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3、接着 ...

  •   周孟站在院中,抬头,阳光真是刺目。
      这天响晴的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风,什么时候来雨。

      安国公听闻安国公夫人上吊自戕的事时惊得打碎了茶盏,他当即从署衙匆匆赶到院中。

      丫鬟们在哭泣。
      屋内太夫人、儿子们还有几位嫂嫂围在床前。
      床上躺着一人。
      大家都在哭。

      他脑袋发懵,整个人晃了晃,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床边,他动了动唇,小儿子已经扑到他脚边,“爹!娘出事了!娘不可能上吊的!”

      桌上的放着一瓶药和一张纸,纸上写着:我自知犯下大错,百死难赎,不怪他人。

      “命人来查!”安国公嘶喊一声。

      装着药粉的瓶子是普通瓷瓶,纸张上的字迹不见凌乱,地上的茶壶中还有残余的茶水,茶水中的确下了迷药。

      这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
      安国公府没人相信,也没人愿意相信,这事太突然!毫无预兆。
      可是府中护卫、丫鬟、仆人,没有人见其余人来。
      赵大人听闻此消息时也是一惊,回来的路上,他已经明了。
      他动手了,只可能是他。
      赵大人走进去时听到有人在喊,“是他,肯定是周孟!”

      “你凭什么说是他!”赵大人阔步而入,犀利冰冷的目光刺入赵小郎君眸中。“你有什么证据?还是你知道些什么?”

      赵小郎君害怕地后退一步,安国公压着怒火看向赵大人:“你什么意思?”

      赵大人看到桌上的纸张,拿起看了眼,手不由颤了颤,举起,“大嫂犯了什么要自我了断?这件事我不好管,应该报与大理寺。”

      “不可!”太夫人看了眼床上的大儿媳,又看了眼大儿,“这……恐怕不妥当。”

      “我娘好好的为什么要自杀!”二公子冷漠道。

      赵大人道:“有理,所以要查,看是否与人结了仇怨,这几日服侍大嫂的丫鬟需暂时羁押,以便审问。”

      “你要做什么?!”安国公质问。
      赵大人漠然道,“是大理寺要做什么。”
      他转身出去,太夫人扬声将人叫住,赵大人停住脚步。

      太夫人挑明了说,“你大嫂不可能对自家人动手。”
      “母亲焉知不能?不如您问问大哥?”赵大人转头。
      “你这是怀疑你大嫂?”太夫人急道。

      “那他们为何要怀疑周孟?周孟那宅子除了卫国公府的人,我亦派了人去守着,长公主的人更是日夜盯梢,其余世家的人也都不时往来打探,若他真做了什么,早就被抓了。”

      众人一默,再不说话。

      太夫人道,“周孟周孟,一个外人值当你这么对着自家人吗?”
      “自家人?谁是自家人,谁又不是自家人?”

      太夫人苦口婆心道,“就算是和老大媳妇儿有关,那也不过是个庶女而已!”
      赵大人不怒反笑,心中悲凉至极。
      可不是,一个庶女,正如他,也不过一庶子。

      “是庶女,但也是我的心头肉,是庶女就要被这么糟践吗?那府中庶女是不是都该如此结局?”

      “那也是周孟惹出来的祸!”安国公冷声道。

      “那又是谁诱哄萍娘出府的!”

      “是她自己得了信才出府的,还要怪郑氏同意带她出去?”安国公冷冷道。

      “大哥这话什么意思?”赵大人抬眸看向安国公。

      太夫人一杵手中拐杖,沉声道:“够了!老大若是心有怀疑,那便去报官,三儿若是怀疑八娘的事与你大嫂有关,一样,去报官。”

      屋内传来哇一声哭喊,“娘!娘,你醒醒,醒醒!”

      安国公撇开头,喟叹一声,赵大人不知在想什么,身后的手紧紧握住。

      安国公府将此事压下,匆匆命人准备棺椁,却不曾发丧。

      孟宅。

      周孟坐在台阶上,看着日头偏西,看着日照桑榆,看着它一点点往下沉,沉到再也看不到了,来到火盆前,对樱桃道:“去休息。”

      樱桃摇头,周孟道:“我们换着来,去休息。”
      丑时,有人闯入宅子,而且和家将们打了起来。

      周孟推开门出来,看到有十个黑衣人在屋顶与家将们打斗不休,很快他们跃下屋顶,飞快离开。
      跑出去几个家将被一人叫住,“去两个人就行了,其余人回来!小心调虎离山!”

      两个家将应声追去,不一会,他们回来禀道:“那些人分散着跑了,看不到到底去了何处。”
      “不用理会。”周孟淡漠道。

      次日,天麻麻亮时,有群臣往皇宫赶去。

      大臣们陆续到来,有人看到宫墙上贴了东西,不由好奇看了一眼,宫墙之上怎会有人贴东西?

      很快第二个人驻足,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
      整整一面墙的书信手札。

      这上面所载内容事关朝臣、军中、地方官员,有些已然涉及军政要务。
      看完书信内容众人大骇。
      “这,这是长公主与朝臣来往的手信?”
      “这,这……真是胆大妄为!”话才出口,那人面上又升起一丝胆怯。
      “此事是何人所为?”
      “牝鸡司晨!牝鸡司晨!”一个御史大骂起来。

      大家嘀咕不已,还有的人冲上去开始撕扯满墙的书信,“此乃构陷!污蔑朝中大臣!”

      御史立刻拉住那位大臣,“左大人!你这是要毁灭证据?本官必要启奏陛下,参你一本!”

      “有人妖言惑众,意图构陷群臣,如此行事人人自危!要紧的是查出此人才对!”左大人道。

      “住手!是真是假,自有陛下裁决!”几个人将左大人拦住。

      宫门两边的侍卫闻声赶来,“诸位大人,朝会快要开始,还请快速入内。”

      他们看到墙上贴的东西,“请诸位大人让一让,让一让!”

      待看到墙上的书信,他二人皆是一惊,“这……”

      “将这些东西完好无损的扯下来,呈奏于陛下。”吏部尚书道。

      “礼亲王肃王来了。”一位大臣道。

      吏部尚书眼中闪过喜色,拨开人群,来到二人面前,“见过两位王爷。”

      “发生了何事?”礼亲王看向围在一处的大臣,“朝会将要开始,怎可围聚一团喧闹至斯。”
      吏部尚书立刻将墙上之物说明,二人对视一眼,心中颇为微妙。

      此事被宫门侍卫迅速禀报皇帝。

      早朝之际,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直指长公主,不仅是御史,其余大臣亦对此议论纷纷。

      长公主插手朝政,结党营私,如果此前周大人那些奏弹还有部分不曾有证据,那么这些书信便已是将证据摊开在众人面前了。

      群臣矛头直指长公主,此事一经传播迅速席卷整个长安。

      一些地方官大臣也被牵连其中,各地的奏章如雪花片一般涌到了皇帝案头。

      当然这些折子全都被留中不发,大臣们怒火更甚。

      不少人死谏,要求陛下彻查,这其中还关乎不少人的性命。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是礼亲王等人没想到的,朝中盘根错节,但未料长公主竟将手伸的这么长。
      他嗅到风雨将至的预兆。

      长公主闻讯气得踢到了一个挡路的丫鬟,将桌上的茶碗悉数打碎,“来人!来人!”

      护卫统领立刻赶到,“属下叩见长公主。”

      “你们怎么守的公主府!有人闯进本宫的寝殿你们都没有察觉,本宫养你们有何用!”她一脚将面前之人踢到,艳色中带上狰狞狠辣,抽出长剑一剑刺入那人心口。

      对方惨叫一声,看着心口的刀抽搐了几下倒地不起。

      她胸脯一起一伏,显然被气得不轻,脚下踉跄几步,心头狂跳,公主府守卫森严,东西怎么可能丢失?!

      是谁所为,周孟?还是周衢之!

      她换了衣服,恢复冷静,不知想到什么,嘴角一勾,命人去趟卫国公府,让周衢之来见她。

      天边大朵的云如积雪堆叠,越发蓝得透彻。

      老十和十一科举考完后,一同前来看周孟。

      周孟问了情况,二人面色颇有几分笃定,他道:“看来此次考得不错?”

      老十有些窘然,“还不知道这次考得如何。”

      “不论如何,你们都还年轻呢,日子还长。”

      闻言老十有些失落,“可惜九哥没有参加武举。”

      十一道:“九哥大才,日后必然能够高中,等嫂嫂安顿好,再图往后也不迟。”

      “是啊是啊。”老十附和道。

      “说的对。”他随意答了一句,看着天边的云和日头,伸手挡了挡,“隔壁屋里坐坐?”
      “也好。”

      两人陪他说了会话,得知他到时要将人送到邺城去,老十有些唏嘘,小声问,“此去路途遥远,而且远离家乡,赵大人可同意?”
      “嗯。”他点头。

      十一忽而问道:“九哥,你还回来吗?”
      老十捶他一下,“九哥不回来,要去哪儿?家在这儿呢。”
      十一没有说话,看着眼前被抽掉精魂一般的老九,心中不是滋味。

      九哥是家中最不同的人,他觉得自己能看穿许多人,但是唯有九哥,有时他真的弄不懂他到底在想什么。

      二人走后,周孟静坐了一会儿,樱桃走来,“姑爷,樱桃来守着吧。”
      长生也道:“九爷歇会儿吧。”

      “姑爷节哀。”樱桃道,“我家姑娘若是在天有灵也不愿看到姑爷如此自苦。”
      “我很乐意,没有自苦。”他淡淡道。

      樱桃欲言又止,看了眼长生,长生对她摇头。
      “长兴呢?”
      “长兴去了城中,说是卓叔找他呢。”
      他没再多问。

      城中阴云笼罩,周孟所不知的是后宫也风云迭起。

      皇后在御书房门前叩见陛下,要求彻查太子当年的事,以至于额头都磕出血迹,此事传遍后宫与前朝。

      不少朝臣也开始要求重新审理废太子一案。

      甚至于安国公府的老国公重穿朝服上朝,请求彻查废太子一事,历数前太子恭顺孝敬之举,友爱手足之情,皇帝闻言动色良久。

      当年废太子因手持兵械闯入皇帝寝殿被废,一直圈禁至此,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敢提及,尤其是随着太子妃一家被灭门时,再无人问起。

      然而此前的风暴像是撕开一道口子,让不少人看到希望,尤其是证据摆在众臣面前,没有人能继续装聋作哑。

      很快许多老臣开始逐步活跃于朝堂之上,众人的控诉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猛。

      风闻言事者越来越多,既然长公主暂时动不了,是那么她身边的一些虾兵蟹将总是可以灭掉许多的。

      很快革职的革职,押入大牢的押入大牢,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这等情形仿佛是三四年前的那个夏日,菜市口被染红了一片。

      不少人不由瑟瑟发抖,各自寻找出路,长公主府即便未倒,也开始呈现门庭冷落之败相。

      有朝臣死谏,也有寿昌公主等命妇入宫哭诉,要求彻查当年家人之死。
      太后心中不悦,口中只是打圆场含糊其辞。
      人人皆知始作俑者,却皆不挑明,来回打着机风。
      长公主是太后唯一的女儿,即便她口中说着惩罚,却也只是轻拿轻放。

      数日过去,晴日不再,日头笼罩了一层薄雾,很快云层染了灰色,天蕴聚着雨势。
      秋日的风少了柔和,多了一丝劲疾。

      忽一日,茶楼酒舍,街市瓦肆,秦楼楚馆,书铺客栈,从天而降大量纸张。

      纸张随风吹到各个角落,行人看着从天而降的纸片有些猝不及防,纷纷发出诧异之声。

      不知这些纸张从何处来,也弄不清是何人所为,只低头捡起地上的纸瞧起来,这一瞧便吓一跳。

      一小儿脆生生地念道:“妖后盘踞,灾害百生,国运将颓,事不宜迟。”
      大人吓得赶紧捂住小孩的嘴,惊恐地带着孩子匆匆而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