进李员外家。
      李清十分聪慧,于书本上所写几乎是过目不忘,于李先生所教是颇有心得见地,李先生常叹李清乃其众多学生中第一人,登科指日可待,每每与李员外饮酒谈心,都羡慕不已,称其来日必光耀门楣,李员外知儿子性情淡泊,虽爱读书,却无求取功名之意,每每只是笑而不语。
      李清和李渔年纪相仿,两人渐渐长大。
      李清眸如皓月,面庞清俊,芝兰玉树,每逢出游,总带着半车荷包手绢回府。
      李渔的母亲生得极美,出阁前,曾以美貌动山城。山城常称说其“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时有神女之名。李渔生得酷似母亲,亦是灿若朝霞的大美人。
      原本才子配佳人是上等佳话,可偏偏神女有梦,襄王无心。
      李渔日日同李清听学用饭,是诗词也论过了,糕点也送过了,李清始终都是淡淡的。李员外夫妇虽然喜爱李渔,但儿子不为所动,也不敢乱点鸳鸯谱,结亲一倒是耽搁下来了。
      李渔最是要强,诗词上不及李清,起居上也是寄人篱下,自己最看重的美貌,竟也不能叫李清放在心上,本就气不打一处来。那日听府中下人说那元空寺有求必应,虽不信鬼神,却也是动了心,只不过不便出门抛头露面,不得动身。
      李先生回乡后便常感风寒,多年积病,身子已如风中残烛。这一年入了春,李先生身体每况愈下,李渔同母亲日夜照顾,李员外也不停地往家中请郎中,但终非阎王对手,改不得半分命簿,李先生在一个黄昏撒手人寰了,也是那日夜里,李渔母亲悬梁自尽殉情了,一夕之间,李渔成了孤女。
      李渔父母俱丧,伤心过度,父母发丧后便卧床不起,急得李员外一家不知如何是好。
      李夫人每日守在床边给李渔喂药,而每日清晨,李清便会到花园中攀折一枝花,送到李渔房门口,由其婢女收着。
      这日,李清见院子里山茶花开了,便折了一枝最鲜艳的,行到李渔院里,却发现她只胡乱披了件衣服在院里枯坐,见他来了,先是一愣,随后才想起什么似的,扯起一个笑容。
      “清哥哥来了。”
      李清上前坐下,将山茶花递到她手里,神色依然淡漠,“你既病了,不该在这里吹风。”
      李渔闻着手里山茶花发出的阵阵香味,又见李清面庞如玉,苦笑着说:“我再没有家了。”
      李清似是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又沉默片刻,才说:“会好起来的。”
      二人坐在院中,李渔只愣愣地看着天际,李清不知看的是山茶花还是李渔,相对无言,枯坐至东方大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