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各地名茶一 ...


  •   作者:不详

      红茶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小种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的纪元。起源16世纪。最早为武夷山一带发明的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今称之为“正山小种”)。至18世纪中叶,又从小种红茶演变为工夫红茶。从19世纪80年代起,我国红茶特别是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但洋、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在小种红茶中,唯正山小种百年不衰,主要是因其产自武夷高山地区,崇安县星村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8C,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燎绕,茶园土质肥沃,茶树生长繁茂,叶质肥厚,持嫩性好,成茶品质特别优异。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按品种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红碎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本世纪的50年代后期。近年来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红碎茶的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传统红碎茶:以传统揉捻机自然产生的红碎茶滋味浓,但产量较低。非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分为转子红碎茶(国外称洛托凡(RotOvane〕红碎茶);C.T.C红茶和L.T.P(劳瑞制茶机)红碎茶。如以C.T.C揉切机生产红碎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揉切方法。萎雕叶通过两个不锈钢滚轴间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达到了破坏细胞的目的,同时使叶子全部轧碎衣颗粒状。发酵均匀而迅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烘干,才能达到汤味浓强鲜的品质特征。以不同机械设备制成的红碎茶,尽管在其品质上差异悬殊,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四个花色。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未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未,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红碎茶产区主要是云南、广东、海南、广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但、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从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下页>>>>

      [笺注]

      ①络合、络合物:是指红茶制作或对形成红茶芳香物质进分解、测试的专用术语,它比一般用“合成”一词的函义更广一些。络合物:在此指产生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特点的丰富可溶性物质,主要包括安基酸、(特别是茶氨酸)、儿茶素、黄茶素、□□、果胶素、酚性物质及氧化物以及其它呈味物质成分。由于这些物质成分的络合作用,形成了红茶鲜醇香甜的品质特征。

      转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舒玉杰编著

      花茶

      花茶,亦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一般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花茶不同,划分不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等亚类,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每种亚类又根据其加工原毛坯的产地、质量与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划分出若干等级,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六至七个等级。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护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啜,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

      花茶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上行销量大的是茉莉花茶。这是因为茉莉的香气为广大饮花茶的人所喜爱,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花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诗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我国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从12世纪起花茶的窨制已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明代顾元庆(1564--1639)《茶谱》一书中较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种的制法:“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但大规模窨制花茶则始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主产区为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近年来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亦有发展,而非产茶的北京,天津等地,亦从产茶区采进大量花茶毛坯,在花香旺季进行窨制加工,其产量亦在逐年增加。花茶产品,以内销为主,从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欧、西欧、非洲等地。下页>>>>

      转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舒玉杰编著

      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亚类。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是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未完待续)

      转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舒玉杰编著

      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烘青绿茶: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国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诸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软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晒青绿茶:是用日光进行晒于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绿茶: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于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各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行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下页>>>>

      转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舒玉杰编著

      【各地名茶】编辑:子衿

      福建

      1.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铁观音树种别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它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及薄叶观音均非纯种。纯种铁观音茶树的特征为: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翻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隆起,有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红芽歪尾桃”为纯种铁观音茶树特征之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其中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茶暑茶品质较茶。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砂绿色,红点明显。具有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四大特点。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有“绿底红镶边”之称。滋味醇厚甘鲜,香锐而浓,“七泡有余香”,俗称“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饮,沿袭传统的“功夫茶”方式,陶制小壶冲泡,小杯品饮。异香扑鼻,回甘隽永,极之享受。

      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即以铁观音树种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指以铁观音特点制法制成的乌龙茶,至于树种是否铁观音,是不相干的了。

      2.武夷岩(优者有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等)

      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统称武夷岩茶,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武夷从唐朝生产蒸青团茶起,至明末罢贡茶后,武夷茶叶生产发展很大。岩茶积历代制茶经验之精髓而创制,品质十分优异。武夷岩为中国最早出口欧洲的茶叶,风靡海外。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成“盆栽式”茶园,俗称“石座作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由此得名。武夷山方圆60公里,99名岩,岩岩产茶。

      武夷岩品种分类极多。以产地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茶叶,品质最佳,岩韵最显。武夷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蕴藏无数优异品种。茶人往往选择生长优良的茶树若干丛,分别采制,品质上佳,称之为武夷名丛。著名者有武夷四大名丛之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

      岩茶的采摘不同于其它茶类,要求掌握中开面开采。新梢伸育形成驻芽时,采3-4叶,此时第一叶伸平,叶面积为第二叶三分之一。春茶为谷雨后立夏前,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则在立秋后。最好的采摘时间是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雨天露水烈日均不采。名丛的鲜叶,需分开付制,务使尽善尽美。

      武夷名丛以大红袍最享声誉,可谓“茶中之圣”。大红袍产于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岩顶终年有细小甘泉滴落,滋润茶地,并带来藓苔类有机物,肥沃土地。大红袍茶树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仅存6株(上4下2)。每年5月13日至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每两售价高达数万元。市面上之大红袍为移植树种所制。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之桂花香真味。

      肉桂,又名玉桂,清朝已负盛名。因香气似桂皮而得名。历年产量极少,50年代后着意培育,产量逐渐增大。与武夷茶传统品质相反,肉桂香气易成但滋味难求,制作时不易掌握。上好的肉桂桂皮香中带乳香,冲泡四、五次后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明显,呈绿叶红镶边状;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

      3.永春佛手

      产于福建永春县,乃佛手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1919年,佛手茶苗由安溪移植到永春。30年代初,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主脉弯曲,叶缘锯齿稀疏,叶色黄绿油光。

      永春佛手茶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采摘标准为新梢展开四至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二、三叶。一般是午后采,傍晚制。

      成品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

      4.黄金桂

      黄金桂,以黄(木炎)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汤色金黄,奇香似桂花,故名。产于安徽安溪县。在产区,毛茶多成黄(木炎)或黄旦,黄金桂为成茶商品名。黄(木炎)树种于1860年移植至安溪,原树存活至1967年。

      黄金桂为早芽种,一般4月中旬采摘,比铁观音早12-18天。采摘标准为,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过嫩则成茶香低味苦,过老则味淡薄,香粗次。

      黄金桂成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带桂花香,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间黄绿,边缘朱红。

      5.闽北水仙

      闽北水仙,乌龙茶类之上品。该茶原产于百余年前闽北之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要产区为建殴、建阳两县。光绪年间产量曾达500吨,畅销海外。现闽北水仙占闽北乌龙茶之百分之六、七十,地位举足轻重。

      两产区地域毗邻,群山起伏,溪流纵横,云雾缭绕,竹木苍翠。所植水仙品种茶树,枝条粗壮,鲜叶呈椭圆形,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芽叶透黄绿色。

      春茶于谷雨前后采摘驻芽第三、四叶。每年分四季采制。

      成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6.白牡丹

      白牡丹,属白茶,福建特产。产区分布于福建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于1922年创制,原产地大湖。1922年政和开始产制,乃主产区。白牡丹以绿叶夹银色白毫,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除开,故名。

      白牡丹鲜叶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为,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叶基本等长。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两叶满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芽较瘦,不采摘白牡丹。鲜叶经过萎凋及焙干后,成为毛茶。毛茶再经简单的精制而成成品茶。

      白牡丹成茶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7.白毫银针

      简称银针,又称白毫。白毫银针创制于1889年,为现代之首创白茶,产于福建福鼎、政和两县。白毫银针远在1891年即外销,后一度衰落。现产量仅几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间,为不可多得之珍品。欧洲某些地区于饮用红茶时,添加少量银针,以示名贵。

      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经萎凋、焙干后为毛针,精制后为成茶。

      成品茶芽头肥壮,遍批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而有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出,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似,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溢出,冲泡时间宜长于绿茶。白毫银针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华北地区视之为治疗麻疹之良药。

      8.贡眉(寿眉)

      属白茶,主要产于福建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产量约占白茶总产量一半以上。以菜茶茶树芽叶制成,一般以贡眉为上品,由于寿眉,近年则一般只称贡眉。

      制作贡眉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要求芽嫩、芽壮。制作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

      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则呈红色。

      贡眉主销香港、澳门地区。

      9.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色泽乌黑润泽,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似紫罗兰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10.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为福建特产小种红茶之一,已有上百年历史。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又称星村小种。政和、坦洋等地仿正山小种所产之小种红茶,品质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现已被淘汰。

      崇安县星村曹墩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地势高峻,海拔上千米,冬暖夏凉。土壤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

      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香气高长带松烟香,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以醇馥之烟香和桂圆汤、蜜枣味为主要品质特色。加入牛奶,茶香不减,茶色愈加绚丽。下页>>>>

      编辑自:

      1.中国茶经陈宗懋编

      2.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舒玉杰编著

      3.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施海根主编

      云南

      1.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产于云南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为我国工夫红茶新葩。滇红工艺于1939年试制成功,首批红茶销往伦敦,最高价为每磅500便士。后因战争而停产。50年代后,开始恢复,现在滇红工夫约占云南茶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滇红工夫产区位于被称为“生物优生地带”,茶树高大,芽壮叶肥,白毫茂密。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份含量,居我国茶叶之首。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品质随季节变化。春茶最佳,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担净度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茶夏茶。

      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色泽乌润,金毫特显。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

      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品质特征之一。毫色分淡□□黄、金黄。凤庆、云昌等地所出,毫色呈菊黄;临沧、勐海等地所产,毫色多为金黄。同一茶园,春茶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秋茶则多为金黄色。

      滇红工夫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云县、凤庆、昌宁为好,尤以云县部分茶区所出为最,带花香。滇南所产之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但回味不及滇西之工夫茶。

      2.普洱茶

      属黑茶,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因西双版纳原属普洱县管辖,所产茶叶均由普洱县集散,故名。目前,普洱茶的出产地区,巳经扩大到云南省的大部份、贵州省、广西省、广东省及四川省的部份。以勐海县勐海茶厂产量最大。普洱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普洱县已有茶贸易。普洱茶名最早出现于明朝末年。

      普洱茶采用优良品质云南大叶种茶树之鲜叶,经特殊工艺制成普洱散茶。散茶又可加工成型,是为普洱茶砖、普洱茶饼及普洱沱茶等紧压茶。

      普洱茶的采制,春茶分春尖、春中、春尾三等;夏茶称二水;秋茶称谷花。其中以春尖及谷花最佳。

      普洱散茶外形肥大粗壮,色泽乌润或褐红(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陈香。耐贮藏,以越陈越香著称。

      更多详细资料请参看:如何选购普洱茶及如何识别普洱茶年份。

      3.七子饼茶

      为圆饼形蒸压黑茶,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现主要由勐海县生产,昆明、下关、景东也有生产。包装时每筒装7块,故名。每块饼茶规格固定,重357克,直径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3厘米。

      七子饼茶外形圆整,洒面均匀显毫,色泽黑褐油润,有特殊陈香,浓醇可口。

      该茶除内销云南、广东等省外,历史上行销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现港澳也有一定销量。

      广东

      1.凤凰单枞

      原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悠久,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已有900多年。现尚存300-400年老茶树,最大一株名“大叶香”,茎粗34厘米。

      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海拔上千米,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存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百年以上,性状奇特。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分株采制,品质优良。

      由于选用水仙品质茶树鲜叶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枞、凤凰浪菜、凤凰水仙三个品级。单枞,因茶香、滋味差异,习惯将单枞茶按茶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

      凤凰单枞实行分株单采,清明前后,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摘。过嫩,成茶苦涩,香不高;过老,茶味粗淡,产耐泡。采制时间以午后最好,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雾水天不采。

      凤凰单枞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回甘好。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具有独特山韵品格。下页>>>>

      广西

      1.六堡茶

      六堡茶是广西特产,黑茶,产于苍梧县六堡乡,因产地得名。有200多年历史。分别有散茶及篓装紧压茶两种。散茶可直接饮用,民间常用贮存数年的六堡陈茶治疗痢疾,消毒除瘴。

      六堡散茶采制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特殊工艺制成。成茶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香气醇陈,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

      六堡紧压茶以茶叶中“发金花”(即生有金黄霉菌)为好。因金黄霉菌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风味特殊,药效显著。

      类似普洱,六堡茶亦愈陈愈好。

      六堡茶有特定销售市场,除广东、广西外,大部分销往港澳和新加坡等地。

      台湾

      1.文山包种

      包种茶是轻发酵乌龙茶,只有7.5%-19%。创制于160多年前,为台湾特产。以台北县文山地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台湾包种茶为文山包种茶。文山茶区包括台北的新店、坪溪、石坫、深坑、夕止等乡镇。

      包种茶为福建安溪王义程氏所创。仿武夷岩茶的制造法,将每一株或相同的茶菁分别制造。再将制好的茶叶,每四两装成一包,每包用福建所产的毛边纸二张,内外相衬,包成长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盖上茶叶名称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或包种茶。后1881年福建茶商在台北设商号,专事制造包种茶,此为台湾包种茶之起源。

      文山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茶园分布於海拔400米以上山区,环境特殊,山明水秀。气候经年温润凉爽,云雾弥漫,土壤肥沃。故文山包种茶品质特佳。

      文山包种茶的采制工艺十分讲究,雨天不采,带露不采,晴天需上午11点至下午3点采摘。春秋两季要求采“二叶一心”的茶菁。采时需以双手弹力平断茶芽,断口成圆形,不可用力挤压断开,否则挤压出汁随即发酵,茶梗变红,影响茶质。

      珍贵的文山包种茶,以青心乌龙茶树品种鲜叶制成。外形自然卷曲,翠绿带丽色,条索紧结且自然弯曲。冲泡后,茶汤金黄,有天然幽雅芬芳气味。滋味甘润,入口生津。具有香、浓、醇、韵、美等五大特色。

      2.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被誉为台湾茶中极品,产于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彰雅村冻顶山。冻顶乌龙发酵程度15%-25%,略高于文山包种茶,均属包种茶类。文山包种以清香著称,冻顶乌龙则以喉韵见长。主要茶树品种为青心乌龙,源自福建武夷山。据传,南投县鹿谷乡人林凤池,清朝咸丰5年(1855年)赴福建省应考举人,及格返乡。从武夷山带回36株青心乌龙茶苗,其中一部份(据说12株)种植於鹿谷乡麒麟潭边的山麓上,是为冻顶茶的开端。

      冻顶乌龙茶区鹿谷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为台湾著名凤凰谷风景区,气候温和,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土壤深厚细软,排蓄水性能良好,乃茶之良乡。彰雅村的冻顶山坪地40余公顷的茶区,为冻顶乌龙最正宗产地。

      冻顶乌龙的采摘标准为一心二叶。在制茶过程中,热、团、揉是制造冻顶茶独特的技艺。

      成品茶,外形呈半球状,条索紧结整齐,叶尖卷曲呈虾球状,色泽墨绿。茶汤水色呈金黄且澄清明澈,香气近似桂花。滋味醇厚,茶汤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韵味强且经久耐泡为冻顶茶特色。叶底稍透明,叶缘呈锯齿发酵变红,叶身淡绿,叶缘红镶边。

      3.白毫乌龙(又称东方美人,福寿茶,膨风茶)

      重发酵乌龙茶,发酵程度为70%,为半发酵茶中发酵程度之最。主要生产于台湾北部,文山、南港、新竹的峨眉乡、北埔乡、横山乡、苗栗的头屋等,以文山区的坪林为最佳。苗栗县所出之膨风茶,以“福寿茶”之名打牌子;新竹则称之为东方美人。因成品茶显白毫,于乌龙茶中为少见,故此又称白毫乌龙。

      该茶品质优异,历来产量少,鲜叶质量要求奇特。每年农历芒种端午节前後,茶树嫩芽需经茶小绿叶蝉(浮尘子)轻度危害,吸食芽梢汁液,以增加香味。

      采摘标准为一二叶,嫩叶背卷呈汤匙形,金黄色,芽苞肥大,茸毛明显。

      白毫乌龙的外观十分特殊,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不讲究条索,叶片褐红,心芽银白,色泽油润。冲泡后,汤色橙红,具有蜂蜜味道与纯熟的苹果香。滋味甘润,耐冲泡。

      依品质优次,白毫乌龙分大、小凸风茶两类。大凸风茶白毫多,茶汤味浓香高,又称上凸凤茶。小凸风茶白毫较少,味较淡,香较低,又称下凸风茶。

      浙江

      1.龙井

      西湖盛产佳茗,陆羽《茶经》中已有天竺灵隐产茶的记录,到了明代,龙井茶更被视为绝品。乾隆下江南,于龙井泉赋诗,狮峰胡公庙饮茶,又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龙井茶作为贡茶盛名于天下。

      西湖龙井集中产地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茂林修竹,云雾为侣,溪涧淙淙。茶区土壤多为沙质,通气透水性强。尤以狮峰土壤含有效酸较多,使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碧透,萌**次多,采摘时间长。历史上根据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将西湖龙井分为“狮、龙、云、虎”,产地依次为狮峰、龙井翁家山、梅家坞云栖和虎跑,其中以狮峰为最。建国后又归并为狮峰,梅坞,西湖龙井三个品种。狮峰香气高锐而持久,色泽嫩黄;梅坞龙井色泽翠绿,味鲜爽口;西湖龙井叶质肥嫩,但香气不及梅坞。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鲜叶,以早为贵。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似莲心,故称“莲心”。每制一公斤干茶需鲜叶7万个左右,故极为珍贵。谷雨前采摘的称“雨前茶(二春茶)”,已有一叶一芽,又称旗枪;三春(快立夏)茶,两叶一芽,是为雀舌;四春(比三春晚一个月)茶,叶子成片,带梗,称“梗片”。

      成品后的高级龙井,扁平光滑,大小长短均匀,似碗钉,芽毫隐藏。狮峰龙井呈糙米色。市面上95%以上的龙井均非西湖所出,多为浙江其它地区仿龙井制法所产之“浙江龙井”。

      龙井茶贮藏一个月左右,最适合饮用,此时香气馥郁而无草青味。高级龙井宜以玻璃杯冲泡,水温85℃左右为佳,不宜加盖以防闷熟。

      2.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产于浙江湖州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因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称。长兴三面环山,东临太湖,云蒸雾绕。顾渚所出之茶,见诸陆羽《茶经》,评为天下第二茶。陆羽曾于顾渚设茶园,并有《顾渚山记》以记其事。唐代在此建贡茶院,采茶之际,湖州刺史均奉诏亲赴顾渚修茶,盛况空前。顾渚紫笋为贡茶,历史长达600余年,制作方法历经饼茶、龙团而为散茶,蒸青转为炒青。明清之际,气象突变,太湖沿岸结冰,厚可行人。顾渚山茶树几乎不存。今日之顾渚紫笋,于1979年试制成功。无论是茶树品种和制作方法,已不是陆羽时代的紫笋了。

      紫笋的采制,于清明前至谷雨期间,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紫笋鲜叶极为幼嫩,每制一公斤干茶,需鲜芽叶7.2万个左右。

      成品的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叶稍长于芽而形似兰花,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甘醇鲜爽。

      3.惠明茶

      惠明茶产于浙江景宁县赤木山惠明寺与惠明村周围。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又称金奖惠明。唐朝时期惠明寺周围已辟地种茶,但因交通闭塞,罕为人知,获奖后方闻名世界。

      惠明茶区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上游,温和湿润,土壤以酸性沙质黄壤和香灰土为主,宜种茶。山中古柏老松,滋云蓄雾,烟霞经月不散。茶树分为大叶茶、竹叶茶、多芽茶、白芽茶和白茶等品种,以大叶茶树所制之惠明茶为最佳。

      惠明茶的鲜叶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叶芽大小长短需一致。

      成品惠明茶,条索紧秀似鱼钩,银毫显露,味浓耐泡,香似兰花,叶底黄绿明亮。

      惠明茶好,附近水也佳。泉眼很多,涓涓细流,大旱不枯。当地人驳接竹片引泉水至家中,木桶贮存以备饮用。惠明寺旁之南泉,为整个山区清泉之最。

      4.平水珠茶

      平水位于浙江绍兴东南,毛茶集中于此地加工,故称平水珠茶。其产区包括绍兴、嵊县、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天台、奉化、堇县、东阳。平水在唐朝已是茶叶集散地,到了清代,浙东茶叶几乎都在平水加工转运出口。平水珠茶在国际茶叶市场的名声卓著,似乎远胜于国内。18世纪初,珠茶以“贡熙茶”名风靡世界,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在国外被誉为“绿色珍珠”,英文名为“Gunpowder"。1984年天坛牌特级珠茶,在马德里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获金奖。

      平水茶区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贴钱塘江,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环抱。山岭盘结,峰峦起伏,溪流纵横,云雾袅绕,气候温和,非常适于茶叶生产。

      珠茶加工工艺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均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初制之产品,属毛茶,称为圆炒青或平炒青。毛茶再经精制工艺后方为成品珠茶。

      珠茶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身骨重实,似珍珠。色泽墨绿,有光泽。冲泡后有果香,味较浓。

      5.径山茶

      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县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该茶早在唐宋时期便已闻名。径山寺为江南禅林之冠,日僧南浦昭明禅师曾于此研习佛学,把茶籽、茶具及径山寺内一种茶宴礼仪传入日本。径山茶曾一度掩没,1978年方恢复生产。

      径山茶区海拔上千米,岭峻峰奇,云罩雾浓,森荫蔽日。山上泉水众多,旱不枯,雨不溢。土壤肥沃疏松。径山茶以四壁坞者品质较好,尤以凌霄峰之产品最佳。

      径山茶采制技术考究,嫩采早摘,以谷雨前为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通常一公斤干茶需6.2万个左右芽叶。

      径山茶成品条索纤细苗秀,芽峰显露,色泽绿翠。汤色绿明,有板栗香,经饮耐泡。

      清代金虞写有《径山采茶歌》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不如又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径山有好山、香茗、佳泉、古刹,当是令人洒然忘疲之所。

      6.日铸雪芽

      日铸雪芽,简称日铸茶,有“兰雪”之名。产于浙江绍兴会稽山日铸岭。始盛于北宋,历代多有文人为之赋诗写文。最早有欧阳修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又有陆游“囊中日铸传天下”之句等等,不可胜数。康熙下江南尝日铸茶,喜之,为贡茶。尤需一提的是,宋代浙江炒青茶始于日铸茶,故有日铸“开千古茶饮之宗”之说。炒青日铸茶在明代以“兰雪”之名盛行京师,非兰雪不饮之人众多,此为日铸茶之鼎盛时期。

      日铸岭下分上祝村和下祝村,下祝村御茶湾所产之日铸雪芽为日铸茶中绝品。

      日铸雪芽于清明时节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

      成品茶条索紧细略钩曲,芽身满披白色茸毛。茶汤黄绿明亮,兰花香,味甘而滋,经五次冲泡依然留香。

      陆游有诗云,“我是江南桑苎翁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因碧缶苍鹰爪,可芽红囊白雪芽”。陆游正是绍兴人。

      7.天尊贡芽

      产于浙江桐庐歌舞乡天尊岭。南宋伊始,便为贡茶。桐庐自古出明朝,历代以来,不仅有贡芽,另有雀舌、莲心等茶生产。然而几经沧桑,诸茶失传。现在的天尊贡芽于1985年研制成功,恢复生产。

      桐庐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天尊岭层峦叠嶂,岩石嶙峋,茶丛遍布于岩缝石壁之中,相传乃神仙播种。

      天尊贡芽于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每公斤鲜叶约1.25万个芽头。加工特点:薄摊吐芳,轻炒保色,理条造形,轻揉促质,低温透香。

      成品茶形似寿眉,银茸披露,绿中透翠。冲泡后嫩芽状如雀舌,香气持久

      江苏

      1.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分东山、西山),为绿茶中珍品,以形美、色绝、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世。碧螺春始于何时,说法颇多。肯定的是,康熙年间已为贡茶。

      洞庭东山为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则是湖中岛屿。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适宜茶树生长。主产区分布于东山的杨湾、前山的涧桥、俞坞、湖湾与后山的尚绵、屯湾等四个乡的18个村。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桃、李、杏、梅等20多种果树浓荫如伞,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又可令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的采摘,有早、嫩、净三特点。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的明前茶为名贵。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叶背面密生茸毛,肉眼可见。鲜叶越幼嫩,成茶的白毫越多,品质越佳。1公斤干茶,需14万个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

      成品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汤色碧绿清澈,鲜爽生津。

      冲泡碧螺春宜用玻璃杯,用上投法冲泡。水温70-80℃,略低于龙井用水。将碧螺春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誉。

      2.南京雨花茶

      雨花茶原产于南京中山陵和雨花台园林风景区,创制于1958年,因雨花台而得名。现产区已扩大到雨花、栖霞、浦口三个郊区,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五个县,并已逐渐走向机械化生产,年产量7-8吨。

      雨花茶的采制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短一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需9万个芽叶方能制作一公斤特级雨花茶。

      紧、直、绿、匀是成品雨花茶品质特色。形似松针,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茶汤香气浓郁高雅,汤色绿而清澈。

      冲泡时,芽叶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

      3.金坛雀舌

      产于江苏金坛方麓茶厂,创制于1983年,因形似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

      金坛雀舌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通常加工一公斤特级雀舌,需8-9万个芽叶。

      成品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索匀整,形似雀舌,色泽绿润。茶汤香气清高,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爽。

      4.太湖白云

      产于江苏溧阳上黄林茶场。1988年该场与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共同研制制成功。

      茶园有太湖、长荡湖、隔湖环抱,植被茂密,湖中水汽浸入,蔚成云雾,四时不绝。土壤为酸性,土层深厚,团粒结构,通透性好,是茶叶生长的良好天然环境。

      鲜叶于清明前采摘,一芽一叶(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为标准。

      成品茶外形细紧,绿润披毫。汤色杏绿明亮,花香持久。被誉为兼具雨花茶之形,碧螺春之白毫,是创制茶中佳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