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朝堂争【修】 ...


  •   自陈仪真入了清平司,向宗良便成了这里的常客,他又跟了几日,陈仪真却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向宗良不屈不挠,继续追着她道:“你如今当上了清平司的乐师,下一步便是要随教坊入宫告御状了是么?”

      陈仪真满面笑意,颇似故意捉弄于他,道:“衙内有何指教?”

      “官家前两日才擢升王安石妹夫的官职,春闱在即,朝中为新党取士,经义局都快设起来了,绝无动摇新党可能。”

      向宗良知是上次约定之事惹了她嫌弃,只好便苦苦解释:“陈小娘子,上次我真是有急事先出去了,实在是对不住!”

      “我问你留在那屋子里的人是谁,你告诉我没有?向衙内想让我信你,怎么却一点儿诚意也没有呢?”

      “我真的没法儿说。”

      陈仪真见他为难不已,却翩然一笑:“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那样的人,必非富即贵。”

      这下换作向宗良大惊:“他跟你说什么了?”

      “无可奉告。”

      王诜远远便见着向宗良与陈仪真纠缠,重重咳了一声,与李评一并走了过来,对向宗良一揖:“呦,我说怎么许久不见秀州刺史,原来是在清平司啊!”

      李评与王诜在远处观望了许久,他是个藏不住事的,整张脸写满了惊讶,对向宗良道:“景弼啊,连你也来教坊中度日!你怎么想的,以后真不娶长公主了?”

      向宗良生怕陈仪真误会,只道:“别胡说。”

      王诜将陈仪真拉到自己身边,摆出一副热心的姿态,对陈仪真道:“介绍一下,这位是荣州刺史、东上合门使、枢密都承旨李评,太宗万寿公主之孙,表字持正。”

      又指着向宗良道:“这位向公子,乃是今上妻弟,秀州刺史向宗良,表字景弼,这位向刺史,未来可是舒国长公主驸马的不二人选。”

      向宗良神色一片焦急:“晋卿啊,怎么连你也......陈小娘子,你万莫听他们胡说。”

      “我说景弼,你是不是早就认识仪真?”

      王诜的手指终于指向陈仪真:“这是我远房的表妹,与我一并受教于苏先生的,闺名陈仪真。”

      苏轼之名,大宋民众无人不晓,李评向来仰慕其人,便问陈仪真道:

      “苏先生离京出任外官四年,官家每每提起都甚是挂念,陈小娘子既是苏先生的故友,这两年来他过得可好?”

      苏轼虽外放于朝堂,可他向来随遇而安,甚少为自己的仕途忧愁,向宗良却替他惋惜:

      “苏先生为政清明,深得地方百姓爱护,只不过先生有宰执之才,却居于杭州小地,颇有些大材小用。”

      王诜是苏轼密友,生怕向宗良这话叫人捕风捉影,传到赵顼耳中成为牢骚之言,便笑着打圆场:“什么大材小用,景弼这话可是不对,苏先生去了杭州恁样的安乐之地,这几年来文采大进,岂不叫人羡慕?”

      向宗良听得出王诜话中之意,面上轻轻一笑,道:

      “官家不久前还说,他对苏先生甚是想念,我辈人中,也只有晋卿最得苏先生青眼,咱可先说好,今夏苏先生回京述职之时,景弼还请晋卿引荐,与苏先生好好聚聚。”

      “也好也好,家中有事,晋卿与妹妹先行一步,不打扰了。”

      王诜寒暄一番过后,便带着陈仪真与小月出了清平司,上车之后,陈仪真这才道:“方才胡说些什么,咱两不过是点头之交,谁是你表妹了?”

      “咱两的关系,何必要对他们解释?”

      王诜长出了口气,道:“真真,你和向宗良如何相识的?”

      陈仪真淡然道:“萍水相逢罢了,并不是多深的交情。”

      王诜神色郑重,只怕向宗良与她不清不楚:“真真我跟你讲,向宗良可是舒国长公主选定的驸马,长公主是今上嫡妹,素日最得内宫宠爱,我们惹不起的,你可万万不要与向宗良有什么瓜葛!”

      “你放心,我晓得分寸,祖父被弹劾事大,我不会与他有何牵连的。”

      陈仪真眉头微蹙,又道:“晋卿,你与李评和向宗良交情不浅,怎么方才提到苏先生的时候,听你和向宗良的话里,都像是各有隐藏?”

      王诜只道:“如今汴梁城里风起云涌,新旧党争不绝于耳,想当日苏先生只是上书官家谈论新法的弊病,便使得王安石生了厌,不得已才去杭州躲避风头,向宗良和李评天天在官家身边,要是有人将方才大材小用那句话添油加醋随意抹黑,那还了得?”

      他顿了顿,又道:

      “其实景弼倒不是搬弄是非之人,只不过李评作为官家宠臣,甚喜议论朝事,为人天资颇为刻薄,在合门及枢密院招权不忌,多布耳目采听外事,才是叫人放心不下。”

      陈仪真闻言垂首:“苏先生私下里曾与爹爹言语,国朝臣子对咱这位熙宁天子褒贬不一,说其喜好声色功名,又易信他人之言,哥哥身在朝堂,可要事事当心。”

      她忽然好奇之心顿起,又道:“晋卿,你是新党还是旧党?”

      “我虽不涉党争,可结交密友如苏先生之流,旧党之人居于多数。咱这样的人,只管写词作赋、笔墨丹青,做风流才子便是了,什么新党旧党,都与我们无半分联系。”

      王诜飞扬洒脱,见小月听得兴起,忽而想考她一考,便道:“小月妹妹这些年跟在苏先生身边,也听了不少朝政事罢,如今国朝是何官制,你可晓得?”

      小月原本便甚是玲珑,又得陈仪真爱护,所会之事绝非端茶送水,盈盈答道:

      “我大宋朝乃袭唐制,设中书、枢密二府,度支、户部、盐铁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三省六部多有更迭,中书省以同平章事为正相,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以枢密使为首长,三司使掌管三司,位同副相,晋卿公子,我说的可对么?”

      王诜叹服不已,又对陈仪真道:“真真,我接到苏先生的信,才知你祖父被弹劾罢官,是为党争所累,朝堂党争非你我能左右,再过几日,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韩琦便要进京述职,韩琦可是先帝钦点的辅佐之臣,素闻他对于王安石颇为不满,他此番进京,怕是又要掀起不少浪,妹妹可定要慎言行啊!”

      韩琦入京之时,天子赵顼派皇弟岐王赵颢、嘉王赵頵亲自于城北陈桥门相迎。

      韩琦身为三朝元老,仁宗朝和英宗朝时便为宰相,又拥立先皇和今上有功,朝野之中威望极高,也深得今上倚重。他此番回京述职,赵顼特赐在大庆殿中接见,韩琦年过六十,两鬓已花白,身板却仍然硬朗,精力富足,他上得殿来,朝着赵顼行礼道:

      “臣韩琦,叩见陛下天颜。”

      赵顼身着衮冕之服,前后并贯真珠,珠旒外又有翠旒十二,以碧凤御之,加紫云白鹤锦里,甚是威严庄重,他知韩琦年迈,自是十分的体贴,亲自从殿上走下来为韩琦赐坐,道:

      “卿年事已高,从相州到汴京一路舟车劳顿,快快请坐!”

      韩琦心念内宫诸人,待坐下之后,便随即问道:“老臣久不在京中,陛下和两宫太后、皇后娘娘可安康否?”

      赵顼面色温和,恭敬道:“宫里的人一切都好,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早就吩咐了,请韩卿得空之时,务必入禁中叙旧。韩卿在相州可好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朝堂争【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