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 41 章 ...

  •   “什么?你的钱被抢走了?”

      发工钱的日子,许多人家都是兴高采烈。但也有例外,比如史春花的夫家。

      今天发工钱,史春花和大嫂没有归家,依旧留在马场读书。史春花的丈夫一个人拿着银钱归家。他没有前去购物,毕竟从小到大,他就没有自己买过什么东西。挣的钱都是交给母亲。

      村里其他人领完钱都进城购物去了,他一个人回了家。

      天色尚早,原以为朗朗乾坤不会出事。谁知刚好遇到一伙混混,把他打了一顿,钱全抢走了,灰头土脸回家。

      爹娘一看,带着大儿子就赶到出事地点,人早跑了。

      三个人的工钱着实不少,家人一商量就进城报了官。

      当天晚上钱财就被找回来了。

      说来也是巧,那几个混混拿着抢来的钱进城买东西。由于商铺是两样价格。结算的时候,混混只掏得出钱,却拿不出证件。就让掌柜起了疑,指使一个伙计去县衙报官。女隶目上前盘问,混混们答不出,女隶目当场将混混押送入牢。

      那掌柜得了奖励。史春花家的钱也找回来了。而那伙混混也因为抢劫被判入狱。全家人的政审分都受了牵连。

      这件事看似很小,但是陆蓝紫发觉百姓对犯人的处罚很冷淡。

      倒不是说他们对判决有什么不满,而是抢劫入狱本就是理所当然,但许多百姓压根不知道政审分是什么。

      政审分是新出的政策。录取时一是要看分数,二是要看他们的政审分。

      找活干的人都是农民和工人,所以也没有谁的政审分不够。而不满足条件的地主和官吏阶级也不需要儿女出来工作。

      那科谱政审分就落到宣传员头上。而宣传员工作是极为繁忙的。哪怕陆蓝紫给她们配备了自行车这种神器,依旧很忙碌。

      理由也很现实,现有的隶目数量根本不够用。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的流水县总共只有五十多名衙役,而现在翻了一倍还多。居然还不够。

      但是两种管理手段截然不同。

      以前的官吏体系是皇权不下乡。衙役们们的工作内容更多集中在县城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下乡就是为了税。

      他们不需要为县城百姓经济发愁。就连官员们最为重视的教育,也只是开了个县学,聘用几位老夫子,这些老夫子的俸禄由学生们的束脩组成。官府是不会出一分钱的。

      现在呢?陆县长成立了教育部,进行全县扫盲。光教育部就聘用了五六十位老师。就更不用说还有财政部、派出所、检查院、法辽、畜牧局、农业局和城建局。

      吏目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忙得脚打后脑勺。

      “县长,我们得再招吏目。”

      陆蓝紫对这项提议通过了,而且一招就是五百人。男子三百,女子两百。

      众人对数目有异议,她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为接下来做准备。

      接下来做什么?自然是扩张地盘了。众位吏目都激动起来,争相问什么时候可以扩张。

      陆蓝紫摇头说现在还不着急,“现在识字率还不高,外县人过来打短工的人还不太多。等他们知晓我们这边的好,打下邻县会容易许多。”

      吏目们的心再次平稳下来,陆蓝紫问畜牧局关于农村养猪情况。

      负责人把统计数据报给她听,“有九成人家都表示想养两头猪。而田产较少的人家则表示想养一头。”

      去年粮食大丰收,交的税很少。百姓手里都有余粮。养不起的人家是少数。

      陆蓝紫又问民间有没有引起什么纠分。她限户养猪是为了试探百姓对于分家反应。

      负责人自然她的意图,回答得也在点子上,“家里人口众多的人家都想要分家,多养两头猪。但也被当家人无情镇压了。说是想看看今年养猪的收益。但以我估算就算今年真的赚到钱,也未必会分家。因为他们完全可以让母猪下崽子。”

      当家人为了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用这种手段也在情理之中。而他们的对策也是百分百可以实现的。

      但陆蓝紫能得到这样的反馈已经很满意,“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住在一起。”

      有隶目道,“人多容易生是非。”

      陆蓝紫又问大家还有没有别的事情要汇报。

      苏红雪举手。

      苏红雪因为善于思考被提拔,担任教育局局长,她现在的工作是全县扫盲。县城的扫盲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百姓也愿意配合,因为父母知晓读书的好处,也愿意识字。但是乡下扫盲的速度太慢了,倒不是老师们不尽心,而是这些年纪大的男人女人觉得读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老师上扫盲课时,底下的妇女在下面纳鞋底,谈些家长里短。

      “咱们城内招工要的都是年轻人。建筑队需要的人最多,但是不识字也照样能进。而进去之后,由于一天10个小时的辛苦劳作,没人再愿意花时间读书。”

      这的确是个问题,她总不可能为了让他们工作,就专门成立一个厂只招这些年纪大的人吧。这不现实。毕竟她还要这些人种地呢。农民进城工作打的是短工。就像建筑队也只能在农闲时组织。到了夏收和秋收时,必须得停掉。

      陆蓝紫问苏红雪有什么好的意见。

      苏红雪建议可以给予奖励。

      陆蓝紫想了想,予以许可,奖励不能太贵,要不然城里人该不干了,但也不能太轻,要不然没有吸引力。要跟生活息息相关,“超过30岁,拿到小学毕业证的农民将得到一袋10斤洗衣粉。”

      苏红雪觉得可行。

      陆蓝紫想了想,决定给苏红雪再加一项任务,“你在学校搞个作文,我决定成立一家报社。如果有语文水平不错的人可以推荐过来当编辑。”

      众人一听她又要成立报社,忙问这是什么部门。

      “用于宣传咱们的新政策。光靠教育部下乡宣传速度还是太慢。既然百姓爱听家长里短,我们何不给他们办报纸,让他们看个够。看报纸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识字。”陆蓝紫早就想办报纸了。但是这件事并不容易,首先百姓得识字,其次她得有相应人才。

      现在百姓识字率不到四成,但是村里都配有两个老师负责扫盲。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

      大家觉得这法子可行,而且也能给百姓提供工作。

      苏红雪也是大力支持,这意味着她不用再派人下乡费力宣传,只需要送报纸即可。

      开完会后,苏红雪就开始组织一场会议。将陆县令的政策说与大家听。

      百姓人家对于报纸是陌生的,但是架实人家却是听过朝廷邸报。由朝廷专人抄写发到各个县衙的报纸。刊登国家各项政策。

      这样的邸报由于路途遥远,时常有缺失,只有数十份,大户人家都不够分,更不用说普通百姓。

      得知要办报纸,那些语文成绩不错的人摩拳擦掌恨不得写出个好文章。

      李凤儿更是激动万分,她本人文笔不佳,但母亲却是秀才之女。因为家道中落才嫁给父亲。父亲病了之后,他置下的田产被族人强行霸占,还在外编排母亲名声。李风儿是个聪慧姑娘,经过扫盲班老师的指引,她带着母亲逃到马场这边,母女俩皆在织布厂谋得一份工作。

      白天她工作,晚上她就上夜校,她的数学尤其好,已经上完数学三,为接下来的统考做准备。

      她回到母女俩租的宿舍,只有十平方,没有灶,只摆了一张床、一张立柜和一套桌椅。吃饭都得坐在床上。这样的一间宿舍,每个月只需交一百文。当然还有免费的大通铺,有八人间,也有十人间。

      只母女俩想有个独立住处,所以就花钱单独租一间宿舍。

      黄惠英正在扶案做算术题目,她是秀才之女,早先也跟着父亲识得几个字,学简体字确实比别人事半功倍,但是数学就得重头开始学。

      她不像女儿在数学上有天分,学起来颇有些吃力。

      女儿跟工友们去上课时,她就待在房间练习数学题。听到女儿回来,她立刻要去开水房打水洗脚。

      织布厂有食堂,母女俩一日三餐全是在食堂吃。凉水只需要到楼下担水。热水去开水房就行。这些都是免费的。也就是说母女俩的工钱除了要支付单身宿舍,没有任何花销。

      李凤儿拦住母亲的手,将门关上,把官府要办报的事说了。

      黄惠英会写文章,她每次小考写的作文都能得到极高的分数。

      李凤儿觉得母亲可以走这条路。母亲年纪入不了车间,只能在后厨房忙活,吃饭不稳定,而且收入比较少。如果去报社,工资至少能翻一倍。

      “我听苏局长说普通编辑每个月两千文。总编还会更高。”

      黄惠英是秀才之女,她难免沾染文人气息,认为读书最为文雅,她立刻心动。“可知报纸要什么样的文章?”

      李凤儿还真不知道,“苏局长没有明确表示,但是我觉得您可以尽情发挥。”

      没有命题,看似随意,但是着实难倒了黄惠英。她琢磨了三天,才写出一篇文意通达的文章呈给苏局长。

      转天就由李凤儿交给苏局长。

      苏红雪是认得李凤儿的。

      李凤儿是李家村的人。父亲死后,他遗留下的田产被宗族霸占,甚至给她母亲泼脏水,说她不守妇道,要将她捉去沉塘。李凤儿带着母亲逃到马场。在考过扫盲班后,找到她,想把田产卖给现代党。

      苏红雪将此事汇报县长,田产的价格给的并不高。不是对李凤儿有意见,而是陆县长想无本占有地主们的田地,所以给所有人的价格都不高。

      但李凤儿已经非常满意。甚至得知陆县长的意图后,她喜得快要疯了。这意味着那些霸占她家田产的族人千辛万苦弄来的田产全都会化为乌有,还有什么比这更罪有应得的惩罚呢。

      苏红雪将这几日收到的作文都拿给陆蓝紫过目。许是这些人刚识字,没见过真正的邸报,文章都很直白。就像小学生作文。只有一篇瞧着很有生活气息。

      陆蓝紫瞧着很有意思,脸上也带出了笑容,苏红雪凑过去一看,就把李凤儿和黄惠英的来历说与她听。

      陆蓝紫颔首,她看向苏红雪,“正好我打算让第一期报纸刊登分家的消息。宗族那边肯定不愿瓦解自己的势力。你经常去乡间一定听说不少被宗族迫害过的家庭。收集成小故事,写出来。像黄惠英母女的遭遇就可以刊登出来。”

      苏红雪眼睛一亮,“那姓氏问题?”

      “一次落实。到时候反应也能更激烈些。我已经让兵士们做好准备。你这边只管收集新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些别的版块。”陆蓝紫将现代的报纸囫囵着说了一遍。为了让苏红雪更能领悟她的意图,她特地从系统购买了两份报纸,让她照着格式来做。

      当然陆蓝紫是务实性子,大荣第一份纸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做那么类目,比如体育、金融、国际要事现在连概念都没有。现在只做新闻、科学、文学、医学、农业这五个版块。

      即便只有五个版块,苏红雪也是头皮一凉。

      这一份报纸总共十几张,张开后,每页纸都有半张桌子大。字密密麻麻,怎么写这么多内容?

      “你先召集编辑。我已经安排工人负责调试机子。等你们弄完,直接交给排版室即可。”陆蓝紫又补充,“新闻板块的内容要贴合百姓,要以真实、精确为准则,不许带个人情绪。每篇内容至少要经过三次审核,最终定稿我也会审查。要是出了错,要是罚钱的。”

      苏红雪本来担任教育局的负责人就已经很繁忙,现在又要搞报社,她就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您打算每隔多久出一期报纸?”

      “半个月。初一和十五各出一期。”陆蓝紫知晓这事有多难,像现代那样每天出一期新闻,那是想都不敢想。

      即便如此苏红雪还是觉得行不通,“县长,整个县城人口才八成多人。十岁以下的孩子占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在家务农的农民。只识得拼音。大多数都不识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真的不行。”

      一期她咬咬牙也不是不能办。但是半个月就得出一期,肯定不行。

      陆蓝紫没想到自己主动放宽难度,她还办不了,只好问,“那你觉得多少天出一期?”

      两人讨价还价半天,最终商定为半月出一期,但是报纸只能出两张。五个板块杂糅在一起。也就是说报纸的左面是科学,右面是文学。

      只有新闻这一项作为单独一张。

      陆蓝紫思量再三,考虑到这时候交通不便,采风比现代难得多,最终同意她缩减篇幅。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第 4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