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穿越第三十六天 ...

  •   周仲云了解了此地府衙的事务,少得可怜,东家偷鸡、西家少葱邻里劝和、劝和也就了了,实在不行还有捕快劝。至于劝耕、县学之事,前者农家自己起得比鸡都早,却每年不过图个裹腹,后者已经没了三年了,何况此地真要读书早带着孩子去江南做活了。
      周仲云点了师爷和钱三的名字要去看看丘山的耕地,走访民情,和春池说了,明日就走。春池也不劝他,知道这是为了耕种,于是说道:“我听师爷说县学也没了,路上可看看乡中有多少孩童,资质如何,若真有天资非凡的接到县学里来也不过跟着我们夫妻多口饭吃,无事的。”
      周仲云已先含笑抚着春池的眉,玩笑道:“你以为谁都和你夫君一样聪明吗?别担心,咱们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富贵闻达。”
      也不知道他是从那儿学得这些哄人的手段。春池本是不爱离愁的人,如今也先软了,抱住他的腰,眼儿红了一圈。
      “你说,你想要什么礼物,我给你带回来。”
      “不要什么,你好好回来就行了。”
      “那你想我吗?”周仲云道。
      “你好好的非要撩我。”
      “夫人太可爱了而已。”
      春池懒得理他,“县学的地儿我已经和他们收拾出来了,桌椅都还能用,院子也大,我看这读书要大了也读不进去,要小了也难成器,你说要收的人年纪参差太大也不好教养,反倒是人多些好成事,教一个也是教,教一批也是教。你出门之前拟个告示贴出去才好,招学生,也要招先生。”
      “娘子也不伤心我要走忙着给我找事呢。”周仲云嘴上如此说,身体却已做到了书桌前拟起官府的告示。写毕,问道:“娘子只怕那些人家舍不得送孩子来。”
      “一日三餐安顿好了,回家还能带两个大馒头回去,只怕欢喜不过的。我们看纸磨甚贵,不需人人都用,真有好读书的选了出来,晚上再让先生开小课,白日布置了功课自己学着。至于其他人就在沙盘上写字、识字,在学些算学之类以后好有个谋生的技巧。”
      周仲云已笑了,抱着春池,心中赞她贴心,便又说起自己的想法,“我看县志所载丘山的粮食就未有一年比得过旁的县的,至多也不过是户不至饥,此地又多是丘陵,雨水一下,泥沙便流,泥沙一流便粮食不丰。我观江南茶业丰盛却多跨省采购,不知这丘山适不适合种植茶叶,还得我亲自去勘探一番。”
      “茶树一年只怕也难成大器。”
      “我想去买几株茶树来。”
      春池脑中一转,说道:“我是说捕头里怎么少了一个,你派他去买树了?”见周仲云点头,春池埋怨道:“好呀,你自己有了想法怎么也不告诉我,若我不问是不是要等成了事别人问到我头上才知道?”
      “姐姐,我也是怕打了水漂,让你失望,何况这些都是书上琢磨出来的,我第一次试,姐姐不要气恼,以后成与不成我都说给你听就是了。”
      春池懒得计较,被他哄着抱在怀里,“你要记得才好。”
      “我一定记得,县衙里的事就有劳姐姐操心了,若有事让钱三来找我。对了,我把师爷给你留下办县学的事吧。”
      “不用了,你既然要带走就把两个头子都带走,免得他们说什么,那群小兔崽子才好用呢。”
      周仲云笑着,“娘子所想果然和我一样,可苦了我带着两个老古板。”
      “你是县太爷,他们哪里敢和你古板,不过是看我个小女子处处使唤你,又抛头露面不高兴罢了。”
      “偏生我就听娘子使唤。”周仲云的手已十分不老实,春池嗲怪了一声,由着他胡闹去了,只是两人约好了现在不要孩子,左不过是些古代避孕的方法,春池总要提心吊胆一番,不过她也没吃药,心中所想不过是迟些生育,怕影响了现在的生活。
      到了第二日,周仲云牵着自己买的驴放了行礼和捕头、师爷一同上路。捕头还好,成日在街面上走,只苦了师爷,时不时告饶,上驴歇息一会。偏偏丘山、丘山多是山路,也不好坐板车出行,偶尔到了这村子,又要翻过几个小岭才能到下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不远,但总要废上半天功夫。周仲云也不知怎么得非要往这山沟沟里走,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停下,看山岭里的田地。和田里的老人聊天。他也不说自己是县太爷,只让师爷和捕头编了个话,说是县太爷的座上宾,专学农业的师傅。
      他几个村镇走下来,总能和那些种田的老手搭上话,还说的头头是道,真把那些人给哄住了。
      不说周仲云那边如何辛苦,勘察地貌。却说春池这边,立刻就贴了县学的告示,还特地派了钱三和刘玉去告知百姓,一个说告示的内容,一个说县学里三餐有肉,晚上白带两个馒头回家,甚至连女学生也招。
      刘玉看着告示上未写男女的字,夫人要如此解释他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果真这两个馒头诱人,便有人关心招收的条件,只有一条七岁至十岁,过了县学考试便可。便有人说要带了孩子去考,问考些什么,刘玉、钱三也不知道让人自己去县学考就是,迟了就报不上名了。
      便有一群人带了自己家孩子去报名,春池一一登记了姓名、年龄,分了批次让他们明日按时间来。
      到了晚间又数了数人数,已有五十多人,又问了钱三这附近有多少如此大的孩子,钱三算了算也不过就这个数,在大些的马上就能跟着出去做工了,将来未必留在这里。
      春池心中有了数,钱三却苦着脸道:“夫人,这么多学生以后吃什么啊,那嬷嬷如今管我们一府里人都吃食都不过凑合,只怕还要再招人。”
      “招什么人?让猪贩子每日送半扇猪来,在寻一家菜贩子每日送些新鲜蔬菜来,那卖米的、卖面的到了时候自己给我们送来,不比日日让人采购来的舒服?”
      钱三一想是如此,又觉不对,苦笑道:“那夫人谁做啊?”
      “猪肉让猪贩子把大块处理好,嬷嬷切切,菜、饭每月排班让学生炒前处理好,下午的一并洗了,把面揉了,馒头蒸上,晚上在炒几个菜,一人发两个馒头回家不就得了。”
      钱三点着头,想问有如此读书的吗?又想着夫人做事一向不拘小节,也有些迷糊了。
      春池皱着眉,“你们砍了多少柴?只怕不够,早上起来了也不用做那花把式每人轮流砍一刻钟柴,给我把柴堆堆满了再说。还有,你们谁家有想赚个外快的妇人,我请她来炒个菜别的什么也不干,伙食全包,菜也可带回家,晚上也能带两个馒头回去。就是工钱不多。”
      “好说,我给夫人找去。”钱三应了,春池松了一口气,看着手里的名单,写下明天要测试的题目,又想到日后的课程安排,匆匆写着。
      把中午吃饭前的一节课排成运动,自然就好排班处理食材了。嬷嬷还得帮忙处理家里的事,不能让县学的事缠住了,等县学步入正轨,就能把她抽回家。
      春池想着,如今她倒不愁别的,可惜这先生迟迟没有着落,总不能学生到位了先生还没来吧?
      她看着油灯叹气,想起县学里连一两本儿童启蒙的书也没有,便又写了一条,买些《三字经》、《千字文》等。
      到了第二日,春池将报名的学生召集到教室里,先是集体教了几个简单的字,让他们在沙盘上写了,又教了首极简单的古诗,带着他们背诵,这两点都过了,又在课堂上问起加法、减法。其中有一个小贩家的说得极快,还有些孩子没接触过,两位数上的便不知道了。这也是常事,春池见没有智力上有问题的,便通知他们三日后来县学读书。不可迟到、不可早退。
      又带了孩子们出来认识县学的院子、厨房,说了读书的规矩和那些让木匠打出来的器具的玩法。便一人发了两个准备好的馒头,放他们回去。
      春池问起钱三有没有人应聘县学的老师,钱三摇摇头,春池便又问他这县里有没有教过书的先生。钱三摇摇头,“夫人,若有咱们县学也不会开不下去了,既然没了县学又何必有老师呢?”
      春池听他如此说,自己倒无法了,只能让钱三找了几本启蒙的书。自己看了,便打算尝试混班教学,以识字为主,教些加减、乘除之类。
      如此,县学一事暂时定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穿越第三十六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