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沈阳 ...

  •   81章
      “你有什么想法?”
      虽然侧脸望过去一样的无甚表情,但偶尔轻蹙的眉头还是暴露出了李月河的心境,沈七零看着都有些抱歉了。

      “我的先生曾告诫过我们,他说德行远比学识更重要,你可以没有学识,但不可不修德行,厚德载物,笃行至善。品德的培育即是基础也是目的。我想我们学校的孩子至少应该具有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李月河抬眼看了看沈七零,睫毛轻敛,点点头,“那就明天早晨大家碰个头,商量一下,我们几个老师给所有班都开个班会,好好交代一下,校长那里,明日差不多他也该回来了,等回来我会跟他说的。”

      以上辈子家长会的经验,沈七零提议道,“是否要把家长也喊来,一起谈一谈?”

      把家长喊来?学校并没有这个先例,“开班会时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

      主要是李月河并不认为这些孩子的父母有时间,来着读书的孩子家里条件都不算很好,做一天工,挣一日的工钱,可能就是一家几口这几日吃用的来源。除了个别家里条件好的,大多数都耽误不起。

      沈七零尊重她的意见,“那好,时间也不早了,我回去了,我们都想想明日该如何说,李老师也早些休息吧。”

      离家两千公里的沈阳,除了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安顿好妹妹后,孙杰就忙碌在新医院的种种事项中。

      几乎天天裹着大衣奔波在医院和校舍之间。

      一开始还觉得的可能会不适应,担心会水土不服,没想到自己的身体远远比料想的要好的多,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在家呆了几天后,孙安也提出给姐姐帮忙。
      孙杰欣慰于妹妹能摆脱心结,也是尽一切可能引领她,发挥所学。

      原本孙安就是得到孙家老爷子的真传,虽说现在中医势头被西医所压,但千百年的传统,不少老百姓还是对中医更加信服,而且她也相信,老祖宗的智慧并不会比这些外国人差到哪里去。

      看着妹妹开始手不释卷,研读医书,整理药材,求疫病良方,她才放下心来。

      至小她立志学医救死扶伤,也被父亲寄予厚望,加之很小就在外求学,错过了妹妹成长的关键时刻,两人总显得亲近不足,她有心弥补,可总是不得其法。她性子偏执,偏偏又凡事闷在心里,也许是年幼时在蒋家待过的缘故,挂念着蒋家那位少爷,结果不过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离开上海也好,这里虽然不及上海繁华,可也不缺吃穿,人也没了往日的忧愁善感,人看着还开朗了些,与父亲寄去电报,也能让他放下心来。

      在新医院和校舍的落地上,谭玉湾的那批不断送来的医疗用品和器械着实起了大作用。

      现在大小战争不断,运输不易,谭玉湾的这批医疗用品器械在上海都很珍贵,更遑论是这片与之相比医疗条件更加是稍显不足的土地上。

      这批物资是晚唐晚晴他们一行人陆续到达的,等唐晚晴给张大帅说了这个惊喜后,让见多识广的张大帅都变了色,等听她说完这批物资来路后,连连点头,说不能让傅佩芳白吃这个亏,要唐晚晴准备嫁妆,怎么隆重怎么来。

      只是等唐晚晴离开,房间仅剩下张大帅和少帅两父子后,张大帅沉下了脸,唐晚晴所说的缘故,他是一个字不信。

      一个刚找回家的堂妹,一批不可估值的的医疗物资,在他看来没有可比性,别说是一个堂妹了,拿出这批货,他十个妹妹也能安然无恙,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蹩脚的理由,让他不得不审视这位谭公子。

      “你晚晴姨不是说孙大夫和这位谭公子很熟,还是她引荐过来的,你抽个空和孙大夫见个面,打听一下这个姓谭的到底什么路数。要是有必要安排人去一趟上海。另外,敬年的婚事你上上心,他身边那个华璇珠路数不正,当小的还行,正妻是绝不可能。”

      后面一段话,张盛年自动忽略,老头子不会真以为自己不知道敬年不回他电报的事情吧,“谭家的事我会盯着的,今晚我订了餐厅,邀请孙大夫,犒劳她这段时间的辛苦。”张盛年撸了撸袖子,看了眼时间,“差不多也到时间了,不能让女士久等,我先走了。”

      张盛年起身,拿起大衣,戴好帽子,就走。
      看着推开门就要离开的人,张大帅一个梨子扔过去,被人熟练的侧身躲过了,“臭小子,你弟弟的事,别忘了。”

      张盛年摆摆手,迎着寒风,走进了风雪中,门口的警卫员顺势关上门,也关上了张大帅不满的怒斥声。

      疫病过后的沈阳,逐渐的恢复了过来,风雪中沿街的店铺灯火通明,车辆在街道穿行而过,张盛年坐在后排,手撑着隐隐发痛的太阳穴。

      这几日休息不好,晚上总是会梦到少年时候的事情,梦里他背着一个比自己清瘦的孩子,走在无垠的雪地中,雪很厚,每一脚都到了膝盖上,雪夜的晚上也又很亮,亮白如昼,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那是他人生中最惶恐无助的时候,他断断续续的和背上的人说话,唯恐怕他断了生机,离开自己……
      只是这些年他终究失去了他的踪迹。
      也许他该亲自再去一趟上海。

      第二日的清晨,李月河、沈七零以及大小周老师、汤老师碰面开了个短会后,基本上就把事给定下了。

      “起”
      “礼”
      “请坐”
      沈七零将材料放到讲桌上,环视着下面端坐的同学们,“正式上课前,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

      沈七零曾看过一个谣言的公式,谣言传播等于事情的重要性乘以事情的模糊性,而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又会对负面的消息尤其敏感,造成了负面消息的传播往往较快。

      “一男子赶路,在拐角处突觉得脚下有异物,低头一看是个白猫,没了呼吸,不知死因,男子拿起来想丢到垃圾堆,恰此时有人在此处拍照,看到男子拿着一个血糊糊的猫,拍了下来,发到了报纸上。前几日,开始说这男人恶毒,这猫实在可怜。还有人写信给报社,说他今日杀猫,明日就敢杀人,一定要好好调查这种人。报社一看这种情况,就在当初拍照的地方调查,还拿出照片给附近的指认”

      “你说他呀,我就看着不像好人,手上还有一个疤,一看就像是打架留下来的。”
      “我们家以前有个小黄狗,后来就没了,原来就是他害的。”

      “我小孙女,才五岁的娃娃呀,被水淹死了。她乖的很,肯定是被他诱骗过去淹死的,我可怜的孩子呀。”

      “报纸立刻将男人的住址和邻居的采访快速整理成一篇文章发了出去。”

      下面已经有孩子愤愤不平了,都说不是他害的猫咪。

      沈七零摆摆手让大家先安静。

      “这男人在码头干活,原本就干的是力气活,同事看到了,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老板,拍拍他的肩膀说,行呀,没看出来,是个狠的。男人被弄得一头雾水,直到家门口被扔了垃圾,泼了脏水,房东站出来要赶他出门,他才知道自己惹了什么麻烦。他试图找人解释,可大家都把他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听到此处,有同学已经急红了眼,恨不得帮着他去解释。

      “报社采访到男人工作的地方,事情俨然朝着男人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他成了一个穷凶极恶的人,偷奸耍滑,欺负老人,贩卖婴儿……他不善言辞,也没人真的去求证事情的真相,他没有拿到工钱就被赶了出去,老板还被夸奖为惩凶除恶。不少人看到都说,要替天行道,好好的惩罚一下他。男人去无可去,离开了生活几年的地方,再没人见过他,多年后他也逐渐成了大家的一个谈资,所有人提起他都会懊悔的说道,让他跑了,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害人,他这种人就该恶有恶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