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02 秦烽 ...

  •   第二天上班后,林澄接到了第一项任务:去法医组取五份尸检报告。

      来到技术部大楼,解剖室在走廊的最里面一间,是个阳光照不到的背阴面小房间,林澄也是工作后第一次进这里。

      推门走进去,她迎面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但这不是尸臭味,而是福尔马林防腐液(尸体防腐剂,用来固定人体组织)的味道。

      “赵姐,早上好。”

      林澄注意到了,这里有两个福尔马林水池,左边泡着五具白骨,右边泡着那个出车祸的吴大嫂。

      “小林,你来得正好,马胜利那个大嘴巴,都催了我一个晚上了,你赶紧把这份鉴定报告发给他。”

      福尔马林池子后走出来一个年轻女子,她是江洲市公安局法医组组长赵湘红,业界人送外号“死亡粉碎机”。因为在她的十年职业生涯中,亲手解剖过超1000具尸体。

      昨天晚上,赵湘红拼了一个晚上的“拼图”,亲手将每块骨头都物归原位,再给出了一份初步尸检报告:

      一、五名死者的死亡时间都超过了两年。

      二、五名死者中有两人是女性,死亡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三名是男性,根据他们的牙齿老化程度判断,两人在30岁左右。

      还有一名死者的牙齿老化程度很厉害,初步判断死者的年龄超过了五十岁,是一名高龄男性。

      三、五名死者的颈椎处都断了,推测他们生前遭遇到了割喉,死因都是颈动脉破裂导致的大出血。

      赵湘红脱下沾满福尔马林液的手套,又交给她一份技术鉴定申请书:“小林,你再跟马队长他说一声,在这份申请书上盖个公章,尽快把死者的头骨送去省厅技术部,让他们帮忙做颅面复原。”

      林澄接过了这份申请书,所谓的“颅面复原”,是指利用人的头骨,复原死者的生前相貌,也叫“三维颅面鉴定技术”。

      这是一门非常前沿的人类学鉴定技术,广泛运用在白骨案、杀人碎尸案、以及考古人类学中。

      “还有,那名老年男性死者的眉骨低洼,颧骨略高,颅盖骨呈梯状,我看他不太像是一般的汉族人种,倒像是东南亚一带的安南型人种。”赵湘红沉吟道。
      这是她根据多年的法医经验,所做出的第一手判断。

      林澄吃了一惊:“死者里有一个越南人?!”

      所谓的“安南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的人种长相,最常见于越南、缅甸一带。这些人的颅骨典型特征是鼻梁宽而扁、额头宽而高,颧骨高,和汉族人种有很大的区别。

      赵湘红摇了摇头,作为一名法医,她对鉴定一向很谨慎:“不确定,死者也可能来自某些少数民族,比方说西南地区的苗族、彝族、佤族人种,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具有安南型人种的颅骨特征。总而言之,只有做完颅面复原,我们才能知道死者长什么样。”

      “嗯,真是辛苦你了,赵姐。”

      林澄明白,在当前的情况下,死者的身份尚不能明确,那么法医组的工作就十分重要。

      ……

      离开法医的解剖室,林澄走上技术大楼的二层,这里是【痕迹检验与物证收集中心】。

      鉴定中心的主任姓何,今年52岁,从事痕迹鉴定事业超过了三十年。

      和赵湘红一样,何主任昨晚加班加点鉴定完了五根捆绑绳,今早就出了一份报告。

      见到她来了,何主任顶着一双浓重的黑眼圈,说话声音也很冲:“小林,你跟老马他说一句,这五根绳子上都有隐血反应,需要进一步做DNA检测,看看这血是受害者的,还是凶手的。”

      “好,何主任,请问DNA鉴定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林澄多问了一句。

      何主任冲着她摆了摆手,不耐烦道:“后天就能出结果,你也别替马胜利催,他老马弄来上百号人在黑水湖里挖来挖去,就挖出了五根烂掉的绳子!”

      “我倒想问问他,割喉的凶器呢?死者的随身物品呢?什么都没有的话,这是什么个命案现场?哪个凶手能搞得这么干净?”

      “……”

      林澄回答不上来了,确实,这凶案现场太“干净”了些,好像凶手故意把死者的所有信息都抹去了。

      但她一个跑腿的小角色,连黑水湖都没去过,也不想听何主任发工作牢骚,赶紧拿着报告离开了鉴定中心。

      回到刑侦队办公室,林澄还没把板凳给坐热乎,市领导又下达了任务:由于马胜利和杨一峰都不在,其他警员也都去了现场,临时安排她作为警队的新闻发言人,去接受各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采访会安排在公安局的新闻发布厅,林澄推开门走进去,十几家媒体镜头一拥而上,个个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官媒大V。

      “江洲晚报”的记者第一条提问就很犀利:“林警官,请问本市是发生了连环杀人案吗?”

      林澄掂量了下,她接受过专业的新闻发言人训练,开始自己的临场发挥:“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本地发生了连环杀人案,黑水湖附近的几个乡镇也没有失踪人口报告。”

      记者:“请问死者的身份什么时候可以确认?!”

      “我们正在提取死者的DNA信息,但确认死者身份需要更多的证据,目前尚且不能给出个明确的日期。”

      “林警官,网上都在说,江洲市公安系统内部有人包庇杀人凶手,请你如实回答,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这是一家搞事的南方媒体,记者提问的嘴脸十分咄咄逼人,他们的目的是写一些惊悚的“内幕”新闻稿,好吸引炒作的流量。

      林澄保持着微笑,表面上不动如山:“网上的谣传当然不是真的。黑水湖案的死者是被捆绑抛尸,这属于恶性杀人案,根据公安部刑事法的原则,命案必破,命案必究,我们警察会尽一切可能给死者伸冤昭雪。”

      顿了顿,她不等下一个提问,目光如炬射向了这搞事的记者:“这位记者先生,真相没出来之前,还请你不要以讹传讹。否则的话,损失的是你们媒体人自己的公信力,警方也会追究谣言传播者的责任。狼来了的故事,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听过的。”

      记者们听了这话,搞事的心思纷纷偃旗息鼓。
      林警官的回答简直是滴水不漏,这让他们怎么写稿子博取流量?
      不过这林警官本人,更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怒自威,口才极好,形象更是上佳。

      看样子,这江洲市公安局内部真是“卧虎藏龙”,随便挑个发言人女警花,都能镇得住这么大的场面。

      ***

      结束了记者招待会,林澄回到办公室,一口气闷了一大瓶矿泉水,喝完再把瓶子捏扁,精确投掷命中垃圾桶。

      奶奶的!她和这帮记者舌战群儒,足足说了有一个多小时,嗓子都干冒烟了,才打发走了这一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

      不管这么多了,还是破案要紧!

      林澄再次拿过两份鉴定报告书,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赵湘红的尸检报告她看过一遍,大致了解到五名死者的年龄和性别,男女老少都有,五个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相同点。

      而何主任的鉴定报告单上写着:他往五根绳子上喷洒了鲁米诺试剂,鉴定出了潜血反应。

      (所谓的“潜血反应”,指的是人血成分中的血红蛋白和鲁米诺试剂的混合物进行反应,产生铁元素加速反应,从而显现出蓝色荧光,俗称“潜血反应”。)

      何主任再根据科学的痕迹鉴定,给五根绳子建立了3D模型,还原出了每一根绳子上面的血迹分布情况,和摩擦受损情况。

      可以看出来:这五根绳子,血迹都集中在中部,范围长度大约在30-50厘米之间。

      林澄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脑海里冒出一个问题来:五根绳子,同样的血迹分布状况,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凶手的有意为之?

      ***

      中午吃过饭,林澄去了一趟附近的商场,买来了一根三米长的麻绳,反正她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做一做捆绑实验。

      这根绳子和黑水湖里发现的五根麻绳长度、大小、粗细程度均一致。

      林澄再根据何主任发来的绳子3D建模还原图,在绳子中段的6个点位处做了摩擦标记,表明这是凶手打绳扣的地方。

      标记清楚后,林澄喊来了隔壁刑侦2队的同事王帅帮忙搭把手。按照她“在绳子摩擦标记处打结”的要求,王帅打了个漂亮的龟缚结。

      林澄双手负在身后,慢慢跪了下来,她闭上眼,想象自己就是湖里的尸体。临死的时候,他们就是保持这样的姿势。

      腿骨呈现出跪姿,双手负在身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得跪着屈辱死去。

      有了这样的切身体验,她感觉自己离凶案现场更近了一步,再一看,中间标记出“潜血反应”的这一段,对应的人体部分是胃部。

      她寻思道:“难道说,这五个受害人死亡前后,他们的肚子在流血,所以凶手捆绑他们的时候,绳子沾染了肚上的血?”

      王帅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公安大学刑侦课上不是学的吗?有一些日本武士.道的崇拜者,会用刨腹的方法来自杀!”

      在日本的武士道生死观里,剖腹是一种荣誉的自杀行为。

      他们觉得人的灵魂保存在腹部,死前用刀剖开腹部,灵魂才能得到解脱。

      林澄翻了个白眼,你是日本动画片看多了吧?人家武士.道那是刨腹自杀谢罪,咱们这黑水湖里,死者是死后被人捆绑起来抛尸,这能叫自杀吗?这分明是他杀!

      她动手解开了身上的绳子:“如果凶手是日本武士道的崇拜者,那他不必把死者给割喉啊,况且,我也没听说过哪个武士剖腹以后,要把自己捆住下葬的?”

      “那他们五个人的肚子上怎么会流血?”王帅问道,这桩案子的疑点太多了,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林澄掂量了下手中的绳子:“是啊,凶手究竟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捅肚子这种活儿,杀人效率可不高啊,大概率还一刀捅不死的说。”

      按照她的所学来看,这样的“多此一举”,往往意味着,凶手对死者的某种真实意图。

      ****

      送走了王帅,林澄左右都想不明白,干脆从抽屉里掏出了一款警务通手机。

      警务通:这是一种警用智能手机,由公安局统一配发给每一名警察,上面装载了一款公安内部专属的ai软件,类似于国外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

      她上警务培训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你想查什么案子,可以直接在警务通的人工智能系统上,输入案子的关键词汇,再和公安部资料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就可以查到相同关键信息的同类型案子。

      要知道,这年头科技在发展,连刑警办案也赛博了起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侦破疑难案件,是警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按照警务通使用手册来操作,林澄首先输入一行警号解锁了手机屏幕,再打开人工智能软件。

      因为她是第一次打开该软件,系统传来一行提示音:【您的警务通智能人工系统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下一秒,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头像。

      ……

      林澄出了出神,也不怪她感到惊讶:这个聊天界面的虚拟3D头像,做的实在是好逼真!

      准确来说:这人工智能聊天界面的小人儿,居然和她的师兄兼同事秦烽长一个样!

      秦烽是这台警务通的上一个使用者,去年因爆炸负伤昏迷不醒。很多人都说:秦警官长了一张男版建模脸。

      她也有将近一年,没见过他的脸了。

      ……可……他的脸,还真的在手机里建模了啊?这是用什么材质渲染的3D效果?

      林澄再凑近仔细看了看:只见“他”脸部皮肤的每个毛孔,每块肌肉纹理,都做的是纤毫毕现。

      这年头,3D建模技术这么高级了吗?

      简直和真人分不出什么区别啊!

      以上种种念头一闪而过,林澄收回了惊讶,她摩挲着手机的防爆外壳,先打了个招呼:“你好,我是林澄,我有问题要问你。”

      似乎是听见了她的声音,手机里的“他”慢慢抬起了脸,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么简单的两个动作,“他”做起来仿佛很费力气,眼中带着一种刚醒过来的朦胧恍惚。

      林澄也跟着有些恍惚,这虚拟小人的表情太传神了啊!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手机里,她都怀疑是师兄本人的脸浮现在眼前。

      林澄回过神来,问道:“你是这台手机的智能聊天系统吗?”

      “这是哪里?”

      下一秒,“虚拟小人”抢先一步打断了她的话。
      “他”的眸子微动,露出一脸的困惑之色,表情看上去竟然比3D电影还逼真几分。

      林澄:“……”
      这个声音好熟悉……怎么听上去像是秦烽亲口说话啊?
      她不由得想:难道秦烽他把自己的声音,也设置成了警务通智能软件的系统音?

      抱着几分好奇,林澄再次问道:“请问你是用秦烽的脸来建的模吗?”

      没等她说完,“他”再一次打断了她的话:“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台手机里?”

      “他”的神情非常震惊,从这表现来看,他的反应毫无疑问像是个真人在发问……

      林澄:“……”

      见了鬼呦!

      这警务通手机成了精,还会cos人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002 秦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