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静观本来人 ...


  •   上一讲,九禅叨叨了本来人,这一讲,来叨叨静观本来人。

      在一个繁杂的环境里,连静都做不到,更谈不上观,这要说观,也最多是观看一段小视频,我们正被碎片化的信息打破内心的宁静。

      静观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精神疗法。西哥哥家的哲学家们一直对华哥哥家的静观表示怀疑,甚至认为是为了逃避世俗的烦恼。无论哪一种描述法,用“不动心”来形容这种禅定,应该是恰如其芬的。所谓“不动心”就是不再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事物的影响,自心达到不可动摇的境界。九儿第一次听到“动心”和“动情”是在冰冰那里,她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凡人是会动情的,比如在你遇到困难时,人家伸手拉一把,你就会心生感激之情,此刻,生了情却未必会动心,而是一种情意。

      冰冰问九禅:人要如何才能做到不动心?九禅答:修无心。其实,无心并非无情,凡人都有分别心,而无心就是本心。那问题来了,这本来人到底有心还是无心?禅宗不立字,讲到这里一个眼神、一个棒呵,又或是拈花一笑,来到九掌手里,偏偏要立字。其实,世间的许多事情,无需多言,语言甚至还会成为沟通的障碍,还不如静观!

      我们用静观来发掘内心世界,会发现心会动,这个动并非是医学上说的心脏跳动,而是,我们的心会演绎凡尘琐事的点点滴滴,会突然记起某人说过的某一句话,又或是心会起一念,甚至会没有防备地听到自己和自己说话,也许心理学家会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本就是道存于万物。只不过修行的工具不同罢了,得道之后,要连修行的工具也一并仍掉才好。

      听过高僧通过打坐来观照“本来人”,没见过我家小主这样用文字来静观的。其是,正如九禅所说,什么打坐,姿势,通通不要,观自在脚下,你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一件事情,遇到的每一个人,让无数的念头起起落落,不要刻意去阻止它,然后,再宁静的静观中认识到那个精神的“我”,你会感觉到我是存在的,比如心生杂念,一个念头灭了,另一个念头又起来。又如牛没头,马回头一样,一念下去,一念又起,那就让念自由起起落落,不要刻意阻止。此刻,我就要跳出来,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念。

      有人怀疑这观的心念是否存在?人们只相信实实在在看见的,摸得着的物质,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实体空间,在虚拟的空间里,也会存在,同样,心念亦是存在的,意识流也是存在的,而承载意识流的我会被世间纷繁的事物所迷惑,以至于失去了灵气,其实,也就无法认同这个精神的“我”就是灵魂或意识流。

      禅宗不立字,像意识和顿悟这样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事实上,言语和文字并不能让人相信,我们的躯体里不存在一个精神的“本来人”,必须通过精神实践,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静观”方法,去发现这个精神的“本来人”。渐渐的,九儿发现静观本来人能治愈精神的伤痛和困惑,能从更辽阔的维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原始佛经从理论上提供了八万四千种静观的法门,其实,这个数字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无穷无尽的法门”,就好比从杭州去北京有无数条可供选择的路一样。同样,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修行的工具,如我家小主是用文字修行。从自身本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摆脱世俗对“本心人”的干扰,回归到心灵的静谧之地,静观的目的就在于此。

      比如,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意识,就像在心中打了结,无法解开,甚至成为心魔,以至于在漫长的岁月里困惑自己。现在,我们通过静观这个法门去注视,去化解,就会发现,其实它静静呆在那里,并没有主动来压迫自己,它不会像讨债似的追着自己跑。念头,都是源于心动,都始于都是极其微小的闪念,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变大,大到像一片乌云压顶,像闪电雷鸣轰击自己,可是,如果我们通过静观进入到云层里面,就会发现:云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观本来亦是如此,上溯到念的源头。也找不到任何东西,所有困扰自己情绪的思想,任何杂念,它们都不存在了,这就是佛陀说的“空”。通过静观解放思想,就是让自己注视到念的源头是“空”,它就像一只鸟儿飞过天空,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华哥哥通过静观这种古老的精神实践,告诉我们看到了念的源头其实“空”,就是悟空!

      悟空:呔!妖怪!吃俺老孙一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