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0、大结局二 ...


  •   宁安宫。

      皇帝坐在上首,目色沉沉的品着茶。

      今日是后宫向太后朝拜的大日子。原本只要够得上品级的妃嫔都可以向太后请安。这陛下登基后,没有几年便改了规矩。太后年事已高,潜心修佛,受不得打扰,只允许合宫妃嫔每月初一前去敬拜。

      皇帝自己也会前去,后宫和乐融融一派母慈子孝的景象。

      这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殿内的气氛有些凝滞。惠妃说完自己小公主带着内侍在宫中摘果子的趣事。在一片捧场的笑意当中落幕之后。氛围显得空气无比。

      陛下慢悠悠的品着茶。太皇太后虽然带着笑容,可是脸上却像是刷了一层浆糊一样。面皮紧紧的绷着。

      众人都有些如坐针毡。都是人精子,即便是嗅不到暴风雨来的前奏,可是但是气氛也能窥出一二。前线战报传过来。与北漠的战士应当是无碍的,北漠自己倒是乱乱了起来。大卫的军队稳如磐石陛下应当高兴才对。

      如今唯一能让陛下不满的大约只有二皇子了。

      合宫里都知道,只是没人敢说。宁妃的亲兄弟就在军中。虽然官职不大,可是该知道的还是知道的。

      二皇子并没有遵从陛下的命令,以皇子之身披挂都镇。在双方交战时,只躲入开阳城中龟缩不出。虽然面上没人提,可是消息传回京城。谁都觉得这二皇子着实也太惜命了些。

      虽说战场上刀枪无眼,哪怕是个摆设,驻防的将军不可能不在二皇子身边安排足够的护卫,保证二皇子的安全。连她们这些后宫妇人讨论起来都觉得哪怕是做个样子呢,只是没想到,既然如此没出息。

      非但这样,在开阳城重重守卫之下,一封接一封的折子送到京城都是求陛下让他尽快启程回京的。二皇子即便是再惜命,也不敢擅自离开开阳城。开阳城是他最后能够躲的地方,若无陛下君令,貌然离开便是逃兵这一点他还是清楚的。

      相比之下。大皇子的那份大气睿智,让众人不得不惊叹佩服。孤身一人便敢闯北漠。二皇子怂在开阳城中深深宅院之时。披甲亲上战场。战局初稳,事了拂衣去。丝毫不贪恋权势。

      众人扪心自问,好不容易有了声望,赢了军心。又怎么可能轻易放下手中的权利?

      哪怕是局外人看着也觉得大皇子比二皇子强了不知多少。

      皇后揣摩着皇帝的脸色。抿了一口茶,看着底下的嫔妃道:“前儿安永侯进现了一颗红珊瑚树给我。安惠公主正在凤栖宫里玩儿给听到了,让我带着去瞧。那时候还没入库呢。这会儿正好。都在呢,回去让人带了公主来。好好热闹热闹,”

      惠妃忙不迭的行礼:“都是娘娘疼爱她,才如此大胆。竟然敢跟娘娘要起东西来了。”

      言语之中不乏亲密中非,妃子都十分配合地捂嘴笑了起来。

      皇后起身笑道:“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臣妾们不便打扰,便先告退了。”

      后宫诸人识趣的纷纷跟着皇后退下。

      等到人散尽了。太皇太后的脸上总算是有了一点活泛。那串人前从不离手的佛珠,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放在了软垫上。太皇太后摩梭着自己尖利的护甲,毫不掩饰道:“要我说这后宫的朝拜还是停了吧。人还是那些人,年年来的都是这些人。说的也是一样的话,哀家听着看着觉得十分的没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若是一皇帝自己的意思,只怕这后宫朝拜也被皇帝给取消了,不是吗?”

      太皇太后慢慢起身。走到大殿透出光线的窗户旁。白色的日光透过,将这阴暗的殿内透出一块块亮白的光斑。

      她痛恨极了的宁安宫,宁安,宁安。可是一个后宫中的女人,如果失去了全部的斗志,便如同死水一般。很快便沉浸下去。

      “你小时候被接进宫来。我便有意亲近。想着你我相互扶持。便都能在这皇城当中。守好自己一席之地,没想到却是哀家自作多情。皇帝并不需要我这个祖母的保驾护航。”

      “太皇太后多虑了,朕从未这么想过。”

      “你是不这么想,是因为先帝。”尖利的指甲紧紧的抵着掌心。太皇太后眼睛里的毒丝毫不加掩饰。

      “ 因为先帝不希望后宫的人接近储君。连我当时那个皇后也不能例外。先帝吃了后宫妇人算计的亏,引来王子争宠之乱。到后来对后宫妇人防备如此之深。皇帝如今跟你那冷情冷血的祖父一个样。”

      太皇太后毫不避讳:“看吧,这后宫诸人怕是没有一个能入得了皇帝的眼,就算是皇后,早些年有些情谊,这些年冷眼瞧着,你对她应该很失望。

      这些你不喜欢的女人都给你生了孩子。而这些孩子当中没有一个你能瞧上的,不是吗?

      你不知道我有的时候很怕你。”

      她直视着皇帝的目光。这是很多年都没有的事情了。她上一次直视皇帝。还是皇帝身为储君的时候。

      “你看你那些皇子们。跟看外边那些臣子们没用的家族后辈一样,连失望都不屑于失望。如此冷情冷性,当真是让人心寒。”

      “太皇太后误会了。朕并没有那么想。”

      “你没那么想?”太皇太后像是听到了什么绝顶的笑话一般。

      “那个谁都没有看在眼里的,遗忘在一边的混血的崽子倒是一跃成为了声望最高的王子。皇帝心中滋味如何?很不好受吧?

      我的确是已经老了。你不了解一个渐渐老去的老人,在体力和头脑都逐渐衰弱之后,对着时间的恐惧。就像是一个明明能吃得饱却仍是要囤积粮食的人一样,总怕有一天无粮可食。你并不知道这份恐惧。不要说失去,哪怕是消散个一两分,你都能敏感的察觉到。”

      她昂头看着皇帝:“你不该把我当成一个后宅普通的老妇人一样。只荣养就够了。”

      “皇帝,你也会老的。或者说你已经老了。你只会渐渐的惧怕那些成年得势的王子们,看着他们年轻的蓬勃向上的身体,看着他们的意气风发,不甘心的把权势移交给他们。你会恐惧自己的将来。”

      “朕并没有那么想,”皇帝目光平静。

      “祖父将大魏交给朕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想。”

      “他当然没这么想,因为你把他哄得很好。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狼崽子,养不熟的,这一点你倒是跟你那个大儿子十分相像。哀家还没有嫌弃他的血统。他却对于哀家的是好全然不去理会,呵,也不知道他在清高着什么。明明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皇子而已。

      而你,当时能够依靠的也只有把你册封为储君的先帝,可是你敢说你对先帝心中无恨吗?”

      太皇太后笑得格外舒心。在宫中久了,很少有放肆的时候。

      每一次她都格外的珍惜,太皇太后眯着眼,享受着这酣畅淋漓的一刻。

      “这就是你皇祖父看不起女人,疏远后宫的弊端,你对他的那份恨埋的很深。甚至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可是我看得出,我感觉得到。你是瞒不过哀家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昏庸,识人不明。便不会有齐王之乱,储位之争。

      没有当初齐王的诬陷嫁祸,你的父君母君便不会被当时的先帝一卷圣旨便定下了谋反的罪名。你也不会在逃亡的途中流落民间才侥幸保得一条命。

      你敢说,他对你的好没有那份愧疚吗?

      如果他没有那么昏庸。受了齐王的蒙蔽蛊惑。你仍旧是勤王家的小王爷。你的父君不受宠,可能你的名分要往下降一降,再不济也能得个郡王的封号。父母俱在,也算是安稳的一生。”

      “哪里像现在呀……”她像个疯子一般指着皇帝咯咯大笑:“虽得享君位,却是孤家寡人,哈哈……”

      皇帝面无表情的放下茶盏:“太皇太后可说完了。”

      “还没呢!哀家心中的一腔热血,又向谁发去!”

      王相突然暴毙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预感。皇帝不动声色的替换了宁安宫外围所有的人手。她好不容易打通传消息的线路,也被堵得死死的,那时候就知道,大势去了。

      “不过你能容忍哀家到现在也是不容易。”

      “朕真的打算好好的为太皇太后颐养天年的。只是太皇太后并不配合。朕只是不明白,无论哪位皇子登基还是朕在位,太皇太后都身居尊位。为何还要铤而走险?

      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你已经历经了三朝。风云变化看得多了,难道您不明白?一个身份存疑的王子登上王位,中间要死多少人,多少世家即将陨落,多少新族又崛起,朝中的平衡将被打破。幼子即位。您说您要抓住权势,可是以您的年纪,又能抓几年呢?当真有人能为了一己私欲。而让家国陷入混乱之中,就连通敌北漠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本宫可没有通敌,”太皇太后闲闲道:“那是王相干的事儿,商人低贱,这话果真不假。王家以商户起家。根基浅薄,难怪深居相位也还是改不掉那投机钻营的毛病。”

      皇帝面无表情的听着。连头都懒得摇了。对于一些蠢人蠢事儿。他早已在忍耐之余学会了沉默。因为因为这些人,他们只听他们愿意听,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实。

      “朕这次来只是要跟太后说一声。被王相以安置外宅的耳目所藏起来的齐王余孽。不过是一个暗娼的私生子罢了。生父是衢州跑商的一个商人。王相精明了半辈子。一向将对齐王旧党的身份视为最高位。连妻子女儿都不顾了。不对,他没有那份忠心。他向往的是林州王家的荣耀。而不是朕许给他的相国之位。

      毕竟一个不咸不淡的相爷之位。比起有从龙拥立之功,有监国之权的权臣来说,的确是显得寡淡了许多。”

      其实连他自己都没有发觉。当他找到了齐王的余孽,欣喜若狂的时候。只是粗略的查了一遍,根本不想,也没有细究,他只是需要一面旗帜而已,一面重振家族荣耀的旗帜,可以让他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旗帜。人的贪欲当真如此可笑。不管是多么有能力的人,身居多高的位置,总能被轻易的蒙蔽。

      “王相的势力如今已经不成气候,是陛下的瓮中之鳖。那么哀家呢?”太皇太后挑衅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哀家?毒酒还是白绫?哀家倒要看看皇帝打算怎么办?”

      “皇祖母误会了。”皇帝难得这样亲昵的叫她。他微微一笑。

      “朕不会对皇祖母怎样的。只是皇祖母年事已高。人老糊涂。只怕不宜多见外人。孙贵妃一向得您的心意。朕决定从今日起,让孙贵妃搬来宁安宫日日照料。也算是替朕与皇后尽一份孝心。

      此时朕已经跟他说过了,孙贵妃十分愿意来照顾您。”

      “你许了她什么!”太皇太后尖锐道。

      “这什么都没有,只是让她看清了一些事实。”

      “你不打算处置二皇子了对吗?”太皇太后十分直接的问道。

      “他只是一个幌子而已。也只能是一个幌子。朕没打算处罚他。只是让他闭门思过,用心读书而已。”

      太皇太后目露惊讶之色,可随即又癫狂的笑了起来。感叹道:“不愧是皇帝,真是狠心哈哈……”

      “一个闲散的永远都不会继位的皇子。你打算让谁继承皇位?老三?那是个不成器的莽夫,都还不如老二斯文做作——

      等等,你难道是想让大皇子!”

      “朕曾经说过,朕有生之年不立储君。”

      “太皇太后可能误会了一点,在朕眼里几位皇子其实没什么两样。其实若是大王子为储倒也不错。”皇帝轻松道:“可是祖母,”皇帝起身慢慢走到太皇太后的身边!:“你为什么不相信一件事儿呢?这世上当真有人对这皇位不感兴趣。譬如他。譬如我。

      朕这孤家寡人,做的的确是腻味。被接进宫前,阿姐那时候十分担忧。天家无父子亲情这句话。从一个乡间少女的口中说出,谁都会惊讶不已。

      这世上除了皇位权势,还有许多事值得一做,哪怕是一位货郎,也可以踏着风霜雪雨,走遍河山。也可以成为一名大夫,治病救人,可以成为一名教书的先生,桃李天下。自然也可以固守家业,得贤妻,得爱子,平安一生。

      朕当初没得选。可朕的这些儿子们其实还是有的选。“”

      “疯了疯了,你简直是疯了,你是皇帝!你!”

      “说起这个,”皇帝脸上的笑容明快了些。

      “阿姐前些日子寄了信过来,说是要赶着回京。朕当时与他说了些宫中事,你猜阿姐怎么说?”

      太皇太后厌恶地移开眼。

      皇帝自顾自道:“阿姐说。总归朕这还不算老。要是想省事儿眼下的几个皇子教导教导,挑一个得了。

      不过朕倒是想。当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在立嫔妃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本朝君主多长寿。从现在开始。广纳嫔妃,待到王子成年之时,朕的身体若是好。还能当个太上皇,轻松几年。”

      “你!哀家早说过,让你多纳嫔妃。扩充后宫。你现在才听进心里!”

      “那时候听皇祖母的话做什么?”皇帝冷淡的起身。

      “看着一个个的皇子皆成为太皇太后和朝臣手中的棋子么?”

      “有一点你没有说错,朕对后宫诸人都是平平。皇后的位置做的牢固,并不是朕对她有多么爱重,而是皇后自己守得住。

      你从来都没有想过,不管是偏袒哪位皇子,也算是人之常情,可是那些也算是您的重孙。这些年后宫龃龉,这中间有多少是您自己的手笔,不用再提醒了吧?

      皇后虽然平庸了些,可是皇后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位皇子有过不该有的动作。这是她的谨慎之处。也是她的一份敬畏之心。三皇子性子虽然莽撞,心思直爽纯正。皇后是有福气的人。”

      日头慢慢的升起来,将这大殿内照的光辉一片。可太皇太后的心却渐渐的暗沉。这一刻她无比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是真的老了,老的就像那日头照不到的角落一般。原来,至始至终,自己便如像一个跳梁小丑一般。

      冷眼看着她在前朝后宫伸着手。看着她搅弄风云。不过都是上不到台面的手段罢了。

      “太皇太后保重身体,孙贵妃明日便会来陪你。”

      首领太监悄无声息的站在了皇帝的身后。随着吱呀一声声响,宁安殿的大门缓缓敞开。更加热烈的阳光,争先恐后的扑洒进来。皇帝微微眯了眯眼。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0章 大结局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