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朝堂争【修】 ...


  •   下朝之后,韩琦与文彦博心照不宣走在了一起,两位老友久未叙旧,文彦博笑容满面,气定神闲,丝毫不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朝堂风波,问道:

      “稚圭贤弟,你许久未见妻儿,此次回京要待多久?”

      “朝中事忙,怕是不能多留,我那幼子虽只有六岁,还是要回相州啊。”

      韩琦长叹了口气,道:“老了老了,宽夫兄,我近来身子频频抱恙,想做些事情都是力不从心,真不知此生还有几年光景。”

      文彦博也叹了口气:“稚圭贤弟,我们都一把老骨头了,如今位极人臣,什么是没见过的?邓绾这类小人,贤弟更不要放在心上,一朝天子一朝臣,由他去吧。”

      韩琦一片赤诚之心,为朝政忧心不已:

      “官家要成一代明君,需得名臣辅而佐之。你我已然如此,司马光也退居洛阳,官家事事都听王安石的,可王安石平日用的,竟是吕、邓这样的人手,我们要是不管,日后由着他们呼风唤雨不成?”

      文彦博一向心宽,笑道:“官家是年轻人,有些气性锐意进取,又不似仁宗那般好女色,一颗心思全都在朝堂之上,终归不是坏事。他若对王安石全然放心,怎把枢密使和参知政事之位,交给反对新党的我与冯京呢?”

      韩琦摇了摇头:“我倒宁愿官家好些女色,别一心都扑在新法上面。”

      二人相视一笑,转身出了朝堂,这日的阳光甚好,文彦博不由得驻足,道:

      “下个月底,新科进士便要赴琼林宴,稚圭可记得天圣五年时,也是这样的天气,你我二人进士及第,一起出了这大庆殿么?”

      韩琦微微一顿,那些往事如过眼云烟一般,只轻轻叹了口气,相隔近五十年,他再也不用管什么禁忌,只喃喃道:“那日无意冒犯了皇后娘娘,亏得仁宗仁慈,你我才有今日。”

      韩琦的书僮跟在二人身后,不由道:“皇后娘娘,可是如今的太皇太后么?”

      二人瞬时沉默无语,文彦博良久才道:“五十年须臾而过,稚圭,我们果然是老了,走吧。”

      赵顼回到紫宸殿中,却是心中烦闷,群臣皆散,他单独留了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章递给王安石,道:

      “韩琦在奏章中尽数指责青苗法害民之状,今日在朝堂之上已经是有所保留了,朕不明白,卿始谓青苗法可以利民,怎会糟到这个地步!”

      王安石见赵顼犹豫不定的模样,心中稍稍不悦,据理争道:

      “苟从其欲,坊郭何害?朝中所行新法,都是臣反复斟酌,向陛下汇报后,才交付司农寺,号令于天下,臣论此事已十数万言,陛下尚不能无疑,不知天下还有何事可为?”

      赵顼见王安石面上微微带些愠色,只怕他生疑,连忙辩道:“卿是朕的师臣,朕何时对卿有疑了?”

      王安石自当了宰相之后政绩斐然,外界如何他都不惧,唯独担心赵顼心志动摇,俯身对他一揖:

      “先帝治平二年,国朝岁入虽达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银两,官费、军费等支出却达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银两,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如今变法不到六年,国库便甚是丰盈。新法触动了谁的利益,谁就定然会阻挠变法,朝堂小人之言,岂能信乎?”

      国库丰盈所言不虚,赵顼点头道:“卿言甚是,朕与卿勠力同心共处国事,从未怀疑于卿,也从未动摇新法。”

      王安石哪里肯信,乜了一眼赵顼身侧的李评,只道:“陛下欲成大事,需得心智澄明,莫被奸人所惑。”

      赵顼轻轻点头,又道:“韩琦身为三朝宰臣,他既然重提新法弊端,卿也当查上一查,你给他一个交代,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王安石却不赞同:“翰林学士曾布典领司农寺之职,均通天下之财,官家若是心有疑虑,翌日诏曾布前来奏对便可,今日朝堂有一人质疑,官家就要下令详查,明日若是举朝反对,官家是不是要罢免臣下,罢免新法呢?”

      向宗良也在殿中,连他都知晓赵顼心里为难,王安石却不为所动,紫宸殿里气氛甚是尴尬,赵顼微蹙着眉,自他登基这些年里,他对王安石可谓言听计从礼遇有加,亲自道歉也有过几回,眼见王安石愈加任气强悍,要再服软,也是有些不情不愿的。

      赵顼缓缓道:“今日之事,是朕不该质问于卿,卿莫要生气了。”

      王安石对着赵顼行了个揖礼:“臣怎敢生气,只是纵观历朝历代改革变法之事,哪个不受多方阻挠,陛下需坚定心志,新法才可以成。中书省中还有诸多政务,臣先告退。”

      王安石走后,换作李评愤愤不平:“王安石是何意?难道臣有些话,对官家说不得吗?”

      赵顼心下对王安石有些恼,只道:“不用管他。”

      紫宸殿里内侍押班李舜举呈上奏章:“官家,端明殿学士、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司马光的奏章到了。”

      赵顼翻着看了看,便将奏折放在一边,向宗良瞧他神色恹恹,问道:“司马光在奏章里说什么了么?”

      “无非是些修书之事,幸好司马光现在只是修书,他若抨击新法,比十个韩琦还要厉害!”

      赵顼随即轻叹口气:“可惜司马光如此人才,不能为我所用!”

      向宗良面上一笑:“臣记得熙宁二年时,官家想要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可司马光却说不废新政便不接任,敢如此行事,国朝中除了王相公,也便是他了。”

      虽时隔四年,赵顼仍是无奈道:“朕就是怕他与王安石意见不合,才叫他去枢密院掌着军政要务,他竟威胁朕,说什么他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真是气煞人!”

      李评却道:“官家就是太宠着王安石了,瞧他方才在紫宸殿里颐指气使那般模样,对官家尚且如此,要是司马光在朝,还不得闹翻了天!”

      赵顼想起往事,仍是不能释怀:

      “可不是,当时朕把司马光降为知制诰,门下省那些官吏竟敢拒绝发布圣令,非得朕亲自将诏书交给司马光。朝中尽是这么些个有气性的臣子,都是欺负朕当时年少。”

      李评冷哼一声:“方才王安石在紫宸殿,官家何必要顺着他?”

      “宣德门之事,王安石至今不能释怀,朕怎么好再驳了他的颜面?整个朝堂除了王安石,无一人可以横当国事,助我大宋中兴,偏偏就那么多人,非要跟他过意不去。”

      赵顼不愿再提烦心之事,对李评和向宗良道:“浅予生辰在即,禁中设宴时,还要你们二位多费些心,清平司近来有新人崭露头角,尽可以请来。”

      向宗良却道:“王诜最是多才,官家不如将浅予的生辰交给他,定能惹长公主欢喜。”

      赵顼点头答应:“也好,你们商量着办就是。”

      陈仪真在汴京城的居所,叫做清心别院,王诜正忙着帮她安置院落,清心别院虽小,按着陈仪真的意思,院落前后皆种了不少竹子,后院池塘边上,又用茅草建了间书阁,正当春日,王诜叫人搬了些花来,从窗外看来,小小院落景致错落,他得意极了,便道:

      “玉壶□□,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眠琴绿阴,上有飞瀑,书之岁华,其曰可读。真真,这清心别院,你可满意否?”

      陈仪真含笑道:“我初来乍到,其实先凑活着住便是了,晋卿哥哥都这般费心了,我能说不好么!”

      王诜特意从家里带了两个使唤丫头,与一青壮护院,对陈仪真道:“你只有小月一个丫头,这是素默,这是妙微,还有一个护院叫郑兴。此三人都是我从家里千挑万选出来的,你放心用便是,他们要是做的不好,我再给你换。”

      那三人俱是聪颖伶俐,齐齐福身道:“见过陈家姐儿!”

      陈仪真不想欠他许多人情,只道:“你还是把他们带回去吧,我和小月过的挺好,用不着这许多人。”

      王诜却道:“你也是富贵屋里养大的姐儿,何必苦着自己,若叫我领他们回去,倒是凭白让人以为是你看不上他们,累的他们要被人嚼舌根了!”

      素默对陈仪真盈盈道:“我家公子一片真心实意,陈家姐儿便收下我们吧。”

      陈仪只好点头:“收下也好,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晋卿的丫头,名字着实高雅,素默沉静,妙微则灵动一些,很是人如其名。”

      妙微欠了欠身:“此处离金明池不远,官家前几日才驾幸金明池和琼林苑,我们一会儿可去走走,顺道再置办些东西。”

      陈仪真颔首一笑:“癸丑科举榜单已出,依着国朝祖制,官家下个月要开琼林宴,款待新科进士。清平司领了好些个舞曲差事,正好秦娘叫我去琼林苑中瞧瞧,定些曲目。”

      王诜道:“我就不陪你去了,不过我有话先说在前面,琼林宴前,是舒国长公主寿辰,你得随清平司入宫。”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朝堂争【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