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嘉勋 ...


  •   月色很好,煌煌清晖映照着京城无边繁华万象。可惜笙歌吹不过宫墙,巍峨的兴庆宫里,肃穆得略显寂寥。

      不过南熏殿中,又全然是另一番光景。

      “陛下,夜深了,早些安置吧。”

      软语温香,皇帝从纸堆里抬起头,冲来人无奈一笑,“朕点着灯,叫贵妃睡不好了。”

      “陛下还在为国事烦心,臣妾如何能睡得着?”孙贵妃绕到皇帝身后,替皇帝轻轻揉额角,“朝堂上的事,臣妾不敢置喙,不能为陛下分忧。陛下若实在撂不开手,先进些点心歇一歇吧?”

      贵妃的手势娴熟又轻柔,皇帝阖上眼舒坦地出了口气,胸中烦闷瞬间散了大半,身子往后一靠,示意贵妃自己看案上的陈条。

      “一个个都来和朕诉苦,说军费开支巨万,州府缺银两,眼看着就要耗不下去了。”皇帝闷声叹气,“虽没明说,言下之意都是让朕收手,别再费力搜寻太子了,可朕......可朕......”

      孙贵妃渐渐停下手里的动作,也没应声,只收紧了双臂,将皇帝揽进怀中。

      皇帝似乎不堪重荷,叹息声低下去,“亭之是朕的骨血啊......让朕就此将此事抛诸脑后,如何对得起亭之,如何对得起先皇后?”

      太子讳嘉勋,“亭之”是他的字。

      算算时候,鄞州动乱已经过去百余日,东南路的大军没日没夜地轮番上阵,快将鄞州一带的山林翻了个底朝天了,依旧没发现丁点儿线索。皇帝并非认不清现实,最初盼望太子平安归来的希冀早被浇灭了,如今不过盼望能把人找到,亲眼确认后发丧落葬,给太子最后一点尊荣和体面罢了。

      可这样微渺的愿望,竟也不能实现。皇帝颓然埋头在贵妃怀里,几乎要淌眼泪,这天子,当的有什么趣儿?

      “今日中书舍人也劝诫朕,人心惶惶,朝局不稳,政令便无法顺利施行。东南路的灾荒才平定未久,眼见又是一年春耕,实在不宜再劳民伤财了......观明,朕真的做错了吗?”

      孙贵妃听皇帝直直问,这才柔声答:“陛下没有错。太子殿下于朝臣而言只是储君,于陛下而言更是骨肉,分量自然不同。人世间最困难的,无非‘感同身受’四字,朝臣们痛惜民生与政绩,陛下则痛惜亲子的安危,各有各的苦楚,陛下如何会有错呢?”

      这话表面是陛下没错,可言下之意,则是朝臣也没错。

      孙贵妃说得越坦荡,皇帝越觉得无甚可疑,情绪渐渐平静下来,睁开眼,扭头瞧孙贵妃。

      “观明,还得是你,哪怕身在风口浪尖上也不避嫌,愿意同朕实心说话。”皇帝顿了下,又说,“今日还有臣子向朕进言,二皇子年前已满十六,依例合该封王,宜早择吉日,开府出宫。”

      孙贵妃闻言,浅淡的笑意一点波澜都没有,“臣妾觉得不妥当。太子下落不明,二郎是做弟弟的,这时候让他风风光光受封赏,实在说不过去。”

      皇帝凝神端详她,缓缓追问:“贵妃,你真这么想的?”

      孙贵妃说是,“臣妾从不欺瞒陛下。不过臣妾的想法并不重要,臣妾久居深宫,只懂得人伦纲常,可陛下垂治九重,还要顾念君臣之道。陛下的决定一定有道理,您不必听臣妾胡言乱语。”

      好半晌,皇帝方调开视线,看向案上跃动的火烛,戚然说:“其实朕也是这样想......朕心中总还有个念想,二郎加爵封王,典仪上有他的长兄观礼,方才圆满。朝臣的心思朕也明白......”皇帝幽幽叹了口气,“罢了,此事先搁着,往后再议吧。”

      贵妃又服侍皇帝进了些茶点,便不再耽误皇帝理政。

      侍女扶贵妃回到寝殿,边替她更衣,边压声问:“二皇子若封王出宫,岂不更方便与外朝大人们交往,在朝中培养心腹?娘娘怎么反劝阻了陛下呢。”

      “你不懂,忱儿若封王,名分板上钉钉,便是摆明了告诉天下太子之事没完,让朝臣莫生二心。”孙贵妃气定神闲地说,“倒不如现在这样,一切都没定论,反而人心浮动,本宫的人方有施展的空间。假以时日,哪怕太子回朝,忱儿羽翼已丰,不至于全然不能与太子抗衡。”

      侍女呆了呆,“娘娘的意思是,太子殿下还有回朝的一日?这怎么可能呢......事发时正值严冬,殿下从小养尊处优,就算未如睿王那般当场殒命,也断没法在野外活下来。”

      孙贵妃抿着笑,“活不下来,那尸体呢?鄞州多大点地方,一刻没停地找了三个月,影儿都没瞧见,说明他早就不在鄞州了。”

      “可是......太子殿下若尚有命在,能逃出鄞州,自然也能回京城、回东宫。可如今一点风声都没有,殿下他图什么?”

      孙贵妃倚靠着引枕,垂眸轻轻拨弄指甲,“本宫不知道。但本宫若是太子,往鄞州去这一趟频频遭遇不测,事情太蹊跷,势必会想要弄个明白,究竟是谁、是如何对本宫不利的。”

      侍女终于听出了点眉目,倒吸一口凉气,“娘娘的意思是,太子如今是藏在暗处,伺机而动?”

      “他若还活着,回到东宫,他在明敌在暗,好些事情不便插手,证据也不可能落在他手里。可若一声不吭藏着,全天下都以为他死了,敌人得意忘形,总有露出马脚的一天。”

      侍女紧张起来,“娘娘,那我们......”

      “怕什么?”孙贵妃扬起唇,笑得人畜无害,“太子殿下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十八岁的少年郎。他有蛰伏暗处的耐性,确实了不起,可也势单力薄,要成事,还差得远。”又问侍女,“明日忱儿可要上兰台点卯?”

      侍女说要,孙贵妃吩咐:“就说忱儿摔了腿,这几日让宋希仁来南熏殿。”

      *

      胜业坊紧挨着兴庆宫,隔着重重高墙,同沐一片月色。

      睿王府坐北朝南,占去胜业坊大半。王府花园东北角上有座曲尺型的小楼,小楼上层有石桥连着院中假山,站在石桥上东眺,兴庆宫城楼上猎猎燃烧的火把,分明在望。

      “别看了,那是皇宫。”后院管事婆子提点他。

      赵铭恩收回视线,默不作声。

      管事婆子一摆手,转身进楼内,“往后你就住这楼,出门就能上园子里做事,方便得很。外头有不少奇花异草,有些不能淋雨,有些不能曝晒,赶明儿找人给你交代清楚,你都记牢。半夜也得警惕些,别睡太沉,要是变天了必得醒来,赶紧出去照料花草。”

      管事交代完后便走了,赵铭恩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好半天仍没太想明白,王府是哪来的闲心,忽然偏要将他挪地方。

      头大,想不通。不过转念想想那位睿王妃的为人,再没道理的事,似乎都不算太离谱。

      赵铭恩一哂,调开视线环顾周遭。屋子里外两间,陈设简单,不过该有的尽有,一应桌椅用具都是簇新的,没一点使用过的痕迹。

      赵铭恩慢腾腾地踱步进里间,收拾完包袱,忽听窗外有声响。他脑中“嗡”的一声,一动不动背身静立在地心,肢体却下意识绷紧了,瞬间进入临敌的姿态。

      下一刻,耳边却飘来女子散漫的声音。

      “哪个缺心眼挑的地方,这么偏僻......”

      赵铭恩缓缓卸了力,一时有些茫然,深更半夜的,怎么是她?

      小楼的门半掩着,越棠长驱直入,转眼便端端站在他面前,颇有些惊奇地问:“这是你的房间?赵铭恩,你待遇不错啊,是特别会讨好管事吗?”

      他没解释,趋身行了个礼,“天色已晚,王妃寻奴有何吩咐?”

      她不搭理他,四下里打量一圈,在正中一把圈椅里坐下,抚抚膝上的褶皱。

      “今日郎中来过,你有什么想法?”

      他觉得古怪,“多谢王妃,奴身体康健,往后就不必问诊了。”

      越棠继续问:“你脸上的伤是怎么弄的?”

      赵铭恩顿了下说:“奴从家乡上京,路上遭遇强梁,逃跑时被利刃划伤,所幸未伤到要害。”

      “强梁?”她忖了忖,“是在哪个郡县遇上的?说具体些,若能叫地方父母官知晓,查清楚永除祸患,也不枉你受罪一场。”

      他随口扯了个地方,“颍州独山县。”

      越棠心中默念一遍,点点头,摸出准备好的玉瓶放在案上,“这个赏你。”

      赵铭恩终于掀起眼帘,视线在玉瓶上一顿,又落在她面上。

      年轻女孩儿脸上藏不住事,哪怕端起王妃的做派,故作稳重,仍旧掩不住眼底的笑意,隐隐还有期待。莹白如玉的脸颊上,仿佛添了两笔璀璨的墨彩,灵动得不可思议。

      赵铭恩移开了视线,“谢王妃赏。”

      “你都不问问是什么?”语气显然不大满意。

      “王妃所赏,无论是何物,都是对奴的恩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