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顾曲见两人愈发争执不下,倦怠的揉揉额角出声道:
      “行了,郜大人,别吵了,你也是堂堂五品的知州,还是像孩童一样心性,如此置气成何体统。平日里让你多读书,修身养性,我的教导,你都忘了。”
      郜陵忙住了嘴,垂头丧气的,又让顾师训诫了。
      她垂目望着周戊的靴子,话却说给郜陵:“周世子应当也是无意之举,无须多言了。”
      她一双清冷的眼睛抬起来,看着周戊道:“周世子,郜大人性子率直,还请世子海涵。”
      周戊宽和的笑道:“自然自然,本就误会,自然轻轻揭过就算了。”
      顾曲见他眼里神色真诚,不似作伪,便微微颔首:“世子舟车劳顿,也当去休息一二,今日身体欠佳,在下就不留世子了,改日当请世子喝茶。世子请便吧。”
      她轻轻抬手,手掌朝上致意相送,姿态优雅的像个林下君子。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俊雅的皮囊下,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呢?

      郜陵自然是知道的,大人是最实心用事,顾全大局的人。
      过往种种不堪传闻,譬如传说大人在两江巡抚任上改革棉田种植,排除异己、堵塞民意;打击淞江棉布商人,中饱私囊、蛊惑圣听;还说她贿赂司礼监禀笔太监,用两江任上谋的私利,将族弟安排进了要职,凡此种种。
      且不说有很大可能,这都是朝堂政敌为了整倒大人,恶意中伤;更有可能根本是流言蜚语;就算退一万步讲,这些里头有几分是真的,大人也必然是有难言的苦衷。
      他一年前考上了同进士,自觉仕途也就止步于县府知县,前途无望了。哪里想得到,大人从一堆同进士里,独独挑了他出来。
      那是他第一次见大人,她年轻的过分,似乎没有传说中那么奸恶。听说月前还抓住了一个流窜多年的倭寇,斩杀示众,大快人心。
      这位高官大人虽然有些清冷,却也没有多么倨傲,她的拒人千里,反而让人觉出她一丝倦意。
      大人坐在案首,指着案上一篇文章问道:“这篇《论两江棉农生计疏》,是你写的吗?”
      郜陵定睛看了看,是自己写的,而且是考场上写的考卷。
      他震惊的望着顾曲,金榜已出,等次无改,考卷封存,这位大人究竟是谁?有这样通天的手段,从哪里誊抄了自己的考卷!
      “写的不错,才得了个同进士,估计是你这篇文章将两江的土地兼并,写的太鞭辟入里,碍了某些人的眼了。”
      眼前也就是与自己同岁的大人,轻描淡写,却说出了重若千钧之语。她看着目瞪口呆的自己,微微笑了笑:
      “你是个人才,留在我身边吧,否则依你同进士出身,一辈子也出不了头了。不过我名声不大好,你可介意?”
      郜陵不知道说什么,只知道呆呆摇头,不介意。却又想到她还说了要他留在她身边,便忙又点头。
      一会摇头一会点头,顾曲都被他的憨直逗笑了,写出这般好文章,人却呆呆的,是个妙人。
      她微笑问道:“你表字是什么?”
      他只知讷讷回答:“学生,字江都。”
      眼前的年轻大人执笔敲了敲桌面,信口念道:“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这个字不错。”
      伯牙子期,知遇之恩。
      从那一刻起,他便知道,大人绝不是什么奸臣,哪个奸臣会冒着风险,在一堆落榜考卷里,耐心遴选出真正为民直言的学子。
      更何况大人因为在两江查棉农棉田,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得罪了某些人,首辅大人才不得不在圣上面前,极力斡旋,将她调任浙直进行保全。

      郜陵从回忆里走出,望着大人比那时更清减的容颜,心里想,大人一定是为了政事宵衣旰食,生生累病了。
      看着自家大人拖着一副病体,还得替自己周全的样子,郜陵深悔自己不会拐弯的性子,净给大人添麻烦。
      这样想着,郜陵不由得眼眶都红了。

      顾曲不知他心中所想,如果知道,一定会无奈的表示,这是个尴尬的误会。
      她不是忙正事病的,是饿病的。
      平民老百姓不说了,自然吃饱为原则,不讲究口味什么的,主要是也没吃过啥好东西。这古代也就是大户人家、勋贵官宦、宗室藩王,自己府上有厨子伺候,能稍微吃得好点。
      繁朝一般官员出门在外赴任,那是实实在在的赶路,连家眷子女都带不了,要是不能按时到任上,还是得治罪的,更别说带厨子了。
      一路上她不耐烦应酬收礼,刻意避开沿途官员的宴请,宿在官驿。官驿能有什么好厨子,虽不敢怠慢二品大员,使出浑身解数,做的饭还是不好吃,没滋没味的。
      而且她是什么人,集华夏五千年美食之大成的时代穿过来的,什么好东西没吃过。自然而然食不下咽,把她饿的清减不少;马车没有减震也不易坐,硌硌楞楞的,加上倒春寒,把她连饿加颠给弄出病了。
      其实没啥大毛病,就是个风寒,瞅瞅这个年轻门生,一副心疼的要命的模样,有点傻乎乎的可爱,也忠心的怪让人心软的。
      虽然说,也有同为乐首辅党羽的原因在,不过看着也是真心对她好。
      郜陵见她一脸疲色,忙道:
      “大人快休息吧,卑职今晚就宿在偏房,大人有事尽管召唤。我已经传令下去了,明日一早,就有大夫来给大人把脉开药。”
      顾曲微微笑了,唤他的字:“江都,区区小病,何至于此。”
      郜陵却坚持道:“大人身体贵重,一定要的。”
      顾曲无奈,随他去了。

      周戊坐在房间的桌边,脸色阴沉。桌上摆了下属端上来的酱牛肉和面饼,这都是他们路上的干粮。
      “世子爷,已经吩咐驿站后厨在做热食了,怕世子饥饿,先拿来给您垫垫。”那个之前冲顾曲嚷嚷的护卫拱手回禀道。
      之所以着急赶路,其实是奉了太子密旨,到衢州府缉查私盐,没想到好巧不巧遇到了顾曲。
      衢州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可以“上达两京、下通九省”,衢州水路连接钱塘江、大运河,出海即可北上,陆路可通南直隶、两湖、两广和浙江、江西、福建、安徽。
      所以衢州是私盐最集中的集散地,在这里稽查,才能顺藤摸瓜,把那些盐枭揪出来。
      他一向在辽东,不引人注目,所以太子才托了他来干这趟差事。
      他本不欲惊动地方官员,才宿在这偏离主城的官驿,没想到因为他的护卫都是些练家子,而顾曲带的侍卫又是绩溪顾家按锦衣卫的法子训练的,两边差点碰面就打起来,才没捂住他的踪迹。
      还是遇上了不该遇上的人。

      顾曲此人,成名至今,已有十载,自她十三岁那年成为本朝最年轻的探花郎,便名声鹊起。
      她初出茅庐便展露出惊才绝艳的理政才能,被乐从意看中。于是她格外获得了当朝第一权臣,皇帝心腹的首辅,异常的信重。擢升速度堪称平步青云,短短十年,便成为本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
      她是徽州顾氏这个世代锦衣卫的望族精心培养的嫡子,却没有承天恩、徇旧例进锦衣卫。而是走了科考一途,乃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武将世家罕见的以文入仕的骄子。
      周戊知道为什么她另辟蹊径,顾家并非不想延续锦衣卫世家的辉煌,而是当年皇子夺位押错了宝,没拥护当今圣上。
      一朝圣上登了基,他们顾家没被清算已经是轻的了。子弟还想进皇帝心腹的锦衣卫,想都不用想。
      这就是为什么顾家着急培养出一个文臣路线的嫡子,巴上了圣上另一心腹,乐首辅,这才堪堪稳住了岌岌可危的顾家。
      而且这两年,顾家因为顾曲的得势,隐隐有了些上升的势头,听说顾曲的一个堂弟,已经蒙天恩,进了锦衣卫,深受锦衣卫首领的器重。

      深夜雨停了,月色渐渐透出一点,驿站一片寂静。顾曲房外,只有戍守的护卫,一丝不苟的值着夜。并未发现屋顶上不知何时,潜伏了一个漆黑的身影,一动不动。
      子夜时分,恰逢两队护卫换班的时候,天上飘来一片云朵遮蔽了月色,院子里昏暗了一瞬,复又恢复。
      就在这一瞬,那黑影倏忽飘落,无声无息,如一片羽毛落入凡尘,轻而易举的就翻进顾曲的房间。
      这是个绝顶的高手。
      火盆还有些余烬未灭,微微的光亮,足够来人看清床榻之上沉睡的顾曲。
      那人黑衣劲装,黑布蒙头蒙面,从小腿绑带的刀鞘里,抽出一把短短的利刃,缓缓靠近床榻。
      顾曲微微蜷着身子,玉白的面容在暗夜中仿佛发着光。
      狗世子,长的还怪好看,不过,今晚过后就是个死人了。
      他正欲持刀刺杀,隔壁院子却突然喧闹着喊打喊杀起来。那刺客一惊,第一反应是被发现了。来不及下杀手,他旋身而起,跃出后窗,遁逃在夜色里。
      “大人,你没事吧。”
      顾曲被惊醒了,一身中衣坐在榻上,她的护卫冲进房间,望着半敞的后窗,后怕出一身冷汗,跪倒在地。
      “属下失职,险些令大人受害。”
      顾曲清醒过来,不动声色的扯起被子掩住自己身形,沉声吩咐道:“立刻去追查,看是何人竟如此大胆,刺杀朝廷命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