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将将过了辰时,显国公府后的夹子巷就热闹起来了,有些人怕耽误府里头派的差事,便早早的走亲访友拜团圆。

      由东往西数第三间小院静悄悄的,偶尔有风吹来,院子中那株石榴树也不敢同它们顽,怕扰了主人家的好梦。

      秋老虎今儿估摸着是在打盹儿,只一副懒洋洋的派头,不像前几日似的发威可劲儿的烘烤。

      石榴躺在东屋支摘窗边的土炕上,身上披了一条半旧不新的靛蓝色福寿双喜云纹薄被,任由暖阳打在上头,很是惬意。

      这是石榴穿到大齐的第六个中秋。

      大齐所处的时代并不在石榴所熟知的历史上。

      这里块大陆共有四个国家,大齐居中,西北方向是鞑靼,东北方向是戎狄,东南方向是大梁,西南方向是南海。

      大齐与鞑靼有姻缘之好,大梁与戎狄交好,如今四个国家相互牵制,偶尔小打小闹,暂时算得上和平。

      而大齐朝,朝堂几股势力相互交织,也暂时处于风平浪静。

      不过石榴只是个小人物,这些都影响不到她。

      石榴行五,上头有四个姐姐,大姐招娣、二姐盼娣、三姐念娣、四姐迎娣,下头还有个小弟叫石大器。

      石家三代单传,石阿嬷一心想要男丁,从姐姐们的名字中便可窥探。

      石榴娘一连串生了四朵金花,石阿嬷愁得恨不能剃了头发去庵里做老姑子,日日侍奉在菩萨跟前,求她老人家开恩点个孙子给她。

      石榴还在娘胎里时,石阿嬷病急乱投医,江湖郎中骗子术士都求上了。

      有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蓝袍子道士给她批了一卦,直言这胎还是女娃,又指点她在家里西北角种一棵石榴树,下次必定能一举得男。

      待石榴呱呱落地,果真又是个女娃,石阿嬷便花了几个钱淘了一棵石榴树来种,想着石榴多子,比叫什么娣都好,因此给五孙女儿取了名儿叫石榴。

      两年后,石榴娘果真一举得男,石阿嬷喜得要给蓝袍道士塑真身,可那道士早已不知去向。

      *

      石阿嬷最宠的是孙子石大器,其次就是石榴。

      她觉得五孙女是个有福的,前头的姐姐们都带不来男丁,偏她行。

      石阿嬷管着府里内院二进门,算是个小管事,还算有点分量,她早早的就给前头四个娣谋了差事进府。

      到石大器这却舍不得心肝宝贝孙子进府吃苦,全家一起攒银子给孙子赎了身,叫他在家同后两条巷子的老秀才念书。

      府里不缺人使唤,石阿嬷也没送石榴进去,留她在家照顾石大器,给他作伴。

      石榴在家包揽家务照顾弟弟,懂事又乖巧,邻居无有不夸的,石阿嬷更爱她了几分,以前常骂姐姐们是赔钱货,到她这便是左一句乖妞妞右一句乖妞妞。

      幼时四姐姐迎娣便因着石阿嬷这份偏心,不喜欢她这个妹妹,背着人时最爱戏弄和欺负妹妹,待长大了才渐渐好些。

      你说她坏吧,可她又从不许旁人欺负石榴一点,是个蛮可爱的小女孩儿。

      石榴穿过来时灵魂都三十岁了,迎娣那点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她都不放在眼里,懒得同她计较。

      *

      院子里的石榴树今年已经十三岁了,长得枝繁叶茂,红彤彤的果子挂了一树,但石家的人口却越来越少了。

      大姐姐招娣五年前由府里配人,指给了大太太的陪嫁庄子京城郊外桃花庄一个姓李的小庄头做填房。

      二姐姐盼娣今岁春也配了人,嫁了府里内账房的王账房的小儿子王金盘。

      不过却是这王金盘自己求来的,说是有次去回话偶然同盼娣打过照面就瞧上了,眼巴巴来求娶。

      今天石榴的干姑姑明娘子一家要来拜节,石阿嬷许了她一百个钱,整一桌好菜来招待。

      石榴前世是个大v美食博主,喜欢做菜也做得一手好菜,在某书上有一百多万粉丝。

      这里的生活没有什么娱乐,石榴便自娱自乐,每天躲在厨房里琢磨各种吃食,小日子过得自在。

      家里人都当她是天赋异禀,年纪小小便做得一手好菜,石阿嬷在内宅厮混了几十年,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三申五令不许家里人往外头说。

      石榴还纳闷,阿嬷不轻易叫她在外人面前显摆厨艺,今天也不知怎的。

      明娘子是个孤儿,自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轮流在亲戚家过活,进府以后管事给取了个名儿叫竹竿,出嫁后外人觉着喊这名不好听,便喊她明家娘子,再后来都叫她明娘子。

      她没有家人,出嫁后把石家当作自己的亲娘家,时常来往,十几年处下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她是府里打外头采买来的,初初进府时在府里无依无靠,总是被丫鬟们排挤欺负,后来合了石阿嬷的眼缘,石阿嬷认她做干女儿。

      明娘子是个胆大有运道的。

      老国公爷老来得女,对幼女朱玉玲溺爱至极,这位庶出的小姐比嫡出的过得还好。

      朱玉玲八岁那年不顾下人劝阻,硬是要亲去摘湖里的荷花,失足跌进湖里。

      明娘子正是负责湖附近洒扫的,二话不说一头扎了进去,将人救了起来。

      老国公要赏她。

      她有个青梅竹马的远房表哥明大虎,二人之间早有情愫,趁机求了老国公放籍出府嫁人,老国公允了,还许了她一副嫁妆。

      明大虎是通县的一个庄户人家,父母早亡,与姐姐明翠花相依为命,姐姐出嫁后自己守着两亩地薄田过日子,吃不饱也饿不死。

      直到明娘子过门,日子才慢慢好起来,夫妻恩爱,第二年就生下了大儿子明凡,明凡肖父,生下来时就像块碳似的,明娘子嫌弃极了,铆足了劲要再生一个像她的。

      奈何肚皮不争气,等了十年才得偿所愿,生了个像自己的小儿子,叫明生。

      *

      今儿还有正事,石榴起得早些,穿衣收拾好自己就去灶房舀水洗漱。

      倒影里的女娃上身着一条梅子青色对襟窄袖褙子,梳着双丫髻,上头用同是梅子青色的发带系了个蝴蝶结,眉眼娇俏,鼻尖有颗痣,唇红齿白,是个清爽的小美人儿。

      石榴也爱俏,对着水缸欣赏了自己好一会,很满意这辈子的长相,虽不是惊世美人,但也算标志。

      早食简单做了个疙瘩汤,借着余火又烙了几张葱油饼,待煎到两面金黄时火也差不多灭了。

      “好香啊,哎呦,烫烫烫!”

      石大器猫着头就钻进来了,白净的面皮上还留着几条红色睡痕。

      他直接伸手就往锅里抓饼。

      石榴抽起一条细柴便打下去,“起开你的狗爪子,没洗手脏死了。”

      石大器来不及收手被打个正着,手背上登时起了一条红痕,倒跟脸上的对到一致了。

      “疼疼疼!五姐姐,你又打我!晚上我告阿嬷去!”

      话刚落地,屁股上又挨了一下,石小弟疼得直跳脚,跟猴子似的窜开,跟石榴保持了安全距离后又嗷嗷叫。

      “男子汉大屁股挨两下怎的,告到玉皇大帝跟前都没用,我与你说过几回了,洗手了才能拿东西吃,再犯我还打,快去洗脸,洗好了去叫四姐姐起来用朝食。”

      鉴于她的淫威,石大器就嘴上说说并不敢告状,揉着屁股往外走。

      堂屋里,石大器哼哈哼哈的吃着饼,又灌了自己一口疙瘩汤,满足的发出一声长叹。

      “娘为何没给我生成两个肚子呢?”

      迎娣姗姗来迟。

      她今日穿着一件月牙白缎面夹衣,袖口还绣着一对儿彩蝶,外头罩着件红色比甲,头上簪着一朵浅红色绒花,脸上打了粉,嘴上也抹了胭脂,与石榴三分相像,眼睛是随了石阿嬷的柳叶眼,多了一丝妩媚,再这般精心打扮,更添媚色。

      石榴皱了皱眉,想说点什么但话嘴边打了个圈还是咽下去了,喊了声“四姐姐”便继续埋头吃了,石大器也跟着喊了一声。

      迎娣很享受做姐姐的感觉,弟弟妹妹要敬着,挑了挑嘴角便挨着石榴坐下来了。

      “五妹妹,我那里有一件香妃色褂子,是屋里云萍姑娘前儿赏我的,我嫌老气了,一会儿你来拿了去穿。”

      石榴有些惊讶,因着石阿嬷偏心,石榴总能从石阿嬷那得到些好东西,迎娣眼红最爱抢,又小气得紧,别提主动给她东西,不抢她的就不错了,今天真是盘古开天辟地头一遭。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明晚四爷要家来吃宴,云萍姑娘叫我们都打扮得齐整些,我正愁呢,听说隔壁楼月有一条蓝色缂丝云锦裙,绣满了蝴蝶,听说是苏绣的,蝴蝶跟真的一样,你下晌去同我跟她借来穿个急罢。”

      分明是在求人,却是命令的语气。

      石榴也不看她,自顾自吃着碗里的,话不软不硬,“那裙是她哥哥从苏州捎来的爱物,我只摸一摸她都不大肯,想来难借。”

      桌上气氛一凝,石大器觉得身上有些冷,吸溜的声音都放小了些。

      迎娣已经拉下脸,正要车轱辘话,石榴像是她肚里的蛔虫般,抢先了一步,“下响得空了我去她屋里问问。”

      迎娣一口气堵在那里。

      上不去下不来。

      一顿朝食便这样不欢而散了。

      *

      石榴洗罢了衣裳,给鸡喂了食,戴上帷帽便叫上弟弟石大器一道出门。

      自十岁后,她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少,不是她不想,而是不能。

      像府里的小姐们,八岁后便不能轻易见客出门,都要娇养在深闺中。

      她这样的市井人家的女孩倒也没那么讲究,只是年纪渐渐大后没事少出去罢了,要是出去戴个帷帽就行。

      集市上人来人往,石小弟最爱热闹,背着半人高的背篓也像只泥鳅一样东串西看。

      这一带石榴来买菜是买熟了的,晓得哪家实称也晓得哪家最常挂羊头卖狗肉。

      她常在一家摊子买肉,摊主诨名叫癞头,做生意很是敞亮,今儿是节日,摊前围了好些人,石榴也不急,在一旁的菜婆子处捡了几把新鲜的油冬菜,挑了两篼笋,称了了三两干香菇,共花了十二个钱。

      “婶子今日生意红火。”

      癞头婆娘认得石榴的声音,今天又赚得盆满钵满正是高兴,“石姐儿来啦,托嫦娥仙子的福,你可是许久没来了,一切可好,你小弟越来越俊了。”

      石大器和石榴长得有五分相,独独他两个会长,六个孩子里二人长得最好不说,又都有一身嫩白的皮子,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二人是龙凤胎来的金童玉女。

      “劳婶子问候,小弟顽皮,要我说能叫他同婶子家两位出息又孝顺的哥哥学学才是正理。”

      石榴也笑着打唠嗑,扯了扯石大器示意他喊人。

      “婶子好,好些日子不见,婶子也俊了,我远远瞧着,还以为是两位哥哥娶的新鲜小嫂子咧。”

      石大器在家吊儿郎当,一到外头倒是人模狗样,一张嘴满是糖衣炮弹。

      姐弟俩说话烫慰,癞头婆娘最喜欢听别人夸她的一双儿子,又摸了摸自己的脸,好似今日脸皮子似乎紧致了些,笑得更灿烂了。

      石榴买了一对肘子,一刀五花肉,竟然要八十个大钱,比平时贵了一倍,吃惊道:“婶子,中秋节价怎的长得这般猛,难不成是猪肉不够供应了?”

      年节下,东西会贵上两三成,可这一下子翻了一倍,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癞头婆娘脸上喜色收了两分,“你久不出来不知道罢?南边的交州、中州、淮州着了灾,听说今岁三州的税都收不到两成,京都这段时间物价一直在涨,又碰上中秋,这可不就翻了一番嘛。”

      以前在现代,石榴最讨厌的就是网络信息爆炸,有些信息不是自己想看的也会被迫看到,而现在她又无比的怀念网络,现在社会地位不够高,有重大社会新闻都拿不到一手信息了。

      三个州受灾,等于现代的三个省份,那得又多少人家流离失所。

      癞头婆娘见她唉声叹气的,随即又道:“咱们住在城里还好些,城外紧挨着的一些县镇,如通县,都进了好些灾民了,对了,这骨筒子没甚肉吃也不值几个钱,姐儿拿回去熬个汤有个味儿也使得。”

      石榴没有差事,不像姐姐们有月钱使,都是日常见缝插针的省一抿子,如今她也存了二两多了。

      她正要做一个汤,又能从这里省下几个钱了,扯出一个标准假笑道谢后走了。

      又攒到几个钱,离赎身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本该是高兴的事,石榴现在准时开心不起来。

      老天给她一颗怜悯众生的心,却没有给她拯救众生的能力。

      买好了肉,又去淘了一篓子新鲜肥美螃蟹,路过豆腐摊时与豆腐婆买两块老豆腐,忽然闻到一股酸臭味儿,石小弟已经夸张的捂住鼻子,石榴闻声寻去。

      豆腐摊下有个满脸污垢的小乞儿,身上的衣裳明显不合身,已经脏到看不出原本的样貌,头发乱蓬蓬的一团,一张脸瘦到脱相,也不知他的眼睛是本就生得大还是瘦了衬托的,眼眶中还含着泪水。

      豆腐婆切好豆腐装起递给石榴,顺着她的目光也看到小乞儿,唯恐他妨碍自己做生意,登时大怒,抄起一旁的刀子就要赶人,“快走快走!到别家去。”

      石榴出声阻止,“婶子,且慢。”

      她看了看周遭,确定没人注意他们后,从怀里摸出今日买菜剩下的八个钱递给那个小乞儿,“去买点吃的吧。”

      小乞儿并没有马上接,而是警惕的看着她,似乎在判断她是不是骗人的,迟疑了一下后就迅速接过来揣进怀里,撒腿就跑开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