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 45 章 ...

  •   大年初一,萧义接到了正德和暄儿的军报,困住了北胡十六万骑兵,十六万骑兵尽数投降。接到军报时,手下的大将们都在,正在商议攻克京都的部署。众人高兴之余,一位将军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这次虽然降了,但胡人反复无常,这次若不杀了他们,将来必是大患。”另一位将军也附和说:“战国时秦武安君于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才有了后来始皇帝一统天下的伟业。大将军当效仿当初武安君之举,歼灭北胡主力,至少能让他们二十年无力再入中原。”其他几位将军也纷纷附和。

      萧义却不作声,转头问木易:“木将军如何看?”木易一时默然,想了想才说:“武安君功高盖世却被秦王所逼自尽,自叹源于当初以欺诈坑杀四十万赵军。自古杀降不详啊!但各位将军说的也都各有道理,末将一时也难以决断。”萧义沉默了片刻,说道:“这件事我再考虑考虑,明日再议。”

      木易回去正碰上吕阳夏送军械和粮草过来,想起了老主公生前要他遇大事问吕阳夏的话,便对吕阳夏说了十六万胡人降兵的事,吕阳夏没有任何犹豫,“主公不能做武安君,我来做,为了江山社稷,我就算受报身死又如何?”当即转身去见萧义了。木易大惊,急忙跟着他一道去了。

      萧义听了吕阳夏的话,说道:“你杀还是我杀有何区别?不过自欺欺人而已。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要再考虑一下。你先回去休息吧。”吕阳夏听主公如此说法,便退了下去,木易才松了口气。

      回去之后,木易怎么想都不对劲,忽然手下有个游击将军求见,木易让他进来,他行了军礼后说道:“听说将军在议北胡降军的事,末将倒有些想法。”木易记的此人姓钱,便说道:“钱将军但说无妨。”那游击将军说:“末将以为杀不杀都有道理,各有利弊。这决定却不该由大将军作下。”木易惊讶的问:“哦?那依钱将军看,谁该做这个决定?”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胡人降的并不是大将军。”那游击将军说道。木易上下打量这人,看着是个魁梧的汉子,没想到心思如此缜密!“我知道了,你提醒的好!”木易赞许的说。那游击将军退下去了,木易当即书信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到正德和暄儿手中。

      萧义静静坐着,若论得失,自然会患得患失,两下为难,可是正如当初在凉亭中初遇杨先生时他预言的,如何应劫,全凭自己的本心一念。萧义已经下了决定,只是具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仔细推敲,毕竟这十六万胡骑若是放虎归山,将来必成大患。

      正德和暄儿收到木易的信时,正德刚结束与胡人将领的摔跤搏弈,赢了满堂彩,在胡人敬佩的目光中回了营帐。正德看完信递给暄儿,暄儿看了呵呵一乐,“木将军是想我们做主保下这些胡人,但又担心将来胡人做乱。”正德也笑了,“这点你不是早想到了吗?这几日你五擒五放,这帮胡人已经对你心服口服。”

      “今日你赢了这场摔跤,晚上我们趁热打铁再和他们喝酒比箭。今日不行,明日再来,不信不能彻底折服这帮胡人!”暄儿笑道。正德点头,“就按你计划的办。原本你说要收编他们入麾下,并且定下盟约允许他们将来定居河套,我还担心大将军他们反对。现在看来还是干了再说。”两人定了主意,当下商议起具体事宜,如果顺利的话,最好今晚就能立盟,也免的大将军那边左右为难。

      萧义收到正德他们的来信,读着信不由笑了出来,一看就是暄儿的主意。木易看了信彻底放了心,吕阳夏却有所顾虑,“那些胡人将来会不会占了河套?”萧义道:“若是把河套全划给他们居住自然会如此。可若是移更多的中原人去河套和胡人混居,设立汉胡并存的府衙,就不怕胡人做乱。当然细节上还要好好推敲。”吕阳夏想了想,这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至少目前这十六万胡骑能为己方所用,大事何愁不成?

      大年三十,阿昭他们是在大伯家过的,阿昭把铜锅子拿了过来,一家人围着铜锅子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在堂屋里聊天守岁。听大伯和大伯娘说明年田里地里的打算,这几年郡里风调雨顺,粮食富足,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手中也有了些银钱,商阜繁华,一片太平景象。听说有些地方的人把家都迁了过来,这里没有战事,赋税又低,人们宁愿离乡背井也要移居过来。少微村却不收留外来人,这里是萧家和杨家的发源之地,又被免了赋税,官府不允许外来人移居到此。

      捷儿和菁儿早已睡着,临睡前还叮嘱顺儿到了放爆竹时把他们叫醒。当村里传来爆竹声,顺儿把他们推醒,三人跑到院里放爆竹去了。放了一刻钟,浑身寒气的进屋来,阿昭和阿萝给他们端上热姜糖水喝驱寒,看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阿萝忽然对阿昭说:“嫂子,过了年让捷儿跟你们练功行吗?”阿昭笑道:“那有什么不行的,只要捷儿愿意就行。”捷儿忙说:“我愿意!我想和顺儿哥一样厉害!”菁儿忙道:“我也要一起练!”阿萝捏了捏她的鼻子,“哪回落了你的?”菁儿呵呵乐了。

      出了年,捷儿上山来时却把正阳家的三儿也带上来了,“舅娘,三儿也想学。您也教教他好不好?”捷儿问阿昭。阿昭知道捷儿和三儿打过几架,不想还打出交情来了,笑着问三儿:“三儿,你奶奶和你娘知道你要跟我学吗?”三儿点头,“知道的,还让我拿了拜师礼来。”说着从身后背篓中取出一大条咸肉给了阿昭。阿昭笑着说:“那谢谢她们了!”菁儿和六儿,三儿都玩的好,便问:“三儿,六儿哥呢?他怎么不来?”三儿回答说:“我哥说他要帮娘种田,没时间练功。”

      六儿和三儿都是好孩子,阿昭平时见到他们都会给他们塞些吃的,他们也跟阿昭和菁儿亲近。阿昭对三儿说:“三儿,你告诉六儿,他要想学就来,能学多少学多少,也不是非要花多少时间的。”三儿听了自然高兴,“谢谢婶子!我回去就告诉我哥!”阿昭摸摸他的头,三儿和顺儿长的很像,虎头虎脑的,看到他就像看到顺儿小时候。

      三个孩子站一溜,阿昭开始教他们呼吸吐纳的方法,带着他们在院子里一边跑圈一边练习呼吸之法,孩子们觉的很有趣,练的都很认真。练了两刻钟,便由顺儿来教他们剑法,给他们削了竹剑先练招式,如此练了小半个时辰才算结束了今天的功课。

      隔天六儿也来了,过了几日牛娃也来学了,小院里容不下这么多孩子练功,阿昭就把他们召集到大伯家的晒场上练功。过不几日,大堂伯来家中,“正明媳妇,听说你教孩子练功了?”阿昭应道:“几个孩子想学功,我就教了,都是些粗浅的功夫,练了身体能强壮些。”大堂伯直点头,“好!好!这是好事啊!正明媳妇,你能教教族里其他孩子吗?”阿昭点头道:“若是他们想学,自然是可以的。不过能不能学成却是看他们自己了。”大堂伯喜笑颜开的说:“那是当然!我都会跟他们说清楚的。”

      第二日,阿昭便开始带着族里的孩子们在晒场上练功了,每日练一个时辰对孩子们来说也不算难,更何况阿昭想法子变着花样让他们觉的练功有趣,教他们平时自己走路,奔跑甚至睡觉都可以练习呼吸吐纳,这样的练功,孩子们一点也不觉的辛苦乏味。顺儿教练剑,他们就更高兴了,平时回了家都会举着竹剑认真的练上几遍的。族里的老人们也爱看孩子练功,晒场边常有老人兴致勃勃的看着他们练,今年冬天村里一点也不冷清。

      正明的生活仍是那样,编竹器,编藤器,打坐修炼,每月去镇上一天给人摸骨算命,得了闲就指点顺儿和菁儿练功。日子过的飞快,积雪消融,日头渐暖,溪边柳枝开始返黄,猫了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准备春种了。族人手中有了余钱,军中的堂兄弟们也不时捎些银钱物品回来,村里许多人家都买了牛,今年春耕轻松了许多。阿昭他们没有买牛,实在是家里没有地方养牛,横竖大伯家也添了牛,大伯也让他们别买牛了,两家一直都是一块儿干活的。

      少微村里稻秧插满田的时候,萧义带着军队冲入了京都,可是一入京都就发觉不对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许多支分队无声无息的没了踪影,等冲到皇城前,十支队伍只有三支汇合到这里。皇城上一片寂静,连守城的人都没有,萧义命令按兵不动。眼前一定是有人布下了阵法,萧义虽然不懂阵法,但也不难猜到。现在的情势十分危险,这个布阵的人能将整个京都做成一个阵法,随时有可能让他们像其他七支队伍一样无声无息的消失。齐暄他们正在攻打北面的要塞,如果一切顺利,今日就应该可以从北面攻进京都了,只是现在城中危机四伏,派人去北门探个究竟都不可能。

      齐暄他们打的很顺利,有点太顺利了,反而让齐暄警惕了起来,从北门一入京都,他就收拢大军,爬上城门往京都里面一看,一个环环相扣的大阵!这手法象足了当初那个阵中有阵的七绝阵。齐暄哈哈一笑,正好可以一雪前耻!齐暄在城楼上观察推算了三日,终于下了城楼,翻身上马,“走,我们去会会京都!”和正德他们部署了路线,便向着皇城进发了。

      齐暄行进的路线很奇怪,曲曲折折,有时还会弃路不走,打通墙壁,穿洞而过,用了两日才来到了皇城北门。还未到北门,就看到一位女子坐在驴上站在北门前对着他笑,齐暄不由笑了,快马一鞭,跑了上去,“你怎么也来了?”乔十三笑道:“到北方办了些事回来,看到有人在这里布了大阵,进来看看。”齐暄笑了,“看这布阵的手法,只怕还是我们的老朋友呢。”乔十三一拍驴子,向着皇城行去,“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齐暄回头让大军暂时原地驻扎,自己跟着乔十三进了城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5章 第 45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