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第三十章 长恨绵绵(一) ...

  •   三十万大军出征,铁骑兵甲声直入云霄,未央长殿震震。长安城宣明民巷大火,火光映入宫中,昭阳殿烧红通透。

      大军出征时,刘彻面色凝重,坐立难安;待望见长安东巷大火,刘彻已面同蜡色,拂袖踱步。

      阿娘所居即为宣明民巷,我心如火焚,忧心忡忡,却不敢多置一词。

      心如沉水,重有千斤。我望着阿娘平安,望着卫青归来。

      寅时,公孙敖拜入,刘彻急宣。

      公孙敖衣甲不整,絮衣紧贴里裳,显是受了雨水浸泡。他见了我,神色不安,我担忧不已。

      “情况如何?”刘彻急迫问话。

      “伊稚斜所领五百铁骑突入宣明民巷,劫持百姓千余人,卫将军恐伤及百姓,不敢勒令放箭。”公孙敖禀道,“伊稚斜据此要挟,要求汉军后撤,只可留卫将军五百人马于原处,其余四千精兵后撤。”

      “以我一千百姓,换伊稚斜一人,即可免千千万万军士埋骨沙场。如此要求,卫青竟会答应?”刘彻逼视公孙敖,怒意奔涌。

      “将军怀仁,为保一众百姓,情急之下,确实答应了。”公孙敖垂头懊丧,我心怦怦直跳,他如此决断,阿娘当无死生之忧,一方百姓也免于死难,我赞许他作此抉择,却也愈发忧心——错失良机,私纵要犯,坐以待毙,追击不力,如此罪名,卫青该如何担当?

      “倒是朕无义了?”刘彻挑眉,怒意更盛,“卫青素来果敢,朕怎知他竟也妇人之仁?贻误军机,按律当斩!”

      “皇上!”我震惊不已,手中茶盏坠地,碎裂成瓣,散落一地,碧绿茶渍浸没白玉石上,璞玉生暇。我慌忙跪地磕头,抓着刘彻衣袖,急迫呼喊,“不可!将军国之良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皇上三思,卫将军胸怀韬略,正全力追击,定不负陛下所托。”公孙敖也急着为卫青开脱,继而又道,“宣明民巷后为漕渠,匈奴背水而立,本是战机。孰料伊稚斜无信小人,丢弃俘虏百姓,下令纵火烧了民巷,便往民巷深处退去。卫将军只得留下三百军士救人,自己领余下二百军士追击。伊稚斜退至漕水,防备不及,卫将军冲过火中,突至河岸,匈奴招架不及,一阵掩杀后,伊稚斜狼狈败走。未及逃脱的百姓,皆被匈奴兵扔弃至水中,匈奴以此作扰,干扰我军行进,委实卑鄙。”

      “与虎谋皮,朕的卫将军这次倒作了东郭生!”刘彻愤怒不减,对卫青横加批评,“五百骑兵,他倒真有本事!朕倒要看看,他怎么带伊稚斜头颅回来见朕!”

      “伊稚斜往何处而逃?”刘彻复问。

      “往北。”公孙敖应答。

      刘彻沉思,“北面为直道,直城门交由明部尉赵信执掌。朕前几日迁怒于他,将其贬谪,暂出宫门……”

      “赵大人与卫将军生死至交,二人珠联璧合,一守一攻,内外交困,伊稚斜可束手擒来。”公孙敖信誓旦旦,我喜忧参半。刘彻与公孙敖皆不识,伊稚斜有恩于大哥,如今大哥被贬守关隘,却要他生生擒下昔日旧人,大哥最是仁义宽厚,如何下得了手?

      “传朕令,骁骑将军李广即刻回军,直往直城门。沿路遇疑为匈奴者,尽皆拿下,不可放过一人!”刘彻令出如山,公孙敖领旨退下。

      “朕要回宣室殿了,丹心。”刘彻回头唤我,“晚间再来看你。”

      我诺诺点头,轻声唤他,“皇上。”

      “朕在。”他回答得极是认真,俊眉一挑,满目清朗。

      “丹心盼君来。”我眼含笑意,故作娇羞。

      “得美人这话,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刘彻阴霾尽散,大笑而出,拂衣袖径去。

      望着刘彻英姿,我惭愧不已。我不能再入宣室殿,只能蛊惑君王,迷惑刘彻再来昭阳殿,如此一来,我又可探听赵信还有卫青的消息。

      静坐昭阳殿中,从鸡鸣待至暮鼓,也不见刘彻身影。夜明宝珠重绽光芒,珠色若琉璃,金屋如坠流岚飞虹间。

      第三日夜,我恍惚茫然,跣足披发坐于玉阶上,足下寒玉生冷,凉至心脊。

      卫青!明明在心底轻念这名字,却觉隔绝恒远,遥不可及。

      空一缕余香在此,探千金游子何之?不是深宫人,居于深宫,庙堂高远,我又能知晓几许?既然牵挂,何不前往探听,再添罪过再落罪名,比之生死,又有何紧要?

      我束发结绶,重新换了男儿装,急往宣室。

      宣室殿禁军林立,烛火通亮,我知刘彻还在里内,急问卫侍,“麻烦大人奏报通传,丹心有要急事觐见皇上。”

      “皇上正与卫将军、赵将军议事,军机政要,不容打扰。”军侍呵斥,我倒未在意他的态度,听闻卫青、赵信回宫,正与刘彻会晤,稍稍心定。

      “如此,我便在此候着。”我安心等候,待月影沉落,启明星升起,方听闻刘彻唤军士入。

      我颤缩身子,隐有不祥预感。

      几位军士入殿,押将一人出来。那人身如玉树,甲胄分明,阖眼散发,眉目疏懒,我惴惴不安,不敢辨认眼下这人——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那人。

      “卫青。”我惊呼上前,拦住军士,劈掌挡开晾在卫青面前的刀戟,终于靠近了他。卫青蓦然睁开眼睛,我未及看他,便不管不顾,一把揽住他的腰,将他紧紧拥入怀间。

      “荒谬!”身后有劲风拂袖,刘彻声音威严赫赫,直入耳鼓。恰在此时,我环抱卫青腰身的双手被人按压,似要碎作两断。我正惊愕,面前之人又出手,大力扯开我的手,一把将我推开,我身形不稳,跌坐地上。

      “卫青?”眼前之人眸光疏离冷漠,望我的神态,倦怠至极。

      “夫人,卫将军已被朕打落天牢,听候朕的发落。”刘彻句句震彻耳膜,我几乎晕厥。我眼巴巴望着他,眼前卫青又被人推撵,从我身边急急带走。

      卫青已被带出,我竟连他背影也不得再见。大悲一至,我只感山崩地裂,未央长殿瞬时坍圮。我连跪立刘彻的力气也没有,瘫软着伏地叩首,嘴中还未来得及唤声“皇上”,便见得眼前炫黑,我竟生生晕厥过去。

      “丹心!”我似听得赵信唤我。

      “大哥,我是不是睡过了。卫青……卫青呢?”我急着睁眼,眼见此处非昭阳殿,待我身侧的竟是赵信,我恐自己已耽搁多日,不敢作想。

      “你连日辛苦忧劳,方才晕了过去。朕让赵信待于此,和你叙叙话。”

      是刘彻。我闻言四顾,见他立于案前,专心拟诏。

      “皇上。”我唤他,正待问卫青之事。却见赵信摆手示意我勿要多言。

      “朕在。”刘彻却是留了心,果断应我,直截了当问询,“你是想问卫青的事?”

      “皇上……”我从榻中立起,支起身子,喃喃唤他,“彻儿……”

      “直城门失守,伊稚斜定然逃脱,刘陵死不见尸,朕两员得力干将,这就是你们的忠君之道?”刘彻勃然大怒,大手一撩,案上奏章被推置在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