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3、第 103 章 ...

  •   及笄礼后便是皇长子大婚仪式,大婚在长信殿中举行,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为迎亲使,迎娶成国公嫡长女沈氏为皇长子继妃。

      迎亲队伍异常庞大,几乎与当年迎娶原配叶妃的阵仗不相上下,沈莹的送嫁队伍也不下于叶妃,张氏下了血本要让女儿风光大嫁,成国公府一半儿的家底都给沈莹置办了聘礼。

      邱氏心里明白,沈莹的嫁妆不仅是成国公府的脸面,也是皇家的脸面,薄了,自己丢脸不说,也是对皇家不敬,嘀咕了两句之后,还是换上笑脸儿给沈莹张罗去了,上回她给杨熙办得嫁妆不错,张氏这回便叫她跟着搭把手。

      有叶氏的先例在前,后头的不好越过去,张氏即使有心显摆,也不敢做的太明显,嫁妆的头一层看上去与叶氏当年的差不多,有些还稍次些,但下头却是实打实的贵重东西,随便儿拿一件出来都能当成传家宝。除了张氏置办的,还有亲戚家添的,张家老太太添的,太妃添的,还有长公主添的,加起来两抬都不止。

      然而这都不能叫张氏高兴,因为皇长子没来迎亲,她是亲眼见过皇长子到叶家门口迎娶叶氏的,就像寻常人家娶妻一样,可是这次,皇长子却没来,即便心里清楚女儿是继妃,不可能与叶妃比肩,但张氏还是意难平。

      张氏心中不虞,面上却不敢露出来,还得强撑起笑容应付各路宾客。

      临近午时,昌平长公主驾临,张氏才算高兴了些,长公主上一回亲自上门送嫁便是叶氏,今儿来了成国公府,就是将沈莹和叶氏一视同仁的意思了。真正叫张氏面上有光的还在后头,长公主的驾临还只是个开始,随后宗室王妃们一个接一个的到了。

      按礼宗室应该直接去宫里观礼的,如今却来了成国公府,不是看重嫣嫣是什么,张氏心里得意,对皇长子的不满也消了些。

      襄郡王妃人没到,声音先传到了杨熙耳朵里:“我的好弟妹,多日不见,可想死嫂嫂我了,”话音落下,人才到门口。

      太妃指着她笑道:“大喜的日子,说什么死不死的,仔细叫太后娘娘知道了说你。”

      襄郡王妃虚虚的拍了下自己的嘴巴:“瞧我,一高兴就忘了自个儿的毛病,一时失言一时失言,各位婶娘可怜我这一回,当作没听见可好?”

      长辈们被她逗得笑的不行,同辈的瑞王世子妃却问道:“嫂子为何只求婶娘们,我们可也听见了的。”

      定王世子妃道:“那还不简单,咱们这一辈里就数她最年长,咱们这些个做弟妹的,难道还能去太后娘娘面前说她的嘴不成?”

      “那可不一定,”瑞王世子妃掩着嘴,半真半假道:“我这人嘴笨,万一哪天说漏了嘴可怎生是好,嫂子你说是不是?”

      “哟,”襄郡王妃笑道:“这是要我出些好处封口不成?”

      “哎,这可是嫂子说的,可不是我说的啊,”瑞王世子妃看向坐在上首的太妃:“婶娘您听见了,嫂子今儿说了要给我好处的,若是她食言,婶娘可要给我做主才是。”

      太妃笑容稍减,拿着拂了拂飘在水面的沫子:“行了,别挑她的不是了,今儿是皇长子的大日子,叫她说两句吉祥话也就是了。”

      别人说这话是玩笑,瑞王世子妃可不是,这高氏一贯眼皮子浅,宗室里比她家稍好些的人家她都眼红,尤其是恒王府和襄郡王府,总想着占便宜,别人又拉不下脸跟她计较这仨瓜俩枣的,每每都要叫她得逞,高氏尝到了甜头,越发的不可收拾,让人烦不胜烦。

      太妃的话高氏不敢不听,再不甘心也只能撇撇嘴,转过头跟恭王世子妃说话去了。

      襄郡王妃坐到杨熙边儿上,杨熙给她倒了一盏茶,双手端在她面前:“多谢嫂子相助。”

      “这有什么,”襄郡王妃接过茶喝了一口:“我不过是随意串串门儿,婶娘们愿意来是看在皇长子的面子上。”

      皇长子不能来,一是为了已故的叶妃,二是先前有人放了谣言,说皇长子借迎亲之便拉拢朝臣,二皇子党的御史们折子都写好了,参皇长子面忠心奸,笼络人心,意图不轨。

      但皇长子不来,没脸的是沈莹,话说的轻巧,沈莹是继妃,不能以原配之礼相待,然世人皆爱比较,叶氏沈莹一前一后做了皇长子妃,即便叶氏已经亡故,但总有人会将两人放在一处比个高下,沈莹样样不落于叶妃,唯独未得皇长子亲迎,往后定然少不了被人讥讽。

      得知消息后,杨熙立刻找了襄郡王妃,请她游说各家王妃,于大婚当日来成国公府,之后再同迎亲队伍回皇宫,这样一来,相当于宗室王妃亲自迎接沈莹回宫,虽比不上皇长子,但也能堵住别人的嘴。

      襄郡王妃答应的十分痛快,她家郡王爷正愁找不着机会向皇长子示好呢,杨熙就递上这么一个梯子来,虽说可能会得罪二皇子,比起同时得了昭和宫和恒王府的人情,实在算不得什么,再说了,皇子们都长成了,她们家也该做个抉择,不一定完全成为皇长子派,能如恒王府有个模糊的偏向就够了。

      迎亲队伍回宫比来时更加壮观,金鼓开道,最前头是赐婚圣旨,太后赐的金玉如意两对,皇后赐的金童玉女,一对赤金打的大雁,以及长公主,王妃们添的好东西,还有象征房屋田产的瓦片等物,中间是皇子妃仪仗,迎亲使打头,身后跟着穿圆领衣袍的大太监和着女官服饰的宫人,其后是八人抬的花轿,花轿四周围着八个大丫鬟,花轿后面还跟着陪房的媳妇婆子,最后头是护送迎亲队的侍卫。

      在侍卫后面,王妃们的仪仗的距离不足一丈,看上去如同迎亲队伍的一部分。

      张氏红光满面,她女儿是继妃又怎么了,便是皇后当年也没有这样的荣耀。

      迎亲队伍绕着西城走了一大圈,叫京城的百姓看了个过瘾。

      “嘿,不是我说,当年的叶娘娘也没有这样大的阵仗罢......”

      “可不是,这位沈娘娘可真是好命,还没及笄便得了陛下的青眼,赐给皇长子作娘娘,后来又讨了长公主殿下的喜爱,如今还有这么多王妃亲自迎接,啧啧啧......”

      杨熙放下帘子,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迎亲队伍自正阳门入皇宫,过金水桥,至长信殿,皇长子赵桓一身大红喜服站在长信殿外。

      皇子大婚仪式繁琐,不做赘述,总之拜来拜去,最后沈莹被送回昭和宫时,天色已经全黑了。

      皇宫不同于外头,规矩繁杂,新房里除了皇长子夫妇,只有二皇子妃三皇子妃能进去,杨熙事先嘱咐过齐谚,请她帮着照看沈莹,得了齐谚的应允之后,她仍不放心,齐谚防得住二皇子妃,其他人就要看沈莹自己的本事了。

      杨熙看着皇长子回了昭和宫,又等了小半个时辰,齐谚的丫头来告诉她一切平安之后,她才稍稍安心,谢过齐谚之后,杨熙带着青黛相思往外走,谁知走到半路竟遇上了长公主。

      “请殿下安,”杨熙扶着相思的手,正要福身,长公主便道:“平身,你不方便,无需行礼。”

      “谢殿下,”杨熙顺势起身,她现下已经显怀了,肚子里跟揣了个绣球似的,行起礼来实在不怎么容易。

      长公主没有先走的意思,杨熙便跟在她身后,走了几步,忽然听见她说道:“你不怕么?”

      杨熙微微一顿,还没想好怎么回答,长公主又道:“你现在费尽心力为她铺路,他日一旦她得势,你可曾想过你的下场?”

      怎么可能没想过呢......沈莹恨她入骨,眼下只是因为拿她没有办法罢了,等她成了太子妃,甚至是皇后,就是报仇的时候了。

      杨熙淡然道:“因果循环,无论什么样的下场,都是我应得的。”

      “你倒是看得开,”长公主轻笑了一声:“你这样的身份,走到如今这个份儿上不容易,本宫很想知道,你怎么舍得放弃?”

      舍不得,她是个凡夫俗子,舍不得性命,舍不得现在的安稳日子,更舍不得即将出世的孩子,但是能怎么办呢,她欠沈莹的无论如何也还不了,沈莹要报复她也是理所应当。

      “不怕殿下笑话,妾身如今有的,都是她的。”

      长公主停下脚步,指着望月楼的方向,道:“你看,那是宫里最高的地方。”

      杨熙顺着望过去,望月楼是前朝末帝为了讨妃子欢心所见,高十丈,站在最顶上可以俯瞰整个皇城。

      前朝覆灭,史书将其定为奸妃昏君之祸,这望月楼便是史官们唾弃的最多的地方,仿佛没有这楼,昏君便不是昏君了。

      “未知殿下何意。”

      长公主看着望月楼,神色莫名:“万事皆非一人之力而成,叶氏耗一身心血诞下赵煜而殒命,叶柳两家同气连枝,柳家与张家,张家与沈家,沈家与徐家,呵,你是个聪明人,本宫相信,你会懂得。”

      说完之后,长公主便上了公主车辇,未在看过杨熙一眼,徒留杨熙苦苦思索她的话中之意。

      柳家是外戚,叶家是世家,张家是清流,沈家是勋贵,徐家......杨熙惊出一身冷汗,这几家是朝廷几大派系的代表,本该是互不相干的,却在不知不觉间汇集到一个点上,而这个点,就是成国公府,确切的说,是沈莹。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徐家已经不成气候了,拉沈家打压徐家根本不必要,但如果不是徐家的话,会是谁呢?

      回去的路上,杨熙一直在想长公主的话,赵穆叫她几声都不见回答,“今儿你累着了,歇一歇,到了我再叫你。”

      杨熙靠入他怀中,闭眼假寐。

      叶氏,沈莹,叶家,柳家,沈家,张家......这里头到底隐藏着什么?

      “叶氏耗一身心血诞下赵煜而殒命......”

      叶氏去世,皇长子便要娶继妃。然后是她入宫,卷入蒋雨霏刺杀案,赵穆为了救她请求陛下赐婚,正好沈洵向陛下自荐,不对,哪里不对。

      沈洵怎么突然去陛下面前自荐了?

      大选之时方浛没有进宫,有人猜测她是陛下放出来的迷障,这没有错,但沈洵是怎么知道的,她们在宫里的人尚不敢十分确定,毕竟不是所有皇子妃都是大选出来的,齐谚就是陛下直接赐婚,沈洵一个游手好闲的老纨绔怎么能笃定方浛不是未来的皇长子妃?

      再有就是,知道赵穆请陛下赐婚的人不多,从接旨那天沈洵的表现来看,也不像提前知道的,那么,他那样惧怕赵穆,怎么敢背着赵穆向陛下举荐自己的女儿。

      沈洵无能又好面子,若非赵穆娶了她,背信弃义的名声就是沈家的了,有一个稳稳当当的王妃当,他怎么会冒这样大的风险,以常人的眼光来看,沈莹当上皇长子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沈洵此举,最有可能的结局是既得罪了赵穆,也攀不上皇长子。

      除非,他知道陛下一定会让沈莹当皇长子妃,只要沈莹当了皇长子妃,赵穆也不能拿成国公府如何。

      杨熙越想越荒谬,但这荒谬之中却透着一丝诡异的真实感。

      若是有人暗示过沈洵,陛下意属沈莹,让他去陛下面前自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沈洵信任的,而且是陛下的心腹,这个人呼之欲出,鲁阳候方怀,只有他说的话才能让沈洵深信不疑。

      沈莹成了皇长子妃,眼下尚且看不出什么,但是若干年以后呢,方才长公主也说了,叶氏虽然死了,可她留下了赵煜,等沈莹生下孩子,与赵煜之间必有一争,而且争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皇位。

      张家是沈莹外家,张琼又是沈莹嫡亲的二嫂,张家必然是站在沈莹身后的,也就是说,张家要对抗的叶家。

      清流,世家,对了,这才是陛下的目的,借清流之力拔除世家。

      世家传承数百年,本朝以柳叶两家为首,叶柳看似低调安分,但朝廷的泰半官员都与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陛下是霸道的君主,不容忍世家掌控朝堂,然而柳家又是他的外家,没有世家的支持,他扳不倒文康也坐不上皇位。

      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骂名,就不能用暴戾的手段除掉世家。

      能借用的,只有可与之匹敌的派系。这一派系,非清流莫属。

      清流没有固定的领头者,张家,却是势头正好。

      之前那些被她忽略了的细节纷纷涌入脑子里,顷刻之间,杨熙便理清了来龙去脉。

      张家一家之力或有不足,所以柳家与张家成了亲家,张家与叶家对上时,柳家很有可能两不相帮,还有裴家,裴家也是清流砥柱,张家有了裴家便如虎添翼,此消彼长,张家才有获胜的可能,但世家之力不容小觑,即便清流能扳倒世家,也必然是元气大伤。

      柳家独木难支,清流实力大减,勋贵早已是没了牙的老虎,天下权势尽归于皇帝之手。

      更让杨熙惊心的是,这个庞大的计策,应该就是大选期间定下来的。

      陛下早就知道赵穆的心思,将计就计成全了赵穆,然后背着赵穆将沈莹赐给赵桓,张家和柳家是大选期间定的亲事,印证了杨熙的猜想。

      今上兵不血刃,只用一道看似平淡的赐婚圣旨,便能拔除心腹大患,何其高明,何其可怕。

      身上的冷汗已经干了,但里衣贴在身上黏糊糊的,还有些冷,杨熙不自觉的往赵穆怀里钻了钻。

      虚虚睁眼,入目的赵穆刚毅的面容,杨熙忽然想到,赵穆知道么?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陛下暗中推动的么?

      哎......知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呢,这是陛下的棋盘,她们都是陛下手中的棋子,作为棋子,她们除了与敌方棋子厮杀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么。

      长公主能看懂,赵穆又怎么可能看不懂呢,还有张家,叶家,柳家,裴家,兴许都是心知肚明的,但谁能说不呢?

      摆在叶家面前的,是皇帝外家的诱惑,而沈莹,就是他们最大的阻碍。

      一旦叶家动了,沈张两家不可能不还手,储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执掌天下者,以天下为棋,万物皆可为其所使,陛下已经布好了几十年后的局。

      杨熙缓缓合上眼睛,这些不该是她能想的,长公主告诉她的原因她不想探究,今日之后,这些都将是她梦境中的臆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