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走出山村的两位年轻人 ...

  •   篙城县,一处农田附近...
      “秋霞,秋霞,你快来!”
      赵秋霞在农田里插秧,他站起来,有人在背后挥手要他过来,抬头远望,此人面目甚是白净,他是位读书人,从朴实却又干净的书生衣服,便可看出,他一生,总是想考个功名,他叫做沐知龙,是个外乡人,操着一口南方口音,赵秋霞擦擦汗,走到沐知龙面前,他说
      “你看,朝廷发了个榜,说是不用考试,只要去在知县面前露两手,就可以讨个差事。”
      赵秋霞见沐知龙拿着个榜单,他接过榜单,问
      “讨个差使?能拿钱不?不能拿钱,我只能当庄稼汉了。”
      赵秋霞扛起锄头,回到地里耕田,沐知龙问赵秋霞
      “秋霞,你十七岁,我也十七岁,俗话说的好,男儿十八是丈夫,多少个男儿能有十八岁呢,我们不如出去闯闯如何?反正嘛,咱家里也是穷,衣锦还乡,给父母一个好生活,这才是尽了孝心。”
      赵秋霞把锄头放下,对沐知龙道
      “呃.....好吧,你这么说,我们去县里面,见见知县,如何?但是,这是人生大事,要问问父母,这也是尽孝,不给我去,拿我没有办法了。”
      赵秋霞同沐知龙找来自己的父母,赵秋霞的父亲,是从前线退下来的百户,人老了,只得立本农,所以给了一套枪法剑法给赵秋霞学学,赵秋霞从小就学,到了十七岁,武功了得,而沐知龙的父母带着他逃灾,逃来了篙城县,赵家和沐家关系可好,毕竟沐家逃荒,赵家收留过他们,给过饭吃,自然是生死之交。
      赵秋霞的父亲叫做赵伯隆,家里生了一女二子,女儿呢,嫁了出去,算是少了个累赘,年近五旬的赵伯隆看着孩子们跪在自己面前,他把手里头能拿出来的钱财都拿出来,眉头紧锁,家里实在是没钱了,他对两位家中的男孩说
      “哎呀,家里老是这么穷啊,春美前些年,嫁了出去,可是,她夫家真是一毛不拔,要点钱也不给,夏立呀,你去县里,那抓丁的小旗,见了你,看你走路是个八字,难看的很,就不要你了。”
      赵秋霞伏拜在地,不抬头,也不吭声,赵伯隆告诉赵秋霞
      “秋霞啊,你二哥,出不去,他就种个庄稼活,能种就种了,你呢,去篙城县讨个差使吧,你身体可生健壮,去了离开篙城,指不定像我一样,讨个百户干干,拿点小钱,回来孝敬孝敬咱。”
      沐知龙的父亲叫做沐瞻,沐瞻告诉沐知龙
      “儿啊,你上次考了秀才回来,这次想考举人,不过,去篙城,指不定你不用考就可以当上个官,一路当上去,这是皇上下发的募才榜,你去,肯定行,你行文这么好。”
      赵秋霞站起来,低着头,谦卑诚恳地,拿走父亲给他的五十文钱,同沐知龙走出家中,收拾好行李,准备走人了。
      一路上,赵秋霞问沐知龙
      “去篙城县,你就这么有把握能闯出个天地么?我虽然是武人的孩子,但是比起山里面的野狗,动物什么的,我更害怕这个。”
      沐知龙抱着书卷,对赵秋霞说
      “好好干,一定有机会的,你以前为了救我,还帮我射杀了一头野狗呢。”
      家乡之中,赵伯隆拉着沐瞻的手臂,问
      “我说,老沐,沐老爷子,你就这么肯定他发的这个榜有好差事?你得了吧你,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吃?”
      沐瞻推开赵伯隆的双手,道
      “哎呀,你是不知道,现在考个举人有多难,你看看咱隔壁十里八乡的后生们,谁考到了?个个都是被人笑话,我们又穷,给不起知龙上去的路费,考输咯?那咋办?”
      赵伯隆急急拉着沐瞻,告诉沐瞻说
      “那个什么所谓的募才榜,我看就是放臭屁,前些年,朝廷的农耕税使才下乡要咱们的钱,猪都看得出朝廷没钱了,就他那俩小九九,我看是费力不讨好!讨个两三文钱就是给佛祖烧高香咯。”
      沐瞻问
      “哎呀,你老是这么悲观干什么呢?指不定这俩以后就出人头地了。”
      赵秋霞同沐知龙来到篙城县附近的一家露天的面铺,俩人分别要了一碗清汤面,开始吃面起来,路上,一个小旗抓着募才榜,带着十几士兵过去,赵秋霞把面夹断,他拿着募才榜去见小旗,问
      “您好您好,这位军爷,请问这个募才榜是?”
      小旗接过募才榜,见赵秋霞身体强壮,就说
      “哟,你是进城,当兵的是吧?”
      赵秋霞不知如何回答,便是点头,一旁的沐知龙带着书卷走上前来,小旗见沐知龙,沐知龙解释道
      “我是书生,跟着他一块的,都想去这个募才榜里面做做事情,军爷,您带带路?”
      小旗端详着眼前的这俩人,见赵秋霞长脸高鼻,眉如剑,眼神如炬,身修八尺有余,一旁的沐知龙,一眼看去,矮赵秋霞一些,不过眉目如画,精神抖擞,笑容显示出一丝冷魅,所谓相由心生,这俩人一看就是个堂堂正正的形象,抓来办差事一定办得好。
      小旗观察完此二人,大笑道
      “好好好,你们俩,就跟我来吧,咱去篙城县,见见咱的县令。”
      一路上,士兵们擦着汗,抱怨起自己生计困难的问题
      “哎呀,这些日子,军饷又少了些,除了吃饭,别的都难咯。”
      “对啊,你说咱的总兵现在到底在想啥呢?”
      “要是再没吃的喝的,咱们不得撂挑子不干啊?”
      小旗回头说
      “唉,我说你们几个,一天两天的,爷请你们喝酒,还喝的不够多么?说到公事上,这算咱贿赂你们,朝廷有困难,你们别不知足。”
      有的士兵说
      “是啊,是啊,咱集结在京师,大小也得有个六万人,这批人啊,一年就要花个一百万两银子,朝廷一年才收多少钱呢?”
      沐知龙便回答
      “一千二百多万两银子。”
      那小旗觉得有意思了,问沐知龙
      “你咋知道的一千二百多万两?”
      沐知龙说
      “我看过咱乡里面有说过岁入的榜,一年比一年少个几十万两,现在不就成了一千二百万两了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