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二个成就 ...

  •   1997年3月底,李懋载誉归国。

      虽然这不是中国第一块花样滑冰世锦赛金牌,但是李懋的年龄毕竟还是非常有话题性的。

      央视体育频道做了大约10分钟的访谈,两家全国报刊也都做了采访。

      访谈和采访都是王军约得,因为他想把李懋捧起来。

      人想往上爬,就需要成绩。

      王军和陈青关系很好。当初国家队在挑好苗子是王军告诉陈青的消息,最后李懋能够成功参加世锦赛,王军是出了力气的。换句话来说,在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里面,李懋是被看做王军一系的,李懋的成绩自然也就是王军的政绩。

      明年就是冬奥会,奥运会成绩是总局最看重的,如果到时候能够实现花样滑冰金牌零的突破,那王军的位置自然也要往上挪一挪。

      不仅仅只是一枚冬奥会金牌,王军在此次的世锦赛上看到了李懋的能力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性,因此他的计划也变得更大。

      王军想要把李懋塑造成中国冰上运动甚至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像是乒乓球的邓亚萍,体操的李宁。而那时,他的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

      因此,王军主动给一直自费训练的李懋争取了一部分补助,钱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个心意。

      李懋回浙省后,省里分管文体教育的副省长也接见了她。

      李懋和这个姜省长挺熟,毕竟前两年李懋能上省里和国家的新闻,背后就有这位姜省长的推手。

      在这个经济挂帅的年代,文体教育想要搞出彩是件很困难的事。

      而浙省作为经济大省和教育大省,文教这块底子本来就厚,要想出彩就更加难。

      好不容易出了李懋这么一个很能吸引人眼球的“天才儿童”,姜省长自然要大肆宣传一番。

      说句羞耻一点的话,李懋现在也算是浙省教育成果的一面旗帜了。

      而这次李懋携世界冠军的头衔归来,更是让姜省长脸上有光。

      为此,李懋又一次上了省台的晚间新闻,而省报更是将“花滑之花绽放瑞士”这样让人酸的掉牙的标题将李懋的先进事迹放在了头版头条。

      而在不久之后的全国三好学生申报和评选中,有着浙省大力支持的李懋自然再获殊荣。

      去北京领证书的时候,是姜省长带队,李懋的爸爸李建军陪着一起去的。

      趁着这个机会,李建军就和姜省长谈起了要搞文体产业园的事情。

      李懋家是做纺织品起家的,后来又做了服装鞋帽和女性卫生用品。总的来说,还是做出口外销,浙省大部分老板做的都是这个生意,只不过李懋家做的比较大而已。

      李建军整个九十年代在整个浙省出口创汇和纳税两个指标上是数一数二的,一直是省人大代表,后来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

      也许是这样的成功限制住了李建军的思路,后来在出口不景气,浙省人纷纷转型搞房地产的时候,李建军还是一门心思闷在外贸这个大坑里。

      反正在李懋的记忆里,大约从她初二开始,比她们家有钱的就越来越多。

      李懋虽然不是很在意钱,重生之后也不会刻意的去追求赚钱,但这种对她而言不过是弯下腰捡钱的事儿,她也不会不去做。

      明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所有出口行业都不好做,为了拉动经济,以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政策明年必定会出来。

      此时不圈地,更待何时。

      李建军是全国人大代表,说出来的话自然有分量。他和姜省长说要搞个几百亩地的文化体育产业园区,以文化体育作为切入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以丰富省里的文化体育生活,带动就业等等,不拉不拉的一堆。

      姜省长出国考察过,也知道在国外文化体育产业占发达国家GDP的很大一块,他自己原来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是具体怎么搞,却还没有想好。现在李建军这么一说,顿时骚到他的痒处了。

      虽然姜省长不分管经济,但是这个文体产业园搞得好,他也有政绩啊。

      李建军其实对搞园区没什么太大兴趣,但是附带着拿到周围几百亩土地的开发权才是他的目的。

      说实话,李建军对转型搞土地开发也没什么兴趣,但是李懋一说他就会认真考虑。

      通常来说一个小孩子想要说服大人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是问题并不在于一个是小孩儿,一个是大人。而在于小孩儿受知识的限制,压根就说不出来能说服大人的话。别说是一个小孩儿空口白话的说“未来房地产会挣大钱,投资房地产吧”,就是一个大人说也很难让人相信啊。

      可是李懋不一样,她的知识水平放在那儿,经济、金融全都门清。想她原来就是做风投的,募集的资金都是千万起,她既然能让陌生人信任她,她自己亲爸自然不在话下。

      更别说李懋很早以前就开始给李建军出各种主意了。

      前面说了李懋家里是做出口的,这个行业的汇率风险很大,像李建军这批早期创业者大多是直接承担这种损失。

      后来在李懋翻了翻让别人带回国的几本金融和经济学书后,李懋就开始给李建军做科普了。当然,那几本书只是用来打掩护的,不过也是必须的,一方面这样才看起来可信,另一方面,很多具体的东西李懋确实忘了不少,尤其是金融产品那块儿。

      当李建军目瞪口呆的看着五岁的女儿给他逻辑清晰的条理分明的给他普及经济、金融知识时,他的内心是崩溃外加惊喜的。

      最后,李建军在李懋的建议下尝试着做了几百万的期汇,发现确实对冲了一些外汇风险后,他就开始相信李懋的建议了。

      当然,李懋自己是不可能亲自去管理这些钱的。她原本就对这个领域没什么兴趣,更没这个时间和精力,因此都是委托给大的投资银行。

      李建军作为浙省商界的头面人物,人脉关系非常广泛,其他人在看到李建军这样搞了,人脉广的企业就自己去找投行,小一点的害怕风险的就请李建军给代办。

      那些国际银行也需要业务,当时李懋作为这笔资金的介绍人,拿了大概几百万的佣金。

      之后,李懋又建议李建军成立了个海外公司。

      为了增加外汇收入,现在中国实行的是外汇强制结算,也就是企业的外汇收入在进入账户前会强制换成人民币,这是李懋绝对不能忍的,国内现在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这些钱放随便放在海外的基金里收益都比国内高。

      做了个简单的风险收益模型后,这笔离岸美金就被李懋分别投入到了几家基金。

      之后,一直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的李建军在李懋的建议下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聘用了一些专业的金融人才后,开始专门的搞投资。

      作为省内的头面人物,人脉和个人信用都让李建军能很轻松的募到大笔资金。

      于是这家名为嘉宝的投资公司很快的扩张开来。

      短短两年时间,嘉宝就投资了两家上市公司,一家银行,一家证券公司。

      李建军的个人财富以极快的速度膨胀起来。

      不过这些和李懋都没有什么关系,她当时会给李建军出主意只是出于不能忍受地上掉的有钱却不弯腰去捡,可是等钱捡到了她也就不再关心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二个成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