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这种巧合的发生,就比较考验经受者的心态了。
      另一位刘老师,梁云光还没见到;不过这郑竹石,心态还算不错。
      “好在真忙的时候,还有我对象能帮一把。”郑竹石快结婚了,女朋友也是村里出来的专科毕业生,带几个基础不好的孩子,还真没什么难处。
      村长听了,哼了一声:“就你们两口子,把大粮仓的这点儿文气、考运,都给干完了。”
      “你对象是?”梁云光不知内情,只当郑竹石的对象是这里少见的高材生,闻言颇为好奇。
      “就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姑娘,我小初高同学,也是我大学同学。”郑竹石提到对象,人顿时有种摇头尾巴晃的得意。
      “哟,青梅竹马啊,好缘分!”梁云光感叹一声,却又感觉有些奇怪,郑竹石刚刚不是说自己是大专毕业?
      这是考了非全?
      她看郑竹石的眼光,顿时不一样起来。
      这莫非是绑着个工作,还几年就把非全读完了的狠人?
      “他俩同年考上的农专。考完以后,我们村就再没出过大学生。”二宝爸道。
      在村里人眼里,高中毕业后还有学上,那就是大学。
      他们可不分什么大本大专。
      农专在省内也是老牌专科了,论资历比大半的省内本科都老,前几年跟着政策升上了二本,不过郑竹石和他对象那届没赶上。
      梁云光没想到,考个大专,在村长话语里,竟会是件需要考运的事情。
      大专,难道不是正常升了高中就一定能上的吗?
      她短暂地沉默了。
      郑竹石还在夸他对象:“前段时间刘老师去医院检查,盼盼给小学的孩子代了三天课,大小班十四个孩子一起上课,他们成喜欢她了。”
      “十四个?”
      “一会儿,我和石头带你去村里看看,”开车的村长发话了:“我们这村子地方大,但实际算不上大。年轻人差不多跑光了,在这儿的,就是一空架子。
      “娃他爸妈都不回来了,我们哪里来的娃娃?
      “所以学校里孩儿不多。”
      郑竹石从提到女朋友的兴奋里缓过劲来了,点头:“对,梁老师你别看我们这是九个年级。实际上,有孩子的年级——再加上我们自己按年龄和入学又分了一下,差不多的放一起,聪明的小的直接跟着傻大傻大的一块儿学——一共就五个年级。”
      年长的男人这时道:“对。小学就俩年级,一个小班一个大班。我家二宝现在就在大班。”
      “孩子们都多大啊?”
      “小班一直以来是八到十岁为主,现在是没有更小的,有更大的;大班十到十二三,最大有十四的。”
      “有这么大的?那初中毕业不得奔十八了?”
      “不好说。”郑竹石道:“之前老多娃娃不上学,十岁十一岁才来上小学认认字,给以后出去打工做准备。
      “还有上学时年纪不大但不懂人事,上学头两年来了就是玩儿的。
      “字也不认识,我们不可能放他上初中。”
      而这样的两个班,加一块也才十四人。
      “近几年出去务工的年轻人,比前人顾家了。”二宝爸笑一声,说不上是苦笑还是讽刺:
      “爹妈带不走,至少知道把娃带走。小班现在就剩仨了。剩下十一个都在大班。村里年龄够上学的孩儿,最小也九岁咯。”
      “我接到的通知,是让我教初中?”
      话说到这儿,车已经慢悠悠地开到村委会门口了。
      梁云光一边问一边下车,这回没用她动手,郑竹石抢在前头,帮她把行李箱拿下来了。
      郑竹石之前看梁云光一俯身一用力,就把行李箱抱进去了,还以为箱子里装的是没压缩的衣服被褥,轻得很;轻敌之下,第一把竟没把箱子抬起来。
      “……”
      还好没人看见。
      有点小尴尬。
      放下箱子,他看了眼自己被压得发白、正极速回红的手掌,道:“我想让梁老师,帮我带下我们这届的初中毕业班。”
      说这话之前,他有点犹豫。
      但梁云光问了以后,他反而打定了主意。
      省重点高中下来的老师,带带初中毕业班,不该是手到擒来?
      且他这个意思已经透给没来成的江老师了。
      现在换了人,他跟着把安排也改了……如果梁老师和江老师谈过,那这事儿让他办得还怪难看的。
      况且,他之前带毕业班,也没带出过什么好结果……
      而梁云光,她确实是知道这件事的。
      问一句也不过是随口找话头来打听情况。
      “梁老师,咱们先把文件什么的看了签了,”韩钟磊道:“我们帮您把行李什么的送到宿舍去,一会儿咱们再细说。”
      大粮仓村的村中,状态比梁云光设想的要还要差出许多。
      村中的人比村小的多出不少——这大概就是二宝爸说的“今人比前人顾家”的由来——算上大班今年要升学的五人,总共有三十九人。
      新毕业班独占了二十一人。
      这届初中毕业班学生,年纪最大的已经十八岁了,最小的十四,算是相对正常——还提前了一年。
      “以前我们这儿孩子没这么少。”梁云光签完材料,二宝爸解释道:“但学生也没多出多少。”
      梁云光现在已经知道了,二宝爸叫昌新诚,是村委会副主任,“之前吧,那一代人出去,就是真的出去,舍家撇口,谁都不带。
      “当然,老子孩子都在家呢,过年他们也会回来,不像现在这代,走了就别指望他们能回来了。”
      “那怎么学生也不多?”
      “那时留守儿童确实多,这个我们不否认。你一会儿能见着的那些初中孩子,基本都是从那时候一直留守到现在的。
      “但县里不怎么抓这个,义务教育。
      “所以吧,咱们很多孩子,一般就上了三四年学,十五岁就跑出去打工了。”
      “十五岁?”梁云光感觉,现在的情况是大粮仓村的村干部说几句话,她就要震惊一回。
      “十五岁就不是童工了。”郑竹石知道她在想什么,在另一边道:“其实十三四岁就去给人端盘子的都有,别人问,就说是老板家亲戚。”
      梁云光瞠目结舌,脑子里转了一会儿才道:“能挣多少钱啊?”
      “你问不到十四的?端盘子打扫卫生,一个月三四百,有吃住。”
      “这么点儿?”
      “人家老板也精啊,就说你年纪小我们用你有风险。而且三四百,对这儿出去的,十二三岁的,不少了。
      “他们不打工,一年不定能见着张五十块。”
      “那你们不和他们说,好好读完初中,考个高中上大学,再不然上个好点的中专职高,出来能挣更多?”
      “说啊,”郑竹石无奈:“除了零星几个,没人信呐。”
      偶尔碰见个混世魔王,还反过来噎他和张盼盼,说,你们读了这么多年书,到头来不还是要回来?
      真真是能把人气过去。
      但这就不该和梁云光说了。
      “而且,梁老师,不怕你笑话,咱现在都是自己人,”郑竹石拿眼睛往窗外瞄了一下,好像在看什么,梁云光猜他看的是校舍所在的那个方向:
      “咱们中学,建成六年,因为是育人分家来的,第一年就有人参加中考,除了那第一年,后面五年,没一个人上高中。
      “职高一年两三千块,有点上头的那种,分数和高中提档线也差不多了。
      “不好的那种……没啥上头,咱们村里也没几个人愿意上那些职校,觉得是白花钱。”
      梁云光默然。
      “那现在呢?”
      “头两年省里严抓义务教育,两年不到,下来五波人,回回对着户口本查你孩子上没上学。”
      “所以就都回来上学了。”
      “对。”郑竹石看韩钟磊昌新诚还在那里举着会议记录本核对材料,索性坐下来跟梁云光聊天:
      “你是不知道那两年我们几个是怎么过的——就是大前年和前年。
      “我们四个老师,加上主任、村支书王叔、妇女主任季姐和我家盼盼,”他这里的主任指的就是村长:“一群人,分好队,挨家挨户上门、打电话,找孩子。
      “那可真是,使尽浑身解数,一通威逼恐吓。”
      郑竹石回想到这里,又是一番感叹与头疼:“要不是和你聊到这儿,我这辈子都不想回想这事儿了。”
      “这事有好有坏。”昌新诚头没抬,眼睛还盯着记录本对材料:“差不多齐了……梁老师,这帮孩子吧,原先来的,要不自己想学,要不家长压着他学,那时候纪律挺好。
      “现在强拉了一批想出去的回来上课,人家看咱们就觉得咱们耽误他们赚钱了,跟看仇人一样,还拉着别人玩。”
      “对……梁老师你可做好心理准备,这帮孩子里,有两个就是家里强抓回来上学的。”郑竹石一拍脑门:
      “俩滚刀肉,不太配合,不过好在他俩天天上课睡觉,很少打扰人。”
      韩钟磊那边终于理好了所有的材料,他起身,很郑重地伸出手,梁云光握过去:
      “梁老师,接下来两年,咱们家的孩子就麻烦你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