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诸葛朔轻轻拉着缰绳,背着一个原主早就准备好的包袱,右手拎着沉重的红缨枪下山。不得不说,这红缨枪比起平时训练的负重来说轻松不了多少,更何况他此刻还骑着马。下山的路大部分还是得自己下来走,甚至还得给马引着,防止它滑倒。

      要知道他原本是不会骑马的,不过原主的记忆都传给了他,包括很多这种类似的生活技能。诸葛朔又一次感激了人美心善的原主。

      但他也陷入了思考,此刻是建兴元年,看天气应该是入秋了。建兴元年四月汉昭烈帝驾崩,刘禅嗣位。《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从兄长诸葛瑾处过继的儿子就是在这一年去世的,这和诸葛朔师父所说的消息一模一样。只是,后世有反复考究过,他的这位兄长应该是死于建兴五年。这倒让诸葛朔有些奇怪,不知是哪里出了错。

      “你之三国非我之三国。”

      诸葛朔想起了刚刚原主和他说的话。心想,原来的世界可毫无有关诸葛朔的记载,哪怕是像《历代神仙通鉴》那样的民间神话也只提过诸葛果的名字。也许,这个世界的走向未必会和他记忆中的完全雷同。更何况他还掺了一脚混水,恐怕整个历史走向都会发生改变。

      下山的路着实不怎么好走,一路上不是坑就是洼。还好没下雨,否则这条路泥泞起来怕是连踏都踏不上去。难怪上了山就不愿意下去,这一来一回,能要了人的命。

      诸葛朔单是下山就用了两个时辰,难怪师父要让他天没亮就走,这到山下已经快中午,烈日当空,按理来说蜀地鲜少有这样太阳晒的人冒汗的天气。不过此时此刻,对于刚刚重生的诸葛朔来说,连烈日都是美好的。他一路走着,欣赏着沿途或稀或密的树林,好不悠然自得。

      就在这时,在山林的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兵器相接的打斗声,时不时还有人的惨叫声。虽然知道乱世逼民为贼所以流寇众多,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遇上了。诸葛朔翻身下马,出于警惕的习惯,先藏身于一棵大树之后,隔着茂密的树林观察着那群人。

      站着的是两个身着白衣的俊秀少年,那两人举手投足之间皆是不凡气度。小的那个似乎年纪与诸葛朔差不多,手上握着的剑做工精良,白衣上还有着精美的绣品,绝非寒门之子。

      周遭跪着几个身着粗布麻衣的汉子,他们皮肤黝黑,手上还有着厚厚的茧。地上散落的也是些粗制滥造的武器。另一旁,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农妇正掩面而泣,她的衣裳被人撕破,头发也乱糟糟的。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我等不过是这山上的几家农夫。今日做完活计下山,见此妇人美貌,一时鬼迷心窍,还望大人恕罪!”为首的一个汉子一边跪一边给两个少年磕头,其他男人也纷纷效仿。

      “兄长,怎么办?”矮个少年用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高个少年,希望他能做出决定。

      高个少年也有些犹豫,不知该如何是好。看来这两少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阻拦住了那几个大汉对农妇施暴。但由于未经世事,这些大汉跪地求饶,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

      诸葛朔正想佩服这两人的侠肝义胆,但同时他发现了不对劲。

      这些大汉身强体壮,人数又三倍于这两个少年,何必苦苦哀求少年放过?就算打不过,四散而逃便是。定睛一看,那些丢在地上的武器,全是破旧的长短不一的环首刀。他们说自己是山上的农夫,做完活下山,拎着的也该是锄头斧子才是。还有那个农妇,本该慌乱不知如何自处的她却盯着两个少年,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就在诸葛朔想出声提醒的时候,那六个大汉的头领吹响了一声口哨。六个贼人瞬时捡起手中的武器,疯狂地向两个少年冲去。

      两个少年虽然一时不备,但也很快抽出兵器应对这六人。二对六,居然一时还站了上风。可这时,那个农妇却抱起了身边一个不知装了什么东西的桶,想要把东西泼到两个少年身上。

      诸葛朔眼神一沉,看来这是个圈套。想必这些人见少年二人年龄尚小,但随身钱财不少,起了歹念。他拎着枪,压下身子像一只狼一样从树后缓缓靠近。虽然不知那农妇桶里是什么,但就算是一桶水,也足够让人迷了眼失去反抗能力。那农妇正费力地抱着一个沉重的的桶,都不需要他用力,只消拿枪尖一挑,那农妇就跌坐在地上,桶里的泥水撒了一地。

      六个大汉见又来一个,况且手中还握着红缨枪。相互对视了一眼,三个人迅速围了上来想要先解决掉诸葛朔。诸葛朔不慌不忙,这种以一敌多的戏码他前世今生都很熟悉,况且这里只有几个拿着冷兵器的流民,不足为惧。

      三人凶神恶煞,举刀欲砍向诸葛朔,只见红衣少年手腕一转一挑,为首的大汉就被掀翻在地。而后的两人在惊惧之中,也扛不住两招就败下阵来,手中的环首刀也被挑飞。

      另一边,赵统看在眼里,奇在心里。此人虽然一副世家子弟打扮,但武功高强,似乎还有藏手。看这架势是都能与父亲过两招了,可从未听说蜀地世家子弟有这般人物。

      这群人功夫三脚猫,可看势头确实一等一的好手。他们迅速开始逃跑,别说,跑得比兔子还快上不少。钻进旁边的树林农田,连一个影子都看不到。

      就连那个农妇,身手也灵敏地像只田鼠,迅速一头钻进田里找不到人了。看起来这个团伙作案经验丰富啊,诸葛朔暗自想到。

      而这对白衣兄弟在细细打量着突然出手相助的诸葛朔,只见眼前的少年身着红黑色的骑装,头发草草用金绣红带拢起。手握金尖红缨枪,眉宇间清灵明朗,不像是山野之人。

      高个少年率先上前行了一礼,“多谢阁下搭救,在下赵统,这是我二弟赵广。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赵统?赵广?诸葛朔顿时一怔,这不是赵云两个儿子的姓名吗?这么快就遇上了在史书上留下几行记载的人物了?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么多的人来说,已然不凡了。看来那个老道为他计算的这个黄道吉日下山,还有这层意思。

      “在下诸葛朔。”诸葛朔回了个礼。

      “诸葛氏?”赵广看上去有些意外,“阁下不是蜀地人?”

      诸葛朔正权衡着如何与二人交代,盲目向他们告解自己的身世反而会引起怀疑。最后为了防止二人生疑,解释到,“我自幼被养在道观,十六年未曾与父母谋面,今日师父准了我下山去成都寻父母。”

      “原来如此!”赵广一下子就接受了这个解释,也不免对眼前的这个少年心生怜惜,“既然诸葛兄要去成都,不如和我们兄弟一起?”

      “阁下也要去成都?”诸葛朔明知故问。

      “正是,我们兄弟二人正要去成都”比起赵广,赵统就沉稳很多,“既然顺路,不妨与我们一起。此时南中之地多有动乱,流寇多发,不如一起去成都,也好搭把手。”

      诸葛朔欣然应允。

      一路上,通过赵统和赵广的解释,诸葛朔这才想起来。刘备死后不久,益州郡耆帅雍闿杀了蜀所属太守正昂,还绑了张裔送给东吴,向东吴投诚。想必马上,孟获和朱褒也要反了。不过这算不上大麻烦,反倒是让季汉真正在南中之地树立起威望。两年后,这件事就被解决了,还留下了“七擒孟获”的著名历史故事。因此,诸葛朔没有担心,但也不免感叹南中之地难免要燃起战火了。一路上的交谈,赵广倒是与他十分投缘,赵广有些小孩子心性,对诸葛朔所说的那些练武修仙的道观中的故事都很感兴趣。巴不得和他聊上三天三夜。

      赵氏兄弟坐下是两匹白马,通体洁白如同上好的白玉一般,想必也是上等的好马。三匹马脚力不俗,一天下来,离成都也不过再一日的脚力了。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正巧前方有个小镇。诸葛朔准备找个客舍歇息,明日再往成都去。

      赵统与他告别,他也有些惋惜,但父亲来信紧急,只得先行告别。“我们二人须得连夜前往成都,就此别过。”

      “一路顺风!”诸葛朔自知必然会再次相会,倒是十分洒脱。

      “诸葛兄,日后若是寻到父母,定要去从戎!可别浪费了你这一身好功夫啊!”赵广依依不舍,他可不知道两人是否还能再见面了。但只好听从哥哥的安排,与诸葛朔告别。

      “一定。”

      望着两个少年骑着白马远去的背影,诸葛朔不觉一阵唏嘘,谁能料到多年后二人便要以身殉国?而多年后的他自己,又会是什么境地?

      赵氏兄弟走后,诸葛朔寻了处住所。这家客舍虽然简陋了些,但胜在人不多,单人间也很清静。只可惜这个小镇看起来清贫,吃食也只有简单的麦饭。但好在小镇临溪,不缺水。诸葛朔倒是也没计较这些,对于他来说,还能活着,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晚,望着天边被夕阳染的通红的云彩,自己的感受还有些不切实际。会不会我一闭眼,就回到了原来的时空或是直接死了呢?诸葛朔胡思乱想着进入了梦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