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过了几天,大伯来家里说:“今年稻子怕是不行了,扬花的季节天天这么下雨,恐怕是没什么收成了。族里商量过了,每家按人头分一块坡上的荒地,开出来插上番薯藤,还能收些番薯上来,怎么着也不会饿着。今年族里谁家都不许卖粮,否则断了粮族里不管。我给你要的两亩荒地和我们的挨着,明天开始族里一起去开荒,你们就别管了,我和你正德哥搭把手就开出来了。”正明却说:“我和你们一起去,我能行,大伯别担心。”杨盛春想说让他别去,但还是闭了嘴,自从侄媳妇进了门,正明能走出家门,能下地干活,还学会了看相的本事,自己可不能绑着他,不让他象别人一样过日子。“行,那我到时候来带你过去。”

      阿昭问:“大伯,这么多人一起开荒,还能借的上牛吗?”杨盛春说:“借不上啊,你大堂伯自家要用牛,他倒是说先给我们用,我推了,哪有那样的理?”阿昭想了想,“要不我去问问木管事,他们府上应该有几头牛,或许能借来呢。”杨盛春高兴的说:“要能借来就太好了!”阿昭打算一会儿就去问,正好再给他们多拉一趟石头过去。

      正明问:“大伯,正阳那边?”杨盛春神色黯然下来,“这是族里的决定,也通知了村里其他人,若是他们也想开荒,可以自己买地,二两银子一亩。你大堂伯说正阳没有买,也不知道是怎么打算。唉,算了,管不了了,到时候看情况,不行就接济一些也就是了。”正明没有作声,点了点头。

      开荒那天,阿昭带着大伯一早去萧府牵了三头牛回来,来到开荒的地方,族人已经三三两两的开起荒来,见他们牵了三头牛来,自然高兴,靠自己的力气开荒,得多久才能开出一亩地?虽然这些荒地里树木不算很多,别说那些灌木和草根要清理干净不容易,刨一个树根就得大半天,更别说还要把地平出来,整出来。

      堂叔,大伯和自家合用一头牛,大堂伯照顾他们,分给他们的七亩地上只有十几棵树,灌木虽然不少,但还是容易了许多。三家人分工,砍树,把草割出防火圈烧草,忙了一上午,树木都被砍倒,拖到了地头,防火圈也割好了,午时堂叔和大伯在两头放起火来,烧掉地上的灌木和草。可是这火却不好烧,连天下雨,今日虽然没下,但草和土都是湿的,很不好着,点了好几次烧了一会儿就熄灭了。大伯狠狠心说:“我回去拿些油,泼上去烧。今日不烧掉,明日要再下雨了就更没法烧了。”

      阿昭听大伯这么说,灵机一动,“不用拿油,我有法子!”以前生火时,暄儿顽皮,采了松枝和柏枝来烧,结果火苗窜的老高,把大家都吓着了。阿昭想了是因为松柏有松油和柏油的缘故,后来在山里几次遇到下雨生不起火,都是用的松柏引的火。大伯他们听她这么说,忙去附近的林子里砍了些松枝,柏枝来,果然一点火,松针和柏叶就熊熊燃烧起来,火势很旺,慢慢的把草和灌木也点燃,烧了起来。一看有用,大家又去砍了不少,扔到地里各处引火用。堂叔跑去告诉族人这个窍门,大家正愁点不着火,这下可高兴了。

      一直烧到傍晚,才把七亩地烧了个干净,大伯高兴的说:“行!明日就开始翻地刨根了。今晚都早点睡。”正明和阿昭跟着大伯回家,开荒的这些日子,大伯母自然是要他们在这里吃的。大伯母见大伯的神情,知道今天一切顺利也很高兴。“阿昭,我看顺儿最近机灵了许多,暄儿教他什么一学就会了!”大伯母对阿昭说。阿昭乐呵呵的说:“是的。”自从上次吃了那仙萝果,正明让阿昭带着顺儿练功。阿昭教什么,顺儿一学就会,而且练的像模像样,学其它东西也是一样。

      大伯母又问:“阿萝说顺儿脖子上挂的那块玉是他在山上捡的?我们这山上还有玉?”阿昭回答说:“是啊,暄儿也捡了一块,也是他们运气好。”大伯母笑了,“确实运气好!阿萝的那颗金珠子都能捡着,你们再去山里几趟,我们家就要发财了!”阿昭呵呵笑着说:“那我们可该多去几趟。”两人说说笑笑把饭菜端上桌子。

      大凡世间之事,过程越是艰辛,结果就越让人珍惜。等到七亩荒地都开了出来,加了肥土,插上了番薯藤,大伯,堂叔他们蹲在地头良久都没有离开。已是五月下旬,天又下起了雨,这里地势高,倒是不怕,但愿这几亩番薯能有些收成,稻子今年是没有希望了,浣纱溪的水都涨到稻田了,许多人家的稻子已经被淹了大半截,水再不退就要烂了。村里人都很焦虑,但又无可奈何,老天不赏脸,庄户人家就苦了。

      秦氏也很着急,家里虽然有存粮,吃上两年也没问题,可不能只出不入啊!正阳却说:“娘,放心吧。田不行了,我明日就去镇上找工,有了入账不怕没粮吃。再说开出来的荒地只能种番薯,让你们天天吃,你们也受不了。”秦氏想也是,自己是要吃米饭的,开了荒地确实没什么用,还是挣钱买米合适,便说:“那你和菊花一起去。我在家带着六儿和三儿。”夏菊花本就打算和正阳一起去做工,婆婆这么说了那最好不过。自从祠堂里被除了族,夏菊花对正阳又爱又有些畏惧,对秦氏也客气了许多。

      暄儿最近有些郁闷,天老下雨,也不知怎么回事,三天两头有蛇钻到笼里吃石蛙,虽说蛇价高,可是自己养的不是蛇啊!暄儿看着三只装了蛇的小竹篓,竹笼里又来了一条菜花蛇。索性叫姐姐带自己去镇上把它们赶快卖了,眼不见为净。给杂货铺的竹器备的差不多了,阿昭就套上驴子带暄儿去镇上了。

      到了酒家,掌柜的见他们带了四条蛇过来,高兴的眼睛都眯成缝了。阿昭还带了自家和阿萝腌好的两百多只咸蛋,掌柜夸道:“你们腌的咸蛋真是没的说!来我这里的客人没有说不好的,很多还买一些带回去。这两百多只咸蛋,也就够我卖两周的。你们可得多腌一些给我拿来,我也不赚你们什么钱,两个蛋五个铜钱,你上哪儿也不会给你这个价了。”阿昭笑了,“我们不会送去别处的,您不用加钱。”掌柜笑呵呵的说:“要的,要的,你们这咸蛋值这个钱!”他就愿意和杨家姑嫂做生意,厚道!

      阿昭和暄儿正要出门,和夏菊花碰个正着,两人都愣了一愣,阿昭招呼道:“六儿娘。”夏菊花有些尴尬的点点头。掌柜见他们认识,对夏菊花说:“你们认识啊?好,你明天拿五斤酒来试试。若卖的好,我就从你们店里订。”夏菊花高兴的再三谢了,等回头出门时,阿昭他们已经走的没影了。夏菊花心里有些复杂,自己也说不清。

      到了杂货铺,老板娘见到他们很高兴,“上次做的那几套竹椅茶几都卖完了。后来还有人来问,我让他们过两周来。幸亏你们送来了!下回请你当家的多做三四套,小竹椅也要多几把。”阿昭应了。老板娘又问苞谷面还有没有,阿昭摇头道:“今年怕是不行了。稻子眼看要绝收,各家都指着地里的番薯和苞谷过日子呢。”老板娘叹了口气,“看今年下雨的这个劲头真是绝了,看来我也得多屯些粮才行,不然明年日子不好过了。如此说来,今年你妹子家还能做番薯糖吗?”阿昭回答说:“若是稻谷绝收,番薯糖怕是做不了了。柿糖倒可能做。”老板娘高兴的说:“那太好了!好多客人都在问柿糖还有没有呢。”

      阿昭买了些油盐醋,价钱都涨了一些,“实在没办法,官府又加了税。”老板娘叹了口气,给她抹了零头,问:“今年你妹子家还做酱吗?”这阿昭还真不知道,天气这样,能不能做成还是个问题。只能答应帮她问问,下回来告诉她。

      从杂货铺出来,阿昭没有急着回去,先去粮价看了看,米价,面价都翻了一番,让她大吃一惊,这就已经开始涨价了?想了想,还是买了一百斤米先备着。店里的伙计一边帮她抬米上驴背,一边说:“您这算是买对了。过几日这粮价还得涨呢!听说这次我们这里的水还不算大,很多地方屋子都淹了,死了好多人呢!两淮和江南都遭了灾,这稻米的价只有更高的。”

      阿昭听的心惊,没想到居然是这么大范围的大涝!赶忙问:“那朝廷会赈灾吗?”那伙计压低声音说:“你就别想了!听说朝廷要和北面什么国打仗,不但要加税还要征兵役呢!现在镇上都传开了,大家都在想法子筹钱免兵役,一个人要二十两银子!征兵令据说已经到了府里,过了秋收就征兵。”

      阿昭万没想到听到这样的消息!带着暄儿回村就去找大伯说了,大伯也大吃一惊,赶快去找大堂伯。阿昭问大伯母今年做酱油的事,大伯母看看天,说:“还是得做,做不做的成就看天了。我看地里的豆子长的不好,估计今年的酱油难做好了。”阿萝说:“那我们就买去年的豆子做。嫂子刚才不是说粮店里的豆子还没涨价,我们去买上五百斤,也不过二三两银子,做成酱油能卖出十多两银子,划的来。”

      大伯母咬咬牙说:“行,明日让你爹借了牛车就去买。今年田里没收成,官府还要加税,不拼也不行。”阿昭说:“阿萝的脑子真灵,这笔帐被她一算,还真是这么回事。要我却是想不到的。”阿萝不好意思了,大伯母也笑了,“你快回去吧,家里的事还多着呢。”

      阿昭回家和正明说了涝灾,加税和兵役的事,正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气数已尽。”阿昭心中一凛,正明的意思是?正明又说:“天灾起,妖孽出,这几年不会太平。阿昭你的八卦剑要加紧练了。”阿昭点了点头,最近忙里忙外,在修行上虽然每天也练着,却不那么用心,八卦剑上也没有多大进展,自己还是松懈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第 3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