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花多者吉 ...

  •   杜容和对她的腹诽全然不知,兀自吃着香椿鸡蛋,赞一回何妈手艺,道:“香椿芽嫩,鸡蛋也煎得好,带点儿焦糖黄,一戳就流汁。”
      还叫楚韵多吃点儿。
      楚韵心里装着那二两银子,难得失了吃饭的胃口。

      大姐回家侍疾的事,杜容和去了趟亲娘屋里便知道了。
      他以为楚韵是为这个吃不下的,道:“我早说了东西是归我处置的,大姐回头要再说你,你让她找我。”

      楚韵也就当吃了个瓜,她身负巨债,外头还有二两银子的本钱,这些生活琐事哪里值得她当真费心。
      她是惦记外头的桃子和衣裳,
      因这操心事太多,人在杜家待了一阵人不见胖反而更瘦了。那边杜容和受亲爹给人捧烟摔了的事刺激,也要隔三差五念经静气,晚上还得挑灯夜读,不出半个月,腰身亦慢慢瘦下去。

      这年头不再宽袍大袖,旗袍亦非现代那样贴身,反而格外肥大,衬得人也臃肿,人瘦个几斤外人不大看得出来。
      两人骑射种地,身子骨较常人结实些,没脱袄子前,瘦了也没叫外头瞧出来。

      还是喜鹊和家里几个丫头做好了衣裳,叫来人往身上一比才发现不对劲。
      等人走了,几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两人是不是吵架了。
      话眨眼就传杜太太耳朵里。

      杜太太剥着甜瓜子儿拉着小闺女感叹:“新婚夫妻这才多久?要说奔丧也得有三月热孝啊。”
      “这可是你儿子我三哥!啥丧不丧的!”杜月看不惯她娘这张嘴,抓了把瓜子仁一气吃了,道:“准是让你记账闹得,小嫂子心里想不开自然瘦了。”

      杜太太心里亦有猜测,还一件件同闺女分析:“我又没乱收她银子,四时三餐,哪一样记了?你哥是男人,养媳妇天经地义,可也不能手里没个门把,啥都给媳妇吧?我记着大宗的账,还不是为了他么?我可没半点私心。”
      杜月劝了一回没劝动,只得撒开手不管了。

      然而黄米胡同不少人都很关注杜家的民间媳妇,邻居黄太太便是一个。

      黄太太生了两儿一女,家里姨娘也生了两个儿子。
      原说也是人丁兴旺之家,奈何旺了个王八,前些年跟噶尔丹打仗,四子去一子回,剩下这个小的没了只手,只关在家生孩子。
      一家子都靠着小孩子的口粮过活,小孩子长到十来岁,就爱跟着杜容和哥哥长哥哥短的叫。

      都是街坊,况且杜老爷当年也是被同僚背回来的。杜容和对黄家就比较照顾,手上有活常让帮着跑腿,有他搭手,黄家谢天谢地总算不必再不停地生孩子了。

      黄太太心里感激,对楚韵和杜容和关注得也多。最近,两人从黄家门前路过,她看出人瘦了些,立马就让娘家送了两条鱼,歇了晌午,提了肥鲢鱼过来,指名道姓要给小夫妻两补补。
      “也算我的春礼啦。”
      杜太太赶紧说:“两孩子淘气,非说瘦了穿衣好看。”可不是她做恶婆婆害的,你可别乱说啊。
      黄太太又说一回年轻人爱俏,嫂嫂得多盯着人,方忧心忡忡地走了。

      人走了没多久,杜太太就贴心地把楚韵叫过来,说了一回‘想娘家了就让三爷带着你回去’‘饭是不是不够吃?’之类的体己话,又叫她在长肉前都不必出门了,在家好好跟杜月玩吧。

      杜月求之不得,杜家几兄妹岁数都隔得远,她在家也没有什么可以玩的人,非要玩那都是跟胡同里的姑娘一起。
      小嫂子跟她只差了两三岁,四舍五入也称得上同龄人啊。

      楚韵忤逆不得婆婆,又惦记外头动静,便笑着应了下来。

      其实,她也是来了才知道,古代小孩过得并不枯燥,有钱人更是了。就拿黄米胡同来说吧,大多姑娘都会拉帮结派起诗社,互相对打,偶尔还会做丹青。
      杜容和跟她说的理由是——好不好的另说,主要是为了不落俗套,不然就不像有门第的好姑娘了。

      像杜乐,出嫁久了,又久居商贾之家,杜太太就常说大女儿不像杜家风范。
      杜月不玩那个,她只会写些“这么长这么大这么宽这么圆”的诗,写出来也是给人笑话。
      她玩的一般都是象鸽铃,风筝,鼻烟壶儿,蟋蟀罐子,鸟儿笼子之类不动脑子的。
      由此也可以想到,来杜家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姑娘了。

      这些姑娘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十岁,除了一个被亲娘杜乐送过来交际的牛荣儿,其他都是旗人姑娘。
      大家都不怎么搭理牛荣儿。

      楚韵是嫁进杜家的杜家人,算不得乡下人了,再说这幅身体今年虚岁十六,实际八月份才真的足岁。小姑娘们心里,没到十六那都是自己人。两两相加,便对她很宽容,还叫她一起坐在地上聊天。

      古代人早熟,十岁的姑娘针线都学三四年了。
      她们叽叽喳喳讨论的也不是吃的玩的,而是谁家姑娘落选啦,谁家姑娘得了老主子好评,媒婆把门槛儿都踩塌了。
      “唉,杜三妞儿你明年要选宫女了吧?”
      “真好啊,那你明年过了春天,就能议亲了。”
      大家都很羡慕“杜三妞儿”,因为——她长得圆滚滚的,一看就不是内务府挑宫女的喜好。
      虽然做宫女有银子,可要二十五才能出宫,家里不愁吃不愁穿的,谁想去里头给人使唤?

      “我大姐说做宫女可苦啦,伸手在树上摘个果子吃还叫主子打嘴巴子。”
      说到这里,大家都长吁短叹。十来岁的小姑娘,家里待遇比兄弟还高一截,吃个树上的果子就叫人打脸,就是她们最恐惧的事。

      杜月其实也很怕啊,她今年都不想减肥了,还想着干脆整点儿水痘什么的,落点儿疤更保险,只是叫杜太太用藤条抽了一顿,再不敢说了。
      她磕着瓜子儿笑:“嫂嫂,我们要玩‘卜流年’,你也一起吧。”

      卜流年是很流行的女儿游戏,也可以叫占卜爆米花。
      楚韵在乡下时也跟小姐妹玩过许多回,——因为玩了这个游戏,爆出来的米花能吃。
      玩法也很简单。撒把糯米在锅中受热,等糯米爆炸成一朵一朵的小花。大家就围在一起,从花色大小、爆出来米花多寡来占卜,一般来说,爆得越多越吉利。

      同样是问仙占卜,“卜流年”听着可比笔仙啥的阳间多了。
      楚韵跟乡下姑娘问的都是“今年收成能好吗?”“家里会不会多给一双袜子做嫁妆呢?”这样非常质朴的话。
      黄米胡同这群小姑娘,问的自然是内务府小选。大家都盼着别被选中。
      她真心盼着这几个姑娘都能得偿所愿,所以亲自给她们搭了野灶放上野锅,点燃干草。
      糯米要占卜人亲自放。

      楚韵辈分最大,所以第一次撒米是她撒的,撒完了,她就不管了,只坐在一旁听话。
      结果还真叫她听出点门道。

      牛荣儿没人搭理,又不想跟楚韵说话。跟胡同里的姑娘,便没话也找出话来说,轮着她时,牛荣儿抓着米神秘兮兮地问:“你们知道吗?外头米价涨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花多者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