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考研学习第15天--开启新章节--唯物史观 ...

  •   8 考研学习第15天--开启新章节--唯物史观
      上个月的学习任务没完成,这两天在疯狂补任务,没有时间了。

      认识论
      (一)认识
      1.认识的本质
      2.认识的过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谁更重要
      3.认识的影响因素: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4.认识的规律特性:反复性和无限性
      5.认识的结果
      (二)真理--正确的认识和谬误--错误的认识
      1.真理的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一切都是客观的。--错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对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对
      (2)主观真理论的2种表现
      马赫主义(人多即正义)和实用主义(有用就对)
      真理一定是有用的--对
      有用的一定就是真理--错
      (3)真理的一元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辩证统一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2种错误观点
      只看绝对,忽视相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只看相对,忽视绝对--诡辩论,怀疑主义
      (6)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
      (7)转化--一定范围内,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可以相互转化。
      (8)转化--真理一定是由相对向绝对转化
      2.谬误
      (1)谬误和相对真理的区别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3)谬误的方法论
      3.真理的检验标准
      (1)逻辑证明
      (2)实践--唯一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1)实践的特性--直接现实性
      (2)真理的本性--客观和主观一致
      5.实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确定性--确定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2)不确定性--分阶段,暂时是正确的
      (三)寓于
      1.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2.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
      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4.必然寓于偶然
      (四)价值
      1.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
      (2)主体性--人不同,价值不同--其一,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存在。其二,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创造,使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3)社会历史性--不同阶段,价值不同--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
      (4)多维性--每个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样性,同一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2.价值评价的特点
      (1)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情况和主体需求的认识
      (2)和主体有直接联系
      (3)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4)价值评价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有对有错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1)制约实践的主体目标--价值
      (2)制约实践的客观目标--真理
      (3)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真理
      (4)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
      (5)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就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必然与自由
      (1)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2)自由的条件:
      ①认识条件:认识越多越自由
      ②实践条件:实践以真理为前提,以不牺牲别人的自由为前提

      唯物史观包括:
      1.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5大动力
      3.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历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唯心史观的错误
      1.忽略物质
      2.忽略人民群众
      (三)社会存在包括
      1.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1)生产力--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
      2.地理环境
      3.人口因素
      (四)社会意识的分类
      1.按主体--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
      2.按层次
      (1)社会心理--低层次
      (2)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按照是否与经济阶级有关
      ①意识形态--有阶级--宗教,艺术,法律,道德,哲学
      ②非意识形态--数学,理学,工学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
      (2)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会相应的或早或晚的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内部的各个形式--相互影响和具有历史继承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