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四章 风波渐起(中) ...

  •   九皇子一大早就起身去了长乐宫给太后祝寿,因为没官没爵年纪又小的书玙根本没资格参加太后的寿宴,九皇子自然也就没和平常一样去把赖床不起的书玙揪起来。

      一整天都不用上课,自然也就不用早起的书玙抱着被子蒙头睡到了自然醒,悠然的起身之后,看到九皇子的瑶华宫里仿佛都比往日要来得安静,几乎皇宫里的所有人都在为太后过寿的事情忙碌,空旷的宫殿里似乎只剩下了当值的宫女内侍们。

      书玙对这难得的清静倒是乐见其成,洗漱过后,书玙也没管侍候的宫女,自己一个人寻路摸索到瑶华宫的小厨房里,想要随便找些点心下肚。

      小厨房里也是静悄悄的,书玙轻轻地推开门,发现厨房里几乎没有开火,只有一个灶台下似乎还有些快要燃烬的木柴,咕噜咕噜的烧着热水在温着上面一个小小的蒸笼。

      书玙进了厨房之后,直接往放着点心盘子的台子那边走去,绕过那个还在散发着热气的小蒸笼的时候,书玙看到灶台的一侧正靠坐着一个小宫女,不禁微微一怔。

      那个小宫女似乎是睡着了,微微低垂着头,下巴抵在膝盖上,长长的刘海差不多盖住了半张脸,黑色的头发简单的梳了两根辫子,上面簪着两朵小巧简单的粉色绢花,除此之外似乎就再无其他首饰了。

      书玙见状,自然也就放轻了脚步,走到放着点心的台子那里之后,微微踮着脚尖小心的端了一盘玫瑰桃酥。书玙知道,瑶华宫小厨房里的点心都是当天做的,伸手摸了摸盘子里的点心,已经有些放凉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是三月初的节气,刚刚入春,天气还是很冷。

      书玙背靠着小厨房的台子,左手端着点心盘子,右手拿起一个玫瑰桃酥径直放进了嘴里,刚刚咬下一口来,抬头就正好和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对上——那个靠坐在灶台旁边的小宫女已经醒了。

      小宫女想要发出一声惊呼,却自己伸手捂住了嘴,黑漉漉的眼睛愣愣的看着书玙。觉得这个小宫女的反应着实有趣,书玙弯了弯嘴角,将右手里拿着的桃酥先放回盘子里,然后友好的稍微摆了摆手,轻声说了句:“真是不好意思吵醒你了,打扰了……”

      “不打扰……”小宫女眨着眼睛,愣愣的回了一句,逗得书玙嘴角的弧度又向下延伸了一点。

      等到那个小宫女手忙脚乱的从地上站起身来,书玙才发现,这个小宫女看起来大概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丝稚气,个头可能还不及刚刚十二岁的淑瑜。

      看到书玙左手端着的那盘子桃酥,小宫女又愣了愣,仔细的盯着书玙看了又看,打量了好半天,发现他身上的衣物也很是华美之后,又见他也就十来岁的样子,那个小宫女总算是恍然大悟,压低声音惊讶的叫道:“你是殿下的伴读,卓公子?!”

      书玙咬着玫瑰桃酥点了点头,对于小宫女惊讶的反应,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

      反倒是那个小宫女自己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的,攸的脸就红了,她赶忙转过身去,慌慌张张的来了一句:“那边台子上放着的都是点心师傅一大早就做出来的,怕是早就放凉了,就这么吃小心肚子疼,我给你倒杯热水吧!”

      一边急急忙忙的说着,那个小宫女一边用双手轻轻的拍了拍自己红透了的脸颊,然后手脚利索的将一直用热水温着的小蒸笼拿开,然后用长柄的大勺子舀了慢慢一勺子热水灌进了旁边的一个茶壶里。

      书玙感兴趣的看着小宫女在灶台旁边的动作,只见她三两勺热水就把一个茶壶装满了,然后又从另一边的水缸里舀了两瓢冷水加进灶台上的大锅里,随后又将那个小蒸笼放回到了灶台上盖好,最后蹲下身来看了看灶台下面快要燃烬的木柴,用烧火棍熟练的扒拉了两下,又拿了几根劈好的木柴扔进去,继续温着灶台上面的那个小蒸笼。

      把灶台那里打理好后,小宫女起身,端着茶壶走过来,又对上了书玙饶有兴趣的眼神,这下那个小宫女倒是没有羞赧的脸红,反而是一副大大方方的样子,从旁的柜子里翻出一个茶杯来倒上热水,放到了书玙旁边的台子上。

      “这些都是开水,有些烫,一会儿稍稍放凉一点就可以了,最好还是趁热喝,别吃一肚子凉的东西,会不舒服的。”小宫女笑了笑细心的说道。

      书玙嚼了嚼嘴里的玫瑰桃酥,把刚刚剩下的半口先咽了下去,然后扬眉笑道:“多谢了。”

      再然后,书玙捧着茶杯里的热水,间或轻轻的吹一下,等着稍稍放凉一点可以入口的时候。挨着吃了三四块玫瑰桃酥,喉咙里甜得发腻,倒是真有些渴了。

      那个小宫女也没再吱声,安安静静的找了个小板凳坐下,低着头似乎很是认真的看着面前的灶台和上面温着的蒸笼。

      书玙捧着茶杯,稍稍凑到了嘴边,一小口一小口的抿了一点热水,杯中的白水还有些烫,但是慢一点也能喝下去了。

      书玙的视线从自己鼻尖下的茶杯渐渐移到了那个坐在灶台旁边,抱着膝盖的小宫女身上,然后又收回视线,默默的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心中油然生起一丝概叹……

      喝完热水,书玙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那个还坐着的小宫女,打了一个招呼,“我吃完了,要回去了。”

      “恩?”小宫女仿佛被猛然间惊醒,她有些茫然的转过头来,看到书玙已经放在台子上的茶杯和他自然的垂在身侧空着的双手,转瞬间意识到他的意思,忙不迭的起身笑着点点头,“恩好,茶杯我会收拾的。”

      书玙也点了点头。

      站起身来的小宫女看了看书玙放在身后台子上的盘子,里面还剩下了几块桃酥,有些试探意味伸手指了指,疑惑的开口问道:“那些,你不带走吗?你可以拿回去慢慢吃……”

      书玙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微笑道:“不必了,我已经吃饱了。”

      “哦……”小宫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等到书玙从小厨房里走后,才走过去,手脚麻利的将茶壶、茶杯、盘子收走洗好,然后一一放进对应的柜子里。

      从小厨房里出来,书玙没有回房,直接转身去了九皇子的书房里。案上早被宫女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书房里每个角落都被清扫的干干净净,书架上的书籍也码放的整整齐齐,只有九皇子平日里喜欢靠坐着的那张软榻上,在最顺手的位置翻扣着一本书,应该是九皇子这两日正在看的一本。

      书玙拿过脚蹬放在高高的书架前面,踩着脚蹬伸长了胳膊才面勉强够到上面一本《永兴风物志》。自从书玙得知当今皇帝登基改年号为盛德,而先皇年号为永兴之后,他便对九皇子书房里书架上放着的这本永兴年间的风物志起了兴趣。

      风物一般指风景和物品,一般是区分于地理范围的特色,多喻指当地独特的大气候。而《风物志》,则多为记录山岩之景、河川走势,风土人情的杂记。通篇多以笔者游历大好河山时所经历的地点事迹为主,内容随性、包罗万象。

      可惜《风物志》之类的书籍和《四书五经》等比起来,多被视为闲书杂书,也就比普通民间市面上流传的话本册子高出那么一丁点的地位。虽然九皇子的书房这里就这么明晃晃的摆着一本,可是书玙碍于自己伴读的身份,总不好当着九皇子的面看闲书……

      这还是书玙不知道,瑶华宫里面的一静一动,德妃那里每日都有人详细回禀,否则恐怕直到今日,书玙也不会动手从书架上取下这本《风物志》来。

      一整天的时间,书玙都扑在了那本书上。直到暮色西沉,书房里的光线渐渐有些弱了,书玙才舍得放下那本《永兴风物志》,小心翼翼的将其重新放回书架上原来的位置后,又在书房里静坐了一会儿,看着桌案上透过窗纸,影影绰绰愈发暗淡的夕阳余晖,半响,才起身回房。

      到了晚上,太后所居的长乐宫里还有一场晚宴,朝堂上的大臣和命妇们傍晚时分便可以离开皇宫各自回府了,只有皇帝的心腹重臣或是素有才学在清流中享有盛誉的几位才被特意留了下来,也是为了给长乐宫中的太后寿辰撰写利于歌颂的诗词曲赋。

      九皇子两篇亲手抄写的佛经在献给太后的寿礼中算是拔得头筹。看着厚厚的一叠纸上密密麻麻却每个字都写得整整齐齐的梅花小楷,还有那份别出心裁以完整的佛经组成的“寿”字,太后的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把九皇子搂在身边,连连夸奖他的孝心,“才那么半大个孩子,平日里又要跟着侍读在学舍里上课,早起晚睡的,恨不得抓着吃饭的空给我这个老太婆誊写这么多的佛经,可苦了我们阿泽喽……”

      德妃一身华美繁复的宫装,一边吩咐着宫女内侍们,依然是爽利的插了一嘴,“母后您可别夸他,等下都该找不着回宫的路了,阿泽是您的孙儿,孝顺祖母可是应该的!”

      太后被德妃的“牙尖嘴利”逗得直乐,抱着九皇子连声笑道,“找不着回瑶华宫的路可正好,我们阿泽就在我这长乐宫住下,谁来接我也不给!”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四章 风波渐起(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