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五十四章 ...

  •   小宝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从来没有过的新奇体验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跳。
      蜀蜀的嘴唇软和轻柔,小宝找不出任何一样东西可以作为比喻,只是定定看着蜀蜀的眼睛。那里头跳动着陌生的火焰,叫他心慌又倍感刺激。
      “上官大人驾到,各校书郎大人快到议事厅迎候!”
      门外管事太监一声疾呼忽然响起,王焯殷如梦初醒,慌忙退开,惊魂未定地看着小宝。
      小宝脸上还带着迷惑不解的神情,嘴唇泛着光泽,眼里却是跃跃欲试的好奇。
      王焯殷收回视线,匆忙起身,“你在这里待着。”
      小宝知道他是有事要做,点了点头,“好。”
      他伸手摸摸自己的嘴唇,似乎还在回味刚才那短暂相触的滋味。
      王焯殷几乎落荒而逃,生怕小宝追问那样的亲吻是什么意思。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刹就魔怔了,小宝可是他的弟弟呀。
      王焯殷涨红着一张脸,羞愧地往议事厅赶去。
      校书郎站成一排,候了片刻便听到外头一声传唤:“太子驾到!”
      众人顿时一惊,没有料到会来这样一个大人物,慌忙跪下相迎。
      时年方十一岁的太子李弘踏进厅中,虽才总角年纪,却已是一身皇室气派,举手投足之间沉稳有度,俨然其父风采。
      李弘笑道:“诸位请起,小王今日过来纯属一时兴起,诸位不必拘谨。”
      众人应是,依旧惴惴。
      李弘一一扫过,指了其中几个面生的,转头对身后的上官仪道:“上官大人,这便是弘文馆今届新录的举人了?”
      上官仪年过五旬,乃朝中一等一的大臣,常为先皇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起草诏书,文学上亦深有造诣,诗风自成一派,更是为皇帝指为太子中舍人。
      上官仪拱手道:“回殿下,全都在此。”
      李弘笑笑,这些新上任的校书郎里泰半他在卷宗里看过画像,目光次序扫过,嘴角多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落到最末一个身上时,略略顿住。
      若没有记错,一众新人里,只有这一位出身平平,倒是实打实的寒门学子。
      李弘点了他,道:“你叫何姓名,哪里人士?”
      王焯殷乍然被太子点中,难免忐忑,但还是镇定行礼道:“回禀太子殿下,微臣王焯殷,苏州陆山村人。”
      这些李弘早翻阅过他的卷宗,不过拿来引个话头而已。
      他此番过来,是想从弘文馆里挑些出彩的文章,编纂成一本合集,去糙取精,以为治学之用。
      上官仪是他门下舍人,又任弘文馆秘书少监,以是弘文馆下官吏多为李弘所用,此次过来也为挑拣一番日后得用的人才。
      而这一届新校书郎泰半都是领闲钱的富贵子弟,功名不外乎出钱捐来的,只有一个王焯殷背景平平,是凭真才学考中的。
      李弘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模样倒是俊朗潇洒,只是不知才华几何。
      他收回视线,朗声道:“既是这届考中的,想必都是明经擢秀之才,小王这里有一题,权当与诸位讨教了。”
      那几位富贵子弟一听,当即变了脸色。腹中有几两货,各个心知肚明,万没料到费尽苦心分到一个闲差,居然还能遇到太子亲临考验。
      唯有王焯殷一人面不改色,依旧澹然自定。
      李弘淡淡扫他一眼,径自道:“小王幼时,曾从郭洗马学习《春秋左氏传》,尝以书中所记述的恶行悲叹,不明白圣贤经典里为何要记述这样不忍听闻的事情。郭洗马告与小王,善恶皆记载,是要教后人扬善惩恶的道理。然小王年幼性软,终不忍读,郭洗马只得改教《礼记》。”他顿了一顿,望向众人,“如今小王稍长,回顾幼事情,不禁感到迷茫,不忍闻恶而避之,是否全如郭洗马所说,是仁德之为,还是妇人之仁。诸位不妨畅所欲言,解答小王的疑惑。”
      话毕,李弘捡了一张太师椅坐了,怡然望向众人。
      满室皆寂。
      王焯殷心中难免大惊,常闻皇家知事早,从前只当传奇听了,如今亲自见了,才知道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都有这样深的思量与这样大的气魄。
      上官仪躬身立在一旁,显然已对这种场景十分熟稔。
      候了片刻,依然无人敢做声,李弘笑道:“想是诸位第一次见小王,心中难免紧张,不如改为作文罢,诸位不必心有负担,小王未有考核的意图,纯粹诚心与诸位才子探讨一二。”
      上官仪命人摆上文房四宝,各校书郎握着笔,皆抓耳挠腮,脸急通红,只有王焯殷气定神闲,眉峰微微蹙起,似在思索。
      片刻,提笔而书。
      李弘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诸位慢答,小王出去转转。”
      太子一走,屋内紧张的气氛顿时松懈下来,全余了一片呜呼哀哉。
      “这怎得了?”一人道,“说哪样都不对,谁都知道郭瑜大人夸赞太子仁德,那是得了皇上赞许的啊。”
      “就是就是,可太子自己质疑,若不附和,岂非又是大不敬?”
      一众人急得团团转,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有人忽然想起屋里还有一个真正考进来的秀才,“明诚,你怎么看?”
      王焯殷停下笔,“我以为——”
      “各位大人请勿互相探讨。”上官仪身边的随侍忽然打断道,“太子殿下要看的便是各位大人各自的想法。”
      一众人心有不甘,却不好违抗,只得悻悻作罢。
      王焯殷耿直善良,却并非不懂世故之人,随侍这番话让他心中一动,隐约明白过来太子出题考他们的意图。
      原本因为思索答案而平静下来的心复又狂跳起来,他知道这是一次珍贵的机会。
      深吸一口气,他努力定下神来,专注于笔下。
      李弘从屋子出来,道:“六弟的侍读举荐的人呢,倒像是与他一路的。”
      这话说得隐晦,但上官仪懂其中的意思。
      李弘口中的六弟即沛王李贤,与李弘同为武后所出,为武后的二子。两兄弟隔了五岁,虽骨血相连,也兄友弟恭,然李弘既册封了太子,便不得不对所有皇嗣都加以提防。
      李贤自幼便得皇帝喜爱,如今才五岁,便得了人称“神通”的王子骞为侍读,这位侍读倒肆意落拓,不屑于朋党流派,但李贤也不得不存一份防备之心。
      上官仪恭声道:“王焯殷虽为王大人举荐,但来弘文馆十数日,却未见其与何人走得亲密,倒叫人看不真切了。”
      李贤道:“如今编纂文集,正需许多得力人手,若是可用之才,倒不妨一试。”
      “殿下所言甚是。”
      李贤伸了个懒腰,毕竟年纪尚小,整日攻于政事,难免疲惫。
      “走,去后院瞧瞧这届举人的住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