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第九十四章 ...

  •   日后回想起来,那大概是小宝活到现在最为快活肆意的一段时光。
      尽管小时候也曾与蜀蜀朝夕相处,可那时更多的是懵懂的依赖。分别四年后,跋涉千山万水,在这冰雪连天的边境之处,一颗真心终于有了归处。
      过往受的苦仿佛都算不得什么,只要它确实能换来两心相知。
      白日蜀蜀忙于公务,他便跟着将士训练;夜里两人偎在一处,互相取暖相拥而眠。江水上的冰逐渐消融,汩汩春水映着漫天繁星。他们会在不那样疲惫的日子里,用过晚饭后,坐在江边看日落,在极北之地星光灿烂的夜幕下彼此亲吻。
      无人为证,但天地山水都曾见过他们相爱的模样。
      次年二月,他们在南风中终于收到了班师回朝的圣令,那一刻,所有人热泪盈眶,整个营地的欢呼声震彻云霄。

      春雨连绵,泥泞的驿道上,一列望不到尽头的军队逶迤前行。马车载着文官走在其间,车帘掀起一角,探出一张懵懂好奇的脸。
      “蜀蜀,到中原了!”小宝兴奋地叫道。
      王焯殷把他拉回车里,替他擦去脸上刚落上的雨滴,“嗯,别再把头伸出去了,这会儿淋湿了可没有火烤。”
      小宝“嗯”了一声,乖乖让他擦干净脸,转头看到同车的廖世清在用小巧的行囊笔往宣纸上记着什么,便探头去看。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他好奇地抬起头问廖世清,“廖哥哥你在思念谁吗?”
      廖世清慌慌张张地把宣纸随手一藏,结巴道:“没、没有,你怎么偷看啊?”
      小宝认真无比地解释道:“我没有偷看啊,我是光明正大地看的。”
      “……那也要先问过我才可以看啊。”
      王焯殷虽然觉得好笑,但还是教育小宝道:“确实不该这样随意看别人的书信,还不跟廖兄道歉。”
      小宝于是老实地说了声“对不起”。
      廖世清向来脸皮厚,如今却难得红了脸,一面把那被他攥得皱巴巴的信纸重新理顺,收进怀里,一面嘟哝道:“我看你近来胆子越发大了,被明诚惯得无法无天。”
      王焯殷失笑道:“又关我什么事了,我何时惯过他。”
      “如何没有?前些天遇着个挑担叫卖的货郎,他非要买糖人,你还不是趁着大军暂时休整的时候,冒雨追上给他买了回来。”
      王焯殷无奈道:“不给他买,他能哭一宿。”
      “是哪个说他都十七了,该懂事了,不能事事顺着他来的?”
      王焯殷说不过他,索性道:“那是从前,他往后都有我照看着,不懂事也不要紧。倒是你廖兄,偷偷摸摸写相思是要寄给哪家姑娘呢?”
      廖世清登时语塞,反手扔过一件袍子,只差直接上手堵了明诚这张嘴。
      闹了一通后,廖世清叹道:“明诚你近来也变了不少。”
      “如何说?”
      “之前随军时,你总一副心中压着事的模样,不知你忧虑所谓何事。如今却能同我开起玩笑话,想是胸中已有决意,豁然开朗。”
      王焯殷的目光透过因为颠簸而间或飞起的车帘看向远处,“或许罢。”
      静默半晌后,他难得同廖世清主动说起自己的家世,“我出身乡野,多亏小宝的爹沈夫子愿意教导,才侥幸通过乡试,来到京城参加科举。然而我自知资质平庸,以是连考四载才中。寒门子弟,多年蛰居他乡,个中心酸,廖兄应当比我清楚。”
      廖世清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似乎也想到了自己相似的经历。
      “举家供出我这一个,若不挣到出人头地的那一日,又有何颜面见家人与夫子。你说我心中压着事,确实如此。我怕我做不到光耀门楣,让他们失望,更怕自己到头来一无所成,叫身边的人跟着我吃苦受累。”王焯殷顿了顿,缓过心头略略起伏的情绪,转头看向身旁的小宝,眼神变得温柔,他伸手揉了揉少年扎得乱七八糟的发髻,那是小宝今早忽然起意要自己束发的成果。
      廖世清从他的表情中读懂了他接下来的话,开口替他说了出来:“但如今你不怕了。”
      “嗯,不怕了。”王焯殷勾了勾嘴角,近在咫尺的这个正抱着汤婆子取暖的少年就是他的泰山可倚。
      有人愿意不顾一切地追随他,他又还怕什么?
      “哎——”廖世清免不了长叹一声,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无怪古人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我便是少了这样一个故人慰我心忧啊。”
      王焯殷笑道:“你若是这样惦记东贞姑娘,不如下一个驿站便把信寄出去,或许真就成就一段良缘呢,也免得你日夜嗟叹,相思受苦。”
      廖世清面上一怔,恼羞成怒道:“我就说小宝是被你惯坏了!怎么连你也戏弄起我来了?”
      王焯殷却是正色道:“我没有戏弄廖兄的意思,只是你若是真的倾心东贞,不若趁早表明心意。毕竟山高路远,再见不知又是什么时候了。”
      这也是廖世清发愁的原因,他低低道:“我如何不知,只是我官职低微,俸禄微薄。你随军时好歹立下大功,回京后论功行赏,你必定会加官进爵,仕途光明。而我回去后,八成还是一个九品校书,实在是没有能力照顾她后半生。”
      王焯殷于是只能安慰他半晌,眼下小宝已经修书给沈府,待沈府派人赎出东贞后,廖世清大可以去苏州提亲。而且此番大胜高句丽,人人有功,廖世清定然也会受到赏赐。
      嘴上这样说着,王焯殷的心里却难免想起另一件事来。
      太子。
      自中举后到弘文馆就职,先是修编《瑶山玉彩》,后又被钦点成为随军的史官,都是太子给他在朝堂崭露头角的机会。
      然而如今的朝堂上,李武相争已是众人皆知却闭口不谈的事实,听说他们离京的这数月里,两派斗争愈加激烈,左相许圉师一派坚定地为武后马首是瞻,而李治为制衡而将上官仪升为宰相,二人顶着帝后的头衔在朝堂上斗得天翻地覆。
      太子李弘甫才十岁,便要在这惊涛骇浪的宫廷中夹缝求生,无怪如此小的年纪便开始招贤纳才网罗新秀,为自己所用,毕竟这朝堂上的旧臣都各为其主,各怀鬼胎。
      王焯殷深知,早在他俯身授命的那一刻,他便已经成为了太子一派的人,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了这个年幼的帝位继承人。无论李弘选择偏向帝后那一方,或者哪一方都不靠,他都只能坚定地追随这个不计他寒门出身,替他拨开一条青云路的幼主。
      他禁不住看向马车窗外,不久后他们便会抵达长安,而那就又是另一番风起云涌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